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兴安岭林区冬季狍的生境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伟  李俊生 《林业科技》1997,22(4):40-41,68
大兴安岭林区冬季狍的生境选择张伟(黑龙江省丰林自然保护管理局)李俊生张明海(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王志光王金海刘淼(黑龙江省呼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狍(Capreoluscapreolus)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狩猎动物。近年来由于森林的大面积开发,导...  相似文献   

2.
3.
大兴安岭林区雪兔冬季生境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冬季,雪兔在非生物环境因子的选择中,偏好山体的坡下位和谷底,坡向为阳坡,坡度较小及小于10 cm雪深的生境;在生物环境因子的选择中,偏好针阔混交林和灌丛、乔木株数较少、灌木低于2 m、灌丛隐蔽度为30%-60%、杂草高度小于50 cm和含有倒木的生境;冬季雪兔对生境选择是基于保存自身能量、获取食物和躲避天敌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4.
由自然和人为原因引起的生境丧失与生境破碎化已严重影响到野生动物的生存。大兴安岭北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紫貂(Marteszibellina)的主要分布区,1987年发生在这里的特大森林火灾造成了森林景观的严重破碎化,紫貂的生存面临极大的威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确定火灾13年后,紫貂冬季生境的恢复程度。首先根据紫貂对冬季生境的喜好选取对其生存影响较大的生态因子,结合数字化林相图,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编制火烧前后的生境适宜性类型图。然后选取相关的景观格局指标,对火灾烧前后的生境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尽管火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森林恢复措施,但紫貂冬季适宜生境仍有大幅度减少,特别是中等适宜生境类型减少最为明显。适宜生境破碎化加剧,隔离度增加。适宜生境斑块的形状趋于简单,软边界比重有所增加。以上结果表明,与火前相比,紫貂生境明显恶化,需要较长的时间恢复。图4表5参41。  相似文献   

5.
自2009年至2011年初,对福建兴化湾西岸越冬水鸟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该区域越冬水鸟的种类、区系组成和水鸟对不同生境选择特征。兴化湾西岸记录到越冬水鸟共8目12科26属46种,区系地理分布以古北界种类为主,居留型以冬候鸟为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脸琵鹭1种,属于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保护鸟类有32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保护鸟类有18种;黑嘴鸥、黑脸琵鹭和反嘴鹬的单个物种种群数量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标准。因此,兴化湾西岸是迁徙鸟类非常重要的中转站。在7种生境类型中,水产养殖场与滩涂围堰养殖区的越冬水鸟物种数和种群数量是最大的,农田作业区最小。因此,兴化湾西岸越冬水鸟对水产养殖场和滩涂围堰养殖区的选择偏好性最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卧龙"五一棚"区域内的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冬季栖息生境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红腹角雉冬季喜欢在2 400~2 800 m海拔段东坡陡峭坡面(﹥45°)的中坡位和下坡位活动,活动生境一般位于距水源近(0~100m)、林下植被盖度(0.10~0.15)和竹子盖度(0.6~0.9)较好,大树较多(5~10株.样方-1)的位点。通过与前人对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生境选择研究的对比,发现虽然红腹角雉与大熊猫同时分布于五一棚相同海拔段和竹子盖度相似的区域,但选择的坡度不同(大熊猫选择20°~40°的坡度),并且两者在食性上差异显著。对自然因子和主要食物要求的差别,可能正是红腹角雉和大熊猫能长期共存于"五一棚"区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北五味子的生境及分布范围进行调查研究 ,指出了北五味子的用途 ,提出了保护、利用北五味子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大兴安岭林区雪兔冬季营养状况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兴安岭林区雪兔肾脏重量和肾脏中心脂肪指数的研究,初步评价了不同年龄性别组雪兔以及冬季不同月份雪兔体况的差异。雪兔左肾重量大于右肾,不同年龄性别组雪兔间肾重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肾重与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雪兔肾重和KFI值存在月份间差异,KFI值在不同的年龄性别组间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性(P<0.01)。  相似文献   

9.
金崑  朱辉  马建章  高中信 《林业科学》2004,40(4):130-134
本文采用数量化分析方法 ,对呼伦贝尔草原黄羊春季采食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 ,影响呼伦贝尔草原黄羊春季采食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是放牧家畜干扰、水源、人为干扰 ,其次是坡度、坡位、坡向、植被类型、食物丰盛度 ,风向也有一定影响。其采食生境选择的倾向性依次为 :放牧家畜干扰距离 >2 0 0 0m ,水源距离≤ 10 0 0m ,坡度 5~ 2 5° ,人为干扰距离 >10 0 0m ,坡位在中坡 ,植被类型是针茅或针茅 羊草群落 ,食物丰盛度中等以上 ,阳坡或半阴半阳坡  相似文献   

10.
生境选择是动物对环境行为适应的重要内容,生境丧失或片段化是目前大多数濒于灭绝的脊椎动物所面临的基本威胁。目前,针对高黎贡山地区羚牛的生态研究仍然较少,以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龙江流域的羚牛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境选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羚牛对硝塘的利用强度最高,其次为针阔混交林、竹林、草甸和落叶阔叶林;2)离硝塘的距离是影响羚牛生境利用强度的重要因子,其次为海拔梯度和平均海拔,离公路、水源和人便道的距离对羚牛生境利用强度影响不显著;3)研究区域设置的红外相机在硝塘中拍摄到的照片和视频最多,其次为针阔混交林,竹林、草甸和落叶阔叶林,再次验证了直接观察和痕迹观察的结果。因此,保护好独龙江流域的羚牛关键在于保护好硝塘以及附近连片的森林植被。  相似文献   

