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2017—2020年连续4年对山东省栖霞市常规管理模式下苹果园不同土层土壤电导率和pH值进行定点研究,探明苹果园土壤电导率和pH值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以期为苹果园的土壤改良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表明,在苹果园0~80 cm土层,土壤电导率和pH值均呈现对数正态分布,全距呈下降趋势,变幅逐渐减少,最大变幅出现在0~20 cm土层,电导率和pH值的变异系数均呈现中等变异。在时间维度上,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苹果园土壤电导率和pH值均呈上升的变化趋势;在垂直剖面方向上,土壤电导率整体呈“下降”型分布,最大值0.35 mS/cm出现在0~20 cm土层,存在明显的表聚现象;土壤pH值在0~40 cm土层的表现为下降趋势,40~80 cm土层又呈现上升趋势,最大值为5.93,出现在60~80 cm土层,整体呈“V”形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种植年限与土壤电导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在20~80 cm土层,种植年限与土壤电导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与pH值虽然呈正相关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相关性逐渐变弱至无相关性,说明苹果园耕作层土壤电导率和pH值的...  相似文献   

2.
以黄瓜品种"京研春秋绿2号"为试材,采用不同基质势下限指导黄瓜灌溉的方法,研究了4个土壤基质势处理S1(-10 kPa)、S2(-15 kPa)、S3(-20 kPa)、S4(-25 kPa)条件下,黄瓜的生长、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以期寻找出适宜盐碱地设施黄瓜灌溉的土壤基质势下限。结果表明:随着滴头正下方0.2 m深度处土壤基质势的降低,灌溉水量明显减少;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LAI)随着基质势降低显著减小;黄瓜植株根冠比随基质势下降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2处理根冠比达到最大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等光合指标随基质势降低有减小趋势,且4个处理间各指标差异显著;随着灌溉水量的减少,各处理黄瓜的畸形果比率逐渐上升,S4处理的畸形果比率最高,为12.70%;黄瓜产量随着土壤基质势的降低而呈下降趋势,方差分析表明S1和S2 2个处理差异不显著,S3和S4处理较其它处理差异显著;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土壤基质势的降低呈显著升高趋势。综上,S2处理条件下黄瓜产量较S1处理差异不显著,S3和S4处理产量显著降低,且S2处理各项品质指标基本均达到最大值,-15 kPa为最适宜盐碱地设施黄瓜灌溉的土壤基质势下限。  相似文献   

3.
不同灌量下脱硫石膏对盐碱土壤盐分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燃煤电厂脱硫石膏为试材,采用土柱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灌水量下脱硫石膏对盐碱土壤盐分运移的影响,以期探究脱硫石膏最佳淋洗灌水量。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下0~20cm土层Na^+含量均呈降低的趋势,灌水量为田间持水量85%(T85%)在各层土壤pH、碱化度、电导率、Na^+含量均最低。施加脱硫石膏后0~20cm土层Ca2+增加,不同灌水量下Ca2+含量整体表现为T85%相似文献   

