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江西省赣州市畜牧水产局利用防空地道进行罗非鱼越冬试验,获得初步成功。试验利用坑道地下水,分别以流水和静水方式进行。1979年11月25日试验鱼入池,  相似文献   

2.
<正> 从1980年起,我们就试验用井水为水源和主要热源,利用玻璃暖房和地膜覆盖池进行罗非鱼越冬。通过三年试验证明,地膜井水越冬罗非鱼具有方法简便、成本低、越冬成活率高等优点。现将试验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水产科技情报》1974,(11):22-22,36
我场1972年从广东引进了非洲鲫鱼,在济南进行越冬试验,已经基本安全越冬,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4.
<正> 1982——1984年用井水进行尼罗罗非鱼温室批量越冬的试验,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1.越冬池工程:1982年修建直径6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文蛤稚贝室外网箱越冬技术研究,解决了文蛤育苗产业化生产中稚贝在北方地区越冬难度大越冬成活率低等技术问题,找出一条适合北方特点的有效越冬方法及途径。2000年10月至2001年5月在盘山县双良育苗场2个室外越冬池,放入20个越冬网箱,稚贝2.0亿枚,稚贝越冬密度44万枚/m^2,平均壳长1000μm,进行了室外越冬试验。在盐度25.8—28.8,pH值7.5—8.5,DO7.0mg/L以上,用直径5.08cm潜水泵在池内间断性循环水,自然水温条件下,越冬后稚贝共计1.612亿枚,平均壳长1095μm(最大l650μm),成活率达80.6%。试验结果表明,其越冬方法在北方地区是可行的,为文蛤苗种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三疣梭子蟹简称梭子蟹,目前,常与对虾等混养,10月中下旬与对虾一起收获。此时的雌蟹肥满度尚不太好,性腺发育处在Ⅱ期、Ⅲ期,售价较低。但春节前后价格很高。为此,我们进行了梭子蟹室外越冬试验。现将主要技术报告如下。1 池塘条件 笔者于1994年10月22日至1995年2月21日在上海市胜利水产养殖公司对虾场7号塘内进行越冬试验。面积666.7平方米,深2.4米,长方形,底质为泥沙质,进排水方便。投放梭子蟹前池塘清淤和消毒。根据  相似文献   

7.
提取、纯化了4种海洋徽藻的酸性磷酸酶,确定了酸性磷酸酶的条件并研究其性质.结果显示,在37℃条件下,塔玛亚历山大藻酸性磷酸酶回收得率低,但酶活最高;确定各徽藻酶促反应初速度均恒定的时间为15 min;三角褐指藻、塔胞藻、塔玛亚历山大藻、海链藻的酸性磷酸酶分别在酶浓度为0.96、0.29、0.25、14.9 mg/mL酶促反应速度达最高;三角褐指藻、塔胞藻、海链藻的酸性磷酸酶最适pH值为3,而塔玛亚历山大藻为4;37℃下各藻产生的酸性磷酸酶米氏常数为:塔玛亚历山大藻<塔胞藻<三角褐指藻<海链藻.试验证实,塔玛亚历山大藻在磷源限制条件下,较其他3种海洋徽藻更易于利用有机溶解磷;塔玛亚历山大藻在利用海洋微藻生产酸性磷酸酶方面极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吴郭鱼系罗非鱼家族,具有生长速度快、耐低温能力强、单雄性率高(95%以上),肉味鲜美、无助间刺等优点,是一种高效优质的淡水养殖鱼类。但在本地区,由于养殖季节受到温度的限制,而以两年的养殖模式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每年4—5月份放养10cm左右的越冬鱼种,经4—5个月的精养可达500g以上。为此,1995—1996年观察,同时,利用一个BG120W气泵24h充气增氧。1.2试验鱼试验鱼是本所实验鱼池培育5—10cm长的吴郭鱼冬片鱼种。每天上午8一9点钟投食,投食量控制在0.5%一l%。每天(24h)记录4次水温变动情况,保证水温的变幅在1d内…  相似文献   

9.
黄建丁 《齐鲁渔业》2010,(12):27-28
<正>吉诺玛罗非鱼具有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抗病性强、耐应激反应和成活率高等优点,深受养殖者青睐。罗非鱼因品种的不同,其致死温度有所不同,吉诺玛罗非鱼的致死温度为10℃以下。现将有关吉诺玛罗非鱼种越冬和防寒管理措施介绍如下:1越冬和防寒前准备工作在中国华南大部分地区11月上中旬第一次寒潮来临之前,直至翌年4月份,就应进行越冬和防寒工作。吉  相似文献   

