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探究水肥一体化减量施肥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设置7个处理:土施(100%);分次土施(100%)(与水肥减施处理次数保持一致);水肥(100%);水肥(90%);水肥(80%);水肥(70%);水肥(60%)。观测0~20、2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降低了土壤p H值和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同时水肥减施处理还降低了0~20 cm土层土壤交换性镁、有效锌含量。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芒果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交换性镁含量都处于低水平以下,属于匮乏状态,而土壤速效磷、有效铜、有效锌含量则处于高水平以上。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发现,芒果园水肥一体化减量施肥虽然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但也降低了果园土壤的养分含量,不利于果园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在后期减量施肥中应提高氮钾肥的施用量,降低磷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2.
针对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风沙土中的养分含量较低且容易随水分流失等问题,采用大田试验和小水流自流微灌带,研究灌水量每667m~2为177、211、244、277m~3 4个不同梯度处理对风沙土0~80cm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磷、速效磷集中分布在0~40cm土壤,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少,深层土壤磷素含量极低;灌水使得土壤的全磷、速效磷含量空间分布发生变化,表层土壤磷元素会被淋洗到深层土壤;在不同灌水量条件下,灌水量越大,表层土壤被淋洗到下层磷元素越多,且会被淋洗到越深层次土层中;灌水量为244m3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3.
以苜蓿和大白菜为试材,在苜蓿与大白菜间作模式下,进行不同水平的氮肥减施处理,研究苜蓿与大白菜间作模式下氮肥减施对大白菜根际土壤养分及大白菜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白菜的安全生产和合理减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苜蓿与大白菜垄间间作和垄沟间作提高了大白菜根际土壤的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促进了大白菜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同时有利于大白菜生长.在苜蓿与大白菜1∶2垄沟间作方式下,减氮水平40%处理下(T2N2),大白菜根际土壤的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高于大白菜单作下常规施用氮肥水平处理和其它减氨水平处理.在苜蓿与大白菜1∶2垄沟间作方式下,适量减施氮肥有利于大白菜生长,品质积累和产量的提高,与大白菜单作下常规施用氮肥处理相比,减氮40%水平处理下(T2N2),大白菜667 m2产量提高15.3%,改善了大白菜品质,提高了大白菜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和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4.
北京郊区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空间及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北京市蔬菜地的分布状况,分别在近郊和远郊选取有代表性的蔬菜保护地,取0~100cm深不同土层土样,研究北京郊区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空间及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种菜时间越长,土壤中的全磷和有机磷含量也越多。近郊蔬菜保护地6个采样点0~20cm土层土壤有效磷(Olsen P)含量平均值为211mg·kg-1,远郊7个采样点平均值为95mg·kg-1。均远远高于土壤磷大量淋失时的土壤表层有效磷含量。蔬菜保护地土壤全磷、有机质和有效磷均呈表层含量较高,20cm以下含量骤减,土层越深含量越低的规律。土壤有机磷则随土层加深缓慢降低。随土层深度增加,有效磷占全磷的比例逐渐下降而有机磷占全磷的比例则逐渐增加;土壤全磷、有机磷、有机质和有效磷四者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水肥耦合在设施番茄上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肥料减施的贡献,采用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研究了水肥耦合条件下底肥减施20%和40%、灌溉量减少15%的条件下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水中肥(W2F2)处理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产量比高水中肥(W1F2)处理提高2.0%,比常规处理(W1F1)提高4.1%。中水中肥处理番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比常规处理分别提高1.5%、5.8%、6.5%、6.3%、4.5%、10.6%。说明中水中肥处理(80%常规施肥+滴灌至田间持水量的85%,每公顷每次施用51kg大量元素水溶肥随水滴灌4次)不仅能提高设施番茄产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番茄品质和土壤养分含量,是设施番茄肥料减施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6.
