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调查24头54例奶牛在人工授精后,乳汁中孕酮的浓度值与受胎率的关系,得到4种变化类型。(1)正常型:孕酮的浓度值迅速增加并维持较高水平的占59%。(2)二峰型:孕酮的浓度值在黄体中其突然下降又回升的占24%。(3)低值型:孕酮的浓度在低值俳徊的占11%。(4)迟延型:孕酮的浓度值缓慢性升的占6%。其中正常受胎的15例中14例为正常型。19-26d复发情的29例中,正常型11例,占38%;二峰型11例,占38%,低值型5例,占17%;迟延型2例,占7%。怀疑死胎10例中正常型7例占70%。由此可见正常受胎的奶牛人工授精后乳汁中孕酮的浓度值多为正常型,空怀的奶牛多为异常型。  相似文献   

2.
根据24头牛54例人工授精后乳汁中孕酮浓度的变化分为四种类型。(1)正常型:乳汁中孕酮迅速增高并持续维持高值的占59%;(2)二峰型:到黄体期的中期,孕酮浓度呈一过性的下降,占24%;(3)低值型:孕酮浓度比较低,占11%;(4)延迟型:孕酮浓度的上升延迟,占6%。在15例妊娠牛中,有14例(93%)属于正常型。29例非妊娠牛,于19~26日后再次发情,其中11例(38%)属正常型,11例(38%)属二峰型,5例(17%)属低值型,2例(7%)属延迟型。到  相似文献   

3.
检测奶牛乳汁孕酮的免疫生物传感器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与兽医》2015,(9):10-14
为了完善已建立的孕酮免疫生物传感器的检测性能,本试验应用碳化二亚胺法将11α-羟基孕酮半琥珀酸和OVA制备成孕酮完全抗原,其浓度达0.6 mg/m L。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乳汁为基质的孕酮生物传感器的标准曲线(y=-4.9461x+8.7982,R2=0.993 2),进一步确立了检测乳汁孕酮的线性范围为0.31 ng/m L~50ng/m L,检测限为0.31 ng/m L,灵敏度为0.15 ng/m L,而且孕酮与皮质酮、皮质醇、雄烯二酮的免疫交叉反应较低,表明特异性较好。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7.7%和7.5%,回收率为95.8%~115.7%,生物传感器稳定性在4℃保存4 d。该优化的奶牛乳汁孕酮免疫生物传感器的性能参数符合规定的标准,为检测妊娠、乏情和繁殖障碍疾病的奶牛乳汁孕酮含量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孕酮免疫生物传感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本试验对7头妊娠奶牛,8头产后发情奶牛和18头乏情奶牛的血浆雌二醇、促黄体素、促卵泡素和孕酮浓度进行了检测,同时应用的孕酮免疫生物传感器进行了乳汁孕酮检测。结果显示,孕酮免疫生物传感器检测的乳汁孕酮水平与ELISA检测血浆孕酮含量之间呈正相关。该优化的生物传感器检测奶牛妊娠的孕酮浓度范围为10~15 ng/mL,发情的孕酮浓度范围为4~10 ng/mL;持久黄体的孕酮浓度范围为10~16 ng/mL,卵巢静止的孕酮浓度范围为3~7 ng/mL,黄体囊肿的孕酮浓度范围为12~18 ng/mL。表明该孕酮免疫生物传感器能有效的检测奶牛妊娠、发情和繁殖障碍疾病的乳汁孕酮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人工授精后不同阶段葡萄糖、孕酮和雌二醇含量对奶牛妊娠的影响,本实验选取63头2~3胎、3~4岁和体况评分(BCS)2.75左右的健康荷斯坦奶牛,人工授精后经发情鉴定及妊娠诊断将奶牛分为妊娠组(n=24)、未妊娠组(n=19)、返情组(n=20)。分别在人工授精后1、5、17、28 d采集尾静脉血10 mL,测定血浆葡萄糖、孕酮(P_4)和雌二醇(E_2)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授精后第5天妊娠和未妊娠组血浆中孕酮和雌二醇极显著高于返情组;人工授精后第17天返情组和妊娠组血浆中P_4、E_2含量以及P_4/E_2极显著高于未妊娠组;人工授精后第28天未妊娠组血浆P_4含量显著高于返情组,人工授精后第28天血浆葡萄糖含量妊娠组显著高于返情组。综上表明,人工授精后第5天和第17天高浓度血浆P_4和E_2有利于维持胚胎细胞正常发育和母体和胚胎识别,提高奶牛胚胎存活率;授精后第28天低浓度葡萄糖不利于妊娠,说明血浆中葡萄糖、孕酮和雌二醇对奶牛人工授精后不同阶段早期妊娠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将来自3个牛群的799头泌乳天数在37±3d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配到同期人工授精组或情期授精组。在泌乳37和5 1d时,对这些奶牛注射PGF2α进行同期发情处理。6 5d时注射Gn RH,7d后注射PGF2α。对于情期授精组奶牛,最后1次注射PGF2α后7d内,对有发情表现的奶牛进行人工授精。对于同期人工授精组奶牛,在最后1次注射PGF2α后2 4 h注射1m g雌二醇环戊烷丙酸盐( ECP)。如果注射ECP后2 4h内,发现奶牛有发情表现,则对这些奶牛进行人工授精,或4 8h后全部进行人工授精。在人工授精30 d后利用超声波对奶牛进行妊娠诊断,并在4 4 d和5 8d进行触摸确诊。对每头奶牛血浆中的孕酮含量分别进行4次测定:1第2次注射PGF2α;2注射Gn RH;3第3次注射PGF2α;4第3次注射PGF2α后4 8h。依据第1次和第2次样品测定孕酮的含量,将奶牛分为连续发情或无卵排出。同样地,依据第2次、第3次和第4次样品测定孕酮的含量( H≥1ng/ml、L<1ng/m l) ,将奶牛的孕酮含量分为8种组合方式( L L L、L HL、L L H、L HH、HHH、HHL、HL H和HL L)。同期发情组奶牛的受胎率和妊娠率高于在30、4 4和5 8d进行情期人工授精组奶牛。(例如,注射ECP并进行同期人工授精组,经产牛的妊娠率为4 2 .2 % ,初产牛的妊娠率为34.4 % ,而对照组分别为2 0 .8%和18.8% )。在30~5  相似文献   

