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本文分别运用盐分和水分采集子系统对不同埋深点的土壤溶液电导值和同一点的土壤水分以5种不同的定位方式和2种不同的计数频率进行了多次数,多循环的数据采集,对其效率和精度作了分析论证,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其使用效果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烯效唑是一种最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作用类似多效党代会,不同浓度浸种和不同叶龄期喷施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烯效唑对提高水稻发芽质量及秧苗素质的效果比多效唑更好,有用量小;其使用浓度以30mg/kg为宜,在二叶期喷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常绿阔叶林木在北方地区抗旱适应类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在北京试种成功的5种常绿阔叶林木为材料,以大叶黄杨为对照,根据常绿阔叶树木对干旱胁迫的不同适应方式,应用多种测试手段,测定多项水分生理和光合生理指标,探索以多指标综合评价常绿阔叶树种间及树龄间的抗旱差异,并对其抗旱能力进行主成分分析及按抗旱力大小进行了排序和分类。  相似文献   

4.
王太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516-15517
选择4个杞柳优良品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和裂区试验设计,进行多点不同品种、不同密度的造林对比试验,对其密度和品种间产量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密度与品种对单位面积产量有显著影响;同一品种在3种初植密度下以0.30m×0.10m为最优密度;同一密度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蝴蝶兰品种“藏宝图”开花性状的影响,采取不同时段和不同浓度的多效唑、矮壮素和丁酰肼对蝴蝶兰“藏宝图”进行处理,结果表明,3种调节剂中多效唑对控制花梗株高效果最好,200 mg/L下效果最佳,矮化14.23 cm;催花后20 d花梗破皮前是启动多效唑的最佳时机,既达到了矮化效果,又不影响花序长度和花朵数,其他2个时段使用多效唑对花序长度和花苞数产生显著影响,多效唑对花梗直径影响不显著。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对花梗高度矮化效果显著,对花序长度和花苞数影响显著,对花梗直径影响不显著。不同浓度的丁酰肼对蝴蝶兰花梗高度矮化效果不显著,对花序长度和花苞数影响显著,对花梗直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菜田土壤节肢动物类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系统调查表明,菜田土壤节肢动物类群包括昆虫9目18科35种;蜱螨目3种;真螨目1种;蜘蛛3科6种,优势类群主要是紫跳虫Hypogastura commubis Folsom、菜白棘跳虫Onychiurus folsomi Schaffer用甲螨。对不同层次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变化分析表明,以5-10cm层次的物种数多,多样性指数较大。同时,不同季节和不同蔬菜种类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差异较大,其决定因素主要为优势集中性指数和物种均匀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何梦奇 《农家参谋》2013,(10):25-25
在家禽中鹅属于草食性家禽,其许多生物学特性与鸡和鸭有差别,在繁殖特点方面也有很多不同。近年来,我国鹅业发展非常迅速,养殖规模和产量不断扩大,然而很多养殖场户对种鹅的繁殖习性了解不多、对繁殖技术掌握不够,造成种鹅的繁殖性能偏低,影响生产效益。这里主要介绍种鹅的繁殖特点,供种鹅养殖者在生产中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复粒小穗高粱种质资源结构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粱小穗结构,完善其形态解剖和遗传理论,探讨在高粱杂种优势利用和育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笔者发现创制的复粒高粱材料SZ0,以及10个国内外高粱双粒资源品种,对其农艺性状、小穗结构观察解剖,与普通(单粒)品种杂交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双籽粒小穗是复粒高粱小穗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复粒品系SZ0的小穗中有高频率的多小花、多籽粒、多雌蕊、多浆片、多花药、多柱头及孪生连体籽粒等结构特征;在109-双粒(怀德)的小穗中有第三颖壳、双芒、4个浆片等结构,存在低频率的三籽粒小穗;高粱复粒性状由1对基因控制,在TX431中复粒对单粒为显性,在中国的农家品种109-双粒(怀德)中复粒对单粒为隐性。【结论】复粒高粱小穗结构与传统理论不同,表明高粱小穗的原始结构是多小花的,存在着多心皮子房;由于掌握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国外相互矛盾的结论在本研究中同时再现,表明复粒性状在不同品种中,受不同的一对基因控制,其相互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青椒与番茄等蔬菜种子发芽促进剂的研究和筛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不同浓度碳酸氢钠、碳酸钠、细胞激动素,赤霉素、萘乙酸等5种药剂处理黄瓜、青椒、番茄、芹菜等4种蔬菜种子,测定其对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同一品种种子发芽促进作用不同,同一种药剂对不同种类的种子发芽促进作用也不同,通过方差分析和F值检验确定了最佳浓度。通过综合分析成功地筛选出适合于4种蔬菜种子的发芽促进剂NaHCO3和Na2CO3,此药剂既经济,使用又方便。  相似文献   

