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沈明华  莫重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3,(7):2973-2973,3095
[目的]为黄花棘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准方法对青贮前后黄花棘豆的常规营养成分及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3个青贮组黄花棘豆粗蛋白含量均低于青贮前,而其灰分、粗纤维、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水分含量均高于青贮前。"棘防E号"青贮组Fe、Zn、Ca、Mn和Mg含量均高于青贮前,也高于直接青贮组和酶制剂青贮组,其中酶制剂青贮组Cu含量最高,均达到我国牛饲养标准和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NRC)奶牛、绵羊饲养标准要求的安全剂量。[结论]黄花棘豆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接近上等苜蓿干草,是1种潜在的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2.
黄花棘豆水提液对油菜化感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菜为受体,采用室内培养皿法和生化分析法,初步研究了草原有毒植物黄花棘豆水提液对受体油菜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黄花棘豆水提液对油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化感作用,具体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高浓度的黄花棘豆水提液可导致油菜幼苗根部结构发生变化,抑制油菜根尖的有丝分裂,推迟分裂时间;同时还发现黄花棘豆水提液可降...  相似文献   

3.
黄花棘豆(毒草)的两种新病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黄花棘豆中毒后绵羊血清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给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8只绵羊按照每日允许摄入量为10g/(kg.mb)来投服黄花棘豆,研究试验性黄花棘豆中毒后各时期绵羊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变化。[结果]饲喂黄花棘豆粉后,全部试验羊在第16~18天出现中毒症状,第25~28天出现严重中毒症状。第28天采血后停止投服黄花棘豆,试验羊中毒症状在2周内全部消失。整个试验期间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而白蛋白含量在第21天和第28天显著降低(P<0.05)。[结论]该试验中黄花棘豆的主要有毒成分为吲哚兹啶生物碱。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黄花棘豆地上、地下部分水浸提液对燕麦、油菜、垂穗披碱草、藜4种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升高,黄花棘豆对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增强,且地下部分作用强于地上部分。在浓度为0.25g/mL时,地上部分对藜抑制最为明显,SE值为-0.5427,而地下部分对垂穗披碱草抑制最为明显,SE值为-1.000。  相似文献   

6.
黄花棘豆水浸提液对4种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黄花棘豆地上、地下部分水浸提液对燕麦、油菜、垂穗披碱草、藜4种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升高,黄花棘豆对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增强,且地下部分作用强于地上部分.在浓度为0.25g/mL时,地上部分对藜抑制最为明显,SE值为-0.542 7,而地下部分对垂穗披碱草抑制最为明显,SE值为-1.000.  相似文献   

7.
黄花棘豆有毒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研究从黄花棘豆中分离出吲哚兹定生物碱—苦马豆素,并证实这种生物碱对α-甘露糖甙酶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人工饲喂黄花棘豆中毒羊血浆的α-甘露糖甙酶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羊(p<0.01),停止饲喂黄花棘豆后,中毒羊逐渐康复,血浆α-甘露糖甙酶迅速恢复正常。经测定黄花棘豆及甘肃棘豆的苦马豆素含量分别为0.012%,0.021%。从而认为苦马豆素是黄花棘豆和甘肃棘豆的主要有毒成分。  相似文献   

8.
黄花棘豆引起山羊流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5头妊娠54d的山羊每天饲喂黄花棘豆干粉12g/kg体重,试验羊分别于第15,21,22,33d全部流产,而对照组羊全部产下健康羊羔。流产母羊各器官,特别是卵巢和胎盘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及试验羊的血浆孕酮和17β-雌二醇的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表明:卵巢黄体细胞颗粒变性、空泡化和胎盘绒毛膜上皮细胞空泡化,以及妊娠羊血浆孕酮下降。这些变化可能干扰母体对胎儿的营养供应以及毒草的毒素直接作用于胎儿导致流产。  相似文献   

9.
绵羊实验性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中毒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饲喂试验比较了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对绵羊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极为相似.主要临床症状为沉郁、被毛粗乱、消瘦、体重减轻、僵硬,采食时头部水平震颤,神经机能紊乱及心律不齐.从试验的第18d开始,两组的循环淋巴细胞中出现胞浆空泡,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及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明显升高.各组的血糖、肌酐、血钙、血钾、总蛋白、谷丙转氨酶均无明显变化.2组E-玫瑰花环形成率均显着降低(P<0.05).2组的特征病理组织学变化均为神经细胞及实质细胞胞浆空泡化.电镜观察表明,空泡是由溶酶体样结构及线粒体肿胀所致.变异黄芪中毒和黄花棘豆中毒的症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学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相似性充分说明,变异黄芪中毒亦可归属于疯草中毒.  相似文献   