11.
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对觅食地选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种群所选用的觅食地进行了调查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其越冬黑颈鹤的家庭鹤与集群鹤两种类群中对觅食地的8种生境因子(坡度、坡向、坡位、植被型、植被盖度、植被高度、最近水源距离和最近干扰距离)及其相对应的项目均表现出有相同的选择性。除家庭鹤更偏好选用上坡位(54.4%)作觅食地,而集群鹤更偏好选用下坡位(44.5%)作觅食地外;对其他因子的选择频次相差不大。对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觅食地进行了因子分析,提取了主成分。其结果表明:对越冬黑颈鹤觅食地影响较大的生境因子为植被盖度、植被高度、水源距离和干扰距离。对其两种类群而言,对家庭鹤影响较大的生境因子为植被盖度、坡向、干扰距离和植被高度;而对集群鹤影响较大的生境因子为水源距离、坡向和植被高度。越冬黑颈鹤所选择的觅食地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开阔(植被高度3~10 cm,上坡位(54.5%))、距离水源较近(100~500 m)、植被盖度适中(>40%~<60%)、背风〔东北坡向(45.4%)和西南风(63.6%)〕、缓坡(<30°)、附近有人类活动(距100~700 m)的鸭茅草草地。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中家庭鹤与集群鹤对觅食地选用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水源距离、植被盖度和干扰距离上。  相似文献   

12.
湿地生境可为水鸟提供保护场所、生存和繁殖所需要的能量以及种群延续的条件(Fretwell,1972;Heitmeyer,1980;Fredrickson,1981;Krapu,1981).生境的可利用性、分布和质量会影响越冬期水鸟的集群、活动、能量分配和繁殖过程(Fredrickson et al.,1979;Paulus,1980),同时会对水鸟的繁殖潜力造成影响(Miline,1976;Ankney,1977).生境选择通常会使生物分布非随机化,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Southwood,1977;Martin,1998;Clark et al.,1999).这种非随机化分布方式的产生是由于生物体对环境因子具有选择性,即在相同生境中的随机区域选择位点进行测量,并将它们进行比较的结果(Wilson,1998).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26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的调查分析表明:长白落叶松在加格达奇试验区其性状及变异是稳定的,可以进行早期选择。各种源间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都存在较显著差异。9个种源的生长性状可划分为5个种源区,即:Ⅰ、鸡西种源区;Ⅱ、小北湖种源区(包括小北湖、大海林);Ⅲ、白刀山种源区(包括白刀山、穆棱);Ⅳ、露水河种源区(包括露水河、白河);Ⅴ、天桥岭种源区(包括天桥岭、和龙)。种源选择的效果较为明显。低海拔、低等效纬度的鸡西种源为加格达奇试验点的最佳种源,大海林、小北湖种源也是可选种源。  相似文献   

15.
狗獾夏季生境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龙江省方正林业局新风林场,通过痕迹检验法和洞穴辨别法对狗獾夏季生境选择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狗獾夏季利用样方法和对照样方在乔木密度、乔木距离、灌木密度、植被盖度、距水源距离生态因子方面差异极显著(P〈0.001),在乔木高度上差异显著(P〈0.05),其余的生态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相对于对照样方而言,狗獾夏季更偏爱在海拔322m左右、优势乔木为紫椴、乔木密度6.81左右、乔木高度在12m以上、乔木距离大于4.5m、乔木盖度小、灌木密度较高、植被盖度较低、距水源距离较近、坡位为中坡位的生境下活动;运用皮尔逊相关性检验模型的预测率达到97.2%,说明模型能够很好的反应狗獾夏季生境选择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6.
2007~2010年,在甘肃岷山地区开展了羚牛的调查研究,为了清楚了解羚牛对栖身地的选择性,研究人员选用Vanderloeg选择系数和Scavia选择指数的估算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羚牛的栖息环境明显受到坡位、坡度、海拔、植被类型及植被起源的影响,其对20°~30°坡度并且处于上坡位的地理环境选择性强;而在坡向的选择性上不具明显偏好。活动范围集中在2 500 m以下的海拔区间,尤为偏好1 500~2 000 m的海拔区间;喜欢栖息于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环境中,并且对原始森林具有明显偏好,其次为次生林。在数据分析及其他羚牛栖息地选择的因素组合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羚牛生境选择的生态因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1 林业生物质能源的简单概况和发展前景 生物质能是蕴藏在生物质中的能量,是指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后固定和贮藏在生物体内的能量。它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的生境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香坝区域对对一群数量50只~60只的野生藏酋猴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根据藏酋猴的活动位点,设置了96个20 m×20 m的植物样方,测定了植被类型、乔木密度、乔木胸径、乔木高度、郁闭度、灌丛盖度、地理性、海拔、坡向、坡度、坡位、水源距离、干扰距离等13个生态因子.对该群藏酋猴生境选择喜好程度分析表明,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藏酋猴偏好利用常绿落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猴群选择在乔木平均胸径20 cm ~30 cm和平均高度为11 rn~20 m的森林活动.它们不选择郁闭度<20%的树林,主要位于海拔1 500m~2000m的地带活动.该群藏酋猴主要栖息于山坡面的森林,活动地点的坡度多介于20°~40°之间.该群藏酋猴对水源距离和干扰距离没有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