4.
《中国瓜菜》2019,(11):31-36
为研究聚丙烯酰胺在加工番茄实际生产中的节水作用,试验于2018年6—9月在新疆昌吉州五家渠市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置了50、100、200 g·m~(-2)等3种剂量水平的PAM,以当地加工番茄传统灌水量为标准(E),设置2个灌水量水平E和0.7E。测定了番茄花果期土壤水敏感区(纵向5~20 cm深度土层,径向向距植株0~15 cm区域内)的土壤体积含水率,番茄产量以及番茄灌溉水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PAM可有效提高番茄土壤水敏感区持水能力,在传统灌水量下,随着PAM剂量的升高,敏感区内土壤含水率呈增加的趋势,在亏缺30%灌溉处理下,MP-0.7E(PAM剂量为100 g·m~(-2),亏水30%)效果最为显著且保水效果最好;(2)施加不同剂量PAM可以提高番茄产量,其中MP-0.7E效果最为显著,相比不施加PAM的正常种植组增产296%。(3)施加不同剂量PAM可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其中MP-0.7E效果最为显著,相比不施加PAM的正常种植组增加了3.9倍。揭示了PAM在新疆加工番茄实际生产中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覆膜、覆草、生草措施对旱地桃树根系生长发育、树体生长结果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措施均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增加细根数量,扩大根系分布范围,提高根系对水肥的吸收效率,促使树体生长发育和结果。与对照相比,生草、覆草处理桃树根系由0~60cm土层伸展到0~80 cm土层,而覆膜处理桃树根系上移到0~40 cm土层,以0~20 cm土层分布最多。生草处理根系数量、细根数量均达到最大,分别是对照的191.35%和194.42%。生草处理桃树生长结果最好,百叶重是对照的119.58%,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11.66%和107.34%,667 m~2产量较对照增加280 kg,达到2 258 kg。生草处理与对照相似,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先升高后降低,在40~60 cm土层达到最高;覆膜、覆草处理土壤含水量则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覆膜处理在0~20cm土层土壤孔隙度最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其值逐渐减小;生草、覆草处理与对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孔隙度先增大后减小,覆草处理在20~40 cm土层达到最大,生草处理、对照在40~60 cm土层达到最大。综合分析桃树根系分布、生长结果情况和土壤物理性状,初步认为生草是目前陇东南浅山丘陵区旱地桃园较适宜的覆盖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索根际注射施肥在苹果生产中应用。【方法】以10 a生红富士/M26/基砧为试材,利用施肥枪注射施肥,研究了不同浓度注射液对注肥点0~60 cm土层土壤理化特性、土壤酶、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随注射液浓度增加,各土层土壤pH值减小,电导率、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各养分含量均为中层(20~40 cm)>表层(0~20 cm)>底层(40~60 cm);转化酶逐渐增大,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以10%浓度最高,磷酸酶活性以5%浓度最高。注射液浓度与中层土壤转化酶活性和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电导率呈正相关。果实产量和单果质量分别以15%和10%浓度最高(2者无差异),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分别在0~10%和0~15%内逐渐增加,可滴定酸含量在0~10%内逐渐减小。【结论】综合分析以10%注射液浓度较适宜。  相似文献   

7.
为了准确掌握日光温室葡萄根区土壤温度动态变化和实施人工精准调控,监测了不同土层地表、20cm、40cm和60cm土壤温度。结果表明:不同时间、不同月份和灌水后不同时间土壤温度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浅层土壤地表、20cm和40cm处温度日变化、年变化和灌水后变化较剧烈,在6~24时和4~12月呈抛物线形变化,灌水后0~11天呈倒抛物线形变化,在全天16时,全年8月份分别有1个峰值,为21.25℃、17.08℃和14.18℃,23.25℃、19.08℃和16.18℃,在灌水后第4天分别有1个谷值,为12.70℃、9.24℃和8.04℃;而深层土壤60cm处温度日变化、年变化和灌水后变化较平缓,呈近似直线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凤丹不同土层根际细菌群落组成及结构的垂直分布规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凤丹根际不同土层(0~20、20~40、40~60 cm)中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测序结果表明,所有土壤样品共获得3 588个OTUs,分属于20门,60纲、100目、110科、98属。0~20 cm深度土壤中的根际细菌丰富度显著高于20~40 cm和40~60 cm,不同土壤深度间根际细菌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根际细菌多样性逐渐减少。其中,3种土层间主要的差异细菌门为酸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在0~20 cm土层中占比18.7%,而在40~60 cm土层中酸杆菌门丰度达到34.5%;主要的差异细菌纲为酸杆菌纲、放线菌纲以及芽胞杆菌纲,酸杆菌纲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丰度分别达到18.7%和21.8%,而在40~60 cm土层中为34.5%,是前二者占比的1.58~1.84倍。放线细菌纲(Actinobacteria)在0~20 cm土层中仅占比6.5%,在20~40、40~60 cm土层中分别达到34.8%和20.7%。芽胞杆菌纲(Bacilli)在0...  相似文献   

9.
苹果梨树盘内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苹果梨树盘内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和分析表明,苹果梨树盘内20 cm~40 cm(厘米)土层和40 cm~60 cm(厘米)土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季节性变化幅度较大,呈现出高-低-高-低-高的规律性变化;全磷和速效磷与有机质含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苹果梨根系对碱解氮的吸收高峰是在夏季(7月中旬),对钾的吸收高峰是在果实迅速膨大期(8月中旬).苹果梨树盘内不同土层土壤温度在4月中旬~8月中旬均呈上升趋势,8月中旬土壤温度达到最高值,随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苹果梨树盘内0 cm~20 cm(厘米)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远远高于下两层土壤,各土层土壤水分季节性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不同灌水量对日光温室番茄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奈件下日光温室番茄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番茄对土壤水分的消耗逐渐减少,并且土壤贮水量变化的深度一般在0~120 cm内,尤其在0~60 cm范围内变化最为激烈,120~180 cm范围内各处理土壤水分变化不明显,灌水量越少土壤水分消耗得越多,土壤水分亏缺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