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开展了尾赤桉DH201-2无性系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尾赤桉DH201-2无性系在该区适应性、速生性较强,且有一定的耐寒性(耐-4℃低温),4年生林分平均树高、胸径、蓄积量分别达15.2 m、14.2 cm和181.5 m3.hm-2,年均生长量树高3.80 m、胸径3.55 cm、蓄积量45.38 m3.hm-2,超过该区桉树速生丰产用材林标准,可进一步中试推广。  相似文献   

2.
在福建霞浦、仙游、永泰、南平延平区、邵武市、永安市和上杭县开展柳窿桉9号引种适应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柳窿桉9号适应性和速生性较强,在一般立地条件下造林(Ⅲ类地)成活率可达95%以上,中龄林保存率达85%左右。其速生性虽略比尾巨桉DH32-29差,但1年生平均树高可达2.0 m以上,2年生树高、胸径分别可达5.0 m、5.0 cm以上,尤其在低海拔山地不受冻或轻微受冻的情况下,其速生性较为明显;柳窿桉9号树干通直、径粗,抗风、抗旱和抗病虫害能力均较强。但柳窿桉9号对低温极为敏感,耐寒性有限,只可耐-2.0~-2.5℃的低温,在闽西北地区受冻几率大,在闽东南地区海拔300 m以下的山地种植受冻较轻,可以恢复正常生长。该无性系在福建中亚热带极端低温不低于-3℃的区域低海拔山地有种植前景,尤其适合闽东南沿海海拔300 m以下的山地栽培。  相似文献   

3.
福建南平引种赤桉和邓恩桉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福建南平进行了耐寒桉树赤桉和邓恩桉的引种栽培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造林后 2 0个月赤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分别为 4 0 0cm、5 4 0m ,邓恩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分别为 4 2 3cm、4 2 9m ,生长量大大高于乡土树种枫香和马褂木 ;两种桉树对低温和干旱均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7个耐寒桉树的无性系区域试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福建中亚热带开展7个桉树无性系的区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巨桉3号速生性、适应性和耐寒性强,生长量高,稳定性较好,可耐-4.0~-4.5℃的低温,DH 201-2、巨桉1号和DH 184-1生长量较高,速生性、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稳定性好,可耐-3.5~-4.0℃的低温,这4个无性系适合在福建中亚热带年平均温度19℃以上的不同区域选择应用;柳窿桉9号速生性中等,耐寒性有限,只可耐-2.0~-2.5℃的低温,而赤桉1号和赤桉3号虽耐寒性强,可耐-5℃的低温,但速生性差、产量低,且这3个无性系的变异性大,稳定性差,适应范围窄,作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不提倡在该区发展.  相似文献   

5.
赤桉 3 4号无性系是湖南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从澳大利亚引种、在我省生长近 8年的成龄大赤桉植株上选取枝条 ,通过组织培养试管苗而繁殖培育 ,再经多次遴选所得的一个耐寒品种。在郴州市苏仙区林业局桉树基地经过最低温度- 7℃的考验 ,证明基本无冻害。同时赤桉 3 4号是耐干旱性强 (生长在同坡立地上的 5年生杉木、马尾松被旱死 ,而当年造的赤桉 3 4号无性系林安然无恙 )的强阳性硬材速生树种。1 僵苗状况1.1 僵苗林地状况僵苗地地处湖南省怀化市靖州县响水坝乡杨柳冲的一个专供放牛的荒芜小山包 ,坡度 10°左右。山地阳光充足 ,土壤为砂岩…  相似文献   

6.
在闽北南部延平区太平试验林场开展7个按树无性系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巨桉3号适应性、速生性和耐寒性强,生长潜力大,产量高,可耐-4℃~-4.5℃的低温,适合在福建中亚热带暖温区海拔400m以下的山地栽培;巨桉1号、DH184-1和DH201-2适应性、速生性和耐寒性较强,有一定生长潜力,产量较高,可耐-3℃~-4℃的低温,适合在福建中亚热带暖温区海拔300m以下的山地栽培;赤桉3号和赤按1号速生性、生长潜力和产量均一般,但其耐寒性强,可耐-5℃的低温,适合在该区海拔500m左右的山地栽培;柳窿桉9号的速生性较强、有一定生长潜力,但其耐寒性弱,只可耐-2.0℃~-2.5℃的低温,不宜在该区发展.  相似文献   

