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葡萄黑痘病又叫疮痂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在4月上旬,高温多湿的天气有利于葡萄黑痘病的发生。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为发病盛期。主要危害叶片、新梢、穗轴及幼果,造成葡萄的产量和品质降低,对葡萄生产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其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清洁果园由于黑痘病的初侵染主要来自病残休上越冬的菌丝体,因此冬季修剪时,剪除病枝梢及残存的病果,彻底  相似文献   

2.
“多丰农”防治葡萄黑痘病试验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王友强,范永占,谢幼华,吴如健近年来,我省葡萄黑痘病发生严重,已成为影响我省进一步发展葡萄生产的主要因素。现阶段一般采用以波尔多液为主,结合使用多菌灵防治葡萄黑痘病,并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但由于连年使用,...  相似文献   

3.
葡萄黑痘病(Sphaceloma ampelinum de Bary)是为害我市葡萄生产的重要病害,主要为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分,如幼果、叶片、叶柄、果柄、嫩梢等.葡萄黑痘病从萌芽至生长后期均可发生,其严重发生对葡萄的品质尤其是商品价值造成巨大影响.为提高我市预防和综合控制葡萄黑痘病的水平,改变常年用药面窄、用药次数太多和防治效果不理想的被动局面,筛选有效农药,我们于2003年选用使百克等几种低毒、低残留药剂,针对葡萄黑痘病进行了药剂防治及套袋试验.  相似文献   

4.
葡萄品种黑痘病抗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方法,研究了37个栽培品种(欧亚种及其杂种)对黑痘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欧亚种葡萄及其杂种对黑痘病抗性存在很大差异。欧亚种葡萄品种间对黑痘病的抗性存在抗病和感病两种类型。欧美杂种葡萄品种间对黑痘病的抗性存在抗病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葡萄品种黑痘病抗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西平  王跃进 《果树科学》2000,17(3):188-191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方法,研究了37个栽培品种(欧亚种及其杂种)对黑痘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欧亚种葡萄及其杂种对黑痘病抗性存在很大差异。欧亚种葡萄品种间对黑痘病的抗性存在抗病和感病两种类型。欧美杂种葡萄品种间对黑痘病的抗性存在抗病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王江柱 《落叶果树》1997,29(3):45-45,47
葡萄四大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王江柱(河北农业大学植保系保定市071001)在我国北方地区为害葡萄的病害主要有黑痘病、霜霉病、白腐病和炭疽病4种,下面就这四大病害的综合防治予以综述,供广大果农及有关科技人员参考。黑痘病主要为害葡萄的所有绿色幼嫩组织,属葡萄...  相似文献   

7.
陕西榆林地处长城沿线风沙区,葡萄病害主要有葡萄黑痘病、葡萄褐斑病和葡萄霜霉病.  相似文献   

8.
正1葡萄黑痘病葡萄黑痘病,又称葡萄疮痂病、葡萄鸟眼病等,各产区均有发生,是葡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该病主要危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分,幼果、叶片、叶柄、果梗、嫩梢等均可受害,萌芽至生长后期均可发生。1)果实染病。多在果实着色前绿果期感染。开始时产生深褐色、圆形小斑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  相似文献   

9.
葡萄生长期黑痘病防治之我见葡萄黑痘病是为害葡萄最严重.最普遍的病害之一,尤其是在南方多雨地区,防治不当,轻者果实感病率达50%以上,重者将颗粒无收。笔者经过多年来的观察试验认为:要确保葡萄枝、叶、果(尤其是果实)基本上不感染黑痘病,应重点抓好开花座果...  相似文献   

10.
1常见病害葡萄的常见病害有黑痘病、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黑痘病危害葡萄的所有绿色幼嫩组织,属葡萄生长前期病害,春、夏多雨潮湿地区发生较重。霜霉病危害葡萄以叶片为主的绿色组织,属葡萄生长中后期病害,多雨潮湿、雾大露重、昼夜温差较大时利于该病发生与流行。白腐病主要危害葡萄的老熟组织,以果穗受害最重,属葡萄生长后期病害,阴雨连绵、多雨潮湿易造成该病流行。炭疽病主要危害葡萄的果粒,属葡萄生长后期病害,阴雨潮湿利于该病发生。2药剂防治2.1黑痘病一般在开花前、谢花70%~80%、果实如玉米粒大小时各喷1次药即可。常用药剂有1…  相似文献   

