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磷锌配施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指导生产实践中合理施用磷肥和锌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以常规粳稻日本晴和籼型杂交稻广两优35为研究材料,设置不同磷和锌水平交互处理的大田小区试验,分析各生育期水稻的生物量、成熟期产量及构成因素及各部位磷、锌、氮和钾的含量、累积量和分配比例,阐述了水稻磷锌互作的效应及其生理机制。结果显示,不同水平的磷与锌配施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形成以及养分的吸收分配具有协同效应或是拮抗效应,不同水稻品种表现出不同的磷锌互作效应。在中磷(80 kg/hm~2)、低磷(40 kg/hm~2)水平下,增施锌肥对水稻的生物量和产量具有促进效应,但在高磷(120 kg/hm~2)水平下,增施锌肥反而降低水稻生物量。磷锌配施下,千粒重和结实率的提高是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适宜水平的磷锌配施不仅提高了植株中磷和锌的含量和累积量,促进磷和锌向生长中心分配,同时还提高了氮和钾的含量和累积量,促进氮向生长中心分配。  相似文献   

2.
硅磷配施对水稻土中不同磷组分含量及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硅磷互作与土壤中磷有效性的关系,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比例硅磷配施对水稻土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及其有效性的影响。试验中硅肥和磷肥分别设3个水平,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硅磷配施能够对水稻土中磷组分的含量产生不同影响。中磷水平下增施硅肥可提高磷肥的有效性,减少土壤中磷的固定,但在高磷高硅水平下,可能会降低土壤磷的有效性和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并抑制水稻植株对水稻土中有效磷的吸收,降低其他形态磷向有效态磷的转换。在该试验条件下,中硅水平的水稻产量随着磷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高硅水平水稻干物质重和穗重却在高磷的水平下降低;与对照相比,中硅高磷水平下的水稻生长和产量提高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3.
在张家港市开展6组水稻不同用量锌肥试验。结果表明:增施锌肥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且对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产量构成要素均有显著效果。增产效果水稻土高于潮土、低有效锌含量田块高于高有效锌含量田块。锌肥适宜用量为22.50~30.00 kg/hm~2,水稻产量8 890~8 988 kg/hm~2,水稻效益7 282.5~7 589.0元/hm~2。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锌肥在水稻上的适宜用量,开展了水稻施用不同用量锌肥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施锌量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在施锌量为15 kg/hm~2时产量最高;施用锌肥,可促进氮素吸收,并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增加水稻产量;水稻籽粒锌含量随施锌量增加而增加,显示存在奢始吸锌可能。  相似文献   

5.
开展水稻施用不同用量锌肥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施锌量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在施锌量为15kg/hm3时产量最高;施用锌肥,可促进氮素吸收,并通过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增加水稻产量;水稻籽粒锌含量随施锌量增加而增加,显示存在奢始吸锌可能。  相似文献   

6.
水稻施用锌肥的增产效果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在延边地区的土误用 气候条件下施用锌肥却未见报道,本文通过锌磷肥配施试验证明,在粘壤质草甸型水稻土上,锌磷肥配合施用对水稻的增产效果为3.91-8.01%;锌磷配施的最佳组合是过适500mg/ha、七水硫本锌15kg/ha,p/zn比值为11.39;锌肥的主要增产作用是增加穗长和一、二次枝梗数,从而增加了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  相似文献   

7.
凌国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307-12308,12359
[目的]为了研究施用锌肥和硫酸钾镁肥的冷浸田水稻的增产效果。[方法]以锌肥、硫磺和硫酸钾镁肥为材料,在歙县冷浸田进行田间试验。[结果]在冷浸田开沟降渍的条件下,增施微量元素锌镁硫与氮磷钾合理配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比当地习惯施肥增产1294kg/hm^2,增幅为24.0%,比推荐施肥增产稻谷919kg/hm^2,增幅为16.0%,锌、镁硫或硫与氮磷钾合理配施也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冷浸田增施中微量元素增加了单位面积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结论]研究条件下,增施微量元素锌、硫酸钾镁肥与氮磷钾合理配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8.
氮锌配施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氮锌配施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籼型杂交稻品种广两优35和常规粳稻品种日本晴为研究材料,设置3个锌水平和4个氮水平的交互处理,分析了各生育期水稻的生物量,成熟期产量及构成因素,各部位氮和锌的含量、累积量和分配比例。结果表明,氮锌配施对水稻早期的生长和后期的产量形成均具有协同增效效应,这种效应在不同水稻品种中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氮锌配施对水稻每公顷穗数具有极显著的正向交互效应,每公顷穗数的显著增加是氮锌配施下水稻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氮锌配施不仅提高了水稻植株中的氮和锌含量,同时还促进了氮和锌向生殖器官(小穗)中分配,这可能是水稻产量提高的主要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低产田土壤肥力较低,在磷、钾基本满足水稻高产的情况下,施氮及硼、锌对水稻有效穗、株高、穗长、实粒数有明显促进作用,能显著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在高、中、低3个施氮水平(505.35,450.36和401.85 kg·hm-2)情况下,施硼肥比不施硼锌肥分别增产11.7%,13.64%和12.87%,施锌肥比不施硼锌肥分别增产6.45%,8.68%和8.33%,施硼锌肥比不施硼锌肥区分别增产13.00%,15.29%和10.42%。甬优12等品种施氮量多,其产量就高,氮肥肥效最高为施硼锌肥,高氮比低氮增产8.96%,中氮比低氮增产5.28%,其次为施硼,第三为施锌,最低为不施硼锌肥。  相似文献   

