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中养分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中主要养分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均以2 mm粒径为主,0.5~0.25 mm粒径团聚体含量最少。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钾在团聚体中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全氮含量均随团聚体粒径的增大而减小,碱解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在团聚体中的分布较均匀,而速效钾含量随粒径的减小呈先增大后略减小的变化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各粒径团聚体对土壤主要养分分布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土壤团聚体对土壤养分的贡献率中约有40%来自5 mm团聚体,这主要取决于团聚体含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2.
不同灌溉方式对保护地团聚体影响的研究,为10 a定位试验。土壤样品采自保护地长期定位灌溉试验地。试验设渗灌、滴灌和沟灌3种灌溉方式,通过测定3种灌溉方式长期灌溉保护地土壤结构的变化,探讨了灌溉方式对土壤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沟灌相比,滴灌能够提高团聚体的含量和平均质量直径(φm);渗灌则能提高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及平均质量直径(φm),在团聚体稳定性方面有更为突出的贡献。从土壤团聚体角度考虑,保护地应优先选择滴灌,其次是渗灌。  相似文献   

3.
滇中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滇中富源县境内华山松-栓皮栎混交林、旱冬瓜林、杨梅灌丛、云南松林、撂荒地5类群落类型的团聚体粒径组成及养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团聚体含量随着粒径(〉5 mm,5~3 mm,3~1 mm,1~0.5 mm,0.5~0.25 mm,〈0.25 mm)的增大及土层(0-10 cm,10-20 cm)的加深而逐渐增多;团聚体的养分含量也呈现一定差异,有机碳、全氮、全钾和水解氮含量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多;速效钾含量则随着粒径的减小先增后减。分析团聚体养分的碳、氮比值(C/N),得知撂荒地〉云南松林〉华山松-栓皮栎混交林〉杨梅灌丛〉旱冬瓜林,揭示C/N越小越有利于碳、氮等养分的循环与流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探究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数量在不同土壤筛分方式下的变化,对团聚体筛分方式进行优化。以黑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筛分方式处理,比较干土干筛、干土湿筛、润土干筛、润土湿筛4种筛分方式的优缺点。结果表明,润土干筛比干土湿筛处理≥2 mm粒径的土壤团聚体高出约85.97%,而在2~0.25、≤0.25 mm粒级中团聚体所占比例最高的干土湿筛比最低的润土干筛分别高出约80.90%、91.82%。>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R0.25)在润土干筛下达到最高,为99.35%,该指标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成正相关,其值越高则表示土壤抗蚀能力越强。干土湿筛处理下各粒级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分布平均。干土湿筛处理下,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最高。而润土干筛处理下土壤真菌数量较高,与润土湿筛、干土干筛、干土湿筛3个处理方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综上发现,干土湿筛处理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更好,土壤微生物数量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结构、土壤质量起到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连续13年沟灌、滴灌和渗灌3种不同灌溉方式灌溉的保护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不同灌溉处理保护地土壤微团聚体的分布及其碳、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处理间,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微团聚体含量均以渗灌处理最高,且0-10 cm土层灌溉处理间差异大于10-20 cm土层;各灌溉处理0-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土壤微团聚体均以0.01~0.05 mm粒级为优势粒级,0.05~0.25 mm粒级为次优势粒级,而<0.01 mm粒级土壤微团聚体含量最少;灌溉处理间0-10 cm和10-20 cm土层各粒级土壤微团聚体全氮含量分布的总体趋势是滴灌高于沟灌和渗灌,且颗粒越小、这一处理间差异越明显,而处理间各粒级土壤微团聚体总碳含量差异不明显;0-10 cm土层某粒级土壤微团聚体总碳和全氮含量高于10-20 cm土层同粒级土壤微团聚体,而在同一土层微团聚体粒径越小、其总碳和全氮含量越高.从土壤结构及养分性状考虑,滴灌和渗灌比沟灌更适合于保护地蔬菜栽培灌溉.  相似文献   

6.
