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中国松香松节油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有丰富的松脂资源,其产量50多万t/a,居世界第一位.本文提到了中国松脂工业的3个发展阶段和主要的研究单位.于1960年成立的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松脂化学研究室是全国松香松节油研究中心.回顾了松香松节油再加工产品的生产情况,目前中国已基本上能生产世界上现有的再加工产品,其生产能力已达10多万t/a.同时,也回顾了最近在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学品、新型催化剂和香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提到了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次资助的基础研究工作,通过对近60个松树树种的松脂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得到了松树化学分类的许多有用证据.  相似文献   

3.
广西湿地松松脂化学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广西湿地松松脂的化学成分,通过大量的分析数据探讨影响其化学成分变化的气候、地理与环境因素。对比了湿地松松脂与马尾松松脂的成分差异。  相似文献   

4.
中国松香松节油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有丰富的松脂资源,其产量50多万t/a,居世界第一位。本文提到了中国松脂工业的3个发展阶段和主要的研究单位。于1960年成立的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松脂化学研究室是全国松香松节油研究中心。回顾了松香松节油再加工产品的生产情况,目前中国已基本上能生产世界上现有的再加工产品,其生产能力已达10多万t/a。同时,也回顾了最近在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学品、新型催化剂和香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提到了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次资助的基础研究工作,通过对近60个松树树种的松脂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得到了松树化学分类的许多有用证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松香、松节油主要化学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引言我国松香生产近年来有很大发展,松节油的产量也随之增加。松香、松节油用途很多,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它的应用将愈来愈广泛。合理利用松香、松节油,应首先掌握其化学组成。国内对松香,尤其是松节油的化学组成缺乏系统的资料,至于对不同地区、不同树种之间松香、松节油的差异资料就更少了。为此,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此报告仅着重于松节油的化学组成。松节油的主要化学组分是α-蒎烯和β-蒎烯,后者的利用价值往往高于前者。长期以来,一般地认为国内缺少β-蒎烯资源,故我们较多地注意β-蒎烯的存在与含量。至于α-蒎烯,我国资源是较丰富的,但所知的都是左旋光性的,右旋光性的α-蒎烯有其特殊用途,国内却未发现。因此,我们也注意了寻找右旋光性的α-蒎烯。我们对一些地区的六个松树树种的样品进行了研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nan,  相似文献   

6.
国外引种松树松脂化学组成的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W.B.Critchfield和E.L.Little,Jr.将油松组松树分成6个亚组。本文采用GC、GC-MS方法对分属4个亚组的16种国外引种松树松脂化学组成的特征进行研究,发现每一个亚组的松脂各有其特点。马尾松、黄山松等国内松树树种与黑松、琉球松、同属一个亚组,其松脂的化学特征比较相似;而与湿地松、火炬松等另一亚组松脂则有较大区别,说明亚组的划分有利于松树的化学分类。不同地理变种的加勒比松松脂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浸泡时间、催芽温度以及不同浓度的CaCl2和GA3对南亚松(Pinus latteri)种子进行引发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南亚松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0.5 mg/L的GA3浸种24 h,于30℃恒温箱催芽是促进南亚松种子萌发的最佳处理方法,CaCl2不适合用于南亚松种子的引发处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略述了我国的松树资源、松脂采集和三十年来松香松节油产品的化学改性和应用。筛述了改性产品的合成方法和化学利用及其生产能力和质量指标。目前,已经研制成功了数10种改性产品,有些产品已投入工业生产,今后将继续改进现有产品的工艺和扩大应用范围,研究松香、松节油各组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云南思茅松松脂中海松酸、湿地松酸、长叶松酸、左旋海松酸、去氢枞酸、枞酸、新枞酸的受热异构变化规律,并与云南松松脂中的树脂酸热异构变化进行对比,为云南思茅松脂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从松脂中大量分离出树脂酸提供技术支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研究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澄清脂液中分离树脂酸的最适条件,分析树脂酸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松脂澄清脂液自然结晶析出的粗晶体重结晶时,水与乙醇体积比对树脂酸结晶率的影响最显著;随着水体积的增加,析出晶体更快、形态更好;结...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大小结构图和存活曲线分析种群动态,应用扩散系数、Lloyd的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和Morisita指数等研究分布格局,采用Greig-Smith方法分析空间格局,对海南岛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南亚松(Pinus latteriMason)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亚松种群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种群,但幼苗、幼树较少;种群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Ⅰ型,胸径小于2.5 cm的幼苗成活率较低,幼树存活率开始增大,中龄期种群存活率最高,成龄树期存活率开始下降,至老龄期死亡率达到最大;种群格局整体上呈聚集型;种群格局规模介于100~400 m2。  相似文献   

