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2009-2014年在南海北部生产的183艘渔船的渔捞日志,分析了南海北部海域马面鲀渔获率随作业方式、年际分布与季节分布间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渔获马面鲀主要作业类型为双拖、单拖、桁杆拖虾、围网、定置张网和刺网6种,其中单拖、双拖网作业渔获率较高;2009-2014年,南海北部马面鲀渔获率低于南海南部,整体渔获率呈逐年递减趋势,仅2011年渔获率突增,2014年马面鲀渔获率降为最低。马面鲀常年主要分布于珠江口、粤西、海南岛沿岸及北部湾海域,粤东海域偶有分布。海南岛沿岸、粤西及珠江口海域渔获率密度较大,北部湾和粤东海域渔获率密度相对较小。各区域渔获率季节变化明显,渔获率最大值常在夏季出现,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引起渔获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为自然条件与捕捞压力。本文通过对马面鲀渔获率变化及原因分析,为南海北部马面鲀合理捕捞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东海区带鱼底拖网昼夜渔获率差异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2004年和2005年东海区重点渔场底拖网渔业资源监测资料,从中选取带鱼渔获率作为指标值,并将昼夜不同网次渔获率分成4组,应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对东海区带鱼昼夜渔获率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以揭示带鱼昼夜的活动规律,并利用样本均值的95%置信区间法估算带鱼昼夜渔获率的差异程度,为东海区渔业资源大面定点调查带鱼昼夜网次间渔获率的差异修正提供量化指标。结果表明,东海区带鱼昼间与夜间的渔获率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昼间的渔获率显著地高于夜间的渔获率,带鱼昼间栖息于底层和近底层,夜间垂直移动到中上层;使用拖网规格为100◇×4 m/88 m、网囊网目为25 mm的调查网具,2004年昼间和夜间带鱼渔获率均值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220.89±12.94和128.23±10.75;2005年昼间和夜间带鱼渔获率均值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176.28±20.63和105.23±9.71;取2年带鱼昼夜差异程度的平均值,最保守的估计是昼间网次的渔获率均值是夜间的1.69倍。本研究从统计学分析角度证实了以往的无量化的带鱼昼夜渔获率存在差异的观察结果,推断了带鱼具有昼夜垂直移动的习性,其意义在于利用LSD法可以分析其它鱼种的昼夜栖息特征并提供昼夜渔获率均值差异程度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三层刺网是历来在沿岸使用的底刺网的一种。关于这种网具,除进行过划艇刺网的选择应用、鲑鳟三层刺网的适用试验及三层刺网的渔获试验外,其渔获的选择应用尚未研究过。三层刺网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与个体大小无关,渔获选择作用少的刺网,其渔获性能比普通的单层底刺网显著。本研究为调查三层刺网的渔获选择应用,首先就其内层网衣网目的大小对渔获的个体大小的影响分析而得出以下实际结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模型分析环境变量对延绳钓大眼金枪鱼渔获率的影响,评估适宜垂直活动空间对大西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率的作用。首先采用回归分析检验环境变量对延绳钓渔获率(由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atch per unit fishing effort,CPUE)表示)的影响显著性,结合时空变量,采用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模型分析各变量对大眼金枪鱼CPUE非线性作用。模型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和时空变量对热带大西洋延绳钓大眼金枪鱼渔获率空间分布影响明显。大西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的高渔获率月份出现在夏季和冬季,空间上在赤道以北和30?~50?W。12℃等温线深度对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率的影响表现为抛物线形状,高渔获率出现在深度较浅的250 m水层,随着12℃等温线深度的增加,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率降低。温跃层下界深度和深度差对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率的影响都是穹顶状。随着温跃层下界深度值和深度差由小变大至200 m,延绳钓渔获率递增;温跃层下界深度和深度差超过200 m后,延绳钓渔获率变小。温跃层下界深度和深度差对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率影响显著的水层分别是200 m和50 m。研究结果显示,12℃等温线深度和温跃层对热带大西洋延绳钓大眼金枪鱼渔获率影响是交叉的,在大眼金枪鱼适宜垂直活动水层受限到和延绳钓作业深度相同时,延绳钓渔获率最高;在适宜垂直活动空间过深或者过浅时,延绳钓渔获率都变小,但可以通过改变作业方式提高渔获率。采用延绳钓CPUE进行渔场和资源评估要考虑金枪鱼适宜垂直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虾拖网的副渔获组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拖虾是南海捕捞渔业的一种主要作业方式,南海北部的珠江口是广东省虾拖网的优良渔场之一。文章以珠江口铜鼓水道虾拖网渔业生物调查资料为基础,对该渔业的副渔获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虾拖网渔获种类多,以底栖鱼类和甲壳类为优势类群;副渔获的组成在不同月份有所变化;副渔获比例较高,虾与副渔获之比为1:10-1:19;副渔获中大部分鱼种未达到可捕规格,对幼鱼资源造成损害。建议渔业管理部门重视对副渔获问题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渔业动态     
《现代渔业信息》2004,19(3):33-35
"副渔获"的定义 "副渔获"这一术语已被用来描述西中太平洋(WPO)金枪鱼渔业的非目标鱼种渔获:"除了目标种类外的任何种类(鱼、鲨、海洋哺乳动物、海龟、海鸟等)渔获,兼捕可看作同名词。……"(Bailey et al.1996)  相似文献   

