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获得含量更高的大白桩菇多酚,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大白桩菇液体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在碳源、氮源、碳氮比、pH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大白桩菇液体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葡萄糖和蛋白胨为液态发酵积累多酚的最佳碳源和氮源;最佳碳氮比为10∶1,最佳pH为5。经响应面试验优化后的液态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2.40 g·L-1、蛋白胨6.12 g·L-1、磷酸二氢钾0.5 g·L-1、硫酸镁0.25 g·L-1、维生素B110mg·L-1,pH 4.95。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液中的菌丝体总多酚质量浓度达59.98 mg·L-1,与预测值接近,且有利于菌丝多酚的积累,可为通过定向液态发酵的方式获得大白桩菇多酚物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报春石斛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报春石斛蒴果为外植体,通过对种子无菌萌发和原球茎诱导、原球茎增殖及丛生芽诱导、生根壮苗以及移栽驯化的研究,以期建立报春石斛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培养基MS+6-BA 1.0mg·L-1+NAA 0.1mg·L-1+蔗糖20g·L-1最适报春石斛种子无菌萌发和原球茎的诱导;原球茎增殖及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mg·L-1+NAA 0.1mg·L-1+香蕉泥100g·L-1+蔗糖20g·L-1,继代培养45d,增殖系数达8.2;最佳生根壮苗培养基为MS+6-BA 1.0mg·L-1+KT 0.5mg·L-1+NAA 0.2mg·L-1+香蕉泥100g·L-1+蔗糖30g·L-1+活性碳1.0g·L-1,培养3个月,生根率达100%,根系较长,苗壮;3—4月是桂林地区移栽报春石斛组培苗的最佳季节,生根苗在栽培基质Ⅰ(树皮∶水苔∶珍珠岩∶蛭石=10∶2∶1∶1,体积比)的长势好于栽培基质Ⅱ(树皮∶珍珠岩∶蛭石=10∶1∶1,体积比),成活率为92.3%。  相似文献   

3.
以腐植酸叶面肥为试材,以"红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分别设定5个不同腐植酸浓度(0(CK)、0.2、0.4、0.6、0.8 g·L-1),通过测定果实产量、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干物质、果径、硬度,比较不同浓度处理对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腐植酸叶面喷施技术在苹果栽培中的应用技术提供浓度参考。结果表明:喷施腐植酸的果实单果质量和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所增加,当用量为0.4 g·L-1时均达峰值,同时能减小果实硬度,增大果径,提高商品率;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提高,适当的浓度能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提高糖酸比;干物质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均有所增加,干物质含量最高可增加4.0%,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增加13.65 mg·(100g)-1。产量和果实品质各指标回归拟合表明,腐植酸浓度与产量和各指标均存在显著的二次相关关系,产量最高时腐植酸浓度为0.52 g·L-1,果实品质各指标最优时腐植酸浓度均在0.38~0.59 g·L-1。  相似文献   

4.
以北美红杉1年生带芽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基本培养基筛选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水平对比试验得到北美红杉组织培养的不定芽诱导、增殖、生根等生长阶段的优化配比培养基,以期建立北美红杉高效的快繁体系。结果表明:确定最佳消毒方法为75%乙醇消毒30 s,无菌水冲洗2次,再用0.1%氯化汞消毒处理10 min,无菌水冲洗4次;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 mg·L-1+NAA 0.10 mg·L-1+蔗糖30 g·L-1+琼脂6 g·L-1,不定芽诱导效果最好,诱导芽率高达2 153.3%,且芽生长健壮;最佳不定芽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 mg·L-1+NAA 0.10 mg·L-1+蔗糖30 g·L-1+琼脂6 g·L-1,增殖系数高达15.8;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KT 1.5 mg·L-1+IBA 1.0 mg·L-1+蔗糖30 g·L-1+琼脂6 g·L-1,其生根率达90.0%,根多且粗长,植株高大健壮;最佳移栽基质为V炉渣∶V原土∶V腐殖土=1∶1∶1,植株成活率达91.7%。  相似文献   

