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盐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以至产量的重要因素,试验通过对碱地风毛菊苗期分别以NaCl和NaCO 进行胁迫,Na+ 浓度为0(CK),60,120,180,240,300,360 mmol/L,测定其丙二醛、PM-ATPase活性及5′-AMPase活性,以探讨盐胁迫对其膜系统的影响及其苗期耐盐性。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碱地风毛菊丙二醛含量增大,NaCO胁迫下,碱地风毛菊根系和叶片中MDA 含量在Na+ 浓度为360 mmol/L 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2.15 和1.94倍;在NaCl胁迫下,碱地风毛菊叶片中MDA 含量最大为对照的1.22倍。同一盐胁迫下,碱地风毛菊根系中PM-ATPase活性和5′-AMPase活性显著高于叶片(P<0.05),碱地风毛菊根系中PM-ATPase活性最大为56.29μg磷酸/(mg蛋白·h),而5′-AMPase活性最大为53.91μg磷酸/(mg蛋白·h)。2种盐胁迫下PM-ATPase和5′-AMPase活性差异显著。总之,盐胁迫下,碱地风毛菊根系比叶片受到的损害小,碱地风毛菊更耐NaCl胁迫。  相似文献   

2.
向非鸣禽雀鹰(Accipiternisus)的耳蜗内注入CB—HRP溶液,结果发现在同侧的听神经内有许多的标记纤维;同侧的角状核及巨细胞核内有较密集的标记终末。表明由耳蜗神经元发出的纤维组成听神经后,分别投射到耳蜗核的两对亚核,即角状核和巨细胞核。尼氏染色法表明,角状核和巨细胞核有不同的核团形态和细胞组成。提示这两对耳蜗亚核可能具有不同的听觉和定向功能。  相似文献   

3.
体外盐酸处理与PIN对酯酶A4活性影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家蚕C108 品种产下后2d 的滞育性卵纯化酯酶A4 及其活性抑制多肽PIN,体外调查了盐酸处理与PIN 对酯酶A4 的ATPase 活性影响的关系。结果表明:盐酸处理不仅迅速消除了PIN 对酯酶A4 的ATPase 活性抑制作用;盐酸处理使蚕卵酯酶A4 的ATPase 活性峰提早出现的时间还反映了蚕卵的滞育发育时间。  相似文献   

4.
磷对奶牛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察了土壤、牧草低磷情况下,可影响奶牛血清磷含量。血清磷含量可影响红细胞膜结构与功能。血清磷含量减少会导致Na^+,K^+-ATPase活性降低,进而影响Ca^2+-ATPase活性和Mg^2+-ATPase活性。  相似文献   

5.
给大鼠口服甲状腺粉,每只8m g/d,连续30 d,大鼠出现甲亢体征,检测心肌微粒体Na+ 、K+ -ATPase,Ca2+ -ATPase 和Mg2+ -ATPase 活性。结果:甲状腺粉组以上各项指标分别为7.6±1.3 ,16.5±1.8和21.8±2.2μm olPi/gHb /h,均明显低于丹参酮ⅡA 磺酸钠组和对照组(P< 0.01);丹参酮ⅡA 磺酸钠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上述结果表明,甲状腺粉诱导甲亢过程中心肌微粒体ATPase 活性降低;丹参酮ⅡA 磺酸钠对ATPase活性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以兔为实验动物,进行超数排卵处理,在排卵前后一段时间,对卵巢上可见卵泡酸性磷酸酶(Acpase)变化进行研究。发情盛期,卵泡成纤维细胞、内膜细胞和颗粒细胞中,Acpase反应较弱,只是在个别固缩行将脱落的颗粒细胞中有较强的酶反应;排卵初期细胞内和溶酶体内Acpase反应显著增强,并参与排印过程;排卵开始后15小时,卵泡中的白细胞和细胞中胞溶酶体增多,均含有大量Acpase,此时Acpase参与细胞的清除和黄体化细胞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7.
绵羊铅镉联合中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白银矿区周围绵羊以消瘦和贫血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通过检测食物链系统及绵羊全血、被毛和组织器官中13种矿物元素(Pb、Cd、Zn、Fe、Mn、Mo、Cu、F、As、Se、Al、Ca、P)的含量,分析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揭示出现地牧草中Pb、Cd的含量高,分别为(111.2±98.4)μg/g和(12.0±1.2)μg/g;动物体内的Pb、Cd沉积量亦极显著高于允许值(P<0.01);动物呈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血清LDH、ALT活性和T3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蛋白含量降低(P<0.01),以及实质器官变性、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核包涵体等病理学特点。确认该病系工业环境污染所致的绵羊铅镉联合中毒  相似文献   

