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赤霉病流行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历史资料反映,抽穗扬花至灌浆期(4月1日~20日)的雨量、雨日、空气湿度、日照和温度条件等,对小麦赤霉病的流行都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有的气象因子影响较大,有的影响则不明显,需要从中筛选出主要气象因子,将其定量化,便于农业生产中应用.因此,我们作如下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袁淑杰  梁平  任红敏  曹克强  张文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359-1361,1382
用趋势系数法分析了冀京津22个气象站1960~2003年春季冬小麦赤霉病发生期影响病害发生和流行的气象条件.用权重系数法计算了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气象综合指数——K指数。结果表明,冀京津区域气温有增加趋势,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冀京津区域降雨量、降雨日数、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大部分地区K指数大于0,即春季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可能性逐年加大。这些地区只要菌源达到一定数量,未来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概率将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小麦赤霉病的流行规律与予测方法尚未见报道。我们在1959—1982年通过系统研究,发现黑龙江省小麦赤霉病菌以子囊壳和菌丝体越冬,在小麦扬花期侵染率最高,侵染率与小麦扬花期相对湿度的相关值r=0.893。该省小麦赤霉病流行与越冬菌源间的相关性不大。在大面积栽种感病品种的条件下,当年赤霉病流行强度直接受小麦抽穗扬花期的相对湿度,雨量、雨日和日照时数的影响。对有关因子进行相关性测定,得出黑龙江省小麦赤霉病流行强度的中长期予测四元回归方程:早熟品种y=-26.61 0.28x_1 0.15x_2-0.2x_3 0.003x_4;中晚熟品种y=-27.27 0.12x_1 0.31x_2 1.122x_3 0.03x_4。并根据赤霉病流行与小麦抽穗期旬平均相对湿度、雨量和雨日的相关性,采用气象点聚图,提出小麦赤霉病点聚图短期予测法,制定出单因子短期予测方程y=1.1x-82.9。  相似文献   

4.
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准确开展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预报,科学合理地防治小麦赤霉病。[方法]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具有影响的气象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赤霉病致病日,计算赤霉病感病期间逐日诱发修正系数、赤霉病致病日的持续时间诱发修正系数,建立促病指数模型,判别小麦赤霉病气象条件适宜程度及发生的等级。[结果]经过42年资料的拟合、验证,模型能够准确判别出气象等级为4级(即赤霉病不流行)的年份。拟合的赤霉病发生气象等级在1~3级的年份各地均超过90%,误差1个等级的占24%~38%,误差2个等级的占0~9%。2007年动态试报结果与实况相符。[结论]该方法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年的发病程度,可投入实际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2012年阜宁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概况及当地主要气象因素,并分析气象条件对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影响,以为减轻当地小麦赤霉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背景】自1995年至今,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逐渐在海河平原蔓延,由零星出现演变成连片发生,在流行年份呈现出暴发快、面积大、损失重的特点,小麦赤霉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之一。准确的预测预报是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与发展的关键和难点。【目的】根据海河平原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的监测分析,构建适宜的小麦赤霉病预测模型,为科学防控赤霉病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2001—2016年海河平原21个小麦主产县(市)的赤霉病病穗率数据,以及小麦关键生育期内的气象数据,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构建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增强回归树模型的小麦赤霉病发生预测模型。【结果】明确了增强回归树模型的学习效率(lr)为0.005、树的复杂度(tc)为6时,模型的预测偏差最低,残差标准误为0.006311;筛选出8个对海河平原小麦赤霉病发生影响显著的关键气象因子,即MRH15、Rain-35、MRH-55、SD15、LT-65、MW...  相似文献   

7.
<正> 国内对小麦赤霉病长期预测方法研究尚少。本文以河南省黄泛区农场1954—1987年的气象资料和豫中、豫东地区1985—1987年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及对应气象资料为依据,从气候角度,采用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和平稳时间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小麦赤霉病的长期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经验证,效果良好。一、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及对应气象指  相似文献   

