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468-4470
松口蘑是一种珍稀的共生外生菌根食用菌。对松口蘑的菌种分离及鉴定、营养生理、人工栽培以及菌丝体液体发酵等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松口蘑菌丝体培养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固体培养方法对松口蘑菌丝体在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的菌丝生长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适合菌丝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PDA,最适培养温度为23℃,最适初始pH值范围是5.0~6.0。  相似文献   

3.
由于假松口蘑与松口蘑外观与口感相似,常被混入松口蘑中销售,严重影响松口蘑品质。本研究基于SRAP分子标记从30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对假松口蘑具有特异性的引物,并将这对引物的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以及重新设计引物,成功构建了假松口蘑的SCAR特异性分子标记(502 bp)。通过进一步验证,该SCAR标记只在假松口蘑个体中出现,表明所建立的SCAR标记可在分子水平上快速、准确地鉴定出假松口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种护色剂对软包装松口蘑的护色效果。[方法]以维生素C、二氧化氯和亚硫酸钠为护色剂,对软包装松口蘑进行护色效果对比试验。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添加量、温度和时间对维生素C护色效果的影响,并对3个影响因素用响应面法建立相关模型,确定维生素C护色的最佳条件。[结果]3种护色剂的对比试验表明,维生素C的护色效果好,而二氧化氯与亚硫酸盐不适用于松口蘑的护色。响应面法优化试验表明,维生素C的最佳护色条件确定为:将盐渍原料投入菇重3倍的清水中,按菇重9.2 g/kg比例加入维生素C,加热至91℃护色20 min,然后脱盐,可取得理想护色效果。[结论]维生素C在松口蘑护色中对控制非酶褐变效果明显,护色效果好,作用时间长。  相似文献   

5.
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 (S.Ito et Imai)Sing.]也称松茸、松草、合菌、台菌等,是世界上最名贵的共生型食用菌之一,也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目前,松口蘑尚不能象香菇、平菇等腐生食用真菌那样进行人工纯培养栽培,因此,市场上的需求完全依赖野生资源。关于松口蘑人工栽培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一个世纪之久,尽管没有成功,但世界各国的科学工作者依然在不懈地努力着,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然而,人工栽培的研究也要基于对其天然生态环境的了解,以及要有纯菌种才可以在实验室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因此,对吉林省长白山区(中国松口蘑主产区之一)松口蘑产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及采集子实体进行菌种分离,则是松口蘑人工栽培研究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6.
7.
长白山区松口蘑的生态习性及驯化栽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松口蘑是珍稀濒危的食用、药用真菌.该菌生态习性特殊,目前仍处于野生或半人工栽培状况.长白山区松口蘑发生地的植被结构简单,土壤呈酸性,养分含量低,松口蘑的发生量与气温和降水关系密切.松口蘑的半人工栽培理论和实践揭示了松口蘑的适应性和驯化潜能,进行人工栽培应以松口蘑纯培养菌种制作为突破口,通过改善栽培条件和利用有益微生物来扩大松口蘑菌种的适应性和变异性,挖掘驯化潜能,增强松口蘑菌种与赤松幼根的结合力,造就人工菌根,进而实现应用纯培养菌种林地栽培松口蘑  相似文献   

8.
松口蘑窝是松口蘑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基础。松口蘑窝为多年生并具有自然繁衍能力。它的形成与松林的林龄、林型和土壤生态及其动态变化关系密切。松口蘑窝为多年生并具有自然繁衍能力,选择适宜林地,优化环境系统,营造、培育、医治和保护松口蘑窝可以增加松口蘑窝的数量,延长松口蘑窝的寿命,提高松口蘑窝的质量,促进松茸山的增殖丰产。  相似文献   

9.
不同碳氮源对松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秀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3):429-429,431
研究了 7种碳源、7种氮源及 8种碳氮比对松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松口蘑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和果糖 ;最适氮源是酵母粉和蛋白胨 ;最适碳氮比是 40∶1。  相似文献   

10.
<正>口蘑属于中温型、变温结实性、好养性草腐性真菌。它需要充足的营养,合适的温度、湿度、酸碱度和新鲜的空气。针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提出口蘑的栽培技术要点。1培养料的发酵1.1口蘑从菌丝体的生长到蘑菇的形成,需要从培养料中摄取有机质和矿物元素,通过分解和合成  相似文献   