朱文超  王岩  韩超  郑派  胡明文 《蔬菜》2021,(9):24-30
研究松树针叶有机肥与减量化肥配施对辣椒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实现松树针叶有机肥在辣椒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减肥增效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空白(CK)、常规施肥(FP)、化肥减量20%配施有机肥处理(OP_1)、化肥减量50%配施有机肥处理(OP_2)、化肥减量80%配施有机肥处理(OP_3)5个处理。结果表明: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同样可以达到常规施肥对辣椒生长的促进效果,较CK处理,FP、OP_1处理均能显著促进辣椒的生长,增加辣椒株高、茎粗、生物量,且FP、OP_1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能有效改善辣椒产量构成与产量,较FP处理,OP_1处理的单株挂果数、单株果质量、果长、果肉厚度分别增加11.01%、10.11%、1.26%、1.05%;施肥处理FP、OP_1、OP_2、OP_3较CK处理产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69.54%、86.76%、42.62%、23.85%。施肥显著增加了辣椒磷、钾含量,较CK处理,FP、OP_1、OP_2、OP_3处理辣椒果实磷含量分别显著提高58.63%、59.44%、25.70%、9.24%;钾含量分别显著提高63.75%、82.72%、39.28%、20.93%。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可以保障并提高土壤养分的含量,其中,OP_1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102.33 mg/kg),较FP处理显著提高了9.16%;常规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但与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综上,化肥减量20%配施松树针叶有机肥的施肥方式在促进辣椒生长,增产增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土壤肥力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不同年限日光温室菜田土壤磷素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阳郊区日光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使用年限日光温室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在土壤剖面上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土壤中全磷、速效磷主要积累在0~30 cm 耕层土壤,其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在0~80 cm土层中全磷与速效磷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各土层土壤全磷含量与温室使用年限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速效磷与温室使用年限的相关性在0~30 cm土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30~40 cm土层为显著水平,而在40~80 cm 土层不显著.日光温室土壤磷素含量,特别是速效磷含量远高于一般菜园土壤,并随温室使用年限的增加而提高.在生产上应注意控制磷素化肥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小麦茭白水旱轮作模式下小麦秸秆不同还田处理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田面水水质变化及茭白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常规基施化肥为对照,设置秸秆全量还田+基施化肥、秸秆堆肥(秸混肥)还田+基施化肥、秸混肥还田+缓释肥替代化肥基施、常规基施化肥减量20%5个处理。结果表明,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处理对茭白采收后土壤pH、全氮含量的影响不大,秸秆全量还田处理的土壤EC值、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最高。与对照相比,秸混肥还田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提高茭白产量,但茭白品质改善的效果不显著。秸混肥还田+缓释肥替代化肥基施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但茭白产量最高。基施化肥减量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对茭白产量品质无明显影响。茭白不同生长时期田面水的采样检测结果表明,各处理田面水pH、COD和总磷、全钾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硝态氮含量均低于检出限(0.5 mg·L-1),小麦秸秆还田对茭白田面水面源污染无影响。综上,麦茭水旱轮作模式下小麦秸秆还田可用于培肥土壤、增加茭白产量和控制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9.
水肥耦合对梨园土壤养分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年生黄冠梨为试材,研究了水肥耦合条件下梨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及其对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耦合全量肥处理较其他处理明显提高了成熟期0~20、20~5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全钾含量明显降低,而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加速了全钾向速效钾的转化.水肥耦合半量肥处理较其他处理明显提高了花期0~ 20、20 ~ 50 cm土层的全氮含量,也提高了成熟期0~20、20~50 cm土层的碱解氮含量和花期的全磷含量.水肥耦合半量肥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其他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作物秸秆利用方式对日光温室连作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亓延凤 《北方园艺》2015,(8):169-172
以多年连续种植黄瓜的日光温室土壤为试材,以常规施用鸡粪为对照处理,在日光温室内通过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秸秆利用方式(秸秆、秸秆+尿素、秸秆+鸡粪、腐熟秸秆)对连作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施用秸秆或秸秆与尿素配施的处理土壤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最高;仅施用秸秆的处理土壤电导率最低;秸秆与鸡粪混施的处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最高,但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4 号大白菜为试材,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中氮、磷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大白菜对其吸收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长期过量施肥可导致表层土中氮素的累积,增加氮素淋溶流失的风险,且未能有效提高大白菜对氮素的吸收利用。随着化学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表层土中速效磷含量增加。各有机肥处理大白菜对磷素的吸收利用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有机肥+化学氮肥处理大白菜的产量最高,明显高于过量施肥处理。因此,减少氮肥投入,有机—无机肥料合理配施,控制磷肥的投入量是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及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在氮肥减施基础上配施脲酶/硝化抑制剂对我国南方热带地区露地冬瓜产量、品质,以及土壤氮磷养分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施肥处理相比,氮肥减施30%会导致冬瓜单果质量降低,减产约8.30%,而配施脲酶/硝化抑制剂后冬瓜增产17.03%,并且维持较低的亚硝酸盐含量和较高的品质;氮肥减施能够有效降低土...  相似文献   

13.