7.
印度洋公海温跃层与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渔获率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宋利明  张禹  周应祺 《水产学报》2008,32(3):369-378
2005年9月15日-12月12日,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华远渔18、19号"对印度洋公海进行了金枪鱼渔业调查.利用多功能水质仪(XR-620)、温盐深仪(CTD SBE37SM)和微型温度深度计(TDR-2050)等获取海洋环境数据,得出作业海域的温跃层深度和强度,结合每天作业时记录的渔获数据,分别计算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在温跃层内和深水层的渔获率,研究温跃层与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渔获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艘船分别有60.9%和60.0%的作业天数中,温跃层内黄鳍金枪鱼渔获率较高,"华远渔18号"船在温跃层内和温跃层以下的平均渔获率分别为18.22尾每千钩和6.04尾每千钩,"华远渔19号"船温跃层内和温跃层以下平均渔获率分别为2.22尾每千钩和1.31尾每千钩.通过t-检验成对双样本均值分析,温跃层以内和温跃层以下黄鳍金枪鱼总平均渔获率有显著性差异(P=0.02<0.05),温跃层以内比温跃层以下的渔获率明显要高;(2)2艘船分别有69.6%和100%的作业天数中,温跃层以下水深大眼金枪鱼渔获率较高,"华远渔18号"温跃层以内和温跃层以下平均渔获率分别为4.18尾每千钩和4.88尾每千钩."华远渔19号"温跃层以内和温跃层以下平均渔获率分别为0.10尾每千钩和2.57尾每千钩.大眼金枪鱼渔获率在温跃层以下水深较高.通过t-检验成对双样本均值分析,温跃层以内和温跃层以下大眼金枪鱼总平均渔获率无显著性差异(P=0.070.05),但对"华远渔19号"船的渔获率数据经t-检验发现大眼金枪鱼在温跃层以内和温跃层以下的渔获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0.05).  相似文献   

8.
040306虾拖网渔业副渔获估算:使用实地 观察数据和模拟数据的估算方法比较=Es- timation of bycateh in shrimp trawl fisheries: a comparison滋estirnation methods using field data and Simulated data[刊,英]刃iamond SL// Fish .Bull.一2003,101(3)一 484一500 副渔获(捕捞作业过程中非目标生物的 兼捕渔获)是美国虾拖网渔业的一个主要间 题,由于副渔获主要在海上抛弃,所以通常 通过使用平均每单位估算器或比率估算器的 整个船队的观察副渔获标本的推断来估算总 副渔获。使用商业虾拖网船的实地观察和计 算机模拟比较了5种在过…  相似文献   

9.
水产资源     
990239 渔获开始年龄和渔期对保持年龄结构的渔捞资源的最大持续渔业之效果=龄构造持渔获资源最大持续渔业渔获开始年龄渔期效果[刊,日]/竹中靖人,松田裕之∥日水志.—1998,64(1).—148发展可持续渔业为目标,防止滥捕方面,减少捕捞作业与缩短渔期,保护低龄鱼的做法同样有效。本文考虑到渔期限制和渔获开始年龄,在确保一定产卵量的状态下,渔获量达到最大的政策,这种最适渔获政策运用数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区捕捞业副渔获评估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捕捞业的副渔获是本世纪初以来世界渔业管理上最令人烦恼的一个重大问题,早已被渔业科学家们所承认,并引起重视,近10年来,关于副渔获的论述及减少副渔获量和抛弃量的方法和措施方面的论文报道较多,并成为90年代世界渔业管理的焦点,日前我国已开始重视副渔获的研究和利用,本文作者对南海区捕捞业副渔获评估及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与许多传统渔具有关的副渔获死亡已成为渔业管理的重大问题,渔具与濒危物种的交互影响也是一个主要的资源保护问题。全世界许多渔业在开发减少副渔获的改进型捕捞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渔业组织几十年来一直在进行渔具研究课题来解决副渔获问题,在研发减少与传统渔具有关的副渔获死亡影响的改进型捕捞技术,  相似文献   

12.
951210 用气枪进行地震勘探对鳕鱼行动和渔获率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seismic ex-ploration with air-gun on cod(Gadusmorhua)behaviour and catch rates[刊,英]∥ASFAI..-1995,25(1).-288 渔获记录分析表明,用气枪进行地球物理学活动对延绳和拖网渔业的鳕渔获率产生巨大影响,放置在地震调查区内的延绳钓渔获量减少55%~80%,虾拖网副渔获减少80%~85%,但青鳕拖网渔业的鳕副渔获增加3倍,并在地震调查结束后立即回复正常。气枪声频谱的优势频率与鳕最敏感的听觉频  相似文献   

