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玉米杂种优势类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杂种优势群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介绍了玉米杂种优势群形成的历史及早期的利用情况,分析了不同杂种优势群划分方法的优缺点、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及其利用、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玉米杂种优势群划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论杂种优势群理论对杂交稻育种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种优势群理论是杂交玉米育种历经百年而不衰的重要理论支柱。概述了杂种优势群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在玉米和水稻两大作物中的研究和应用。分析了我国杂交稻育种面临的挑战,指出了用杂种优势群理论指导杂交稻育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3.
杂种优势利用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可以划分杂种优势群,并在结合育种实践的基础上构建杂种优势模式。分子标记技术已成为分析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工具。对不同分子标记系统的比较分析表明,SSR标记最适合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系谱分析方法、数量遗传学方法和分子标记技术是分析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常用方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并结合双列杂交和NC-II方法对中国玉米种质进行了有效划分。文章最后探讨了利用分子标记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3个密度的SNP标记对4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包括8份对照自交系和36份辽宁省常用育种自交系。利用56k玉米芯片共筛选得到了46 899个高质量的SNP标记,作为高密度SNP标记划分杂种优势群,然后筛选1 008、101个SNP标记分别作为中密度和低密度SNP标记用于分群。结果表明,部分自交系的遗传相似度达到90%以上,不宜作为不同自交系进行育种应用。3个密度下的SNP标记都有效地将待测玉米自交系划分为4个杂种优势群,分别为瑞德群、兰卡斯特群、旅大红骨与塘四平头混合群以及类PH4CV群。对比高密度SNP标记,利用中低密度SNP标记划分的杂种优势群内部分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发生变化,不能精确解析杂种优势群群内自交系的亲缘关系。划分杂种优势群可以采用中低密度的SNP育种芯片;群内自交系亲缘关系的区分应该采用高密度SNP芯片。  相似文献   

5.
中国玉米优势群划分和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义江  高进军 《玉米科学》2006,14(1):016-017
根据我国玉米优势群划分结果,结合育种实践,将我国的玉米种质分为外引优势群、中国优势群和热带优势群3个;杂优模式为外引优势群×中国优势群、外引优势群×热带优势群和中国优势群×热带优势群。并对杂种优势类群划分及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利用SSR分子标记划分籼型水稻杂种优势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58份籼稻材料间的多态性,计算了各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并以遗传距离为依据,通过UPGMA法聚类分析,把供试的籼稻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杂种优势分析表明,群间优势大于群内优势,说明利用SSR标记划分籼型水稻杂种优势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我国水稻常规育种的发展历程。从水稻矮化育种产生的影响,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对水稻育种产生革命性变化,水稻超高产育种是“矮化育种”、“理想株形育种”、“杂优育种”的必然产物等几方面分析了我国水稻常规育种革命化进程。并对未来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水稻双胚苗的发现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的战略设想,即: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和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即利用无融合生殖法固定水稻品种间及更远缘的强大的杂种优势。这既是人们愿望,也是杂种优势育种发展的最高阶段。利用无融合生殖特性来固定杂种优势,成功的关键在于获得水稻的二倍体无融合生殖材料。早在1979年袁老师就对我们提出了固定杂种优势的途径和寻找无融合生殖材料的方法。其中不定胚就是二倍体无融合生殖的方式之一。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多胚现象。因此从大量…  相似文献   