10.
羊肚菌种类,生态及成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羊肚菌资源,对其生长条件和成份含量等进行了研究。其结果为:羊肚菌迄今已报导的有20多个种,生长在森林边或树中非常稀疏的地方,不同生长期光照度不一,在10001x以内,生长基物的酸碱度在微酸性或中性左右,酸性随基物深度加深而加大,子实体均含有微量的稀有元素。  相似文献   

11.
长期施肥对中国3种典型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目的】观测分析了中国3种典型农田土壤——黑土、灰漠土和红壤有机碳在时间与空间上对长期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特征,为农田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有机碳分组对比分析了长期施肥后土壤总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的含量与比例变化。【结果】16年后,不施肥(CK)灰漠土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11.7%和34.9%,且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也显著下降了5.4个百分点;长期施用氮肥(N)3种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基本保持不变,但活性有机碳所占比例显著下降,其中黑土下降幅度高达9.5个百分点;化肥配施(NP,NPK)后,黑土和灰漠土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仍显著下降,红壤则略呈上升趋势;有机无机配施(NPKM、1.5NPKM),3种土壤的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均显著提高,其中红壤上升幅度最大,NPKM处理提高幅度分别为80.6%、146.2%和7.5个百分点,其次是灰漠土,分别提高了64.4%、138.0%和5.0个百分点;实施秸秆还田(NPKS)后,红壤的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分别增加了21.6%、59.0%和7.5个百分点,黑土和灰漠土则相对较稳定。【结论】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对施肥措施反应敏感,长期不施肥或只施氮肥多数导致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和活性有机碳所占比例下降,有机无机配施能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活性有机碳所占比例,且效果优于秸秆还田,优于化肥(NPK)配施。  相似文献   