以甘蓝、小白菜为供试材料,采用反硝化细菌为试验菌株,用玉米秸秆作为固体碳源,研究了不同玉米秸秆用量下,反硝化菌株对降低2种蔬菜体内硝酸盐含量的效果,以寻求一种简单而廉价的蔬菜硝酸盐污染低成本生物控制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反硝化细菌和玉米秸秆后,甘蓝和小白菜中的硝酸盐含量均降低,但效果不同,当每100 m2小区添加玉米秸秆10 kg、反硝化菌株0.5 kg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建立的马铃薯-大白菜双季栽培体系下通过大白菜茬口5水平氮肥施用量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大白菜产量、氮肥利用率、大白菜硝酸盐含量、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栽培体系下,大白菜产量,体系净收益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复种茬口施氮量≥120 kg•hm-2时,大白菜产量、体系净收益不再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总施氮量225~405 kg•hm-2范围内双季栽培体系氮素累积、氮肥利用率比传统马铃薯单季露地栽培显著提高|大白菜硝酸盐含量、收获后0~16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复种茬口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复种茬口施氮量≥120 kg•hm-2时,大白菜硝酸盐达到高度累积,0~16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162 kg•hm-2,在秋浇水时加剧了地下水污染的风险。合理控制氮肥施用量是降低地下水污染风险、降低大白菜硝酸盐含量和提高经济净收益的有效平衡途径。  相似文献   

15.
高温闷棚下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温闷棚下,不同填充物和不同灌溉量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施有机肥或石灰氮相比,有机肥和石灰氮复合添加能明显提高土壤的pH值;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的EC值;增加土壤湿度能明显降低土壤的EC值;高温闷棚下单施有机肥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而单施石灰氮会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单施有机肥可导致土壤NO3--N含量明显增加,而单施石灰氮却导致土壤NO3--N含量明显降低,有机肥和石灰氮复合添加能明显促进NH4+-N含量增加,增加土壤湿度使土壤NH4+-N含量增加、NO3--N含量减少;单施有机肥或石灰氮均可增加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两者配施情况下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幅度更大,土壤湿度越大速效磷的含量越高,土壤湿度过大则会降低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钾肥种类和施肥时期对叶菜类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钾肥种类(氯化钾和硫酸钾)和施肥方式对莴笋和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施钾相比,各处理莴笋和大白菜产量均以分期施钾更高,第1茬莴笋氯化钾处理的增产效果显著高于硫酸钾处理,第2茬大白菜硫酸钾处理的增产效果明显高于氯化钾处理;第1茬各处理莴笋可溶性糖含量均降低,第2茬各处理大白菜维生素C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硝酸盐含量均下降,除基施硫酸钾外其余处理均使大白菜氨基酸含量提高;第2茬各处理蔬菜全氮含量变化均不大,第1茬莴笋全磷、全钾和全氯含量均不同程度提高,除K1-3处理外,其余处理莴笋叶全硫含量均提高,硫酸钾各处理(除K2-4处理外)均使莴笋茎全硫含量提高,第2茬K1-4处理使大白菜全磷含量提高15.6%,其余处理均降低,各处理大白菜全钾含量均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硫酸钾各处理的全钾含量明显高于氯化钾各处理;各处理两季钾素利用率以K1-4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碳氮含量及紫甘蓝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不施肥(CK)、常规施肥(CM)、施玉米秸秆+鸡粪(SM)、施草炭+鸡粪(PM)、施蘑菇渣(MM)和施高量鸡粪(HM)6个处理的大田试验,探讨不同有机物料对新建蔬菜大棚土壤碳氮含量及紫甘蓝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碳、氮分解残留率的大小顺序为MMPMCMHMSM。各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和铵态氮的含量。其中MM、PM处理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和常规施肥处理,有机碳含量比空白处理提高36.64%以上,活性有机碳含量提高31.90%以上;HM、PM、MM处理土壤全氮、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全氮含量比空白处理提高18.89%以上,铵态氮含量提高92.74%以上;土壤硝态氮含量仅HM、PM处理高于CK处理,而CM、SM、MM处理都低于CK处理。施用有机物料也能提高紫甘蓝的产量,其中以HM、MM处理产量最高,增产20%以上。综合考虑紫甘蓝产量及土壤碳、氮等指标以MM处理效果最好,因此注重粪肥与菇渣等有机物料的配合施用能提高新建大棚土壤碳素和氮素含量,改善土壤肥力,有利于紫甘蓝增产。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蔬菜保护地长期定位渗灌、沟灌、滴灌处理0~80 cm层次土壤Cu、Zn、Cd、Cr、Pb 5种金属元素有效态含量和全量的剖面分布特征,以同一试验区棚外露地大田土壤样本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棚外露地大田与保护地棚内土壤重金属全量、有效态含量变化随土层加深而降低.棚内0~40 cm土层土壤重金属全量、有效态含量明显高于棚外土壤.棚内3种灌水处理0~40 cm土层土壤间重金属全量、有效态含量差异明显,Cd、Cr全量以沟灌处理含量最高,Pb、Zn全量以渗灌处理含量最高;而Cu、Cd、Cr、Pb的有效态含量均以沟灌处理最高、渗灌处理最低.土壤Cu、Zn、Cd、Cr、Pb有效态含量与其全量间呈正相关关系,重金属全量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增加、有效态含量随pH值降低而增加.灌溉和施肥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及pH值变化,进而影响到土壤重金属全量及其有效态含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