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凤凰县从1975年开始试种杂交水稻,面积逐渐扩大,1984年发展到14.1万亩,占插秧面积的52.3%。全县累计种植55.9万亩,按每亩增产150斤计算,共增产粮食8,385万斤。 在杂交组合上,先后试种和推广了南优、威优、汕优、早优、矮优、军优、七优等八个杂交系统共15个杂交组合,以南优2号、南优6号、威优6号、汕优6号和威优64等五个杂交组合面积最大。随着杂交水稻的推广,每亩单产由1976年的450斤上升为1984年的728斤。  相似文献   

2.
(一) 我县地处湘东北,属丘陵山区。过去晚稻产量一直低而不稳,1977年以前单产在300斤左右。自1977年以来,随着杂交晚稻的不断推广,晚稻单产逐渐上升到500、600、700斤,到1983年达到853斤,1985年更有新的进展,尽管遇到了较为严重的干旱,由于杂交稻优势强,仍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全县实插晚稻49.3万亩,其中杂交晚稻45.2万亩,占91.7%。晚稻种植面积虽比1984年调减了7500亩,但总产达到4.43亿斤,比1984年增产3120万斤,增长8.7%,比历史最高的1983年仍增产1042万斤,平均单产897.5斤,比1984年提高83.6斤,增长10.3%。比1983年也高44.5斤。总产…  相似文献   

3.
我市自1983年到1986年,全市累计种植杂交中稻299.98万亩,总产稻谷157.45万吨,四年平均亩产一直稳定在500公斤以上。其中1983年杂交稻面积99.77万亩,平均单产517.5公斤,1984年面积90.13万亩,、平均单产538公斤,1985年面积57.79万亩,平均单产518.4公斤,1986年面积52.29万亩,平均单产523.5公斤,四年平均单产为524.9公斤,比常规稻平均增产52.7公斤。四年累计共增产稻谷15.81万吨,还出现了不少丰产片和高产田块。1986年经县、区、乡三级实地验收,武进县魏村乡新华村125亩汕优63丰产片,平均每亩实产735.3公斤;九里乡金星村农民蒋或明2.84亩汕优63,…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麦茬杂交中稻亩产过千斤的县,1983年18个,1984年增加到43个,1985年达到50个,面积为1000万亩,平均单产达1039.8斤。连云港市连续两年单产超过1200斤;镇江市连续两年单产超过1100斤;宿迁县1985年种植麦茬杂交稻63.24万亩,每亩平均单产1128.2斤,比1984年每亩平均增产90.2斤;丹阳县种植38.89万亩,平均单产1242.5斤,比1984年每亩增产63.5斤。 江苏省麦茬杂交中稻亩产超千斤的经验:一是加强领导,统一组织。他们认为,杂交水稻能否发展,产量能否提高,关键取决于领导对杂交稻生产的重视。在此基础上,他们首先狠抓了五个统一,即统一品种布局,统…  相似文献   

5.
1985年,我县杂交水稻制种3107.69亩,总产146.76万斤,平均亩产472.2斤,比1984年制种总产增加49.3%,单产增加20.7%。这是制种十年来,单产首次突破了400斤大关。同时组合也根据生产需要,作了较大调整,增加配制“汕优63”新组合437.68亩,喜获亩产501.6斤的好收成。各组合的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6.
我县位于湘东北,是以丘陵为主的山区县,具有较好的温光资源,按农业微域观划分属温热型和温暖型耕地占81%,系老双季稻区。全县50万亩晚稻普及了杂交稻。但近年来,由于当家组合威优6号优势开始衰退,产量徘徊不前。为了探索新的增产途径,我们于1984年引进了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选配的籼型迟熟杂交稻汕优63,作中稻栽培,表现出特别明显的增产优势,使产量大幅度上升。二年晚稻区试,汕优63全生育期分别为132天、135天,比威优6号长3天和5.2天,单产平均493公斤,明显优于威优6号。1987年我们根据外地和本县试种的情况,较大面积进行汕优63作连晚栽培示范…  相似文献   