5.
以‘沾化冬枣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1、3和5 g·L-1)和氮肥(0、2、4和8 g·L-1)对冬枣品质形成的生理调控机制,为盐碱生境氮素养分管理及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 g·L-1 NaCl与4 g·L-1氮交互处理下叶片氮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保持较高水平,5 g·L-1 NaCl与8 g·L-1氮交互处理下光合能力最低。相同NaCl处理下,增施4 g·L-1氮对抑制果实Na+积累,提高K+含量效果最好,5 g·L-1 NaCl与无氮交互处理致使K+/Na+降至最低。果实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在3 g·L-1 NaCl处理下升至最高值,而在5 g·L-1 NaCl处理下降至最低值,同一NaCl浓度与4 g·L-1...  相似文献   

6.
鸡(土从)菌丝生长缓慢,在培养过程中极易被污染,为了提高鸡地从菌丝生长速度,减少被污染的机率,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筛选鸡(土从)母种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蚁穴浸提物、抑菌剂等结果的基础上,选取马铃薯汁、麦芽糖、酵母膏、VB_9、脯氨酸、可溶性碳酸钙清液、磷酸二氢钾、硫酸镁、蚁穴浸液、链霉素等10个因子,每个因子设12个水平,采用U12(1210)均匀设计表设计试验方案,对鸡(土从)母种培养基进行优化。最优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汁126.20 mL·L-1、麦芽糖11.63 g·L-1、酵母膏5.50 g·L-1、VB_9 47.90μg·L-1、脯氨酸23.37μg·L-1、可溶性碳酸钙清液0、磷酸二氢钾0.07 g·L-1、硫酸镁4.19 g·L-1、蚁穴浸提物61.82 mL·L-1、链霉素2.33 mg·L-1。利用该优化配方的培养基培养的鸡(土从)母种,其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强。  相似文献   

7.
刘静  施明  乔改霞 《北方园艺》2019,(3):138-143
以枸杞不同程度玻璃化组培苗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法,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外源添加物、添加聚丙烯酰胺、改变培养条件及玻璃化苗脱水处理在玻璃化组培苗恢复中的作用,探索出最佳的枸杞玻璃化组培苗恢复方法。结果表明:1/2MS+6-BA 0.5mg·L-1+活性炭0.5g·L-1为枸杞轻度玻璃化苗恢复最佳培养基,适宜枸杞中度玻璃化苗恢复培养基为1/4MS+6-BA 0.5mg·L-1+活性炭1.0g·L-1。当添加聚丙烯酰胺8、16g·L-1,枸杞轻度、中度玻璃化苗恢复率均达到最高,聚丙烯酰胺对枸杞玻璃化的组培苗有明显的逆转效果,逆转后的组培苗生长良好。经过脱水处理后,玻璃化苗明显得到恢复。脱水2d轻度玻璃化苗的恢复率可达77.61%。随着脱水的天数增加,枸杞中度玻璃化苗恢复率逐渐提高,当脱水天数达3d时,恢复率最高达71.24%。培养期间增强封口膜的透气性和光照强度能有效提高枸杞玻璃化苗恢复率。  相似文献   

8.
以亚洲百合‘穿梭’为试材,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激素对百合鳞片诱导、不定芽增殖、小鳞茎生根培养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百合组培苗生长的移栽基质,以期为亚洲百合‘穿梭’的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百合鳞片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0.5 mg·L-1 NAA+0.5 mg·L-1 6-BA+30 g·L-1蔗糖+6 g·L-1琼脂,诱导率最高可达74.4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1 mg·L-1 NAA+1.0 mg·L-1 6-BA+30 g·L-1蔗糖+6 g·L-1琼脂,不定芽增殖数量最多,增殖系数为3.27;适合小鳞茎生根培养基为1/2MS+0.1 mg·L-1 NAA+0.3 mg·L-1 IBA+40 g·L-1蔗糖+6 g·L-1琼脂,平均生根数量为14.33,是其他...  相似文献   

9.
以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GZCC0287菌株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响应面法,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CMC-Na对六妹羊肚菌丝生物量及菌丝球浓度的影响,以期为羊肚菌液体菌种生产、栽培种、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红糖、酵母粉、KH2PO4、MgCl2·6H2O为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红糖50.49g·L-1、酵母粉10g·L-1、KH2PO41g·L-1、MgCl2·6H2O 2.37g·L-1、CMC-Na 10.11g·L-1,菌丝生物量达到(5.21±0.45)g,菌丝球浓度达到(2567±127)个·mL-1,以1000个·mL-1浓度接种栽培种,发菌快,长势好,满袋时间10~15d。  相似文献   