长期施肥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刘中良  宇万太  周桦  徐永刚  黄宝同 《土壤》2011,43(5):720-728
土壤团聚体组成和土壤养分状况是评价土壤肥力的两个重要指标。不同粒级的团聚体在营养元素的保持、供应及转化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通过比较长期施肥对土壤团聚体的分布和对土壤养分在团聚体分布变化的影响,全面评价长期施肥对改善土壤肥力状况的作用。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减少>5 mm 的非团粒结构的数量,增加 0.25 ~ 5 mm 团聚体的含量,改善了土壤的物理结构;土壤大团聚体中含有更多的全 C、全 N、全 P,因此大团聚体对养分的保持有重要作用;施肥对速效养分含量影响显著,碱解 N 含量随粒级的减小而增加,有利于作物的吸收;肥料的施加使得小粒级团聚体对土壤养分储量的贡献率越来越突出,更利于养分的供给。此外,研究还发现耕作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不利于较小粒级团聚体全 N 和全 P 的保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青藏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稳定性的影响,为改善高寒地区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青藏高原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农田、人工林、湿地、灌丛、裸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测定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以及土壤有机碳(SOC)、总碳(TC)、总氮(TN)、pH,并计算大团聚体重量的百分含量(DR>0.25,WR>0.25)、团聚体破坏率(PAD)、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等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研究了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特征。[结果]相较于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更易受到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且更能反映西藏地区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农田耕种增加了具有机械稳定性的土壤大团聚体含量,但不具有水稳定性;人工林和湿地的土壤团聚体具有较高的水稳定性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MWD与SOC,T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团聚体MWD,GMD值与各粒径团聚体含量总体上呈线性相关,且对于机械稳定性团聚体,1 mm是正负相关的临界点,对于水稳定性团聚体,0....  相似文献   

8.
添加水稻秸秆对不同类型土壤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类型土壤(红壤、潮土、砂姜黑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水稻秸秆添加对3种类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120d。研究结果表明:未添加水稻秸秆的3种类型土壤(对照组),微团聚体(250μm)占主体,2 000μ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最少。与对照相比,添加水稻秸秆后促使2 000μ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显著增加(p0.05),大团聚体(250μm)占主体。红壤、潮土、砂姜黑土试验组250μm水稳性团聚体比对照组增加的比例分别为35.6%,41.1%,22.0%,潮土的增加比例最为明显。3种类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增加(p0.05),分形维数(D)值、土壤不稳定团粒指数(ELT)显著减少,土壤结构和抗侵蚀能力明显得到改善,潮土的稳定性指标变化最为明显,团聚体结构改善效果最好。3种类型土壤0.25mm(R0.25)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与GMD,MWD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  相似文献   

9.
秸秆还田对土壤微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尼龙网袋法进行秸秆还田的原位模拟,比较不同秸秆还田量在不同深度下还田对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微团聚体有机碳及腐殖酸组分的影响。试验设置秸秆还田量R0(0)、R1(0.44%)、R2(0.88%)、R3(1.32%)和0—15(S1),15—30(S2),30—45(S3)cm 3个不同还田深度交叉处理。结果表明:0.25~0.02mm的微团聚体为优势粒级,秸秆还田使各土层0.25~0.02,0.25mm的团聚体含量增加,而0.02~0.002,0.002mm的微团聚体含量减少,且各粒级含量的变化幅度均在S1层最大。不同秸秆量处理下不同土层,不同粒级的微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较无秸秆还田均有所增加。同时,施用不同量秸秆能提高土壤各粒级微团聚体中有机碳及腐殖酸含量,且在同一土层中随粒级减小,有机碳及腐殖酸含量增加,而在不同土层内,有机碳及腐殖酸含量表现为S1S2S3。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对于不同土层,不同粒级的微团聚体则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秸秆还田能促使土壤微团聚体向更大粒级的团聚体转化,有效增强土壤肥力的同时改善了土壤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不同有机物料对连作大豆土壤养分及团聚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笃超  吴景贵 《土壤学报》2018,55(4):825-834
为探究不同有机物料对连作大豆土壤养分和团聚体组成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在连作7年条件下,腐熟鸡粪(JF)、玉米秸秆(JG)和木耳菌渣(JZ)三种不同类型有机物料对连作大豆土壤养分、产量、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有机物料能有效提高连作大豆土壤养分含量,显著影响土壤团聚体组成,0.25~2 mm粒级团聚体含量明显增加。畜禽粪便类的鸡粪(JF)对碱解氮的提高作用最明显,较CK提高13.85%;天然类的秸秆(JG)对速效磷含量提高作用显著,较CK提高4.13%;JF对提高速效钾含量效果最好,较CK提高8.97%;JG对提高有机质含量效果最好,较CK提高7.28%。半腐解类的菌渣(JZ)较CK相比土壤养分含量也有明显的提高,但不如JF和JG效果明显。有机物料能提高连作大豆产量,JF效果显著。所有有机物料对改善土壤团聚体组成,增加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效果均比较显著,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以及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指数有显著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地面覆盖对核桃园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研究了地面覆盖后核桃园土壤的微团聚体分布、大团聚体分布及大团聚体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在20—40cm土层,覆盖有机肥处理的10~150μm粒径的微团聚体百分含量为84.52%,较对照提高了3.7%;1~5mm粒径的大团聚体百分含量为47.74%,较对照提高了56.8%;5mm粒径的大团聚体百分含量为33.04%,较对照降低了49.5%。覆盖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效养分含量,在0—20cm土层,覆盖有机肥处理的所有径级团聚体全氮、全磷、总有机碳含量均值分别为1.04,0.81,14.39g/kg,为对照的2.9,5.1,1.4倍;覆盖碎木屑处理的所有径级团聚体全氮、全磷、总有机碳含量均值分别为0.61,0.32,7.42g/kg,为对照的1.7,1.0,2.3倍。覆盖处理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的C/N、C/P和N/P,覆盖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团聚体C/N、C/P和N/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8.29~22.65,4.45~27.18,0.44~1.89,而覆盖碎木屑处理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09~29.60,5.32~59.88,1.04~3.29,对照为4.71~12.24,10.08~25.42,0.86~3.10。综上可知,地面覆盖显著提高了较大团聚体百分含量,显著降低了微团聚体百分含量和5mm径级的团聚体百分含量,不同程度提高了各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C/N和C/P。  相似文献   

12.
