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大园林是以整个市域为载体的园林绿化,它突破了传统园林的界限,使之整个城市融于园林中。城市大园林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作用。从城市大园林建设的有效性、可操作性及城市化、人口老龄化来讨论城市大园林必将是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大园林什么是大园林,这是首先需要明确界定的问题。大园林是在中国传统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造园空间,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由于它是要把整个市区建设成为一座大园林,故名其为大园林...  相似文献   

3.
城市园林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文章在分析当前城市园林建设管理中存在的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见解与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园林观念是以传统的园林中的公园为核心,把动物园、植物园、苗圃、城市街头绿地、近郊的成片林与林带、城市景观大道(生态廊道)等都纳入园林体系。大园林是一个多层次、点条块皆有、遍及城区内外、呈网络分布的生态系统,是与自然相融合的开放式的体系。这一观念是对传统园林观念的发展更新。大园林观念要使城市园林化,改变城市“钢筋水泥丛林”的面貌,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与改善,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从而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大园林观念改变了传统园林仅是游憩目的的单一功能,更强调了园林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在…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技、工农、交通、贸易、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城市规模、数量和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园林城市也随之应运而生了。一、园林城市的涵义园林城市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顺应城市居民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家园林城市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园林城市是以一定量的绿化作为基本的有机纽带,艺术化地组织和构造城市空间的各个基本要素,使城市环境有最佳的美学和生态学效果,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它的总目标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  相似文献   

7.
<正>“我设想的山水城市是把我国传统园林思想与整个城市结合起来,同这个城市自然山水条件结合起来,让每个市民生活在园林之中,而不是要市民去找园林绿地、风景名胜。所以不用‘山水园林城市’,用‘山水城市’。”这是钱学森1996年3月15日说过的话。钱学森大名如雷贯耳。他是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两院院士,荣膺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相似文献   

8.
浅析智慧化园林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层面的主体大规划下,绿色生态建设已经成为了一个城市是否宜居的基础性条件,亦是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新的理念。城市的园林绿地面积是衡量一个城市生态环境的具体表现,伴随园林绿地建设的不断重视,日益突出的合理规划与管理问题切实的摆在我们面前。伴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园林建造方式目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绿地建设的需要,当前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GIS空间运算技术合为一体的"智慧化"、"互联网+",是有效提升园林绿化管理、提升人们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组成的复合体,园林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城市生态美学的研究和作用。城市园林景观环境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园林生态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济南市目前生态绿地景观存在的问题和城市生态城市发展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公园作为城市环境中的重要一环,是城市绿地发挥生态效益的重要载体,探讨了通过对公园进行多样化的经营管理的探索,将公园置于城市整体环境中,进行园林的绿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整个区域和整个城市的档次和整体印象,从而推动城市观光旅游、商务、会展、消费及生态建设等多方面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绿道理论,从整个区域的生态、游憩、文化、美学及土地的可持续发展相关概念、多重目的进行快速路景观设计,着力体现"城市大园林"构想,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绿地体系,针对公路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实施课题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浅谈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化情况是整个城市市容市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的标志和载体,不仅是城市发展程度的直观反映,也是生活质量和档次的内在要求。和谐社会的创建要求城市建设以优美的人居环境和合理的布局设置为原则,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的进行绿化园林工作,在此过程中,树种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对城市绿化园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部门提供可靠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伴随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化城市基础建设中市政园林内容占比越来越大,其中市政园林在城市环境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质量良好的市政园林可以净化城市空气、优化城市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悠闲惬意的生活环境.就目前我国市政园林绿化施工情况来看,尽管相关施工管理技术在不断进步,但是在城市市政园林绿...  相似文献   

14.
园林是文化与艺术的结合,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精神智慧的结晶。园林建设为工业化进程中的人类优化了生存环境,提升了生活质量,为城市化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今天,在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园林建设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生态化思想在本质上与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理念有着一致性,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同生共进的和谐思想。1.园林建设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空前发展,整个社会对生态环境日益重视,促使园林建设在广阔的城市领域中大显身手。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滇池滨湖园林湿地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城市生态系统中生态服务功能极为重要。阐述了外来植物引种对滇池滨湖园林湿地的影响,并针对外来植物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提出了相关政策,以期为恢复湿地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所谓“植物造景”就是在园林建设中应该以植物材料为主进行造景,而不是以亭、台、楼阁、喷泉、雕塑、假山、池塘为主。植物造景是园林建设的根本精髓,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空气污染日益严重而植物造景就显得越来越重要。1 植物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城市环境建设就是以绿为主,使整个城市达到以绿色植物构成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有机整体的目的,城市园林景物是现实自然景物的提炼和艺术再现,是自然景物的“精英”,是园林设计者的精心创作。英国造园家克·劳斯顿说:“园林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它的内容只能在一个有植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人类原本来自于自然,但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迅猛发展,城市范围扩展得越来越大,高楼日益增多,耳闻轰鸣的机车、汽车马达喇叭声,目睹滚滚的浓烟,污蚀的排水……。而植物不仅可以净化空气,如:每公顷林地每天可消耗1000公斤二氧化碳放出730公斤氧;公园内大气中的粉尘每平方米只有100毫克,而无树街道却高达850毫克;有行道树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带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城市园林绿地在创造优美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对过去园林建设的反思及对现实需求思考的基础上,人们提出用近自然理念指导园林建设。国外近自然园林建设经历了几个阶段:从形式上表现自然、将自然引入城市;将园林规划作为城市自然保护和土地使用规划的一部分,减少对自然的破坏;把整个景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规划设计,以推动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在园林建设中要充分体现当地自然特色,高度重视乡土植物,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生态园林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常绿植物的配置在整个园林设计中起到主导作用。基于对太原市区代表性的几大绿地类型中常绿植物应用现状的实地调查,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太原市园林绿地植物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供绿化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园林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培育了优秀的传统园林。随着中国造园理论在新社会、新时期的广泛运用和实践,城乡一体建设大园林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各城市园林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城市大园林这一崭新理念也随之诞生。  相似文献   

20.
常绿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园林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常绿植物的配置在整个园林设计中起到主导作用。基于对太原市区代表性的几大绿地类型中常绿植物应用现状的实地调查,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太原市园林绿地植物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供绿化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