10.
猕猴桃授粉方式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心猕猴桃为试材,设置了5种不同的授粉方式,研究不同授粉方式对红心猕猴桃坐果率、果实外观性状、内在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猕猴桃优质高产技术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5种授粉方式中,人工点粉处理猕猴桃的坐果率和单株产量达到最高值,分别为77.12%和30.50kg;从果实外观来看,3号花粉悬浮液(白砂糖2g·L-1+硼酸1g·L-1+琼脂2g·L-1+0.2g·L-1吲哚丁酸+花粉2g·L-1)喷雾授粉果实的横径和单果质量的最大,分别为5.17cm、85.70g;从果实内在品质来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最高的处理为人工点粉处理,分别为17.2%和0.82%,而总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处理为1号花粉悬浮液喷雾处理,分别为13.28%和1.12mg·g-1。综合分析可知,利用人工喷雾等器械授粉能更好地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猕猴桃的坐果率,增加产量,有效改善果实的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因此认为1号花粉悬浮液(白砂糖2g·L-1+硼酸1g·L-1+琼脂2g·L-1+花粉2g·L-1)处理更适宜用于猕猴桃大面积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1.
在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液态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前体物(柠檬酸、顺丁烯二酸、谷氨酰胺、苯丙氨酸、肌醇、酪氨酸)和原位萃取剂(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胚芽油、橄榄油),测定其对樟芝发酵产AntrodinA和Antrodin C的影响.结果 表明:无论是否添加前体物,发酵产物中均未检...  相似文献   

12.
根据新疆和田地区茄子育苗特点和出现的问题,以当地育苗配方(V椰糠∶V沙子∶V有机肥=20∶1∶1)为基质,在基质中添加不同用量的尿素、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钾以提供N、P、K肥,配成5种含有不同化肥用量的基质,研究不同处理对茄子穴盘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F3处理茄子穴盘苗株高为14.20 cm,茎粗为0.27 cm,鲜质量为4.49 g,壮苗指数达0.21,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茄子穴盘苗。综上所述,基质中化肥添加量分别为:N 222.89 g·m-3,P2O5611.38 g·m-3,K2O 529.87 g·m-3的茄子穴盘苗质量最优,达到壮苗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以"魁冠宏丰"番茄为试材,采用珍珠岩/蛭石(V/V 2∶1)栽培方式,在总氮水平15 mmol·L-1下,设置铵态氮+硝态氮0 mmol·L-1+15 mmol·L-1(A0N15,对照)、5 mmol·L-1+10 mmol·L-1(A5N10)、7.5 mmol·L-1+7.5 mmol·L-1(A7.5N7.5)、10 mmol·L-1+5 mmol·L-1(A10N5)、15 mmol·L-1+0 mmol·L-1(A15N0)处理,研究了同一氮水平下,不同铵态氮和硝态氮配比对番茄幼苗生长和铵同化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番茄铵同化能力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植株的总干质量在A5N10、A7.5N7.5处理较对照增加了27%、20%,A10N5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A15N0处理则降低了22%;分析发现根系和叶片中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随着铵态氮配比的增加而增加,增加了40%以上。参与氮代谢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在根系中均显著高于对照;同时谷氨酰胺(Gln)、谷氨酸(Glu)含量随着铵态氮配比的增加不断增加,但A10N5、A15N0处理Glu含量显著下降,同时可溶性糖、淀粉、叶绿素含量下降。营养液中铵态氮浓度达到10 mmol·L-1及以上水平时,植株生长受到抑制,一方面是叶片叶绿素减少导致碳同化受阻,影响根系的氮同化,另一方面是Glu含量减少导致氮同化受抑制,从而植物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降低。  相似文献   

