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泡桐(原变种)果实的化学成分。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从其70%丙酮提取物水溶性部分分离得到4种苯丙素苷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理化性质分析,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毛蕊花苷(1)、异毛蕊花苷(2)、campneoside II(3)和isocampneoside II(4)。化合物1和2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泡桐(原变种)果实中分离得到的苯丙素苷化合物、丙酮提取物、乙酸乙酯溶及水溶性部分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其中,对革兰氏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2.
核桃楸树皮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了核桃楸树皮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从其70%丙酮提取物乙酸乙酯及水溶性部分中分到11种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分别为:短叶松素(1)、花旗松素(2)、蛇葡萄素(3)、山奈酚(4)、槲皮素(5)、杨梅素(6)、阿福豆苷(7)、紫云英苷(8)、槲皮苷(9)、异槲皮苷(10)、杨梅苷(11).化合物1、3、5、6、8、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经DPPH试验,测定了正己烷溶性、二氯甲烷溶性、乙酸乙酯溶性和水溶性部分以及粗提物和分得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和水溶性部分及化合物1~6与对照组相比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核桃楸树皮丙酮-水提取物的水溶性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经波谱分析及理化性质测定,鉴定了6个化合物:没食子酸(1)、鞣花酸(2)、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3)、1,3,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4)、1,2,4,6-四没食子酰葡萄糖(5)及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6)。化合物2、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对土耳其掊子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HPLC,对土耳其掊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采用抑菌试验对土耳其槽子不同提取部位和单体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Ⅰ)、间-二没食子酸(Ⅱ)、对-二没食子酸(Ⅲ)、没食子酸甲酯(Ⅳ)、没食子酸乙酯(Ⅴ)、1,2,3,6-四-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Ⅵ)和1,2,3,4,6-五-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Ⅶ)。土耳其桔子乙酸乙酯部位含主要抑菌活性成分,其中化合物Ⅲ和Ⅴ均为首次从该桔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狭叶虎皮楠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利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和制备型液相色谱(pre-HPLC)从中分离得到4个黄酮类单体,利用质谱及核磁共振进行分析鉴定,得出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Ⅰ)、木犀草素(Ⅱ)、柚皮苷(Ⅲ)和葛根素(Ⅳ) ,并对它们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经检索这4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狭叶虎皮楠中提取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日本落叶松新鲜松针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日本落叶松新鲜松针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从其95%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溶性部分中分到7种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理化性质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儿茶素(1)、表儿茶素(2)、没食子儿茶素(3)、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4)、紫云英苷(5)、2"-O-鼠李糖牡荆黄苷(6)和cedrusin (7).7种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经DPPH试验,测定了核酸溶性部分、二氯甲烷溶性部分、乙酸乙酯溶性部分、水溶性部分、粗提物及分得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溶性部分及化合物1~3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核桃楸树皮的没食子酸、鞣花酸及水解单宁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核桃楸树皮丙酮-水提取物的水溶性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经波谱分析及理化性质测定,鉴定了6个化合物:没食子酸(1)、鞣花酸(2)、1,2,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3)、1,3,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4)、1,2,4,6-四没食子酰葡萄糖(5)及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6).化合物2、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采用硅胶柱层析、中低压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协同活性跟踪方法,对漆树木粉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的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并用红外、质谱和核磁等色谱分析手段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从漆树木粉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7种多酚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1)、黄颜木素(2)、漆黄素(3)、硫黄菊素(4)、3,4',7-三羟基二氢黄酮醇(5)、槲皮素(6)和紫铆花素(7)。各化合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由强到弱顺序:硫黄菊素(3.74 mg/L)、紫铆花素(4.32 mg/L)、槲皮素(18.73 mg/L)、漆黄素(69.4 mg/L)、没食子酸(89.5 mg/L)、黄颜木素(100 mg/L)和3,4',7-三羟基二氢黄酮醇(164.07 mg/L)。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三球悬铃木树皮的酚类化学成分.采用SephadexLH-20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从其70%丙酮提取物乙酸乙酯溶性部分中分到11种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理化性质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山奈酚、槲皮素、阿福豆苷、异槲皮苷、紫云英苷-6″-没食子酸酯、异槲皮苷-6″-没食子酸酯和酪醇.11种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树种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苦楝提取物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苦楝提取物的提取及提取物对真菌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提取剂种类、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等因素对苦楝素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苦楝素优选提取条件为:以60%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1:9,在60℃条件下提取4次、每次80min,苦楝素的得率为1.08%。用苦楝树皮和果实的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对两种真菌(黑曲霉、绿色木霉)进行抑菌试验,结果发现苦楝树皮和果实不同浓度的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有很大区别;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也不同。从整体看苦楝树皮提取物对供试菌的抑制效果比苦楝果实好。苦楝树皮乙醇提取物对两种供试菌的生物活性最强,对绿色木霉和黑曲霉有很好的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的试验表明:苦楝树皮乙醇提取液对绿色木霉和黑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5%,其中甲醇提取物对绿色木霉和黑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  相似文献   

11.
