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给鄱阳湖洲滩植被的监测、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必要的依据 ,将 RS技术 (Landsat-7ETM+ )与 GPS技术、GIS技术相结合 ,对鄱阳湖洲滩植被的分布、面积与生物量进行了研究 ,据假彩色合成图描绘了鄱阳湖洲滩植被图 .结果表明 :(1) Landsat-7ETM+假彩色合成图显示 ,鄱阳湖洲滩植被主要分布于该湖的南部和西部 ,东部只有少量分布 ,北部几乎无分布 ;(2 )到 2 0 0 0年 4月 16日止 ,鄱阳湖洲滩植被总面积为 10 18.74km2 ,占全湖总面积的 3 3 .65 % ,其中单位面积生物量≥ 4kg/ m2 的植被面积为 44 4.5 3km2 ;(3 ) ETM+ 4的亮度值 X与单位面积生物量 Y间的回归方程为 Y=-4 897.11+ 87.68X;(4 )全湖洲滩植被总生物量为3 .81× 10 6 t,洲滩植被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为 3 .73 60 kg/ m2 .  相似文献   

2.
千烟洲灌木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模型分析法研究了千烟洲试验站白马骨、美丽胡枝子、三叶赤楠、黄栀子四种灌木生物量与地径D、高度H、冠幅C的相关关系。对灌木树种生物量的相对生长研究表明:W=a+b(D^2H)+c(D^2H)^2、W=a(D^2H)b、W=a+bD+cC+dH、w=a+b(CV)+c(CV)^2可较好地描述灌木树种个体总生物量、枝生物量、叶生物量及根生物量与各形态因子的相关关系。在群落学调查中测定灌木生物量时,利用投影体积CV构建的生物量模型W=a+b(CV)+c(CV)^2、W=a(CV)b可用来估算四种灌木的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  相似文献   

3.
油茶籽仁中活性成分含量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普通油茶20个无性系的油茶籽仁活性成分(总皂苷、总黄酮、总多酚、总多糖、总蛋白)含量,应用SPSS 18.0分析成分间的相关性,建立曲线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总皂苷含量与总黄酮含量、总多酚含量与总蛋白含量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总皂苷—总黄酮回归方程为:Y=6.076+10.698X-8.824X2+3.871X3,总多酚—总蛋白回归方程为:Y=0.045X1.310,可以通过测定总黄酮及总蛋白的含量预测总皂苷和总多酚的含量,对简化皂苷和总多酚的复杂测定过程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千烟洲试验区几种灌木生物量估算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木生物量是衡量植被生产力的重要指标,灌木的生物量与高度、地径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选择千烟洲试验区内的长托菝葜、牡荆、山莓、紫珠4种主要灌木,采用数学模拟的方法,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灌木生物量的回归方程,并进行了检验和模拟验证,结果良好,能够用于生物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估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在海南岛建立140个不同森林类型的样地,分别调查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量,使用线性函数、对数函数、多项式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5种函数来研究灌木层与乔木层生物量、草本层与乔木层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木层与乔木层生物量的最适模型为多项式模型:Y=5.4457-0.0264*X+0.00005*X*X(R2=0.437);草本层与乔木层生物量相关性较小,5种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1,海南林下草本层的生物量的估算可以使用其平均数参数0.45t/hm2。  相似文献   

6.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元曲线方式拟合苦竹形态因子、苦竹器官生物量与单株生物量模型,进而对洪雅县华西雨屏区退耕还林地苦竹生物量、碳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研究区苦竹平均高为7.50 m,平均胸径为3.48 cm,平均生物量为2.09 kg·株-1,总生物量为90.02 t·hm-2;(2)在相关性分析基础上,以复相关系数和判定系数为标准,筛选出器官生物量-形态因子最佳模型为Y=-1.245 +0.135D +0.147H +0.236 d;总生物量-形态因子最佳模型为Y=e(2.200-5.085/0);总生物量-器官生物量最佳模型为Y =0.109+1.069x1+2.526x2+1.059x3;(3)苦竹各器官碳含量在0.421 7g·g-1~0.551 1 g-g-1范围内,碳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鞭>杆>蔸>根>枝>叶.(4)以实测碳含量计算得苦竹碳储量为44.55 t·hm-2,以0.45 g·g-1或0.5g·g-1计算所得碳储量与实测碳储量均存在一定误差,误差最大可达16.63%.  相似文献   