10.
菊黄东方鲀土池塑膜大棚越冬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土池塑膜大棚进行了菊黄东方纯越冬养殖试验,试验结果:2005年、2006年分别越冬鱼种69295尾123659尾,成活率均达到了95%以上.越冬池水温可达到9℃以上.  相似文献   

11.
《广西水产科技》1977,(1):18-23
在桂南地区,把非洲鲫鱼置于1%或稍高于1%的盐水中,不用人工加温保暖,可以越冬.我们在1974年和1975年冬季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2.
1991年9月17日至1992年3月27日,利用温泉进行淡水白鲳越冬试验,历时190天。放养规格为0.35g/尾,在2000.01m~2的池塘中,投放10万尾,密度为50尾/m~2。结果:净增重14.65g/尾,成活率为87.2%,饲料系数为1.5,创纯利27.84元/m~2。  相似文献   

13.
<正> 三疣梭子蟹现已成为北方地区一个重要的养殖品种。近几年,我们利用秋季海捕的蟹苗在虾池中进行了梭子蟹的越冬养殖试验,养成时间为当年的9月份至翌年的5月份,该地区冬季海水表层水温最低为2℃,虾池中表层水温最低为-2℃,池水表面偶有轻微结冰。该试验连续进行了4年,养殖的梭子蟹成活率高、经济效益好。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1986年10月至1987年4月,大连水产学院、山西省水利厅、忻州地区水利水保局合作,在忻州地区进行了冰下生物增氧越冬鱼种的试验。越冬前清塘,处理老水(将原池水抽去一半),加注新水(使冰下水深能够保持在80厘米)。鱼类越冬时每3~5天测定一次溶氧、透明度、水深和冰厚,并察看水色。水色变化大时,要及时镜检浮游生物状况,若发现浮游动物多时,应由冰眼向池内灌入1ppm的晶体敌百虫,并不断搅拌,以杀死浮游动物,减少耗  相似文献   

15.
<正> 我们利用六面体封闭式鱼种网箱,于1979年12月13日~1980年5月7日,进行了冰下网箱越冬鱼种的试验。6个网箱(总面积为192平方米),共越冬鲢、鳙、草鱼种48,000尾,平均成活率22%,最高成活率为39.6%。根据试验,我们认为,越冬网箱面积在28~66米~2比较合适。网箱架设地点选择背风向阳,水面宽敞,冰面上车辆来往  相似文献   

16.
<正> 目前我国牙鲆苗种生产几乎完全依靠捕获天然亲鱼采卵孵化。本试验是将天然牙鲆亲鱼驯化越冬后使之自然产卵,为今后牙鲆的全人工苗种大量生产打下基础。一、天然牙鲆亲鱼越冬前的驯化 1.诱导摄食本试验所用牙鲆亲鱼是1990年5月18日~5月25日在秦皇岛海域用流刺网和袖网捕获13尾亲鱼中存活下来的9尾(♀6尾,全长48~70cm,体重1650~2950g;♂3尾,全长54~60cm,体重1850  相似文献   

17.
随着渔业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河蟹养殖规模逐年增加,为提高河蟹在高纬度地区适应力和养殖成活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我们于2002年11月到2003年4月在东发机械化渔场进行了河蟹池塘越冬的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红螯螯虾成虾和幼虾是否能在福建闽南地区自然越冬,是评价其在该地区是否有发展养殖生产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我们于1993年10月至1995年3月分别在厦门高崎养鳗场和厦门湖里区湖边水库养殖场进行了成虾和幼虾的越冬试验,现报告如下。1 试验情况和结果 试验分别于1993年10月25日至1994年5月24日和1994年9月15日至1995年3月24日进行。试验池共5只(表1)。红螯螯虾成虾及幼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0月10日~2008年4月14日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某东北林蛙人工养殖场进行了东北林蛙室内越冬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养殖的东北林蛙在室内越冬是可行的;一龄蛙、二龄蛙、三龄蛙的越冬成活率分别为92.6%、84.5%、87.2%;越冬期间,三龄东北林蛙的体重下降最大,减重率为5.65%;一龄东北林蛙越冬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体质虚弱.  相似文献   

20.
为了大力推广网箱养鲤,需要培育出大量的合格的鲤鱼种。但在我国“三北”地区,由于冬季结冰越冬池塘数量有限,如果不解决大面积大批量鲤鱼种越冬问题,那么推广网箱养鲤也会成为一句空话。1981-1983年我场曾利用网箱在水库进行了鲢、鳙鱼种越冬试验获得成功。随着网箱养鲤的发展我们于1985年进行了网箱越冬鲤鱼种的试验。在总结1985年网箱越冬鲤鱼种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