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1方法 脂肪细胞膜的免疫分为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被动免疫是给动物注射脂肪细胞膜抗体,利用抗体去破坏动物的脂肪细胞,使这些脂肪细胞不能再生,以使脂肪组织中的细胞数量减少,体积变小,储存脂肪的能力降低,从而降低体内的脂肪含量。主动免疫是利用同种动物的脂肪细胞膜蛋白,把他连接到载体蛋白上,  相似文献   

2.
如何减少畜禽体内脂肪的过多沉积已成为肉品工业和消费者普遍关注的焦点 ,因此 ,人们一直在寻求降低肉品脂肪含量的方法。脂肪细胞膜免疫技术是一种降低动物脂肪的新方法。该方法是以从动物脂肪细胞膜分离得到的膜蛋白作抗原 ,通过被动免疫或主动免疫来破坏脂肪细胞 ,使脂肪组织中细胞的数量减少 ,限制其贮存脂肪的能力 ,从而达到调控动物生长和降低体脂的目的。虽然有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但仍具有明显的优点。文章对脂肪细胞膜免疫的方法、作用机理、对动物生产性能、屠宰率、胴体品质、血液的影响以及脂肪细胞膜免疫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并展望了脂肪细胞膜免疫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哺乳动物体内有白色与褐色两类脂肪组织。现代研究认为,白色脂肪组织除作为体内能量储存器官外,更多承担能够分泌多类激素与因子的内分泌器官角色。对于构成脂肪组织的脂肪细胞而言,其生长发育与多种生理生化及疾病过程的联系密切。脂肪细胞发育分为前期增殖分化与后期发育两个阶段。一般认为,前期脂肪细胞是通过胚胎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脂肪母细胞—前体脂肪细胞—不成熟脂肪细胞—成熟脂肪细胞的途径不断分化而来的,在不同阶段由不同因子诱导细胞逐步向脂肪细胞分化;而后期脂肪细胞发育则是一个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这些因素通过不同途径影响细胞发育。目前发现,葡萄糖、维生素、白细胞介素、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因子、胰岛素等均可通过不同途径在脂肪细胞发育中发挥效用。笔者通过梳理近年相关文献,总结了脂肪细胞类型与来源,以及营养素、生长因子与激素对脂肪细胞发育的影响。随着对影响脂肪细胞发育因素研究的深入,为后续调控肉品品质、治疗营养代谢病或影响其他生理生化进程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
据美国农业部农业科学研究院的动物生理学报道,最近又开辟了生产瘦肉型畜禽的新领域。 1.探索分解和贮存脂肪的动物酶类。查明畜禽将饲料转化为脂肪酶类,并掌握其作用原理,有效地控制畜禽体内脂肪的形成,以减少脂肪量。 2.分析畜禽胚胎期细胞。用显微镜观察测定胚胎期猪、鸡体内脂肪细胞量,以便查明遗传、营养和激素  相似文献   

5.
脂肪细胞的分化作用及其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色脂肪组织 (WAT)是体内贮能的主要场所 ,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 ,对维持体内能量平衡发挥重要作用。脂肪细胞的生长包括其体积的增大和新脂肪细胞的生成。新生动物脂肪组织的增长主要是新脂肪细胞的生长 ,即通过脂肪细胞分化 ,成年动物以脂肪细胞的体积变化为主 ,但也保留有脂肪细胞的分化能力。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异常 ,会引起脂肪组织过多堆积 ,导致肥胖 ,进而由肥胖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和代谢疾病。本文就细胞分化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状况做一概述。1 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序脂肪细胞分化的过程大致为 :1 )前脂肪细胞发生克隆性增生 ,细胞数…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农业部农业科学研究院的报道,最近他们开辟了生产瘦肉型畜禽的新方法。 1.探索分解和贮存脂肪的动物酶类,并掌握其作用原理,有效地控制畜禽体内脂肪的形成,以减少脂肪量。 2.分析畜禽胚胎期细胞。用显微镜观测胚胎期猪、鸡体内脂肪细胞量,以便查明遗传、营养和激素对畜禽机体各组成部分形成的影响。 3.控制肉用鸡的脂肪。对刚孵出6天的雏鸡限  相似文献   

