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长白山北坡野生蓝靛果忍冬群落调查数据为样本,对不同海拔蓝靛果忍冬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以揭示蓝靛果忍冬灌丛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机理,从而为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这一经济植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蓝靛果忍冬基株和克隆分株种群的分布类型为聚集分布,分布格局拟合为负二项分布;种群的聚集强度随海拔梯度变化呈双峰型曲线;种群格局规模在海拔1 200m和1 800m处较大,种群格局规模在海拔1 600m处最小。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野生浆果资源丰富。蓝靛果忍冬是野生浆果中的佼佼者,其为忍冬科[Caprifoliaa Ceae]忍冬属[Lonicera L]落叶灌木。具有繁殖快,生长迅速,结果早,果实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据黑龙江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测定,蓝靛果忍冬每百克鲜果含磷  相似文献   

3.
以3种蓝靛果忍冬果实为试材,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其果实的氨基酸组分及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3种蓝靛果忍冬果实均含有17种氨基酸,且不同种氨基酸的含量不同。野生蓝靛果忍冬(Ey)果实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引进的栽培品种"瓦休卡恩斯卡娅"(E4)和"贝瑞尔"(E8)。蓝靛果忍冬果实中的氨基酸种类较多,基本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WHO/FAO)推荐模式,氨基酸种类及组分比例合理,蓝靛果忍冬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野生蓝靛果在小兴安岭地区的资源分布规律,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伊春地区野生蓝靛果资源分布及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地区野生蓝靛果主要分布于海拔300~390m的沟台、缓坡和陡坡,坡向以南坡为主,生长在地势平坦、阳坡、土壤肥沃、pH近中性或偏酸的环境中;以毛果苔草+小叶樟-丛桦-红松群落和苔草-毛赤杨+兴安落叶松群落为主。因此,伊春地区发展蓝靛果产业应因地制宜,利用林缘、低洼地、沟台等地进行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5.
李明  胡霞  苗兴军  许正  赵忠 《园艺学报》2016,43(10):1980-1988
利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对伊犁河谷14个野生杏种群,212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条带143条,其中122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85.31%。伊犁河谷野生杏仍然维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0.2411,I=0.3708,PPB=85.31%),吐尔根乡种群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伊犁河谷野生杏存在较高水平的种群内遗传变异(76.42%)和较低水平的种群间遗传变异,种群间存在温和稳健的基因流(Nm=1.3680)。UPGMA系统聚类和遗传结构分析均显示,伊犁河谷野生杏可划分为以霍城样本为主的类群Ⅰ,以巩留和伊宁样本为主的类群Ⅱ和以新源样本为主的类群Ⅲ,种群间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r=0.2634,P0.05)。  相似文献   

6.
蓝靛果忍冬转录组SSR信息分析及其分子标记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ISA软件筛选蓝靛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 L.)转录组测序获得的45 656条Unigene,共检测出14 841个SSR位点,分布于11 251条Unigene中,出现频率为32.51%,平均分布距离为2.58 kb。优势重复基序为单核苷酸、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分别占总SSR位点的34.81%,42.79%和20.64%。二核苷酸重复基元中以AG/CT为优势重复基元,占总位点27.2%,三核苷酸重复基元以AAG/CTT为主,占6.18%。利用 Primer 3.0 共设计出 21 867 对SSR引物。随机选择20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其中8对扩增出清晰可重复的条带,5对在16个蓝靛果忍冬材料中表现出多态性。利用UPGMA作图,将16份供试材料分为3类。丰富的SSR多态性为蓝靛果忍冬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图谱构建提供更加丰富可靠的标记选择。  相似文献   

7.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广西甜茶(Rubus suavissimus S.Lee)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4条引物在4个广西甜茶种群总共85个个体上共检测到16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48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90.24%,物种水平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H_e)和香农多样性指数(H_o)分别为0.2514和0.3875,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在种群水平上,PPL为57.32%~68.90%(均值为61.74%),H_e为0.1831~0.2161(均值为0.1958),H_o为0.2776~0.3264(均值为0.2956),遗传多样性为中等偏低水平。Nei氏遗传多样性分析和AMOVA分析表明,广西甜茶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但其种群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变异(P0.01),其种群遗传分化达到极大水平(Φ_(st)=0.2620.25)。Mantel检测表明,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967,P0.05)。UPGMA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一致,4个广西甜茶种群可分成2个遗传分支。鉴于广西甜茶在种群水平上表现出中等偏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且其生境受到破坏以及野生资源受到滥挖乱采,广西甜茶面临种群退化的威胁,对其应加强保护,做到保护和利用并举。  相似文献   

8.
蓝靛果忍冬(L on icera caeru lea)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蓝靛果忍冬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并对俄罗斯的品种和我国东北地区的野生植株引种栽培的情况进行了初步观察和分析, 指出了今后对其开发利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以98份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果实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探索了黑龙江省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以期为野生软枣猕猴桃优良种质筛选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8个果实质量性状变异类型多,其中果实形状、果喙形状、果肉颜色、果心颜色和果心横切面形状等变异范围较大.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646~1.689,其中果实形状、果肉颜色、果喙形状的多样性指数较高.7个数量性状中,变异系数范围为13.82%~36.34%,以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果实横径和果实侧径的变异系数较小;H'指数为1.353~1.46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数量性状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以单果质量与果实三径相关系数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2.322%,反映了果实大小及质量指标.结合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果实性状可作为野生选优的重要指标.聚类分析可将98份资源分为7类,第1、2类果实大小及质量均较大,可作为遗传改良的优良资源;第3类和第4类的果实综合性状表现中等,可作为野生驯化的资源;第5类果大,可用于培育大果品种;第6类果实长椭圆形,可用于培育长果品种;第7类果实具有红皮、红心特征,可作为特异资源用于新品种培育和杂交亲本.综上分析,黑龙江省野生猕猴桃果实表型性状变异类型丰富、变异幅度大且程度高,遗传多样性丰富,育种选择潜力大.  相似文献   

10.
蓝靛果忍冬品种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河市中俄林业科技合作园区栽植的小慈鸟、蓝色纺锤、别列里、落火炭等7个蓝靛果忍冬品种进行综合评价,蓝色纺锤、蓝色纺锤1号的品质较好。该试验为蓝靛果忍冬品种选育奠定基础,也为小浆果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积累基础的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