7.
川西高原光果西南杨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标准木和回归分析法 (乔木层 )及样方收获法 (灌木、草本 )研究了川西高原丘陵宽谷地带光果西南场人工林的生产力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1 根据各径阶标准木资料 ,对 4个回归模型 (a)Y =a +bX ,(b)Y =aXb,(c)Y =aebX,(d)Y =a +b1nX 的适应性进行评价、筛选 ,结果以 (b)的相关系数最高 ,精度符合要求。2 林分总生物量为 6 1 371t·hm-2 ,其中乔木层 5 8 391t·hm-2 (95 14 0 % ) ,灌木层 1 0 90t·hm-2 (1 780 % ) ,草本层 1 890t·hm-2 (3 0 8% ) ;乔木层净生产量为 9 342t·hm-2 ·a-1,约 38 5 14 %分配到树干。3 林分总生物量及树干生物量随高度分布呈金字塔型 ,枝、叶生物量主要集中分布在树冠中上部 ;根系生物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 ,呈倒金字塔形 ,根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 2 8 84 % ,主要分布于 0~ 6 0cm的土层中。4 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分别是树干生物量的 1 2 8倍和 1 8倍 ,和其它热带、亚热带森林分析的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8.
利用巨尾桉林分生长及林下土壤调查资料,采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探讨影响闽南山地巨尾桉生长的土壤主导因子,结果表明:限制闽南山地巨尾桉速生丰产的土壤主导因子为土壤毛管持水量、腐殖质层厚度、土层厚度及有效磷,其回归方程为:Y=1-544+0-157X5+0-059X2+0-034X1+0-327X8。  相似文献   

9.
以石羊河流域干旱荒漠区典型灌木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冠幅面积(C)、植株高度(H)与冠幅面积(C)的乘积(HC)为自变量,柠条枝条、叶和地上部分的实生物量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构建了生物量预测模型。进一步对各预测模型的判定系数(R~2)、F检验、回归检验显著水平(P0.001)、总相对误差(RS)和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了最优的柠条生物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柠条生物量的最优模型为:枝条生物量:WB=-0.055(HC)~2+0.599(HC)+0.104;叶生物量:WL=-0.001(HC)~2+0.01(HC)+0.006;地上生物量:WT=-0.056(HC)~2+0.609(HC)+0.111。经验证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率在81.9%~88.4%,其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长白落叶松生物量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型分析法研究了长白山地区长白落叶松的地径(D0)、胸径(D)、树高(H)、枝下高(h)、冠幅(cr)等因子与各器官生物量、总生物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器官及总生物量模型以非线性回归为主,最优模型为:树干生物量Wt=3.05e-005D2H+0.008,树冠生物量Wcr=7.35e-005(D2H)0.805,树枝生物量Wb=-1.3e-010(D02H)2+4.13e-005D02H+0.042,树叶生物量Wl=5.09e-005(D2H)0.679;总生物量Wab=9.23e-005(D02H)0.839。  相似文献   

11.
山西太岳山典型灌木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收获法研究了山西太岳林区榛子,虎榛子,黄刺玫3种有代表性的灌木林类型的生物量和生产力。3种灌木群落的总生物量分别为:54.3.43.3,35.7t.hm^-2,其中木本层,草本层,枯落物层的生物量占落总生物量比例为:榛子群落75.67%,9.9%,14.4%;虎榛子群落80.3%,8.7%,11.0%,黄刺玫群落76.7%,11.0%,12.3%,在活生物量的构成中,3种妙落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占32.7%,30.6%,34.7%;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占67.3%,69.5%,65.3%;这种生物量结构与同一地区的乔木林生物量的结构正好相反,对灌木树种生物量的相对生长研究结果表明,灌木树种的总生物量,枝干生物量及叶生物量与基径平方乘高(D2H)之间存在极为显著的相关关系,表现出与乔木树种类似的相对生长规律,关系式W=a(D^2H)^b可较好地描述这种规律。  相似文献   

12.
八达岭林场油松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合理经营管理油松林,对八达岭林场30 a生油松林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0 a油松林的总生物量为69.52 t/hm2,其中乔木层为68.11 t/hm2,灌木层为1.4 t/hm2,草本层为0.27 t/hm2。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的顺序为干>根>枝>叶,且林木全株生物量以及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和树高建立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都在0.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选择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常见的沙地植物杨柴进行生物量及其相关因子研究,构建植株个体的生物量估测模型,并从中筛选出与生物量相关性最显著、拟合度最好的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杨柴的最优生物量回归方程为三次函数方程,判定系数R2的范围为0.311~0.762,SEE值范围在0.187~0.84,F检验达到显著性水平。杨柴以DH为自变量的模型最优,模型为y=-0.236+0.017x+1.50E-06x^3(R^2=0.762,p<0.01)。由于灌木的生长状况具有空间异质性,在其他研究区使用该模型时需要进行精度的检验和校正。  相似文献   