7.
Hannah研究所的David Flint博士认为,欧洲共同体目前禁止在产肉动物中应用合成代谢类固醇,这显然为市场留下了一个缺口而可被牛生长激素(BST)(在牛,也许还可以在绵羊)和猪生长激素(PST)(在猪)所填补。 Flint博士领导着一个研究小组。在长期研究之后,他得出结论认为,BST和PST通常都既可改进饲料转化率,又可增加胴体瘦肉量和大大减少脂肪量。  相似文献   

8.
脂肪发育、沉积及代谢直接影响动物的生产及肉类产品品质,也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成熟的脂肪细胞在体内和体外均具有去分化生成可增殖细胞的能力,这种可增殖细胞被称为去分化脂肪(DFAT)细胞。DFAT细胞具有多能干细胞的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成骨细胞和神经细胞等。本文在阐述体内外成熟脂肪细胞去分化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DFAT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去分化调控机制及其在猪上的相关研究进展,为通过调控脂肪细胞的去分化,进而改善肉品质、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脂肪细胞膜免疫技术是从以动物脂肪细胞膜分离得到的膜蛋白作为抗原,通过被动免疫或主动免疫来破坏脂肪细胞,使脂肪组织中的细胞数量减少,限制其贮存脂肪的能力,从而达到调控动物生长和降低动物脂肪的目的。本文将对脂肪细胞膜蛋白抗体的制备、作用机制及在动物上的使用效果进行阐述,并对此技术尚需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肉用动物体内脂肪的分布与沉积影响胴体品质和肉质性能。脂肪形成是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及脂肪的合成与沉积。本文就猪脂肪形成的细胞学基础包括肌内和皮下脂肪细胞发育及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共轭亚油酸、日粮蛋白质限制和碳水化合物对脂肪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分析和介绍,以深入了解脂肪形成的机制,为猪体脂沉积的营养调控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酶消化原代培养脂肪细胞的方法培养艾维茵肉鸡前体脂肪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计数、油红O染色等方法,观察共轭亚油酸(CLA)对肉鸡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LA对艾维茵肉鸡前体脂肪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其分化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苏格兰不列颠汉那研究所已开发出一种能破坏体内脂肪的抗体血清。这种血消为多种抗体的混合物,且每一种抗体都能识别脂肪细胞膜所独具的抗原部位,并与其结合,随后,在机体的天然防御体系——补体系统和T细胞的引发下,抗体大批地包围脂肪细胞并将其分解。脂肪细胞的残余又被分解成脂肪酸,重新进入血液中循  相似文献   