7.
据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1985年12月常州会议统计,“六五”期间我国累计推广杂交稻5.2亿亩,约增产粮食600亿斤。1985年全国种植杂交稻1.26235亿亩,比1984年减少460万亩,单产863斤,比1984年亩平854斤,每亩增产9斤,总产1091亿斤,比1984减少26亿斤。 由于1985年全国粮食减产,而杂交水稻基本稳产,各省对杂交水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安徽、湖南、四川、广西、贵州等省区,先后召开了杂交水稻专业会议,并拔款加速杂交稻的发展,把发展杂交水稻作为增加粮食总产的战略措施,因此“七五”期间我国杂交水稻将有一个大的发展,预计1990年我国杂交水稻种…  相似文献   

8.
监利县地处江汉平原南部的四湖中区,东经112°3′—113°19′,北纬29°26′-30°12′,农田高程在23—33米之间,80%耕地在海拔27米以下,是一个地势低洼的滨湖平原县。 我县从1976年开始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当年面积是665亩;1978年猛增到14.74万亩,由于天气影响及组合抗性等原因减产,1979年面积降到5160亩。1981年种植面积开始回升,1983年达5.9万亩,1984年监利县纳入江汉平原杂交水稻大样板后,种植面积猛增到22.95万亩,1986年达62.63万亩,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33%。近三年全县共增产粮食3.92亿斤,其中杂交稻增产2.07亿斤,占粮食总增产量的52.8%。…  相似文献   

9.
1984年汕优63在我县不同海拔设点示范,获得亩平693.65公斤的高产,比其它老组合亩增153.5公斤,增产28.4%。1985年推广达4200亩,平均亩产干谷568.7公斤,比一季中稻品种亩增239.5公斤。1986年全县推广达6.2万亩。  相似文献   

10.
永春县人均耕地0.49亩,人均占有粮食254.5公斤,年需调入粮食1.5万吨,积极探索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是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1984年永春吾峰乡、桃城镇等地引进汕优63做连作早稻试种成功,随之在永春暖区迅速推广,1984~1990年,累计种植25.22万亩,亩产一般450~600公斤,1990年,全县早稻种植“汕优63”6.5万亩,为永春县早稻产量和全年粮食总产超历史作出了贡献。永春县地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  相似文献   

11.
定远县地处江淮丘岗,水利条件较差。农业用水以水库塘坝蓄水为主,耕地亩均仅230立方米。在灌溉水源不足的条件下,该县注意发挥杂交稻耐旱性强的特性,大搞旱改水,做到节水栽培与扩种杂交稻同步,促进了粮食生产持续增长,跨入全国粮食百强县行列。全县水稻面积1983年为74.8万亩。1983年以后,杂交稻种植面积年均扩大10万亩以上,主栽组合也改汕优6号为汕优63。1989年水稻面积扩大到95. 2万亩,其中杂交稻所占比重上升到88%,使全县粮食生产以10. 5%的年均速度递增。 节水栽培的中心内容,是指在杂交中稻大田栽插至有效分蘖期,孕穗至破口抽穗期这两个…  相似文献   

12.
1986年全县两个制种基地乡(杰兴和林泉),合计制种面积3198亩,获得总产188.6733万斤,平均亩产589.97斤。入库185. 6733万斤,占总产量的98.4%,比大增产的1985年,面积扩大2.9%,总产增加41.93万斤,增产28.6%,单产增加117.8斤,增产24.9%。1986年制种,从大面积杂交水稻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有计划地调整了品种组合,扩大了我县生产上需要量较大的“汕优63”,新配制了“矮优63”以及其他试验性组合。各组合产量与1985年比较如表1。 1985和1986年两年的产量均按丈量标准面积折算单产:1985年为406斤(472.2÷1.163),1986年为507.3斤(590÷1.163)。两年的…  相似文献   

