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泥鳅隶属鲤形日、鳅科、泥鳅属,是分布广、数量多的杂食性淡水鱼,其体肥肉多,肉质细嫩鲜美,综合营养价值高于一般鱼类,有较高的食疗作用和药用价值。泥鳅在国际市场上一直是紧俏的水产品,日本、韩国等国家很早就视泥鳅为高蛋白、低脂肪、营养较全面的高档保健食品,其养殖业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台湾泥鳅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结果.台湾泥鳅的受精卵近圆型,其卵径为0.9mm左右,胚胎发育全程可划分为7个阶段:受精卵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形成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化出膜期.观察结果表明,在水温25℃左右,受精卵约经28小时孵化出膜.  相似文献   

3.
从台湾泥鳅的亲鳅培育、繁殖设施、人工催产、人工授精、孵化出苗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于2017年4月底至6月初,进行台湾泥鳅的人工繁殖。亲鱼为天津鸿腾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2014年春天从我国台湾省引进。共选用台湾泥鳅约2 500kg,其中雌鱼约1 800kg;雄鱼约700kg,雌雄比例约为2.5∶1,雌鱼、雄鱼平均体重分别为121.88g、126.98g。雄亲鱼平均"胸鳍长/体长比"为15.71%,显著大于雌亲鱼的10.08%(P<0.001),并且雌、雄鱼之间数据不重叠。雌鱼背部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加鲫鱼脑垂体催产,雄鱼不使用催产素。人工授精后,将受精卵均匀地洒在孵化池内的网框上进行孵化,孵化水温18.5~22.5℃,受精约48~52h后破膜孵化。雌鱼每尾产卵量28.7g,平均每克卵数2 061粒,受精率82.98%,平均孵化率97.4%。2017年获得水花约7亿尾。  相似文献   

5.
台湾泥鳅人工繁育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台湾泥鳅(Paramisgumus dabryanus ssp.)的人工繁育技术,为该品种在上海的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分别对1龄和2龄的台湾泥鳅亲本进行人工催产,并在圆形流水孵化系统中进行了受精卵孵化和仔鱼培育试验。催产素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_2)和马来酸地欧酮(DOM),剂量为DOM 0.5 mg+LHRH-A_22μg/尾,共催产台湾泥鳅384尾。结果表明:2龄台湾泥鳅在水温22.3℃的效应时间为17 h,催产率为92.7%,受精率为80.8%,获受精卵36.9万粒,孵化率为67%,繁育水花苗约20万尾;1龄台湾泥鳅在水温22.3℃的效应时间为17~21 h,催产率为67.1%,受精率为70.8%,获受精卵34.7万粒,孵化率为57.7%,繁育水花苗约20万尾。仔鱼在容量300 L的循环水孵化桶中培育30 d后,体长约为3 cm。  相似文献   