8.
关中灌区小麦赤霉病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60年代后期以来,小麦赤霉病已逐渐成为关中灌区的常发性病害和主要防治对象。本文从生态条件、品种抗性和侵染菌源诸方面论述了关中灌区小麦赤霉病流行因素。分析表明,关中农田灌溉事业的发展引起农田生态条件的变化和大面积栽培感病品种是赤霉病流行的基本前提;复种夏玉米面积扩大,田间遗留大量带菌玉米残秆,提供了赤霉病流行的菌源基础。在以上条件下,气象因子,特别是5月份降雨,便成为决定各年流行程度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9.
小麦赤霉病发生与菌源·气象因子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各影响因子,分析各因子不同量级对病害流行的影响。[方法]以2000年以来的数据为基础,分析江淮南部丘陵地区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各发生影响因子量以及各因子不同量级对病害流行的抑制作用。[结果]菌源的存在是赤霉病发生的前提条件;雨水是赤霉病发生的主导性影响因子;正常年份温度都能满足病害流行要求。[结论]研究结果为赤霉病测报及大面积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77~1985年关中灌区西部的小麦赤霉病的病情和气象资料,经电子计算机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11个适于该地区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最佳”预测方程,分别用于中、长期或短期病情预测。其中6个方程采用气象因子的实测值,5个方程采用其预测值。用历史资料的检验和初步试用,表明这些预测方程具有一定的灵敏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资中小麦赤霉病的气候发病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资中为例,分析了21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同时通过对气象因子的主成分分析,提取了与该病发生关联度较大的气象因子,并将其对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1年来资中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较严重,其中最严重的是2000年,1996年次之,病穗率都超过16%。3月下旬~4月中旬的降水量、温度、相对湿度以及前一年秋季的降水和冬季的温度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最后,提出了防治小麦赤霉病发生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稻麦轮作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预测的准确度,以江苏洪泽、姜堰和张家港的历年赤霉病病穗率、田间初始菌源和气象因子为数据集,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关键因子,进一步构建不同生态区的基于 BP 神经网络算法的小麦赤霉病发生预测模型,对江苏姜堰和张家港地区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预测准确度均为 100%,对江苏洪泽地区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预测准确度为 91.67%。  相似文献   

13.
以江苏省植保站农田小气候试验中跟踪监测的作物层气象数据及小麦赤霉病病情系统消长动态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应用相关分析方法,找出适宜赤霉病发生发展的农田小气候条件为作物层正点观测值同时满足气温Temp≥13℃、相对湿度RH≥70%。研究作物层温湿度与自动气象站温度、湿度及风速之间的关系,确定影响农田小气候的主要气象因子,建立回归方程,找出小麦易感病关键期内,适宜赤霉病发生发展的自动站气象条件为:正点定时记录同时满足气温T≥14.3℃、相对湿度U≥64.7%。在此基础上,构造合理的湿热指数W,确定W的各界限值,以动态判别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气象适宜度。经试用检验,判别效果较好,可以投入实际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湖州2001-2012年共12a小麦赤霉病发生资料与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影响湖州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气象因子气温、降水、湿度、日照等,考虑前期气象条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小麦赤霉病发生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模型。用本地气象台发布的未来10d天气预报结论,结合前期天气实况,对未来10d小麦赤霉病发生气象条件等级进行预报。预报模型紧密联系预报产品特点和预报服务实际,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麦赤霉病发生除与温度、湿度、降水、日照等气象因子相关外,同时又受到菌源量、耕作制度、品种、复种指数和施肥水平以及浇灌条件影响。利用气象因子可以对小麦赤霉病进行预测预报。小麦赤霉病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药剂主要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羟菌唑、氰烯菌酯、己唑醇、戊唑醇、咪鲜胺等单剂或复配剂。防治时期以初花期、盛花期和盛花后2天3次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四川小麦赤霉病的监测资料及平行气象资料分析表明,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气象条件,主要是小麦抽穗杨花期遭遇暖湿连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7.
小麦赤霉病和DON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如主要病原菌、传播途径和环境条件对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影响等.并阐述了小麦赤霉病菌分泌产生的主要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毒理,我国赤霉病菌分泌DON毒素的差异和分布,小麦品种抗性对DON毒素产生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适宜赤霉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和关键影响时段,提高小麦气象型病害监测能力,通过分析赤霉病历史发生特点和规律,结合江苏省历史气象资料、小麦赤霉病系统田和大田调查资料,给出不同关键时段小麦赤霉病的气象促病指标。在此基础上,从小麦自身受病害侵染敏感性和促病气象条件发生概率出发,分别定义感病风险指数和促病风险指数来构建发病风险指数,从而实现了在病害监测时段中单点和区域的发病风险评估。研究表明,小麦孕穗-抽穗、抽穗-开花、开花-乳熟阶段适宜病害发生的气象条件不同,日平均气温14℃、16℃、18℃和相对湿度70%、68%、70%是各个阶段易于促进赤霉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指标。江苏4月下旬开始小麦赤霉病存在发病风险,累积发病风险度超过70%的集中发病期在5月4—21日,且苏南大部和沿淮淮北中部地区为病害高风险地区,须要结合关键发病时段和区域加强病害防御。  相似文献   

19.
小麦病害有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等.在常熟地区,一般年份赤霉病发生较重,锈病不发生,白粉病发生较轻,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一般以赤霉病为主.1999年异常的气候条件,造成小麦白粉病病害严重流行,使小麦产量、品质受到很大影响.为此,对小麦白粉病的病害流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及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近几年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发生程度等进行比较得出,2015年宣州区小麦赤霉病病穗症状初见期迟,前期病情发展慢,后期病情发展迅速,发生程度较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前期小麦赤霉病病菌可能已侵入,但由于气象条件的不适宜未能及时表现,后期由于气象条件适宜,继续侵染并现症。发生程度的轻重主要是由主栽品种的开花高峰期与当时的雨日、雨量、温度等气象因素决定,而田间稻桩带菌情况仅是小麦赤霉病发生和流行的充要条件,非必要条件。为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发展,该文提出了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