13.
芝麻是我县传统的油料作物之一。全县夏芝麻种植面积15—20万亩,最高年份可达30万亩。但由于播种较晚,加之其他原因,产量一直低而不稳。1950—1970年20年平均单产仅为39斤。为了探索芝麻的增产途径,我们从1976年开始试行芝麻麦垄点种。经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证明麦垄点种是夏芝麻增产的有效措施,一般比麦后播种增产20—50%。我县1981年种植芝麻20万亩,平均单产102斤,其中麦垄点种8万亩,单产132斤。当年不论单产、总产,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汕优287     
杂交稻新组合“汕优287”即“珍汕97A×水源287”,是袁隆平同志于1983年配制的中熟籼型组合。1984年冬黔阳县引进并组织专人赴海南试制3亩,得种子550斤。1985年试种示范面积180亩,据大崇乡岩脚村铁二组验收9.1亩,平均亩产1391斤;龙田乡胜利村作晚稻栽培0.9亩,亩产1222斤。1986年全县种植面积6200亩,其中作中稻栽培3500亩,作双季晚稻种植2700亩,主要分布在大崇、硖洲、龙田、沙馒、太平、 头等乡村。大崇乡作中稻栽培,验收240亩,平均亩产1250斤;作晚稻栽培的60亩,亩产960斤。熟坪乡罗翁村泽古 组属海拔500—800米的山区冷浸田,种植中稻13.5…  相似文献   

15.
1982年,我市杂交稻推广面积253.54万亩,占水稻面积的76.6%,水稻亩产933斤,比历史最高的1976年中稻亩产598斤增加335斤,增产56%。1977—1982年杂交稻累计推广面积达723万亩,平均亩产911斤,同时期累计种植常规中稻992万亩,平均亩产654斤,杂交稻比常规稻每亩多收257斤,增产39.3%。六年来杂交稻比常规稻共增产18.5亿斤,相当于1976年全市稻谷产量的总和。1986年,杂交稻进一步扩大到292.62万亩,占水稻面积的94.4%,水稻亩产已达1010斤,又比1982年提高8.25%。由于杂交稻的大力推广,全市出现了乐至、简阳、内江、安岳、资中、威远六个千斤县和1516斤…  相似文献   

16.
油菜是泰县的主要油料作物。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油菜面积不断扩大,由1984年7.62万亩增加到1988年的11.85万亩。由于常规耕翻移栽用工多,成本高,1984年秋我们开始试验采用浅旋朝阳沟移栽油菜,取得了成功。1986—1988年(收获年)三年分别示范推广2.0、6.5和6.85万亩,平均单产185.5、141.0和137.6公斤,比耕翻移栽的增产20.1、13.4和20.8公斤,增产12.2、10.5和17.8%;1988年秋采用这一移栽方式的面积达8.0万亩,占全县油菜面积的70%。 从三年试验推广的实践来看,浅旋朝阳  相似文献   

17.
一、三明市稻米生产现状与问题三明市是福建省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水稻生产是三明市的一大优势。1991年水稻播种面积351.4万亩,种值杂交稻272.7万亩,种糯(含粳)稻(每户平均0.5亩计算)26.91万亩,常规籼稻51.79万亩。以稻米品质划分,居较高档优质米的特优63(5.6万亩)、糯、粳稻(26.91万亩)等占播种面积的9.3%;中档优质米的汕优63以及新选  相似文献   

18.
霍邱县地处淮河南岸,大别山南麓。全县耕地面积207万亩,120万人。境内地形复杂,有岗有湾,史河贯穿全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1972年开始试种红麻,十年来,面积由900亩发展到1981年的20多万亩,单产由40g斤提高到600多斤,总产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广济县自1975年推广油稻稻水田三熟油菜以来,油菜种植面积由1977年约5.9万亩,单产63斤,发展到1982年13万亩,单产280.7斤。几年来总结出一套高产技术栽培经验,并应用于长江中游诸省,在生产上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里就他们的经验以图片(见75、76页图)简要报导。  相似文献   

20.
安徽自1977年推广杂交稻以来,13年累计种植6995万亩,增产稻谷35亿公斤。目 前,杂交中籼汕优63开始退化,急需更换;杂交灿籼及杂交晚粳未完全配套,全省1700万亩双季 稻,双杂面积仅10万亩。要继续发展杂交稻必须:领导重视,解决发展中的政策、资金及物资等实 际问题;加强新组合选育及种子工作;良种良法配套,扩大面积与提高单产■重,从全局出发, 发挥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