6.
台湾大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在杭州萧山东海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台湾大泥鳅养殖试验。结果发现,台湾大泥鳅最大特点是生长速度快,当年养殖个体体重可达100~200g。台湾大泥鳅最适水温为25~28℃,摄食范围广,耐低氧,适应性强,喜好偏酸性环境,既适合池塘高密度养殖,也适合循环水集约化养殖,是一种养殖前景乐观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台湾泥鳅肌肉中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矿物质含量、脂肪酸组成和各器官组织多糖含量等进行综合评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泥鳅肌肉中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占鲜重的16.3%和4.0%;18种氨基酸总含量约占15.26%,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9.92%,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为66.41%,鲜味氨基酸总含量为5.77%,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4.0,色氨酸和缬氨酸分别是第一、第二限制氨基酸;矿物质含量丰富,其中钙含量最高,达683.60 mg/100g;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62.16%,DHA、EPA和DPA共占脂肪酸总量的10.81%;多糖含量丰富,其中内脏中的多糖含量最高,达6.49%(干重)。这些营养数据将为台湾泥鳅的精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台湾泥鳅(Paramisgumus dabryanus ssp.)是中国台湾地区改良的泥鳅养殖新品种,其分类地位暂不明确。从外观上看,台湾泥鳅的雌雄个体形态上存在差异。为了科学识别台湾泥鳅雌雄个体形态特征的差异,通过对采集到的160尾台湾泥鳅的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高、体厚等25项形态学性状的测定,形成体厚/体长、体高/体长、颌须/头长等24项形态特征的比例性状,采用t检验、主成分分析与判别分析方法对台湾泥鳅雌雄群体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t检验表明,24项形态特征的比例性状中,4项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4项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2)主成分分析表明,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4.23%,台湾泥鳅雌雄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头部、躯干部、颌须、体型肥瘦程度以及整体框架轮廓等方面;(3)经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台湾泥鳅雌雄个体的判别函数。雌性(♀):func1=731.96x1+27.02x2+723.92x3-191.44;雄性(♂):func2=671.79x1+37.09x2+695.54x3-178.50,综合判别准确率为71.5%。研究表明,台湾泥鳅雌雄形态指标间差异显著,利用形态指标建立判别函数实现对台湾泥鳅雌雄个体的快速判别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2014年5月17日-5月23日,在浙江省湖州对台湾泥鳅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初步试验。两次试验累计繁育台湾泥鳅水花850万尾,孵化率达到80%。通过台湾泥鳅激素配方、注射剂量、效应时间等问题的探索,初步得出浙江省地区台湾泥鳅繁殖时间为5月份和适宜水温为24℃。还讨论了台湾泥鳅的种质、雌雄鉴别、水温及积温对其人工繁殖时间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0.
11.
为评价不同体色台湾泥鳅的生长性能,对相同规格的红体色台湾泥鳅“赣红1号”和正常体色台湾泥鳅进行了为期49 d的室内养殖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赣红1号”与正常体色台湾泥鳅的成活率、体质量增长率、体长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等生长性状均无显著性差异。随着养殖试验的进行,二者的肥满度均略有降低;体质量、体长的变异系数有增大的趋势,且体质量变异系数大于体长变异系数。研究表明,“赣红1号”与正常体色台湾泥鳅生长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台湾泥鳅的早期发育情况,对其进行人工催产,使用解剖镜观察并记录其早期发育的形态特征和发育过程。观察结果:台湾泥鳅的受精卵为半黏性卵,膜径约0.9 mm;胚胎发育包括受精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等7个阶段;在21℃水温条件下,受精卵约26 h孵化出仔鱼,初孵仔鱼长约2.1 mm。3日龄仔鱼开口,10~15日龄时鳍条逐渐形成,17日龄时出现鳞片进入稚鱼期。结果表明,台湾泥鳅的早期发育与大鳞副泥鳅较为相似,与泥鳅的早期发育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马腾飞 《内陆水产》2014,(12):70-71
泥鳅胀气病虽说不是什么大病,也非常容易治疗,但是很多地区每年都有发生,有着多年养殖经验的养殖户也没有办法预防,给许多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损失。我发表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希望对泥鳅胀气病的预防有一定帮助。今年4月初到5月中旬,我在连云港赣榆县墩尚镇从事了一个多月的技术服务工作。赣榆是全国最大的泥鳅养殖基地,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泥鳅。在这段时间里陆陆续续有很多养殖户的泥鳅发生了胀气病,死亡量少的一天几条,多的几十条甚至上百条。  相似文献   