10.
绵羊实验性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中毒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饲喂试验比较了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对绵羊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变异黄芪和黄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极为相似.主要临床症状为沉郁、被毛粗乱、消瘦、体重减轻、僵硬,采食时头部水平震颤,神经机能紊乱及心律不齐.从试验的第18d开始,两组的循环淋巴细胞中出现胞浆空泡,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及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明显升高.各组的血糖、肌酐、血钙、血钾、总蛋白、谷丙转氨酶均无明显变化.2组E-玫瑰花环形成率均显著降低(P<005).2组的特征病理组织学变化均为神经细胞及实质细胞胞浆空泡化.电镜观察表明,空泡是由溶酶体样结构及线粒体肿胀所致.变异黄芪中毒和黄花棘豆中毒的症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学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相似性充分说明,变异黄芪中毒亦可归属于疯草中毒.  相似文献   

11.
田永强  赵海波  刘航  田苗  侯相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40-14341,14344
[目的]研究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Bunge)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镰形棘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柚皮素(2)、5,6-二羟基-2,7,3′,4′-四甲氧基黄酮醇(3)、5,6-二羟基-2,7,4′-三甲氧基黄酮醇(4)、3′,4′,5,7-四羟基双氢黄酮(5)、黄芹素(6)、7α-hydrox-ysitosterol(7)、7-oxositosterol(8)。[结论]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赵剑喜  李丽  刘晔玮  黄新异  柳军玺  邸多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80+19226-19180,19226
[目的]研究甘肃棘豆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蒸馏水)和试验组(甘肃棘豆水提液)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其中试验组以最大给药量(6.0 g/ml,0.8 ml/20 g)对小鼠灌服7 d,每天2次。[结果]小鼠对甘肃棘豆水提浸膏的最大耐受量大于480 g/kg。在短时间内(7 d)大量饲喂甘肃棘豆不会引起小鼠死亡,肉眼也未见小鼠脏器有明显病变。[结论]为充分利用甘肃棘豆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程会云  童丽  陈湘宏  刘占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989-10989
[目的]建立藏药莪达夏多糖的提取和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用sevag法等进行纯化,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回归方程A=0.01312C-0.01534,r=0.9995,线性范围为5~38μg。莪达夏多糖的平均含量为0.69%,RSD=1.50%,平均回收率为98.6%,RSD=1.86%(n=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为莪达夏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 Bunge)中降解疯草毒素——苦马豆素的内生细菌,采用选择性富集培养的方法,以苦马豆素作为唯一碳源,从甘肃棘豆内生细菌中筛选到1株苦马豆素降解菌,命名为Ab.在摇床转速为150 r·min-1、28℃条件下培养30 h,菌株Ab对质量浓度为100 mg·L-1苦马豆素的降解率为11.577 1%;延长培养时间并不能提高其降解苦马豆素的能力,但可耐受高质量浓度(1 g·L-1)的苦马豆素.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对Ab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Ab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在LB平板上菌落呈圆形,中心凸起,边缘整齐,乳白色,表面光滑,属于短波单胞杆菌属(Brevundi monas),与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 monas diminuta)同源性为100%.说明甘肃棘豆中存在降解苦马豆素的内生细菌Brevundi monas diminutaAb;降解苦马豆素的内生细菌可能与产生苦马豆素的内生真菌共同维持疯草中苦马豆素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镰形棘豆化学成分预试及生物碱成分薄层色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植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法、生物碱系统提取法和薄层色谱技术对镰形棘豆地上部分全草的化学成分,特别是生物碱成分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结果表明,镰形棘豆地上部分全草中含有生物碱、有机酸、皂甙、黄酮、香豆素、萜类和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以生物碱沉淀反应最明显;1.50 kg镰形棘豆经95%乙醇回流提取得总浸膏198.10 g,经酸化、碱化所得碱水液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段萃取,得生物碱氯仿萃取部分0.72 g,乙酸乙酯萃取部分0.97 g,正丁醇萃取部分26.70 g,分别占总生物碱的2.54%、3.42%、94.04%,说明镰形棘豆生物碱主要集中在正丁醇萃取部分以大极性生物碱为主;各部分生物碱经薄层层析分析,发现镰形棘豆中生物碱的种类至少有24种,经与标准样品对照,证明镰形棘豆所含的生物碱主要以苦马豆素及其类似物等吲哚里西啶生物碱为主,同时也含有少量的黄华碱和臭豆碱等喹诺里西啶生物碱。  相似文献   

16.
垂盆草水提液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垂盆草水提液对4种植物的化感作用。[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垂盆草水提液对小麦、白菜、萝卜和高羊茅4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垂盆草水提液可明显影响4种植物的幼苗生长,对4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根生长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当浓度为50.00、100.00 mg/ml时,垂盆草水提液对白菜和高羊茅幼根长的抑制率接近100%;垂盆草水提液对植物茎长的作用则依物种的不同而不同。[结论]垂盆草水提液可抑制供试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幼苗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