12.
缅甸卡西亚松松脂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产自缅甸的卡西亚松松脂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鉴定出24种主要化合物,占总量的94.4%,其中单萜类5种,占41.39%,倍半萜类5种,占11.28%,二萜类14种,占41.73%.与我国云南地区生产的思茅松松脂比较,单萜和二萜类的主要化学成分组成差别不大,含量相近;倍半萜的主要化学成分差别较大,所含的β-依兰烯是卡西亚松松脂的化学组成特征物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个云南松种源试验林及5个云南松天然林中的38个云南松地理种源松脂的物理化学特征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松松脂单萜含量高,倍半萜和双萜类中性物含量低,不同云南松种源间松脂优势单萜组分含量的地理变异丰富,有高α-蒎烯、高β-蒎烯两类;单萜优势组分和比旋光度是云南松地理种源的遗传特征;根据松节油的比旋光度可将云南松分为左旋和右旋两类。试验林云南松种源松脂的单萜化合物、倍半萜化合物、双萜化合物和双萜中性物的含量依次是31.9%~57.3%、0~3.0%、41.8%~68.0%和0~1.9%;天然林的则依次是32.92%~48.6%、0.1%~0.7%、50.7%~66.9%、0.2%~1.1%。主要组分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的有长叶松酸和左旋海松酸、新枞酸,其含量最稳定;α-蒎烯含量在高α-蒎烯类内稳定,相对标准偏差最小,为3.0%。比旋光度差异显著,最小值为-43.92°,最大值是 19.37°,平均值和相对标准偏差依次为-15.61°和140.10%,在左旋类内比旋光度与α-蒎烯、β-蒎烯含量相关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14.
设置15块标地进行采脂试验,结果表明:太岳林区油松16 cm~32 cm径级林木年均采脂量为916.2 g,20 cm以上径级林木年均采脂量为1 042.5 g;每个径级林木采脂量与相邻3个高径级和3个低径级中任一径级林木采脂量间差异不显著,与相邻3个高径级和3个低径级以外的任一径级林木采脂量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油松采脂量与采脂木胸径、活枝下高、冠幅、树冠因子呈一元线性回归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 6,0.705 1,0.765 6,0.911 6,相关关系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土贡种源松针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马尾松土贡种源松针中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其中的化学成分,采用GC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并与马尾松普通种源松针油做对比。结果表明,土贡种源和普通种源挥发油得油率分别为0.52%、0.60%,各分出69、75个成分,鉴定其中23个,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2.65%、94.56%,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α-蒎烯(37.673%、46.715%)、莰烯(3.724%、3.015%)、β-蒎烯(14.969%、12.978%)、石竹烯(8.242%、10.212%),除α-蒎烯含量相差9.042%以外,其他成分含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双柏麦地新林场及昆明树木园大马山32个种源的云南松产脂量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昆明大马山种源试验林中云南松平均产脂量与侧沟产脂量均低于双柏麦地新林场中云南松产脂量。产脂量高的同为泸水、宁浪西布河、华坪、雅长林场4个种源地云南松;产脂量低的同为富宁木央、双柏白水河、罗平八大河、曲靖三宝、云县、禄丰、雅长550、弥勒、砚山9个种源地云南松;云南松产脂量的高低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与黄山松天然杂种种群特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庐山、九岭山在黄山松垂直分布下界,发现有马尾松和黄山松的自然杂交种,通称“杉松”。其实,其叶内树脂道边生和中生兼有,且性状稳定和黄山松有质的区别。因此,我们把它拟定为新种,命名庐山松(学名待定)  相似文献   

18.
红松松籽壳色素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松松籽壳是红松种子的外种皮,在红松松籽壳中含有大量的天然色素,试验以红松松籽壳色素为对象,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松松籽壳色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耐光性和耐热性强,在pH为6-14范围内稳定。常用食品添加剂葡萄糖、蔗糖、氯化钠的加入对红松松籽壳色素影响较小,氧化剂、还原剂及苯甲酸钠不利于保持色素稳定性。金属离子K+、Na+、Ca^2+、Mg^2+、Zn^2+对红松松籽壳色素影响较小,Al^3+、Cu^2+和Fe^2+则对该色素有显著破坏作用。红松松籽壳色素是一种潜在的天然着色剂和理想的食用色素来源。  相似文献   

19.
云南松松针的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常绿针叶乔木.分布于四川西南部、云南、西藏东南部、广西西部、贵州西部,海拔多为600~2100 m的广大地区,常形成大面积纯林或与其他树种组成混交林.近年来,云南松林的保护已经成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及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云南松这一树种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不同昆虫的取食与危害,其中钻蛀性害虫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nsis)对我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云南松林区的危害面积和分布区域逐年扩大,有加速为害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