9.
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方法的辩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研究现状,并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辩证的分析,阐述了超高产新株型创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等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实践探索,提出未来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的方向。冠层结构、光合作用、物质积累、分配与调运的综合作用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充分利用遗传资源和高光效育种以及传统育种和生物技术相结合,协调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的关系,协调穗数、穗粒数与粒重的关系,建立合理的产量结构,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实现超高产育种。生态设计育种和分子育种是未来超高产育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福建省水稻育种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矮化育种及三系法的杂种优势利用两次突破,目前正面临第三次突破,即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分析了引起三次破性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新的设想,二是材料上的突破。记述了本省今后水稻育种发展战略:应以常规育种为基础,以杂交水稻研究为重点,不断发展育种新技术。常规育种的主攻方向是选育丰、抗、优、适兼顾的中熟早籼从并从类型、熟期、丰产性、抗性、米质等方面加以分析;杂交水稻的研究方向是,三系法发展为两系法,从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发展为亚种间杂交优势利用,同时把两系法与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溶为一体。常规育种与杂交水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新技术育种必须与常规育种紧密结合,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  相似文献   

11.
辽宁杂交粳稻育种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针对目前北方杂交粳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育种实践,提出了杂交粳稻育种的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2.
多倍体水稻及其潜在价值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总结了多倍体水稻的主要特征特性,探讨了多倍体水稻在新种质创造中的意义和在固定水稻杂种优势中的特殊价值,认为多倍体水稻的潜在价值一旦被挖掘将会开创水稻育种和生产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Since the breakthrough of grain yield ow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dwarf rice and three-line system hybrid rice, rice breeding for high yield hardly had showed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the next successive two decades. It was considered that utilizing heterosis between subspecific varieties (Oryza sativa L.) would be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increase yield further. During 1987-1993,an indica-japonica hybrid Yayou 2 yielded as high as 10.5 t/ha; however, it failed to be commercialized because of seed purity problem due to non-uniform emasculation by chemical agent in seed production, and sensitivity of seed setting in F1 plants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past decade, two inter-subspeific hybrids, Liangyoupeijiu (Peiai 64S/9311, javanica/indica) and Liangyou E32 (Peiai 64S/E32, javanica/japonica); both of them exhibited grain yield higher than 10.5 t/ha, and were widely judged as the pioneers of super hybrid rice. Liangyoupeijiu has been successfully popularized over 4 million hectare in wide climatic areas, while Liangyou E32 made a yield record and offered a model of plant ideotype for super hybrid rice. It was considered that in combination with plant ideotype, activ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wide-range adaptability to ecological conditions, exploitation of indica-japonica heterosis would be the key approach for super hybrid rice breeding.  相似文献   

14.
Bar基因及转Bar基因水稻的研究和利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Bar基因是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育种中的除草剂抗性基因,也是遗传转化中的标记基因。综述了Bar基因的作用机制、Bar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和遗传及其对转基因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讨论了转Bar基因水稻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途径和前景  相似文献   

15.
我国杂交籼稻选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水稻杂种优势被利用以来,我国杂交籼稻育种取得显著进展,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水稻品种审定数据信息,对我国籼型水稻不育系研究进展、杂交籼稻品种审定情况、籼型超级稻品种发展现状和几个籼稻育种大省的杂交籼稻国审情况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对杂交籼稻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稻育种百年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对水稻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现代水稻育种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已有百年历程,期间纯系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等技术成为技术主体,成就了矮化育种、杂交稻育种和超级稻育种三次突破,推进了全国水稻平均单产从20世纪50年代的200 kg/667 m2平台跃上了当前的470 kg/667 m2平台。展望未来百年的水稻产业需求,培育C4水稻、固氮水稻、耐盐碱水稻、耐旱水稻和一系杂交稻是水稻育种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杂交早稻的发展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总结了我国杂交早稻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从杂交早稻的遗传研究,生理生化基础和育种等方面阐述了我国杂交早稻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杂交早稻强优组合选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研究的进展,对当前两系法杂交水稻的主要不育系及其杂种F1进行了多层次的分类,提出了有利基因及有利基因工作是常规稻优良品系参与杂种优势遗传基础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9.
论水稻优良常规稻品系参与杂种优势育种的遗传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研究的进展,对当前两系法杂交水稻的主要不育系及其杂种F1进行了多层次的分类,提出了有利基因及有利基因互作是常规稻优良品系参与杂种优势遗传基础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