以二年生“春雪”桃为试材,应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探讨不同灌溉和施肥方式对土壤水分和电导率状况以及桃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处理桃树根系主要分布层(10-30 cm)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其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变化范围为30.02%~36.73%,而漫灌条件下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范围为22.32%~31.01%;与漫灌+肥料树盘撒施(F+S)对照相比,滴灌+肥料缓释袋控(T+D)、滴灌+树盘撒施(T+S)和漫灌+肥料缓释袋控(F+D)处理0-10 cm土层电导率平均值分别提高43.87%,41.08%和4.50%,10-30 cm土层电导率分别提高22.66%,25.42%和1.00%;与F+S对照相比,T+D、T+S和F+D处理桃树根系中细根(直径<2 mm)的比例分别提高67.81%,51.91%和18.17%;T+D、T+S、F+D与F+S处理植株氮素吸收利用率分别为33.58%,29.26%,18.97%和14.07%,其中T+D处理促进植株生长的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玉米秸秆还田至不同深度后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采用田间微区试验,将秸秆磨碎后分别还田至0~10、10~20、20~30、30~40 cm 4个深度土层,同时设置不还田对照,共计5个处理,连续种植玉米两年后采集土壤样品,采用湿筛法将团聚体分为>2、2~0.25、<0.25 mm共3个粒级,测定了土壤及团聚...  相似文献   

14.
生物炭对日光大棚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明果木生物炭对杨凌地区日光大棚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影响,提出适宜该地区的生物炭添加量,为改良日光温室大棚土壤结构,提升作物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10,30,50,70,90 t/hm~2共5个生物炭添加量处理,以未添加生物炭处理为对照,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对比分析不同处理的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平均重量直径、破坏率和分形维数等指标。最后通过分析不同生物炭添加量下的作物产量,综合考虑土壤团聚体指标,提出最优的生物炭添加量。[结果]添加生物炭后,土壤机械稳定性大团聚体含量增加0.6~4.6 mg/kg,机械稳定性微团聚体含量降低4.0%~32.6%;添加生物炭后,粒径为3~2 mm,2~1 mm,1~0.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分别增加25.3%~41.2%,22.7%~74.2%,9.1%~46.4%,粒径为0.5~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降低2.1%~18.1%。生物炭能够促进小粒径微团聚体的形成,但对微团聚体稳定性和总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添加生物炭后菠菜鲜重显著提升(68.7%~214.9%)。[结论]生物炭能够改良土壤团聚体结构。综合考虑团聚体、作物产量因素,在日光大棚添加70 t/hm~2生物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麦茬复种饲料油菜对耕层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油菜种植密度与施氮肥对麦茬复种饲料油菜耕层(0~20cm)土壤颗粒组成、水稳性团聚体、微团聚体、粘粒分散率和团聚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麦茬复种油菜能提高耕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改善土壤颗粒组成状况;与对照(CK)相比,耕层土壤粘粒分散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性降低,〈0.001mm的土壤团聚体破坏率和特征微团聚体比例(〈0.01mm/〉0.01mm)显著降低,而土壤团聚度在油菜苗期为降低趋势,收获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性增加,〉0.25mm的土壤团聚体百分含量除收获期的水稳性团聚体外均呈不显著性降低。复种油菜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改善贡献高于土壤微团聚体。种植密度和施肥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影响和改变耕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微团聚体和粘粒分散率的含量,处理间规律性不强,差异性并不十分显著。说明麦茬复种饲料油菜对农田土壤肥力的改善和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渗灌与漫灌条件下果园土壤物理性质异质性及其分形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干旱缺水地区灌溉方式对果园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为采取合理的果园节水灌溉措施、有效利用灌溉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以鲁中南山地果园为研究区域,利用分形理论,对渗灌和漫灌条件下果园土壤物理性质及其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渗灌和漫灌土壤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二者差异显著,土壤容重渗灌比漫灌降低6.71%;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渗灌比漫灌分别高11.62%,43.84%和8.72%。(2)渗灌和漫灌土壤粒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土壤的粘粒和粉粒含量渗灌高于漫灌,而砂粒和细粗砾含量却是漫灌高于渗灌。(3)渗灌和漫灌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差异明显,分形维数分别为2.318 3和2.731 9,渗灌土壤的分形维数变化比较小,比漫灌的分形维数小15.14%;特别是漫灌在0~10 cm土层内土壤颗粒分形维数达到2.811 5。说明渗灌比漫灌具有较好的维持土壤物理性质的功能,漫灌对土壤结构尤其是表层土壤结构的破坏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紫光"茄子为试材,设膜下滴灌和常规畦灌两个处理,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设施茄子栽培土壤微生物和酶以及茄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能显著提高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较畦灌分别高45.25%和79.48%;显著增大B/F值,使土壤向病害发生轻的"细菌型"土壤转化。