13.
被动免疫技术降低动物脂肪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被动免疫技术是一种降低动物脂肪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将抗脂肪细胞膜的多克隆抗体(APM-AB)注入到动物体内,除了能降低动物脂肪沉积外,还能增加胴体重和屠宰率,影响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含量。但有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包括增加肝脏、心脏和脾脏的重量,并使肝脏和脾脏的颜色变得灰暗。APM-AB的作用机理主要与血清补体所介导的细胞毒性和由激素引起的生化反应发生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新西兰兔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比较新西兰兔肌内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实验采集 1 日龄新西兰兔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方法,分别从 2 种组织中分离前体脂肪细胞,进行细胞原代培养,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对肌内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利用 RT-PCR 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细胞在分离后 2 h 已经贴壁,24 h 时呈现出短梭形的细胞形态,第 2 天细胞变成长梭形,第 3 天进入对数生长期。肌内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在诱导分化后均被油红O 染色,皮下前体脂肪细胞的脂质积累在诱导分化的第 2 天显著高于肌内前体脂肪细胞(P<0.05);荧光定量结果表明,肌内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 CCAAT 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基因的表达趋势在诱导分化过程中相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γ)第 4 天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第 6 天,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 PPARγ表达量差异不显著;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脂蛋白脂肪酶(LPL)表达量在第 0天和第 2天差异不显著,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第 2 天显著高于第 0 天(P<0.05);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脂肪酸合酶(FAS)基因第 0、2、4 天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第 2、4 天显著高于第 0 天(P<0.05)。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新西兰兔肌内和皮下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模型,并发现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早于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为进一步研究新西兰兔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机制和脂肪沉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对猪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和成脂分化的影响,本研究以原代培养的断奶猪前体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以0 ng/mL(对照组)、25、50和100 ng/mL的MSTN重组蛋白处理细胞,采用油红O染色和提取法定量分析细胞内脂肪生成和成脂分化程度,使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析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脂肪合成关键酶脂肪酸合成酶(FAS)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表达,探讨MSTN调控猪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处理48 h后,与对照组细胞相比,25和50 ng/mL MSTN处理对细胞增殖活力无显著影响,而100 ng/mL MSTN可显著提高猪前体脂肪细胞增殖活力。油红O染色及提取结果表明,MSTN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猪前体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进一步研究表明,与0 ng/mL MSTN组细胞相比,100 ng/mL MSTN处理组细胞中MSTN表达量显著升高,而PPAR-γ、FAS和ACC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研究表明,MSTN抑制猪前体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效果呈剂量依赖性,此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PPAR-γ的表达,进而抑制脂肪的合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动物体内通过脂肪细胞膜抗体免疫,减少了体脂沉积,从而改善了猪的胴体品质,其关键问题是脂肪细胞膜是否存在特异抗原。起初的试验多以制备多克隆抗体为主。由于抗体特异性较差,可与其他器官发生交叉反应,影响效果。后来发展了脂肪细胞膜单克隆抗体技术,提高了反应特异性,效果较  相似文献   

17.
动物体内脂肪的沉积过程一方面是脂肪组织细胞内脂肪的不断合成、蓄积过程,另一方面是脂肪组织脂肪细胞的不断分化过程。因此,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在脂肪沉积的调控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阐述了猪脂肪细胞分化的几种调控措施,包括激素调控、生长因子调控、细胞外基质调控、不饱和脂肪酸调控和分化转录因子调控。  相似文献   

18.
动物体内脂肪的沉积过程一方面是脂肪组织细胞内脂肪的不断合成、蓄积过程。另一方面是脂肪组织脂肪细胞的不断分化过程。因此,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在脂肪沉积的调控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阐述了猪脂肪细胞分化的几种调控措施。包括激素调控、生长因子调控、细胞外基质调控、不饱和脂肪酸调控和分化转录因子调控。  相似文献   

19.
研究脂肪生成的机理及其调控过程对于防治动物肥胖引起的相关疾病、改善肉品风味和质量以及畜牧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脂肪细胞起源于多能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接受细胞外刺激因子后迅速引起早期脂肪调节因子、C/EBPβ和C/EBPδ的表达,并传递信息至PPARγ和C/EBPα等转录因子,促进细胞的分化和脂滴形成。在此过程中,众多转录因子和细胞周期蛋白参与前体脂肪细胞到脂肪细胞的分化与成脂过程。植物来源的多种天然产物,如多酚类、生物碱、萜类、醌类化合物在脂肪细胞分化和抑制脂肪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对这些天然化合物的深入和成药研究有望成为具有抑制细胞内脂滴聚集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20.
共轭亚油酸对大鼠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采用酶消化原代培养脂肪细胞的方法培养大鼠前体脂肪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计算细胞倍增时间、油红O染色、ELISA等一系列方法,观察共轭亚油酸(CLA)对大鼠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以及瘦素、脂联素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LA对大鼠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其瘦素、脂联素的分泌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