11.
赵燕 《中国园艺文摘》2013,(12):210-210,216
介绍葡萄炭疽病、霜霉病、白腐病、黑痘病、水罐子病等葡萄常见病害及主要危害症状,并总结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闽北葡萄黑痘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南平地区农业局植保站蒋建贞黑痘病是阻碍我区葡萄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是葡萄稳产高产的大敌,为此,近年我们对此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现小结如下:一、症状葡萄的叶片、叶柄、卷须、枝蔓以及果实果梗和穗轴等幼嫩组...  相似文献   

13.
<正>1葡萄黑痘病1.1症状主要为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分,如幼果、叶片、叶柄、果梗、嫩梢等。黑痘病从萌芽到生长后期均可发生,春夏季为害严重。幼果染病,初现深褐色圆形小斑点,后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500g/L露娜森SC防治葡萄黑痘病,试验结果表明,500g/L露娜森SC 2500~4000倍液对葡萄黑痘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葡萄安全。  相似文献   

15.
潘兴  刘崇怀 《果农之友》2001,1(5):33-33
霉能灵是日本北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广谱高效新型杀菌剂,具有预防和治疗双重作用,被称为新型的巢醇抑制剂。葡萄黑痘病,是欧洲葡萄的一种古老病害,也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葡萄病害。该病在我国春夏雨季多雨潮湿的黄河故道地区及华北沿海等地发生严重,在江淮流域和南方各省发病也很重,它主要危害葡萄的叶片和嫩梢以及幼果,严重时枯死脱落,对葡萄的产量乃至品质造成极大影响。据我们连续两年的药效试验,霉能灵对葡萄黑痘病防治效果优于退菌特,是目前防治葡萄黑痘病的理想药剂,为了提高其对葡萄黑痘病的防治效果,建议…  相似文献   

16.
葡萄黑痘病是葡萄的重要病害 ,能否控制葡萄黑痘病的危害 ,是南方葡萄栽培成败关键因子之一。1 997年我县平水乡五峰村 ,投资近 3万元 ,从浙江金华引进藤稔葡萄 1 .6 7hm2 ,由于黑痘病的危害 ,1 998年全园被毁 ,一株不剩。以后其它乡镇农户陆续零星引种栽培 ,因此病危害 ,不是半死不活 ,就是毫无收益。笔者通过几年的摸索 ,找到了适合我县的有效防治方法。 2 0 0 1年农业局经作站 ,种藤稔葡萄0 .87hm2 ,按笔者的方法进行防治 ,葡萄生长良好。2 0 0 2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防治葡萄黑痘病 ,必须牢牢树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思想。具…  相似文献   

17.
氟硅唑乳油防治葡萄黑痘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葡萄黑痘病发生初期使用400 g/L氟硅唑乳油6 000~10 000倍液,对葡萄黑痘病的防效在75%以上,且对葡萄安全,适合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葡萄黑痘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黑痘病又名疮痂病,是危害葡萄的主要真菌病害之一。常发生于高温多湿的季节,此病主要危害葡萄的幼嫩组织,严重时枯死脱落,对葡萄的产量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表明,药剂世高与阿米西达为防治葡萄黑痘病较好的药剂,使用剂量世高67.5g有效成分/hm2、阿米西达168.75g有效成分/hm2为宜。且试验中没发现对葡萄产生药害,可作为防治葡萄黑痘病的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20.
葡萄叶片中有机酸和糖与抗黑痘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5~1986年对原产我国的葡萄野生种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有机酸的含量与抗黑痘病的关系分别进行了探讨性研究。结果表明,叶片中游离有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与抗黑痘病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葡萄黑痘病(Spheceloma ampelinum deBarg)是为害欧洲葡萄[Vitis vinifera L.)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国内外的研究认为,绝大多数欧洲葡萄品种不抗黑痘病,而对黑痘病的抗性与叶片中的游离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有关,从而将其作为指标对许多欧洲葡萄品种进行筛选,淘汰感病品种,扩大抗病品种栽培。现代育种实践证明,抗病的基因大多蕴藏在栽培植物的近缘野生种中,引进野生种质是解决抗性基因贫乏的关键措施。我国拥有丰富的葡萄野生资源,如何加速研究利用这些野生资源,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收集了大量的葡萄野生资源,并在对其进行抗病性鉴定基础上,研究了这些野生葡萄的叶片中游离有机酸和可溶性糖与黑痘病的关系,试图为葡萄抗病育种中亲本的选择和杂种苗的预选提供简便、快速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