7.
为探求LRH—A诱导双峰母驼排卵、受胎效果,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母驼冷冻精液输精前后外周血清孕酮含量的变化。5峰(头)输精并肌注LRH—A母驼,输精前孕酮值平均为0.15±0.02ng/ml,输精后第3天增加到0.52±0.13ng/ml,第7 天可达1.62 ±0.89ng/ml。怀孕驼第12天孕酮仍维持高水平,为1.72±0.31ng/ml;而未怀孕驼孕酮水平7天开始下降,第12天降为0.32 ±0.06ng/ml(p<0.05)。5峰母驼受胎3峰,产羔3峰。3峰仅输冷冻精液的母驼,输精前后孕酮水平显著低于肌注LRH—A母驼排卵后的孕酮水平(p<0.05),均未受胎,持续发情。  相似文献   

8.
奶牛的早期妊娠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畜早期的妊娠诊断是改善饲养管理和提高繁殖效率的重要技术措施,本文兹将效果较好,易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和应用的早期诊断方法综述如下: 一、ELISA测定乳汁孕酮对奶牛进行早期妊娠诊断近年来,奶牛妊娠诊断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LA)测定乳汁孕酮的方法。因RLA存在放射性污染、测试仪器昂贵、标记化合物排架时间短、操作费时等弊病,故目前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测定研究母牛配种后20天左右的乳汁孕酮的含量,以确定母牛是否妊娠。据101头配种后18—24天连续采样测得的结果,确定乳汁孕酮  相似文献   

9.
中药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奶牛隐性乳房炎是指奶牛乳房不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 ,而是以乳汁变红 ,乳汁内有凝乳片、块或酒精阳性乳为特征的疾病。近年来笔者根据隐性乳房炎的不同发病原因 ,采取补气健脾、通经活络、清热解毒等中药组方进行治疗 ,共治疗病牛 2 38例 ,治愈 2 37例 ,治愈率 99.6% ,现报道如下。1 发病原因笔者收治的 2 38例中 ,产后感染、恶露不尽继发的隐性乳房炎占发病牛的 30 .7%。饲料单一、钙磷比例不平衡、微量元素不足者占 36.6% ,环境污染占 2 3.1 % ,挤奶方法不合理和乳头消毒不严占9.7%。2 症状患牛一般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只在挤奶…  相似文献   

10.
选取发情正常、无生殖系统疾病、发情后未经配种就排红的荷斯坦奶牛38头,由技术人员做直肠检查,并做好排卵与未排卵的记录。参试牛无论排卵与否,均立即进行输精1次。在输精后2个月和4个月,分别进行1次妊娠检查,确诊受胎情况。结果表明,38头参试牛中,有9头尚未排卵,输精后受胎7头,受胎率为77.78%;已排卵的29头,输精后受胎1头,受胎率为3.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