7.
福建中亚热带7个桉树无性系多点造林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福建中亚热带开展7个桉树无性系的区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巨桉3号速生性、适应性和耐寒性强,生长量高,稳定性较好,可耐-4~-4.5 ℃的低温.DH201-2、巨桉1号和DH184-1生长量较高,速生性、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稳定性好,可耐-3.5~-4.0 ℃的低温.这4个无性系适合在福建中亚热带年均温19℃以上的不同区域选择应用;柳窿桉9号速生性中等,耐寒性有限,只可耐-2.0~-2.5 ℃的低温,而赤桉1号和赤桉3号虽耐寒性强,可耐-5℃的低温,但速生性差、产量低,而且这3个无性系的变异性大,稳定性差,适应范围窄,只适合局部小区域生长,作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不提倡在该区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霞浦杨梅岭国有林场柳窿桉、赤桉8号和2号3种桉树引种状况进行调查,表明3种桉树均具有较强的抗风害能力;在霞浦沿海海拔300~400m的山地引种赤桉8号和2号,冻害对其生长不致于造成危害。而柳窿桉应在200m以下山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利用雷州林业局刚果12号桉W5无性系林分中胸径8~18 cm径阶,树高11~23 m的样木1 207株和尾叶桉U6无性系林分中胸径8~18 cm径阶,树高10~21 m的样木784株,按材种规格标准造材实测材积,且分别建立刚果12号桉W5无性系和尾叶桉U6无性系胶合板材立木出材量二元回归方程,经检验精度可靠,可供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0.
刚果12号桉优良无性系热研B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过10年的试验观察,表明刚果12号桉热研B号无性系速生高产,与实生树(对照)比较,平均树高高出15.2%~21.5%,平均胸径大18.79%~45.3%,蓄积量多85,5%-254.4%;抗风性强,断倒率在6%以下,且木材基本材性优良,适宜在海南省范围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龚峥 《桉树科技》2010,(2):18-22
通过诱导桉树抗寒速生优良无性系GY66植株生根的系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系列培养基进行程序培养诱导组培苗生根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的诱根培养方法,根诱导率可从30%~40%提高至90%左右。研究的初步结论认为:难生根桉树品系的植株在萌发不定根的过程中,极性反应是决定根器官能否发生的重要原因,经过调节极性表现的系列培养可以提高植株极性反应的水平,调整生理反应的同步性,由此达到提高生根率的目的。预计这种程序培养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其它难生根桉树品系的组织培养快繁育苗。  相似文献   

12.
湖南三类生态区的赤桉种源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适合湖南及类似的中亚热带区的速生耐寒赤桉种源,自1985——1989年,在湘中丘岗、湘北滨湖及低山三类生态区的多个试点,分批对36个种源(33个来自澳大利亚、3个为国内地方种源) 进行了育苗、栽培试验。根据对4年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着重评定了第一、二批供试种源的生长抗寒性状,同时对树干形质及其他适应力也进行了适当评价,从而选出了若干优良或比较优良的耐寒速生种源,为中试推广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赤桉材干燥皱缩的热处理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工林赤桉材为研究对象,根据皱缩评价指标对比研究了热水浸泡和汽蒸预处理对皱缩发生程度的影响,以及干燥中的热处理对皱缩回复的影响。研究表明:包括4 h常压预汽蒸处理和80℃热水处理在内的预热处理可以有效地预防皱缩;在板材平均含水率18%时进行3 h的汽蒸处理可以有效回复皱缩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滇产赤桉地板毛坯料的干燥质量,认为其主要干燥缺陷是皱缩和扭翘变形,而不是开裂,据此进行干燥质量控制的试验.结果表明,3h的汽蒸处理可以有效地回复皱缩,减小扭翘变形.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巴西尾巨桉和巨赤桉两种优良杂交桉树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和巨赤桉再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改良MS+6-BA 0.5 mg·L-1+NAA 0.2 mg·L-1,继代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改良MS+6-BA 0.5 mg·L-1+NAA 0.15 mg·L-1.芽诱导和继代增殖中6-BA的浓度对两种杂交桉树有显著影响.生根培养中,尾巨桉和巨赤桉生根情况差异显著,尾巨桉茎芽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2 mg·L-1+IBA 1.0 mg·L-1,巨赤桉茎芽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5 mg·L-1+IBA 1.0 mg·L-1.两种杂交桉树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为桉树良种选育和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百度实验法对尾赤桉木材干燥特性进行研究,提出了尾赤桉木材干燥基准,并进行工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此种干燥工艺后,60mm厚尾赤桉木材初含水率从87.05%降至12.55%,干燥周期为46d,且除纵裂度较大外,其他可见缺陷干燥质量达到国家标准GB/T6491—1999《锯材干燥质量》规定的一级要求。  相似文献   

17.
A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seven-month-old plantlets, of the clone 2814 of Eucalyptus grandis × E. camaldulensis Dehnh. hybrid and of the clone 2798 of E. grandis × E. robusta Sm., subjected to sublethal water stress. During the imposed drought, leaf water potentials and transpiration rates decreased, while ethylene production and leaf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o a maximum during the onset of water stress, and then declined. Stomatal closure coincided with or preceded maximum ethylene production. A saturation type relationship between ethylene production and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was observed. Genotypic differences in the response to water stress occurred between clones with clone 2814 appearing to be a drought avoider and clone 2798 a drought tolerator.  相似文献   

18.
寒害天气对永州市赤桉组培苗造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冬季永州市经历了严重的寒害天气。灾害过后,调查了东安县种植的赤桉组培苗受冻和冻后恢复情况,分析比较了赤桉组培苗种植后的耐寒性和冻后恢复能力。调查结果表明:2004年冬季是永州市罕见的寒害天气,所有引种的桉树幼林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但赤桉组培苗幼林受冻程度较轻,冻后恢复较快,类似2004年冬季的寒害天气,对永州市赤桉组培苗造林没有影响。根据永州南桉北移造林的现状,提出了发展桉树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赤桉E.camaldulensis是桉树种类中较为耐低温的一种.为了引种适合湖南永州气候条件、抗低温、且速生丰产的赤桉无性系,对赤桉7个优良无性系进行了对比试验.经4年冬季的严寒低温、霜、雪、冰冻的考验,对其树高、胸径、材积等因子采用双因子方差分析,对无性系的差异进行Q检验,结果表明,赤桉无性系34号综合性能最佳,可在永州市南部6县发展.并对赤桉无性系34号扦插繁殖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