14.
黄腐酸钾、胺鲜酯和复硝酚钠是重要的生长调节物质,各自作为叶面肥单独应用在生产上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了研究其相互复配作为叶面肥组成成分的应用效果,以茄子幼苗为试材,以尿素、磷酸二氢钾、黄腐酸钾、胺鲜酯和复硝酚钠为原料组配成不同配方的叶面肥,以清水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配方叶面肥对茄子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叶面肥均有利于促进茄子幼苗地上部的生长,均能明显提高茄子幼苗的壮苗指数,4种叶面肥的壮苗指数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27.26%、15.40%、22.16%、45.42%;在尿素、磷酸二氢钾和黄腐酸钾复配的基础上,添加胺鲜酯或复硝酚钠能明显促进茄子幼苗茎粗的生长,增加幼苗地上部与地下部干鲜质量和幼苗的根体积,但幼苗根长与CK相比分别减少了26.29%、24.19%;添加复硝酚钠处理比添加胺鲜酯的处理增加了11.76%的地下部干质量和4%壮苗指数,初步认为处理T4(尿素3 g·L-1、磷酸二氢钾2 g·L-1、黄腐酸钾0.06 g·L-1、复硝酚钠0.007 g·L-1)对培育茄子壮苗的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以金莲花无菌种子苗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外植体种类、基本培养基和外源激素等对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再生的影响,以期建立其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金莲花无菌种子苗的子叶为最佳外植体;MS是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基本培养基;附加6-BA和2,4-D的浓度分别为2.0 mg·L-1和1.0 mg·L-1时,愈伤组织的生长量最大,达到72.00%,长势最好;30 g·L-1芽麦糖作为碳源优于蔗糖;培养基添加75 mg·L-1的活性炭可有效的抑制褐化现象;金莲花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附加植物生长调节剂为NAA 0.5 mg·L-1和KT 1.0 mg·L-1。  相似文献   

16.
曹森  江彤  马超  江盼  雷霁卿  王瑞 《北方园艺》2021,(4):101-106
以"东红"猕猴桃为试材,通过采后用不同浓度(0、0.25、0.50、0.75μL·L-1)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进行处理后,将果实至于(20.0±0.5)℃层析冷柜中对其进行货架期贮藏,研究"东红"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变化,以期为延长猕猴桃货架期品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0.75μL·L-11-MCP能够有效地抑制"东红"猕猴桃果实硬度、b*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下降;0.75μL·L-1及0.50μL·L-11-MCP均能够显著降低"东红"猕猴桃果实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和脂氧合酶(LOX)活性;0.25、0.50、0.75μL·L-11-MCP能够更好地推迟"东红"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而不同浓度1-MCP处理间对"东红"猕猴桃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作用效果无显著差异。综合比较,0.75μL·L-11-MCP能够更好地保持"东红"猕猴桃的货架期品质,其次为0.50μL·L-11-MCP。综合考虑"东红"猕猴桃货架期品质变化及成本,建议"东红"猕猴桃的1-MCP使用浓度为0.50~0.75μL·L-1。  相似文献   

17.
以金乡白皮蒜为试材,设置5 个硅水平(0、0.75、1.50、2.25、3.00 mmol·L-1),探讨了硅对水培大蒜根系生长、
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00 mmol·L-1 硅浓度范围内,大蒜的根系生长量、植株鲜质量、蒜薹鲜质量、
鳞茎鲜质量及根系活力均随硅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硅浓度1.50 mmol·L-1 时最高;同时叶片中色素含量、净
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也随着硅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硅浓度1.50 mmol·L-1 时最大;蒸腾速率变化趋势则恰好
相反,硅浓度1.50 mmol·L-1 时最低,比不施硅处理降低了17.78%。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蔬菜工厂化育苗中一种新型有机矿质复合材料对小米辣(Capsicum frutescens L.)幼苗生长质量及基质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置5个不同浓度并以商品育苗基质为原料进行小米辣育苗盘育苗,测定小米辣生长相关指标和基质酶活性.结果表明,15 g·L-1和30 g·L-1处理的幼苗干质量及生长函数显著...  相似文献   

19.
α-萘乙酸钠(SNA)通过促进根系生长等方式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复硝酚钠(CSN)也可以增强植物抗逆性.为探究两者复配对亚适宜温光环境下辣椒幼苗的促进作用,以陇椒3号为试材,采用SNA、CSN及两者不同浓度的复配溶液喷施幼苗,研究了辣椒幼苗在亚适宜温光〔(12±2)℃/(8±2)℃,(150±20)μmol·m-2·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