8.
132只25日龄雏鸡的眼结膜结合淋巴组织(Conjunctiv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CALT),通过光镜、扫描电镜和透视电镜观察其组织细胞结构特征,使用不同示踪物(辣根过氧化物酶、碳和酵母菌)研究其摄取抗原功能.结果表明鸡CALT主要位于下眼睑近侧端结膜穹窿处。扫描电镜下,覆盖淋巴组织表面的扁平上皮细胞呈多边形,表面积大,晶格状排列,微绒毛粗短而不规则,细胞之间连结紧密,偶见杯状细胞开日。透视电镜下,鸡CALT上皮由浓染和淡染的两种扁平上皮细胞组成。浓染上皮细胞微绒毛多,胞浆多突,空泡丰富、胞核不规则。淡染上皮细胞微绒毛极少,表面多微褶,胞浆小有多量微丝,核圆形或椭圆形。上皮层内散见淋巴细胞。上皮基底膜下的淋巴组织中具有高内皮小静脉。手术封闭的结膜腔内注入示踪物试验证明,鸡CALT具有摄取和传递抗原功能,示踪物均出现在CALT内。辣根过氧化物酶可见于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中。研究结果表明:鸡CALT是粘胶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点眼免疫时抗原的摄取部位,在眼区粘膜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工合成Cecropin AD基因在酵母中表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Cecropin AD 是由Cecropin A的N 端1 11 位氨基酸残基和Cecropin D 的C 端12 37 位氨基酸残基构成的一个杂合肽,抗菌活性高于天然抗菌肽。根据Cecropin AD 的氨基酸序列,以酵母偏爱密码设计了Cecropin AD 基因,全长140bp 。采用基因片段化学合成结合PCR 法合成Cecropin AD 基因。合成的Cecropin AD 基因克隆到pCRTM21 上,进行DNA 序列测定,证实合成的Cecropin AD 基因的DNA 序列与设计序列完全一致。将Cecropin 基因定向克隆到大肠杆菌 酵母穿梭质粒pCLWA2 的Bam HI和Sal Ⅰ位点上,构建成含Cecropin 基因的重组质粒pCAD,将重组质粒转化入宿主酵母AB103 ,以大肠杆菌K12D31 为指示菌,用活性蛋白酸性PAGE 法测定,具有抑菌活性,表明Cecropin 基因在酵母中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10.
通过静脉注射的方法研究了大肠杆菌仙毒素对山羊红细胞膜损伤的膜泵分子活性的变化及654-2(山莨菪碱)的保护效应。结果表明,ET处理组在1h,3h红细胞膜Na^+-K^+ATPase(腺苷三磷酸酶,简称ATP酶),Ca^2+,Mg^2+-ATPase活性均高于对照组,5h有下降趋势并一直持续到9h。  相似文献   

