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爱如山     
我的父亲离开我们快一年了。他慈祥可亲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面前。特别是在父亲节即将到来之际,更勾起了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相信每个人在自己的心中,都勾勒过父亲的形象。有人把父亲比作慈父,春风化雨;有人把父亲比作严师,宽严有度;有人把父亲比作益友,无话不谈。  相似文献   

2.
灰飞烟未灭     
海帆 《湖南林业》2001,(3):28-28
吸烟是一种不良嗜好,但在那忽明忽灭、烟雾缭绕的燃烧中,却积淀着各民族的社会心理、文化内核、符号意义、美学力量及经济价值,包含了整个人类的文明发展史。 为什么成千上万的吸烟者一边忍受着咳嗽、支气管炎甚至肺癌等病痛,一边仍津津有味地吞云吐雾?正是香烟的有害效果,给人带来伴着痛苦的快感,使人在崇尚与敬畏之中夹杂着恐惧,从而赋予吸烟一种“超凡”和冒险的魅力。 有人将香烟比作女人,说香烟的惊艳与诱惑具有诗意的魔力,它们能安慰并取悦心灵,使精神复苏,并赋予人勇气。它们既加速又减慢脉搏跳动,它们既能镇定又能令人…  相似文献   

3.
张廓玉 《中国林业》2001,(12):33-33
梅花是百花中的珍品。它顶寒傲雪,坚韧顽强,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性格。我国人民酷爱梅花,自古以来就以梅花比作高洁的化身,咏诗作画,寄情抒怀,将梅花与松、竹誉为“岁寒三友”,把梅、兰、竹、菊合称为“四君子”。那么,怎样才能让梅花开得更美呢?  相似文献   

4.
从猿到人,人类没一天离开过森林的怀抱。地球上,是森林给人类创造了生存条件,让人类赖以生息,所以,人们才把森林比作“人类的摇篮。 森林既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又能提供木材,药材,制造氧气和美化环境,它是人类财富的源泉,自然的卫士,素有“农业的保姆”、“绿色的金库”、“大自然的美容师”、“不收医药费的医生”等美称。  相似文献   

5.
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层峦叠嶂、风光旖旎、林海氤氲、生机盎然,这里是“动植物博物馆”,是珍贵物种的“基因库”,这里有世界上仅存3株的百山祖冷杉,世界物种委员会将其列为世界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的第四纪冰川孑遗植物,这里有热情、好客、淳朴的村民,在这里,有一群森林公安民警常年穿梭在万里林中,兢兢业业地守护着百山祖的一草一木,当地百姓把他们比作护山的“绿精灵”。  相似文献   

6.
自然人散文     
自然人散文○雷加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有的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有的人渴求融于大自然之中。前一种如森林中的猎人,只知追逐。后一种倒是渴求大自然而不可得,如煤矿工人,囚禁的犯人,此外还有锁在房子里的写字先生。还有一种区别:有的人把大自然比作空气,离不开而又视...  相似文献   

7.
人要吐故纳新 ,吐出二氧化碳 ,吸收氧气。在人口高度集中的城市 ,就要不断净化空气。树木、森林具有这一特殊功能 ,因此 ,人们往往把森林称作城市的“肺”。把森林比作城市的“肺”是有科学根据的。它的功能在于能很好地净化大气 ,特别是雷雨之后 ,森林中会产生一种叫做萜烯的物质和臭氧 ,人吸入以后有极其舒适的感觉。森林除了能吸收二氧化碳和制造氧气外 ,还具有杀菌、净化、降低噪声等效用。据统计 ,在热闹的百货大楼里 ,经采样分析每立方米大气中的细菌分别有 4 0 0万个之多 ,而在公园和森林里 ,每立方米的大气中细菌分别只有 10 0 0个…  相似文献   

8.
夏赏绿荷池,是暑天一大快事。面对田田翠叶,灼灼丽葩、悠悠清香,使炎炎夏日顿时减去了几分暑气。漫步荷塘边,“莲花池畔暑风凉”的诗兴油然而生,更觉雅趣倍增,流连忘返。 莲花,俗称荷花,又有水芝、水芸、菡萏、芙蓉等雅称,我国种植已有 3000多年历史了。莲花,夏季的使者,纯洁的象征。北宋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唐代李白的“清水出荚蓉,天然去雕饰”;“生于卑污而洁白自若”(李时珍),“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孟浩然 )等,都把莲花比作洁净清白,高尚美好的象征。认为莲花的气质最美,节操最高,对其爱之又敬之,有…  相似文献   

9.
青岛,这座驰名中外的旅游开放城市,以其古朴典雅的城市建筑、幽美清新的环境绿化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中外旅客来此旅游、投资、经商,素有东方瑞士之称。如果把蓝天下碧海中的青岛比作一个龙头,那么,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就是这个龙头上栩栩生辉的一颗璀璨明珠。 凡是到过一疗的人都会为环境幽雅、绿树成荫、四季花香、空气清新的“花园式疗养院”而留连忘返。“红墙绿树,碧海蓝天”的特色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高档次的绿化更使它增添了诱人的魅力。几年来先后被青岛市和济南军区评为“花园式庭院”和“园林式营院”,  相似文献   

10.
沼泽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价值云林强,潘玉华一、沼泽的概念过去人们常认为沼泽是有水不能行舟,有土不能种田,水草丛生,蚊蝇滋生的地方和许多疾病的发源地,有人甚至把沼泽比作地球表面的“顽癣”。上述对沼泽的看法,给人们留下了荒凉、危险和可怕的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  相似文献   