14.
舟山群岛大鳞副泥鳅与台湾泥鳅的形态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是台湾地区选育的泥鳅新品种,虽具有明显优于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的养殖性状,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将这2种泥鳅混淆,为了科学识别形态特征相似的台湾泥鳅和舟山群岛大鳞副泥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定量比较舟山群岛大鳞副泥鳅与台湾泥鳅人工养殖群体的形态特征差异。结果显示:(1)2种泥鳅在本研究所涉24项形态评价指标中存在显著差异的达8项,两者在形态特征上具较好的区分度;(2)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5个特征值均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5.463%,其中第1主成分为以营养生理状况、体型匀称程度为主导的体质强壮因子,第2主成分为以头部大小和胸鳍长短为主导的觅食运动功能因子,后3个主成分是与眼睛发达程度为主导的视野功能因子;(3)采用逐步判别法,以判别贡献率较大的8项形态评价指标为自变量,建立分类函数方程组。大鳞副泥鳅:func_1=-681.190+4.992x1+498.305x2+1778.188x3;台湾泥鳅:func2=-860.382+5.373x1+650.034x2+1894.839x3;所建判别函数可清晰区分舟山群岛大鳞副泥鳅与台湾泥鳅人工养殖群体,且判别准确率为100%。研究表明,虽然台湾泥鳅和大鳞副泥鳅形态特征相似,但能利用形态指标建立判别函数对两者进行科学、快速的判别。  相似文献   

15.
在水温为(25.3±2.4)℃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法,进行了四种稻田常用农药(虱螨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氰氟草酯和五氟磺草胺)对体质量为(16.2±0.6)g的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pp.)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四种试验药物对台湾泥鳅幼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和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16.
2015-2016年进行了台湾泥鳅池塘苗种培育试验,采用了肥水下塘和清水下塘两种放养方式,经30d的养殖,苗种规格达3~7cm,清水下塘成活率较高且稳定,为30%~35%,而肥水下塘成活率相对较低,为20%~25%。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质量浓度的氨氮对台湾泥鳅胚胎、卵黄囊期仔鱼发育和毒性的影响,在水温(26±1)℃下,将发育至囊胚期的台湾泥鳅受精卵分别置于0(对照组)、5、10、20、40、80 mg/L质量浓度氨氮中,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台湾泥鳅的胚胎发育和仔鱼的孵化率、孵化时间、死亡率、畸形率,体长、心率、卵黄囊吸收率和特定生长率。试验结果显示,在一定条件下[温度(26±1)℃,pH 8.0±0.1],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升高,台湾泥鳅胚胎孵化率、死亡率和仔鱼畸形率均显著增加(P<0.05),但氨氮的暴露对台湾泥鳅胚胎的孵化时间及胚胎期心率无显著影响(P>0.05);40 mg/L和80 mg/L质量浓度组仔鱼分别在出膜后48 h和12 h内全部死亡;高质量浓度组抑制了台湾泥鳅仔鱼的生长和卵黄囊吸收率(P<0.05),而低质量浓度组(5、10 mg/L)在胚胎发育和仔鱼生长期间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通过探索氨氮暴露对台湾泥鳅胚胎—仔鱼期的毒理效应,为台湾泥鳅繁育、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台湾泥鳅,又名大鳞副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在我国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和台湾岛西北部的浅滩河流。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脂肪源饲料对台湾泥鳅(Paraunisgumus dabryanus ssp)生长、肌肉脂肪酸组成和质构的影响,实验取体重均值为(2.30 ±0.05)g的台湾泥鳅750尾分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水箱50尾,分别投喂含有6%鱼油(FO)、大豆油(SO)、花生油(PO)、玉米油(CO)或棕榈油(PaO)的等氮...  相似文献   

20.
<正>台湾泥鳅是近年来台湾地区改良的泥鳅新品种。2012年,台湾泥鳅开始进入中国大陆;2013年,台湾泥鳅养殖在大陆特别是广东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无论是鱼塘边,还是网络上,人们都在讨论这个新兴的养殖品种。业内人士预言,2014~2015年,台湾泥鳅养殖热潮将席卷广东并漫延到全国。个体最大的泥鳅品种台湾泥鳅具有生长快速、抗病力强、养殖密度高、容易捕捞等优势,其最大的特点是个体大。目前,台湾泥鳅是市面上个体最大的泥鳅品种。据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