11.
对松口蘑菌丝与赤松根形成的外生菌根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感染松口蘑菌丝的赤松根呈不规则的多分支状或扫帚状,表面覆有松口蘑菌丝,但不形成由菌丝构成的菌鞘。赤松幼根感染松口蘑菌丝的部分呈暗褐色至黑色。被菌丝侵染表皮的细胞壁明显增厚,细胞内容物浓缩、变暗,皮层细胞内有明显的、淀粉粒样的大颗粒,细胞质浓缩、变暗。皮层细胞间不形成明显的“哈蒂氏网”。以上结果表明,松口蘑与赤松形成的外生菌根与典型的外生菌根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
神农架     
正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神农架林区山峦叠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山坡陡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根据区内地貌形态特征和成因类型,可分为构造溶蚀地貌、溶  相似文献   

13.
正很多人都爱吃口蘑,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清洗十净,又担心市场上那些白净的口蘑是用添加剂清洗漂白的。这里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口蘑的清洗方法。1.将口蘑泡在温水里1小时左右,然后用手顺着一个方向旋搅10分钟左右,让口蘑的"鳃页"慢慢张开,好让那里面承载的沙粒落下而沉淀。2.特别是干口蘑,不要以为浸泡完之后直接在水里拿出来捏掉水分就算干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神农架国家公园华山松退化群落不同层次的群落结构组成和种间关系,为华山松群落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华山松大小蠹虫害2年的华山松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重要值、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等指标分析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组成特征,应用方差比率法、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研究群落总体联结性及种间关系。结果表明:华山松群落乔木层共有10科14属16种植物,灌木层共有23科30属35种植物;华山松、蓬藟分别是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第1优势种。华山松和漆在乔木层中的生态位宽度较大,灌木层中蓬藟、南蛇藤和木姜子的生态位宽度较大,表明这些物种具有较强的生境适应性。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分别为0~0.96和0~0.85,其中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的种对数占总种对数的比例分别为32.50%和67.90%,说明各层次存在生态资源利用不充分的现象,在灌木层更为明显。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总体联结性均表现为不显著正联结;群落中呈负联结的种对数多于正联结的种对数,显著或极显著负联结的种对数也高于显著或极显著正联结的种对数,说明群落种间竞争较为激烈;在乔木层,华山松与锐齿槲栎均呈显著正联结关系,与其他物种间多呈负联结关系。可见,华山松群落总体处于不稳定状态,种间关系多为负联结状态,在后期植被恢复过程中,可以自然恢复为主,适当选择生态位较宽、与优势树种呈正联结状态的树种进行人工补植以促进植被恢复;同时注重对可能成为特有种的物种生境进行保护,维持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陈成弟 《新农业》2003,(10):50-51
金口蘑又名高温金福菇,是一种发生于炎热季节的高温型珍稀食用菌.因其肉质清脆,汤汁鲜美,口感特佳,而备受夏秋季市场青睐,售价是平菇的3~4倍.  相似文献   

16.
荆西口蘑属口蘑科口蘑属,因其野生菌株采集于三明市郊的荆西,故而暂名为荆西口蘑。我所食用菌研究中心于2002年从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引进栽培。3年来,对其生物学特性、栽培材料、栽培方式及高产管理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该菌株表现良好,适应能力强,性状稳定,抗杂,易栽培,产量  相似文献   

17.
云南野生菌坛中发现的巨大口蘑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云南思茅边城首发现的野生菌巨大口蘑(Trichloma giganteum Masee),其子实体呈丛簇生状,它由一丛原基发育而成,丛体重达25kg,最大者体重45kg,可堪称野生菌坛中罕见的“巨大口磨王”。经作者寻考孕育“巨大口磨王”的沃土,就其形态特征、生态环境条件,成因综合分析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8.
巨大口蘑,即金福菇,又有洛巴口蘑、大口蘑等名称,属于热带菌,其典型特点就是子实体大型朵块,菌肉肥嫩,香气浓郁,味甜而鲜,风味独特,尤其菇体的耐储性特好,10℃条件下可保鲜30天左右而其色、形、味如同初采,更是受到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共同追捧。业内专家预言:未来市场上,巨大口蘑将与双孢菇、香菇、柳松菇等一道成为食用菌生产、交易中的主导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采自湖北省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种大型真菌。通过详细的形态学特征观察和基于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该种为Tricholomopsis flammula,经文献检索,该物种在中国系首次记录。该种的主要鉴别特征是:菌盖黄色,表面覆盖有酒红色至紫红色的鳞片;菌柄光滑,浅黄色至暗黄色;担孢子较窄,6.6μm×3.6μm;生于针叶树腐木上。  相似文献   

20.
以褐口蘑为原料,研究其硬化、烫漂、冷糖渍、糖煮等工艺过程及加工工艺参数,并制成酸甜可口、有肉质感、营养丰富的褐口蘑蜜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