11.
沙漠,一般多为黄色,因此每当看到风沙流动时,人们常说“黄沙滚滚”,或者说“黄沙弥漫”甚而比作“黄龙肆虐”等等,其实k有其他颜色的沙子,比如“大青沙”、“白眼沙”等。据报道,美国路京罗盆地的沙漠,白的像一片浩瀚的银色世界。这是因为日益干燥的气候,使路京罗湖水蒸干,湖床的石膏晶体被风剥蚀,从而形成了犹如白雪一样的细沙,成为难得一见的自然奇观。澳大利亚中心大陆的辛普森沙漠,面积为]4.5平方公里,呈红色,奇丽无比。这是由于沙粒上面裹了一层氧化铁,是铁质矿物长期受到风化侵蚀而形成的。而美国亚利桑那沙漠,面…  相似文献   

12.
1、在日本,不要送4朵花,因为日文中“4”的读音与“死’相同,“6”和“9”音与“无赖”、“劳苦”相近。探望病人用的花,切勿送仙客来或其它带根的花,因为日文的“根”发音与“困”相近,使人联想起一病不起。在日本的一些地方的民俗中,荷花是不受欢迎的花,应避免用。 日本人常选用“祝花轮”来装饰喜庆场合,“祝花轮”就是用五颜六色的花材和叶子组成的花圈。在祭悼场合,则用“祭花轮”,用白色的花,绿叶制成,式样庄严、肃穆。 日本人送给母亲的花,通常由5种花组成:凌霄花、僧鞋菊、报春花、金钱花和冬青,这样一束花表…  相似文献   

13.
历代的反动派总是把自己打扮成救世主,把劳动人民骂成大傻瓜。没落奴隶主阶级的代表孔老二,就吹他自己和奴隶主贵族是“上智”,把奴隶们说成是“下愚”。叛徒、卖国贼林彪,搞的也是孔老二那一套,他学着孔老二“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腔调,恶毒污蔑我们工人、农民只知道“恭喜发财”,整天想的是“油盐酱醋柴,妻子儿女”,而把他自己比作“天马”。林彪的这些胡言乱语,充分暴露了他敌视劳动人民的反动唯心史观。我们听了林彪的胡说八道,把肺都气炸了。我们这些被林彪看成是“下愚”的人,究竟想的是什么,搞的是什么,干的是什么,就  相似文献   

14.
谭凯 《云南林业》2006,27(1):30-30
白云深处的工棚.“天保”人流动的家。静静地放牧在山间悠然吃草的牛羊,“哞哞”,“咩咩”声和着风中悦耳的松涛声,弹奏着一曲曲“天保”人追求幸福,战天斗地的命运交响曲。  相似文献   

15.
正"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若是要评选中国人心中的十大启蒙诗歌,《咏柳》绝对可以算得上其中一首,贺知章将杨柳比作婀娜的女子,将春风比作匠人的剪刀,用来凸显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在繁花锦簇的春日时光中,行走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西侧,安德里北街以北的柳荫公园中,感受柳树刚刚冒出的新芽,翠绿的枝杈,与粉色黄色红  相似文献   

16.
光年 《中国林业》2013,(1):48-51
在泰国的传统节日中,最美丽、最温馨、最浪漫的应该算是“水灯节”了。如果说“宋干节”可以看出泰国人在“水战”中的疯狂,那么每年的“水灯节”上,却充分体现着泰国青年男女旖旎的恋恋风情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日本人的环保意识增加,追求“绿色”已成为日本人生活中的一大爱好。在日本,种植花木,美化环境,已在城乡家庭中普及。为了有效地防治花木病害,“树医”这一新行当在日本应运而生。日本的“树医”,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自称的。一个人要当“树医”,必须经过专门...  相似文献   

18.
喜马拉雅山野人之谜关于喜马拉雅山野人的报道,最早出现在200多年前,而当地人发现得似乎更早,西藏藏民中就有称野人为“朱泰”的;尼泊尔人则称之为“米泰”;格巴人称之为“米者”;门巴族又称之叫“者布”。1932年,伯·施·霍奇森第一个发表了关于喜马拉雅山...  相似文献   

19.
生态位——“群落”中的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地段或一定生活环境里的植物 ,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构成有规律的组合结构单元称植物群落。如果将人比作植物 ,生活在一定空间内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有人就构成一个有规律的组合结构单元———人群———人的“群落”。因此 ,植物群落的发生发展规律 ,就不失为人群的虚拟 ,不失借鉴与启迪之处。在一个森林群落中 ,人们通常的认识是由它上层高大的乔木、中间的灌木以及下层的小草组成。事实上 ,植物群落远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简单 ,单是一个高大乔木组成的乔木层 ,就可以分成若干亚层。也只有这样的森林 ,当你走入时才有一种遮天蔽日的…  相似文献   

20.
东营市地处山东省北部,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程,经过5464公里的漫长征途在这里入海。如果把孕育了5000年华夏文明的黄河比作一条巨龙的话,东营无疑是这条巨龙龙头上的一颗明珠。作为共和国年轻的一座城市,东营湿地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多样,环境典型独特,是东北亚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每年迁徙经过的鸟类就多达600万只,素有“鸟类国际机场”、“鸟类天堂”的美誉。10月24日至25日,第三届中国湿地文化节暨东营国际湿地保护交流会议将在东营召开,本刊记者就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主题采访了东营市市长申长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