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番茄品种‘1479’为材料,研究喷施核黄素(riboflavin)和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对番茄叶片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处理后96 h内,2.0 mmol·L-1核黄素能显著提高番茄叶片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接种TYLCV后,核黄素进一步诱导番茄叶片的酶活性显著升高,接种处理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高于未接种处理。表明核黄素诱导病程相关蛋白酶活性增强与番茄对TYLCV的诱导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新型链霉菌生防菌株A02诱导番茄抗灰霉病的作用机制,利用利迪链霉菌A02的发酵液和番茄灰霉病菌,对番茄植株进行诱导和接种处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处理前和处理后1-5 d番茄叶片组织中2种PR蛋白(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和总酚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不接种灰霉病菌而单独诱导处理、接种灰霉病菌后诱导处理和诱导处理后接种灰霉病菌这3种处理,都能显著地提高番茄植株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且能提高总酚的相对含量,其中诱导处理中,酶活性和总酚相对含量提高的较为明显,酶活性峰值和总酚相对含量峰值都较高。通过试验,初步证明了利迪链霉菌A02发酵液诱发了番茄体内2种防御酶活性的提高和酚类物质的积累,增强了番茄植株抗灰霉病的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3.
以番茄江蔬14为材料,研究了内生细菌EBS05对番茄病程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同时,测定了番茄体内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内生细菌EBS05可诱导番茄体内PR1,PR2和PR3基因持续增量表达,并有效激活PR5基因表达,进而提高番茄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CV)的系统抗性;内生细菌EBS05诱导处理再接种TYLCCV后,番茄体内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并分别于接种后第7 d和第9 d达到活性峰值.结合TYLCCV侵染番茄的病程分析,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升高与内生细菌EBS05诱导番茄对TYLCCV的系统抗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番茄感病品种1479和2300为材料,研究了苯并噻二唑(BTH)诱导番茄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抗性,并测定BTH处理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接种对番茄叶片几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2.0mmol/L BTH能有效诱导番茄产生对番茄黄化曲叶病的抗性,其中0.5 mmol/L BTH处理效果明显,诱导效率可达42.7%。喷施BTH或接种TYLCV均可提高番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但诱导并接种处理的植株叶片上述酶活性比只诱导不接种处理高。说明BTH处理可以诱导番茄增强防御酶活性,降低病情指数,增强对番茄黄化曲叶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5.
以番茄‘1479’和‘2300’为材料,研究了苯并噻二唑(BTH)诱导番茄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的抗病性,并测定BTH处理对番茄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和几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0~2.00 mmol·L-1BTH均有不同程度的诱抗效果,其中0.50 mmol·L-1BTH处理效果明显,诱导效果可达42.7%。BTH可以提高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能缓解由TYLCV侵染带来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的趋势。喷施BTH或接种TYLCV均可提高番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但喷施BTH诱导并接种TYLCV处理的植株叶片上述酶活性比只诱导不接种处理上升速度快。表明,BTH处理可以缓解TYLCV侵染对番茄光合系统的伤害,诱导防御酶活性的增强,显著降低其病情指数,增强番茄对TYLCV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分别用浓度为1.0%和1.5%浓度的氯钾离子共体液在黄瓜子叶期和第1真叶期进行两次诱导处理后(叶部喷施),对黄瓜幼苗体内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诱导后黄瓜幼苗体内的几丁质酶活性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都有1个先高后低的变化规律。其中几丁质酶活性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且1.5%浓度的处理几丁质酶活性也高于1.0%处理的。用1.0%和1.5%浓度的氯钾离子共体液诱导后黄瓜幼苗体内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也都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在温室内使用BTH和Harpin两种物质,分别以50mg·kg-1和100mg·kg-1两种浓度喷施于甜瓜幼苗第1片真叶,对甜瓜植株进行诱导处理,研究其对甜瓜植株几丁质酶和β 1,3 葡聚糖酶的诱导。结果表明:BTH和Harpin均能诱导甜瓜叶片几丁质酶和β 1,3 葡聚糖酶的活性增加,处理后第7天,几丁质酶活性达到顶峰;β 1,3 葡聚糖酶活性第5天达到最大值,随后两种酶活性开始下降;BTH和Harpin在诱导酶活性的速度和幅度上,有相同之处。诱导酶活性的效应可以通过植物的输导组织,传导给其它未经处理的甜瓜组织,诱导其它组织中几丁质酶和β 1,3 葡聚糖酶的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诱导番茄对早疫病的抗性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番茄四叶期用1 mg/mL的壳聚糖进行诱导接种,可诱导番茄植株产生对早疫病的抗病性.经壳聚糖诱导后,3个番茄品种:合作908(高抗)、合作903(中抗)、早丰(敏感)的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接种对照,相对防效分别为39.8%、49.9%和56.4%;壳聚糖诱导番茄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提高,诱导活性在不同抗性品种中表现不同,不同酶的时序变化也有所不同,并探讨了壳聚糖诱导植物抗病性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研究苯并噻二唑(BTH)诱导苹果抗斑点落叶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诱导抗病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PAL)、几丁质酶活性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关系。用整叶组织透明染色法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用比色法测定PAL、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的变化。结果表明:BTH能诱导苹果提高对斑点落叶病的抗性,接种前6d处理时可引起苹果斑点落叶病病情指数由对照的21.3下降到9.3。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BTH诱导抑制病菌侵染钉的形成,限制病菌向细胞内扩展;酶活测定发现,BTH诱导能提高苹果叶片PAL、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处理的果苗比对照果苗防卫反应启动的要早。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K2SiO3对黄瓜(Cucumissativus L.)幼苗叶片中几丁质酶和p-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易感白粉病品种ZJ02-09幼苗第2叶喷施20mmol/LK2Si03溶液之后,叶片中几丁质酶和p-1,3-葡聚糖酶活性明显升高,并诱导第3、4片叶中几丁质酶和p-1,3-葡聚糖酶活性增强,从而抵制以后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的侵入。喷施20mmol/L K2SiO3溶液能安全、有效地诱导黄瓜抵抗白粉病。  相似文献   

11.