滴灌能显著提高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较畦灌分别高47.05%和24.00%;滴灌处理0~40 cm土层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比畦灌高,增幅分别为49.33%~64.38%和16.69%~30.08%。滴灌能显著提高茄子收获前期产量,改善果实品质,果实的可溶性糖和Vc含量分别较畦灌处理提高5.81%和4.75%。因此,膜下滴灌是有效改善土壤环境、提高茄子产量和品质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干、湿筛法研究了种植苎麻和花生对红壤旱地土壤团聚体及其特性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了土壤团聚体及土壤理化性质与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花生地相比,苎麻地有机质、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沙粒分别升高了28.44%,10.06%,5.65%和53.13%,土壤容重、粉粒和黏粒则分别降低了7.20%,14.85%和34.95%,均达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2)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稳定性指数(ASI)显著升高(p0.01),苎麻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优于花生地;(3)两处理均以0.25~1mm粒径团聚体保存几率最大,抗水蚀能力最强。(4)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与土壤有机质、沙粒含量、1mm的干团聚体、0.5mm的水稳性团聚体、MWD以及ASI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而与粉粒、黏粒、0.25mm干团聚体、0.053mm的水稳性团聚体、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How to address improving degraded soil has become an increased concern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iomass ash is used for remediation of degraded soil and improvement in soil structure.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s of aggregate stability and soil consistency by biomass ash and other amendments, a pot experiment with a degraded soil and seven treatments including a control (CK), no fertilizer or amendment; only N-P-K fertilizer (F); N-P-K fertilizer with lime (FL), lime and zeolite (FLZ), biomass ash (FBA), biological fertilizer (FBF) and peat ash (FPA), respectively, were conducted. Stability of soil aggregate, water-holding capacity, and soil consistency was analyzed within a lettuce-water spinach-lettuce planting system. Results showed that amendment additions significantly raised the fractions of >0.25 mm soil aggregate. Applications of biomass ash reduced the percentage of aggregate destruction (PAD) by 45.07%-59.97% and reduced the value of fractal dimension (D) by 1.79–2.16 during whole cultivation period, indicating the stability of soil aggregates.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plays a key role in soil consistency because of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SOM and soil consistency indicators including plastic limit (PL), liquid limit (LL), plasticity index (PI) and liquidity index (LI). While, hydrodynamic characters and potential low clay content occurred in the soil treated with biomass ash during high moisture condition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biomass ash improved the stability of soil aggregate, which improved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degraded soil but may pose a risk to soil erosion by water force.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徂徕山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坡位的土壤团聚体特征,为北方土石山区植被建设和水土保持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采用干筛和湿筛法分析徂徕山板栗林、刺槐麻栎混交林坡上及坡下的土壤团聚体组成与稳定性,并测定土壤固液气三相比及其结构距离。 [结果] ①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组成中2~0.25 mm粒级所占比例为55.60%~72.76%,0.25~0.053 mm粒级所占比例为25.11%~41.98%,<0.053 mm粒级含量最低,所占比例为0.60%~3.75%。 ②与板栗林相比,刺槐×麻栎混交林的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提高10.51%,几何平均直径提高7.51%,不稳定团粒指数降低19.01%,而水稳定性团聚体各指标在不同植被类型及不同坡位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③固液气三相体积比例表现为:土壤固相体积(56.46%~66.15%)>液相体积(21.66%~36.56%)>气相体积(4.40%~12.19%),刺槐×麻栎混交林的土壤三相结构距离与板栗林相比约减少8.87%。 [结论] 植被类型对徂徕山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大于坡位,其中刺槐×麻栎混交林对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的促进作用显著优于板栗林。固相体积比是解释团聚体组成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