1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氧自由基清除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生物体的抗逆能力。通过调查分析家蚕5龄幼虫血淋巴总SOD活力在不同地理系统、不同化性品种间和不同温湿度饲养条件下的差异,探讨通过测定5龄幼虫血淋巴总SOD活力,选择家蚕抗性品种育种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常温下中系二化性品种5龄幼虫血淋巴的总SOD活力显著高于日系二化性品种和多化性品种;32℃高温、RH 95%处理一定时间后中系二化性普通品种和耐高温高湿品系总SOD活力显著升高,日系二化性普通品种和耐高温高湿品系则显著下降,但所有供试品种在35℃高温、RH 95%处理一定时间后血淋巴总SOD活力都显著低于常温常湿组。对5龄幼虫血淋巴的总SOD活力与幼虫生命率和虫蛹率的相关性统计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茧层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5龄幼虫血淋巴总SOD活力可作为家蚕抗性育种材料选择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家蚕的耐氟性机制以及耐氟性在不同性别蚕体间的差异,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为材料,自5龄起蚕开始分雌雄喂食清水和200 mg/kg NaF溶液浸泡后的桑叶,检测幼虫中肠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头部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变化。添食氟化物后耐氟和敏感家蚕品种5龄幼虫中肠的GST活力随添氟时间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比较一致,且与对照组相比酶活性均呈增高趋势;敏感品种734添氟组5龄雌蚕的GST平均活力为雄蚕的1.486倍,耐氟品种T6添氟组5龄雌蚕的GST平均活力为雄蚕的1.529倍。敏感品种734对照组5龄幼虫在试验第3天头部的AChE酶活性显著升高,但添氟组雄蚕在试验第2天AChE酶活性即显著升高,而雌蚕的AChE酶活性在整个5龄试验期均呈平缓下降趋势;耐氟品种T6添氟组5龄雌、雄幼虫的AChE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大,酶活力随添氟时间的变化趋势也与对照组较为一致,均在第3天出现最低值;2个品种添氟组AChE酶活性的性别差异与GST相反,即雄蚕的AChE平均活力大于雌蚕。推测氟化物处理后耐氟家蚕品种仍然能够保持AChE酶活性水平,从而呈现对氟化物的耐受性;2种类型解毒酶活力在雌雄家蚕间的差异可能暗示同一品种雄蚕的耐氟能力较多涉及靶标抗性,而雌蚕的耐氟能力较多依赖于代谢抗性。  相似文献   

13.
栗蚕是珍稀的野蚕资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栗蚕幼虫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器官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并依据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多态性分析纯黑、纯绿2个品种的亲缘关系。检测结果表明:栗蚕幼虫中肠的酯酶同工酶活性和酶带数随龄期而增加,且同一龄期以盛食期的酶表达量最高;幼虫中肠及脂肪体中的酯酶同工酶活性较强,并且酶带数较多;2个供试品种间的酯酶同工酶酶谱明显不同。根据酶谱差异分析2个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6,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提示:栗蚕幼虫酯酶同工酶的酶活性和酶带数与生长发育和组织功能有关,幼虫酯酶同工酶酶谱可以作为分析品种间亲缘关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在SO2胁迫下家蚕5龄幼虫血淋巴中谷胱甘肽(GSH)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探讨SO2对家蚕的毒理作用机制。当对家蚕5龄幼虫每天以40 mg/m3SO2熏气刺激6 h,蚕体血淋巴中的GSH含量显著降低,雄蚕GSH的平均含量为49.8μmol/L,雌蚕为41.0μmol/L,分别为对照的73.80%和55.76%,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显著升高,雄蚕GST的平均活性为31.86 U/L,雌蚕为31.80 U/L,分别高于对照46.15%和27.30%。与此同时,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在蚕体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在雄蚕体内的变化极为显著;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谷胱甘肽合成酶系的活性在蚕体内均无显著变化。以上结果表明:SO2刺激可对家蚕血淋巴中的GSH含量及其相关酶的活性产生影响,且雌、雄蚕对SO2的敏感性不同;GSH含量的减少及其相关酶活性的上升,说明SO2对蚕体的毒害作用与其降低蚕体抗氧化物质水平、削弱抗氧化防御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5.
家蚕血淋巴过氧化物酶活力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应用Worthington法测定,首次证实家蚕血淋巴中也存在着过氧化物酶(POD),并分析了影响该酶活力的因素。结果表明,家蚕血淋巴POD活力随不同发育时期而呈现动态变化,不同性别间POD活力均以雄性较高,家蚕不同品种间POD活力有较大差异,桑叶育蚕POD活力明显高于人工饲料育主;氟化物添食后,POD活力发生了显著变化。研究认为,家蚕POD活力与蚕的生长发育及体内代谢有关,POD活力大小可以作为反映蚕逆境生理的一个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家蚕转基因研究及肌动蛋白A3启动子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显微注射法,将转基因载体pBcA3EG及辅助质粒pA3H导入产后1h的蚕卵,在G1代获得家蚕转基因的阳性个体.通过对G2代转基因蚕基因组的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获得的该转基因品系为EGFP基因的单拷贝插入.同时对G2代个体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进行荧光观察,发现EGFP在转基因家蚕幼虫期的表达较其它时期强,而幼虫时期强烈的EGFP主要由中肠组织的杯形细胞高量表达所致.这些结果初步表明A3启动子在家蚕的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存在表达的活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家蚕消化液中抗链球菌蛋白含量和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兴萌  金伟 《蚕业科学》1990,16(1):33-38
分析了家蚕幼虫五龄不同时间,消化液中抗链球菌蛋白(ASP)的含量和抑菌活性的强弱,不同蚕品种ASP的含量和抑菌活性,五龄起蚕过度饥饿对ASP含量和抑菌活性的影响.并调查了不同家蚕品种五龄不同时期添食Strcptococcus属细菌的致病情况.研究的结果证明:ASP的含量和抑菌活性与家蚕幼虫的强健性有关,ASP可能是家蚕幼虫防御细菌性胃肠病发生的一种重要的物质.另外,还发现了食桑期的蚕ASP由三种蛋白质组成,而起蚕比食桑期的蚕要少一种蛋白质组份.  相似文献   