枯萎病菌能诱导黄瓜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积累,但两种酶在积累速度和幅度上,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有显著的差异.与感病品种“津研4号”相比,抗病品种“津杂4号”两种酶活性不仅升高的速度快、幅度大,且高活性维持的时间长.表明黄瓜对枯萎病的抗性与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β-1,3-葡聚糖酶与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关系,测定了大豆叶片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和对疫霉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在接种大豆疫霉菌后48 h β-1,3-葡聚糖酶活性达到峰值,利用接种48 h提取的β-1,3-葡聚糖酶粗酶液进行抑菌试验,发现β-1,3-葡聚糖酶粗酶液对大豆疫霉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霜霉病菌诱导大白菜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白菜抗霜霉病菌品种为材料,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接种霜霉病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后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霜霉病菌接种处理显著诱导了几丁质酶基因在大白菜抗病品种中的表达,但β-1,3-葡聚糖基因的表达却呈现双峰曲线特点,表明这两种基因可能在大白菜对霜霉病抗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小麦叶锈菌侵染前后2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叶片中的POD、PPO、PAL、β-1,3-葡聚糖酶4种防卫酶的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种前,抗病品种的POD和PPO活性均高于感病品种,而抗、感品种间PAL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差异不大;接种叶锈菌后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小麦叶片中的4种防御酶活性均高于未接种处理,并且抗病品种接种后PPO活性变化幅度明显高于感病品种;抗病、感病的小麦接种叶锈菌处理与未接种处理的POD、PPO、PAL、β-1,3-葡聚糖酶4种防卫酶的活性均升高,POD、PPO、PAL 3种酶活性在接种后3 d达到峰值,β-1,3-葡聚糖酶在接种后4 d达到峰值;相对于其他防御酶,PAL在测定期内活性变化程度不高,表现平稳。  相似文献   

15.
用植物源病毒抑制剂多羟基双萘醛处理西葫芦后,诱导了西葫芦叶片内过氧化氢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发生变化;叶片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受到抑制,酶活性降低30%;药剂处理,叶片中酸溶性胞内和碱溶性胞间几丁质酶活性相对于对照分别提高22.1%和20.1%;碱溶性胞内和酸溶性胞间β-1,3-葡聚糖酶活性相对于对照分别提高17.3%和76.6%。同时发现,叶片胞间可溶性酶活性峰较胞内可溶性酶活性峰出现的时间早;上述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药物能启动植物的一系列抗病防御反应,提高植物抵抗病原物侵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关于1.2万单位/L青霉素对苹果树β-1,3-葡聚糖酶与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万单位/L青霉素可以有效提高金红苹果树的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进而增强了苹果树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BTH对小麦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以及抗性的部分生理机制,分别用0.01,0.05,0.1,0.2,0.4,0.8和1.6 mmol/L苯并噻二唑(BTH)溶液处理小麦幼苗2 d后接种白粉病菌,结果表明,浓度大于0.2 mmol/L的BTH处理均能显著诱导小麦幼苗产生对白粉病的抗性;用0.4 mmol/L BTH处理小麦幼苗后间隔不同时间接种白粉病菌,表明BTH诱导小麦产生对白粉病的抗性持久期在7 d以上;对BTH处理或接种白粉病菌的幼苗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BTH处理可系统性地增强这2种酶的活性且与小麦对白粉病的诱导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用龟裂链霉菌发酵液活性组分SN06处理番茄植株后,测定了番茄叶片组织内各种防御酶系(苯丙氨酸解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变化。喷施SN06后,番茄植株各防御酶系活性明显增强,所测定的各种防御酶活性高峰均出现在处理后3~7d。这说明,组分SN06不仅具有直接的杀菌作用,还可通过诱导植株防御酶系活性的提高而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9.
内生细菌TF28对番茄灰霉病的诱导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内生细菌TF28对番茄灰霉病的诱导抗性.[方法]采用生化测定方法研究内生细菌TF28对番茄叶片6种防御酶活性和2种抗病信号分子含量的影响.[结果]内生细菌处理后番茄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脂氧合酶(LOX)、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明显增强,6种防御酶最大活性分别为对照的2.7、2.5、1.6、1.5、2.7和4.1倍.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含量明显上升,SA含量第7天最高,JA含量第3天最高,分别为对照的2.1和2.9倍.[结论]内生细菌TF28可诱导提高防御酶活性抵抗番茄灰霉病侵染,诱导抗病信号传导途径可能与SA和JA介导有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定盾壳霉寄生核盘菌过程中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变化及对核盘菌菌丝和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盾壳霉在寄生核盘菌初期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均会明显的升高,具有明显的诱导酶特征,同时盾壳霉对照在没有核盘菌存在时,也能检测到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说明盾壳霉产生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都有组成酶存在。核盘菌菌丝和菌核组织的大量消解都出现在这两种酶活性达到高峰之后,表明两种酶协同作用更有利于核盘菌菌丝和菌核组织的消解腐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