从本研究室保藏的一株来自于凯菲尔粒的嗜酸乳杆菌培养基质中分离出具有抑菌活性的蛋白组分——细菌素,对该嗜酸乳杆菌所产生的细菌素的分离方法及表面活性剂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在添加了油酸的MRS培养基中培养16h后达到产细菌素高峰;对细菌素分离纯化研究包括三个步骤: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色谱(IEC)和疏水作用色谱(HIC)。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细菌素的抑菌活性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五指毛桃黄酮和香豆素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五指毛桃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补骨脂素(Ⅰ)、伞形花内酯(Ⅱ)、 5,3',4'-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Ⅲ)、 5,7,2',4'-四羟基黄酮(Ⅳ)、 5-羟基-3,7,4'-三甲氧基黄酮(Ⅴ)、山柰酚(Ⅵ)、紫云英苷(Ⅶ)、金合欢素 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Ⅷ)、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柚皮素(Ⅹ)及胡萝卜苷(Ⅺ).经检索,化合物Ⅱ~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Ⅳ、Ⅴ、Ⅷ、Ⅸ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杜仲内树皮及其抽提物的一般物、矿物质、脂肪酸与单糖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92.97%)、钙(5.1769mg/g)、α - 亚麻酸(27.4%)及葡萄糖(130.51mg/g)分别是杜仲内树皮的一般物、矿物质、脂肪酸与单糖的主要组成成分.采用Sephadex LH - 20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方法,从其70%丙酮提取物水溶性部分分到5种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理化性质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云英苷(1)、异槲皮苷(2)、槲皮素 - 3 - O - 木糖葡萄糖苷(3)、异绿原酸 A(4)、异绿原酸 C(5).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各种柱色谱分离纯化技术,对无花果果实的水溶性成分进行了提取和分离,然后借助现代波谱学手段(UV、IR、HRMS、~1H NMR及13C NMR)鉴定并推断了化合物的结构。从无花果果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无花果多糖(F-1),乳糖(1)、阿拉伯糖基表乳糖(2)、鼠李糖基纤维二糖(3)、维生素C(4)、二十二碳六烯酸(DHA,5)和β-胡萝卜素(6)。化合物2和3为首次报道的新寡糖类化合物,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无花果的果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是植物源DHA的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15.