18.
家蚕防御素(defensin)是家蚕抗菌肽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为家蚕先天性免疫的重要效应因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家蚕防御素基因BmdefA、BmdefB的序列中各有2个外显子,2个基因分别定位于家蚕第4号和第13号染色体上;等电点预测BmdefA带有负电荷,属于罕见的阴离子型抗菌肽,而BmdefB带有正电荷,属于常见的阳离子型抗菌肽;预测2个基因编码的成熟肽分子质量均在4 kD左右。用RT-PCR方法检测BmdefA在家蚕整个发育过程中有表达,且在检测的幼虫和成虫各组织中均有表达;BmdefB从幼虫5龄第3天到成虫期表达,雄性表达量高于雌性,且在5龄第3天幼虫的生殖腺、脂肪体和血细胞中高水平表达。家蚕防御素BmdefA、BmdefB具有不同的分子特性和表达特征,暗示它们在家蚕先天免疫过程中可能行使不同的功能,甚至可能具有不同的抗菌机理。构建融合GST标签的家蚕防御素基因原核表达载体,通过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诱导表达,获得可溶性的目的蛋白,使用GST亲和层析柱初步纯化表达的融合蛋白并进行Western blotting鉴定,为进一步研究BmdefA、BmdefB的体外活性和抑菌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用家蚕为指示生物来评价化学药品的毒性,通过对家蚕品种菁松×皓月和丰-×54A的幼虫添食石油醚和甲基硫醛锡的毒性试验,初步结果认为,石油醚对蚕有昏迷作用但并不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但桑叶对其熏气后被破坏营养,从而影响蚕的正常生长发育;甲基硫醛锡具有较强的的毒性,其毒性不仅与浓度有关,还与添毒的时间长短有关即有累积毒性作用.产量高体质弱的春用杂交种菁松×皓月比体质强健的夏秋用杂交种丰一×54A更容易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乙醇代谢酶。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家蚕基因组中存在7个ADH编码基因(BmADH1~BmADH7),半定量RT-PCR检测BmADH2、BmADH3、BmADH4和BmADH5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的丝腺中表达水平较高,BmADH1、BmADH6、BmADH7在脂肪体中高水平表达。利用直接注射和口器灌喂2种方式,对家蚕5龄第3天幼虫分别以体积分数28%、56%的乙醇进行刺激处理后,调查家蚕体内乙醇的代谢与脂肪体中ADH基因的表达及酶活性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表明56%乙醇注射处理组家蚕的脂肪体中BmADH1、BmADH6、BmADH7的表达上调,而28%乙醇处理后3个基因的表达基本无变化;酶活性检测表明28%、56%乙醇处理后1 h家蚕脂肪体中的ADH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气相色谱分析显示家蚕血液中的乙醇会快速转化为乙醛。以上结果表明,家蚕幼虫在受到高浓度乙醇刺激后,通过上调脂肪体内的ADH基因的表达,增强ADH活性,使其参与体内乙醇的代谢过程,以保护蚕体免受高浓度乙醇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