12.
土壤质量管理:〈Ⅰ〉土壤功能和土壤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质量管理是对土壤功能、土壤质量、土壤退化、土壤修复及其关系的研究和成果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各种土壤的不同功能有其空间分异、历史演替和强弱序列;土壤质量及其评价建立在土壤功能之上.本文阐述了土壤功能、土壤质量及其评价指标和方法,并对今后的土壤评价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质量,寻求最优的施肥模式,本研究基于室内盆栽试验,分析了不施肥、单施有机肥、基于农户习惯有机无机配施和单施化肥四种施肥模式对复配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于农户习惯有机无机配施模式下土壤中的总碳和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施肥模式;(2)单施化肥模式下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最高,基于农户习惯有机无机配施模式下土壤中铵态氮含量最高;(3)基于农户习惯有机无机配施模式施肥时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和不施肥三种模式;(4)从环境保护和提高土壤质量的角度应优先选择有机无机配施施肥模式。研究成果以期为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质量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有机肥源对红壤旱地耕层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源对红壤旱地耕层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腐熟猪粪和粉碎秸秆作为2种不同有机肥源,均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pH值,增加总孔隙度和物理性粘粒含量;2种有机肥均能提高红壤旱地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的含量,而腐熟猪粪配施化肥处理的速效氮、磷、钾含量均显著高于纯施猪粪处理和纯施秸秆处理(P<0.05).有机-无机配合施用是提高红壤肥力的基本途径;2种有机肥源均能提高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固氮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增加其活性,与纯施化肥处理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2种有机肥提高了红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而不同的有机肥源处理之间各种酶的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土壤调理剂应用现状及施用风险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伴随着土壤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土壤污染、退化问题愈发严重,严重限制了土地的生产力,由此土壤调理剂应运而生。合理使用土壤调理剂产品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状,补充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同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数量进行调整,从而改善土壤的障碍因子,使之可再次进行投入高质高效的农作物生产活动。但土壤调理剂的不合理施用会直接引起土壤退化加剧甚至产生二次污染,同时长期施用土壤调理剂也可能会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导致土壤的产能与品质下降,引发农产品安全等相关问题。本文根据现阶段我国土壤调理剂研究及应用状况,分析不同类型的土壤调理剂在施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并对土壤调理剂的施用提出了展望及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土壤调理剂对蜜柚果园土壤酸化的改良效果及其对平和蜜柚产量的影响,在平和县霞寨镇洋坑村蜜柚园开展土壤调理剂效果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供试土壤调理剂能明显提高土壤pH值,使土壤有效镉含量有所下降。与习惯施肥相比,株施习惯施肥+土壤调理剂3.0kg、习惯施肥+土壤调理剂1.5kg处理,土壤pH值分别提高0.43和0.34,土壤有效镉含量分别下降0.017mg/kg和0.014mg/kg;蜜柚施用土壤调理剂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产量差异不显著。效益分析结果显示,蜜柚施用土壤调理剂后有一定的增收效果,株施习惯施肥+土壤调理剂3.0kg、习惯施肥+土壤调理剂1.5kg处理,分别增收357.6元/亩、404.4元/亩,产投比分别为2.3:1、3.4:1。  相似文献   

17.
以自主研发的矿基土壤调理剂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土壤调理剂不同施用量(0、5.0、7.5、10.0、12.5 g·kg-1)对滨海盐土理化性状[pH值、土壤电导率(EC),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后,土壤pH值、EC值和速效钾含量与不施土壤...  相似文献   

18.
秸秆及土壤改良剂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云南通海、弥勒两地进行了1999年至2000两年定位试验,研究禾本科秸秆、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结构的改良作用,对试验各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3种土壤改良措施在烟田和烟地的效应并不相同。土壤改良剂可迅速增加烟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施用小麦秆、玉米秆均不能在短期内明显改变烟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对长期试施用化肥的烟地,施用小麦秆和玉米秆都能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其中施加小麦秆的效果比玉米秆效果更好;而施用土壤改良剂则使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降低。对长期化肥和农家肥配施的烟地,施用小麦秆和玉米秆均使土壤微生物数量下降,使用土壤改良剂则只能增加上层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19.
以小麦和糜子为供试作物,利用室外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生物炭与矿质肥配施对两种不同土壤化学性质及小麦和糜子产量的影响。生物炭当季用量设5个水平:B0 (0 t/hm2)、B5 (5 t/hm2)、B10 (10 t/hm2)、B15 (15 t/hm2)和B20 (20 t/hm2),氮磷钾肥均作基肥施用。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炭可以显著增加新积土糜子季土壤pH值,其他处理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虽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显著增加新积土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增幅为1.5 %—58.2 %;显著增加两种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幅为31.1 %—272.2 %;2.两种土壤的矿质态氮含量、新积土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氮磷钾增幅分别为6.0 %—112.8 %、3.8 %—38.5 %和6.1 %—47.2 %;3.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塿土上作物氮吸收量,而作物磷、钾吸收量虽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生物炭对小麦和糜子的增产效应尚不稳定,在试验最高用量时甚至产生轻微抑制作用。总之,施用生物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土壤化学性质,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但生物炭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与土壤、作物类型及土壤肥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在试验室稳定蒸发条件下测试了DQ-1型保墒剂在黑龙江省西部风沙土中的保墒性能。结果表明,DQ-1型保墒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持水性能并增加土壤有效持水量。在风沙土中该保墒剂施用量得当可明显增强风沙土的保墒性能;其最佳保墒阶段在该土壤中为重量含水量的10%~20%。DQ-1型保墒剂在风沙土中施用量在5.0‰左右表现出最好的保墒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