对土耳其棓子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HPLC,对土耳其棓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采用抑菌试验对土耳其棓子不同提取部位和单体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Ⅰ)、间-二没食子酸(Ⅱ)、对-二没食子酸(Ⅲ)、没食子酸甲酯(Ⅳ)、没食子酸乙酯(Ⅴ)、1,2,3,6-四-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Ⅵ)和1,2,3,4,6-五-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Ⅶ).土耳其棓子乙酸乙酯部位含主要抑菌活性成分,其中化合物Ⅲ和Ⅴ均为首次从该棓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忍冬花蕾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ODS)柱层析,从忍冬花蕾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对照及波谱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环烯醚萜苷类:马钱子素(1), 獐牙菜苷(2),7-epi-vogeloside (3),7-epi-loganin(4),secoxyloganin(5);有机酸类:咖啡酸(6),对 -羟基苯甲酸(7);植物甾醇类: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化合物4、5、6、7为首次从忍冬花蕾中分离得到.经初步药理实验,发现化合物1、4、5具有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圆柏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等色谱手段,对新疆圆柏叶的黄酮类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柏木双黄酮(Ⅰ)、柏木双黄酮4',4'-二甲醚(Ⅱ)、穗花杉双黄酮(Ⅲ)、罗汉松双黄酮A(Ⅳ)、儿茶素(Ⅴ)、槲皮素(Ⅵ)、异高黄芩素7-O-β-D-木糖苷(Ⅶ)、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Ⅷ)和芦丁(Ⅸ).其中化合物Ⅰ、Ⅱ、Ⅴ、Ⅶ、Ⅷ和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Ⅷ和Ⅸ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清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Ⅴ和Ⅵ的抗氧化活性较高,与阳性对照品抗坏血酸的接近;黄酮苷类化合物Ⅷ、Ⅷ和Ⅸ次之,而双黄酮类化合物Ⅰ、Ⅱ、Ⅲ和Ⅳ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为高效利用蒜头果资源,以蒜头果根的粗提取物对13种人体致病细菌进行抑菌活性实验。采用滤纸片法,对蒜头果根的乙醇及丙酮粗提取物进行抗菌活性检测,同时,对其抗菌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及在酸碱环境中的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蒜头果丙酮粗提取物对蜡样芽孢杆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具有抗菌活性(MIC值分别为:14.450mg/mL,7.225mg/mL,7.225mg/mL),丙酮粗提物通过不同温度(30℃、50℃、70℃、90℃、100℃)、不同pH值(3、5、7、9、11)和紫外光不同照射时间(30min、60min、90min、120min、150min)处理后,对蜡样芽孢杆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依然有抑菌效果,而对无乳链球菌却没有抑菌活性。这说明蒜头果根含有多种抗菌化合物,且有不同的抗菌活性及稳定性。蒜头果根丙酮粗提取物在分段纯化后,只在50%乙醇洗脱部分具有抗菌活性。研究结果为蒜头果根的抗菌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离并鉴定短枝木麻黄根际土壤中的放线菌,测定短枝木麻黄根际放线菌的抗细菌活性,并从中筛选出活性放线菌菌株。[方法]采用热击稀释法分离短枝木麻黄根际土壤中的放线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菌株进行鉴定,采用薄层层析(TLC)-生物自显影法测定短枝木麻黄根际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对不同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进一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根际放线菌乙酸乙酯层提取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情况。[结果]从短枝木麻黄根际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得到12株放线菌,均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放线菌,最大相似度均在97%以上。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菌株S.spinosus Ceaf-4和S. chattanoogensis Ceaf-12对木麻黄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抑菌斑的直径均在10 mm以上;菌株S. spinosus Ceaf-4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的抑菌斑直径也大于10 mm。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  相似文献   

20.
研究红叶李叶的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以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红叶李叶乙醇提取物,根据光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1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胡萝卜苷(3)、羽扇豆醇(4)、熊果酸(5)、阿江榄仁酸(6)、Niga-ichigoside F1(7)、芹菜素(8)、山奈酚(9)、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0)、槲皮素(11)、槲皮素4'-O-β-D-葡萄糖苷(12)、金丝桃苷(13)、木犀草素(14)、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15)、芦丁(16)、没食子酸(17)。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红叶李叶中分离得到。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检测所得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化合物11,14和17表现出显著的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分别为32.18、34.65和34.12 mmol/L,活性强于Vc(IC50为55.22 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