10.
在宜兴市万石镇开展了水稻不同锌肥用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效锌含量 1.9mg/kg 的情况下,水稻增施锌肥对株高、穗数、千粒重等影响不明显,对增加每穗实粒数有明 显的促进作用;不同锌肥用量下,均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实际产量增幅在1.46%~9.27%之间,以施 用11.25kg/hm2锌肥所获得的产量和净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氮、磷、钾、锌肥的合理配施在碳酸盐渍水稻土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特在施用纯N 150 kg/hm2、P2O552.5 kg/hm2、K2O120 kg/hm2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进行锌肥在碳酸盐渍水稻土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增施锌肥能增加水稻有效穗数,提高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从而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增加经济收益,其中水稻配方施肥中以施纯N 150 kg/hm2、P2O552.5 kg/hm2、K2O120 kg/hm2、Zn 15 kg/hm2处理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2.
在龙川县潴育泥肉田土上进行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在合理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增施Zn、Cu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理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配施Zn、Cu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增施铜肥表现为减收,而增施锌肥表现为增收,增施锌肥30 kg/hm2表现最好,比对照区增产5.92%,纯收益增加613.65元/hm2。  相似文献   

13.
在龙川县潴育泥肉田土上进行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在合理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增施Zn、Cu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理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配施Zn、Cu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增施铜肥表现为减收,而增施锌肥表现为增收,增施锌肥30 kg/hm2表现最好,比对照区增产5.92%,纯收益增加613.65元/hm2。  相似文献   

14.
黄昌福 《北京农业》2013,(9):122-123
在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康熙岭镇屯窝村进行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氮、磷、钾和硫酸锌、硅钙肥的配合使用对水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合理配施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中微量元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效果较为突出,不施氮、磷、钾水稻减产,在配施氮、磷、钾的基础上加施锌肥和硅钙肥均能增产。  相似文献   

15.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II优623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氮磷锌配比处理研究了氮磷锌配施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锌任意两者或三者配合施用均不同程度的增加了水稻产量,稻米中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氮磷锌3种因素中,对于水稻产量、稻米中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影响大小为:氮锌磷。随着氮水平的增加稻米中蛋白质含量逐渐升高,水稻产量和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说明合理的氮肥用量有利于增加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随着磷水平的增加,水稻产量、稻米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各磷水平间稻米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随着锌水平的增加,水稻产量、稻米中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随之升高,说明增施锌肥有利于实现水稻的优质高产。在本试验地力条件下,每公顷施N180~270 kg,P2O5 60 kg,ZnSO4 120 kg,可以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增加稻米中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16.
冷浸田是浙江省主要低产田类型之一。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冷浸田单季稻产量及肥料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磷肥和钾肥增产贡献率分别为27.9%、1.7%和7.6%的条件下,增施氮肥、钾肥的水稻籽粒产量分别提高38.7%和8.2%,而且增施氮肥使水稻有效穗显著提高43.7%;但氮磷钾配施对水稻收获指数、千粒重和穗粒数没有显著影响。水稻籽粒中的氮、磷、钾吸收量占地上部相应吸收量的69.8%、68.9%和11.8%。在平衡施肥(氮磷钾配施)条件下,水稻地上部氮、磷和钾吸收量比例为1.7∶1.0∶2.2,氮、磷和钾的表观利用率分别为23.0%、28.5%和36.5%,肥料偏施利用率显著下降。每生产100 kg籽粒,需要水稻吸收氮、磷、钾分别为1.65、0.84和1.95 kg。每施1 kg氮肥、磷肥、钾肥,可以生产籽粒30.1、105.3和52.6 kg。  相似文献   

17.
锌硅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品种淦鑫602为材料,进行锌、硅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施锌肥有利于水稻分蘖,基施硅肥对水稻分蘖数影响不明显,但基施锌、硅肥均能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水稻产量分别较不施肥增产64.0%、63.0%。  相似文献   

18.
磷锌配施对紫花苜蓿生长及磷镉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同一镉污染下,磷锌配施对紫花苜蓿生长及对磷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锌单施以及配施均可显著提高苜蓿鲜草产量,且产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总产量以P3Zn1处理最高.苜蓿体内磷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低磷时配施锌能提高苜蓿中磷含量,而高磷时配施锌却降低苜蓿中磷含量.施磷可以抑制苜蓿对镉的吸收,且抑制作用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大,在P0、P1时配施锌能降低苜蓿对镉的吸收,而P2、P3时配施锌却促进了苜蓿对镉的吸收.  相似文献   

19.
完备的配方施肥技术还应包含因地增施中微量元素肥料,赤水市等赤水河流域稻田土壤主要为紫色砂壤,为了解该类稻田水稻生产中氮磷钾配方施肥的情况下,增施硅、锌这2个微量元素肥的效应,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增施硅肥、锌肥,可增加水稻有效穗,提高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并且也能显著增加经济收益。建议赤水市等赤水河流域紫色砂壤稻田中水稻生产上,不仅要注重氮磷钾三元素的配方施肥,同时也要注重增施硅肥、锌肥,从而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与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20.
通过锌肥不同用量的水稻栽培试验,探索安徽省肥东县水稻作物施锌肥的增产效果及适宜用量,充分发挥锌肥的增产潜力,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次试验基肥、追肥等量,锌肥用量设5个处理(0.25~1.5kg/667m2)。结果表明:对水稻施用锌肥能够促进分蘖早发快发,实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协调,增加有效穗和穗粒数,亩穗数比无锌对照增加0.6万~1.7万,穗粒数比对照无锌增加0.3~4.2粒(除处理2外),产量增幅5.2%~15.5%,以1~1.5kg/667m2 锌肥用量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