14.
4个毛豹皮樟品种苗木抗寒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个毛豹皮樟品种苗木进行人工低温胁迫试验,测定叶片的电导率(EC)、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脯氨酸(Por)、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6个指标,以SPSS软件作为工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毛豹皮樟4个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抗寒性最强的是12号,其余依次为6号、8号,抗寒性最弱的是38号,这和毛豹皮樟的实际表现相符;同时,回归方程(Y=-292.847+1.009X2)经检验精度都在98%以上,可以用于毛豹皮樟抗寒性评价。  相似文献   

15.
对在西双版纳普文林场营造的西南桦纯林(13年生),西南桦 肉桂混交林(15年生)两种幼林期西南桦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林期,西南桦 肉桂混交林的总生物量为137.329 2 t/hm2,西南桦人工林的总生物量为84.979 2 t/hm2。两种林分幼林期生物量的层次分配比例以乔木层所占的比例最大,占66%以上;灌木层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因林分的群落结构不同,草本层及层间植物的生物量相差较大。生物量的器官分配比例以干材所占比例最大,都达到55%以上,其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比例顺序为:干材>根>枝>叶。两种西南桦人工林幼林期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还表明,林分的总生物量由其群落结构、植被种类组成所决定,群落结构越复杂,其生物量越高。另还建立了西南桦林木各器官的生物量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山西、陕西商洛市油松种子生活力与发芽率的测定,建立了发芽率与生活力之间的回归关系式.(1)山西:y=-28.941+1.276X,相关系数为r=0.994;(2)陕西商洛:Y=-23.292+1.194X,相关系数为r=0.992.为及时准确地掌握油松种子发芽率,确定种子的质量等级以及收购使用种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桂西南岩溶区不同恢复模式群落的生物量及其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特点,为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恢复效果评价积累基础数据。[方法]以桂西南岩溶区4种不同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对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采用收获法研究灌木层与草本层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及凋落物层现存量;采用异速生长模型来估算乔木层的地上生物量,并参考IPCC根茎比来量化乔木的地下生物量。[结果]表明:共调查记录林下植物85种,隶属于46科,81属,其中,灌木植物25科,46属,50种;草本植物21科,35属,35种;不同恢复模式群落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自然恢复林(166.66 t·hm-2)任豆林(48.61 t·hm-2)吊丝竹林(36.54 t·hm-2)灌草坡(0.96 t·hm-2)。[结论]不同恢复模式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差异不显著,最高的为灌草坡(16种),其次为任豆林(15种),最低为自然恢复林(12种);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为任豆林(12种),其次为灌草坡(10种),最低为自然恢复林(4种)。自然恢复林乔木不同组分生物量与任豆林、吊丝竹林之间差异显著(P0.05);灌草坡的灌木、草本地上生物量与吊丝竹林、任豆林、自然恢复林之间差异显著(P0.05)。吊丝竹林、任豆林的灌草生物量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而灌草坡与自然恢复林的灌草生物量则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鄂尔多斯市2001~2009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材料,对森林总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组成结构等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做出了各项森林指标间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森林总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均稳步提升,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28万hm2、0.95%和33.7万m3。森林覆盖率与灌木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与有林地面积有显著相关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1199x+2.4778(R2=0.9999)和y=10.003x2-439.31x+5471.7(R2=0.9071)。  相似文献   

19.
以黄檗5 a生幼树为材料,对叶面喷施不同组合的植物激素,利用正交设计,研究其对生长性状的影响,并建立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栽植当年和翌年秋季幼树的成活率与保存率分别为97%和95%,平茬与未平茬在定植2年后未发现生长性状有显著差异;植物激素不同组合处理对幼树树高、地径生长量影响较为明显,3种植物激素对树高和地径生长量影响大小依次为NAA6-BAGA3;有效促进树高生长的最佳植物激素配比为NAA200 mg·L-1+6-BA400 mg·L-1+GA3400 mg·L-1,有效促进地径生长的最佳植物激素配比为NAA200 mg·L-1+6-BA400 mg·L-1+GA3200 mg·L-1。地径是影响生物量的主因子,拟合程度最高的一元生物量方程为Y=0.061-0.083X+0.047X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