13.
最近已改变了副渔获减少装置(BRDs)的认证标准,目的在于更全面、更实际地解决虾拖网副渔获问题。预期这些改变可提高BRDs认证的灵活性,促进革新和许可,获得红笛鲷副渔获减少比目前看到的更大。  相似文献   

14.
渔业动态     
寻找解决副渔获问题的第一步是测定副渔获的大小,但关于副渔获量的长期研究很少(尤其在苏格兰底鱼渔业中),缺少这一研究不仅意味着没有弄清楚环境影响的真实程度,而且意味着渔业科学家在副渔获对商业鱼类种群的影响方面见解肤浅。近些年  相似文献   

15.
金枪鱼延绳钓渔获性能主要按目标鱼种和兼捕物种渔获效率进行评价.对其研究有助于改进延绳钓渔具渔法,提高目标鱼种捕捞效率和减少兼捕.本文以时间顺序为主对国内外关于金枪鱼延绳钓渔获性能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从钓具选择性、钓钩深度、饵料选择性、环境因素以及钓具浸泡时长等方面概括了金枪鱼延绳钓渔获性能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存在的不足和...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4年4~6月在南海南沙群岛附近海域灯光罩网渔场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内金枪鱼科种类、渔获率及其峰值期等特征。结果表明:共采集到金枪鱼科鱼类6种,鲣(Katsuwonus pelamis)的平均渔获率最高,为58.2 ind·net-1;其次为鲔(Euthynnus yaito)和扁舵鲣(Auxis thazard),平均渔获率分别为10.12 ind·net-1和9.96 ind·net-1;而金枪鱼属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和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渔获率很低,仅为0.57 ind·net-1和0.02 ind·net-1,且以幼鱼为主。在上半夜(20∶00~23∶59)金枪鱼科渔获率明显低于下半夜(00∶00~06∶00),仅约是后者的10%。鲔和扁舵鲣渔获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较为类似,而黄鳍金枪鱼渔获率变化与鲔、圆舵鲣(Auxis rochei)和扁舵鲣呈显著负相关。在农历新月前后期(农历二十二至下月的初八)作业网次数相对较高,每天的作业次数范围为4~10次;而满月前后期(初十至十七)未进行捕捞活动。总之,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和圆舵鲣3种鱼类的渔获率值均相对较低,且仅在新月期间出现的比例较高;而其它3种鱼类的渔获率值相对较高,波动性也较大,也以新月期间渔获率值较高。本研究为我国南海金枪鱼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黄渤海主要捕捞渔具对渔业资源的利用状况,2009年对张网、拖网和刺网等渔具类型的主要渔具种类开展了渔获结构和捕捞能力调查。结果表明,黄渤海的渔业生产以秋汛为主,张网、拖网和陷阱类渔具网目尺寸小,渔获选择I生差,大量捕捞小黄鱼0带鱼、蓝点马鲛和银鲳等传统经济鱼类当年发生的补充群体,幼鱼比例高。相比而言,刺网的网目尺寸大,渔获选择性强,渔获质量好,幼鱼比例低。建议将黄渤海渔具准入的最小网目尺寸暂定为5.5cm,待今后渔业资源结构发生变化和渔获上岸监管体系完善后再作分类调整。  相似文献   

18.
珠江口浅水域小型虾拖网渔获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拖虾是广东省沿海捕捞渔业的主要作业方式之一。为了查明小型虾拖网的渔获组成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2006年10~11月对在珠江口浅水域进行捕虾作业的虾罟网渔船进行了海上渔获组成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浅水域虾罟网的渔获种类多、组成复杂,幼鱼和副渔获的比例高;主要渔获种类是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18.57%)、矛形梭子蟹Portunus hastatoides(15.48%)、脊尾白虾Exopalaemoncarinicauda(11.50%)和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11.16%),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脊尾白虾、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海鳗Muraenesocidae和银鲳Pampusargenteus渔获100%为幼鱼,凤鲚Coiliamystus和棘头梅童鱼CoUichthys lucidus幼鱼比例分别高达87.65%和96.15%;周氏新对虾、脊尾白虾、斑节对虾为主捕对象,鱼类和蟹类是主要的副渔获种类;虾罟网捕捞对渔业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19.
南黄海族小黄鱼昼夜渔获率差异的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2004年度东海区重点渔场底曳拖网渔业资源监测资料,从中选用小黄鱼网次渔获率作为指标值,应用LSD方法对南黄海族小黄鱼昼夜渔获率差异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以揭示小黄鱼昼夜的活动规律。结果表明,小黄鱼在不同的洄游阶段昼夜网次间渔获率无显著性差异,昼夜无垂直移动现象,常年处于底层,为典型的底层鱼类;在利用底曳拖网船进行渔业资源调查时,无需修正昼夜网次间小黄鱼的渔获率,用获取的调查数据即可估算资源量。  相似文献   

20.
<正> 流刺网是我国渔业生产的主要渔具之一,能捕捞不同水层的集散鱼类,渔获质量好,经济价值高,有利于资源保护,为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渔具。锦纶6单丝是流刺网的主要网材料,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流刺网的渔获率。单丝的色泽对渔获率有较大的影响。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