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国平  李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468-16469,16472
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需要、企业的需要、建设和谐城市与社会的需要3个方面,分析了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责任培训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结合"的具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城市农民工住房现状和相关政策进行分析,指出制度政策的限制和管理的缺失,是农民工住房难以得到保障的重要因素。提出必须构建"政府-企业-农民工"三边保障机制,完善各项社会服务,并进一步激活市场,创造良好环境,为城市发展留住宝贵的农民工资源。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民工荒"和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两个互相矛盾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对在南京市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调查。文章采用对比分析法和描述分析法,将新生代农民工的现实的生活环境、工作状况与其心中的期望相对比,分析其差距。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普遍有融入城市获得发展的需要,但是现实的就业平台很难给予其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缺乏职业培训,同时低收入使得其工作生活方面都存在诸多困难,这给新生代农民工造成了心理上的失落和困惑。笔者认为政府要实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和社会就业环境"两手抓",方可解决当下"技工荒"和劳动力剩余这一矛盾,并促进劳动市场长期稳定发展,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和城市的推拉力的作用下,中国农民工呈现"候鸟式"流动就业模式。农民工的这种"候鸟式"流动就业模式,是在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所特有的现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这种"候鸟式"流动对中国农村经济带来一系列重要的、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帮助扶持贫困农民工读书成才的公益活动,深圳工会"圆梦计划"在全国开创了高等教育公开资助吸纳农民工入学的先例,成为深圳工会教育帮扶的响亮品牌,在全国来说,也突显出深圳在农民工教育模式上的大胆探索和创新。深圳是全国农民工最多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最早受到劳务工素质问题的困扰,最早发现对农民工不仅要使用,  相似文献   

6.
近日,由中国建设银行捐资200万元支持的"幸福在他乡——农民工创业援助计划"宁波区启动仪式举行,并向受助农民工现场发放了援助款。该项目计划在3年内援助在北京、浙江宁波和宁夏银川的120多名具有创业能力和创业基础的农民工,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7.
2011年10月至12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农民工就业趋势研究"课题组与工众网合作开展了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历的相关调查。以这次调查所得数据信息为基础,课题组对农民工的工作持续时间、待业时间、在用工单位中的发展状况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政策经历了从严格控制到适度解冻,从控制"盲流"到规范流动,从公平就业到社会融入的变迁过程。在"新二元结构"问题负面影响进一步显现的情况下,要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改革来提高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实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共享城市公共服务,最终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9.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这个庞大的队伍在城市中有着潜在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他们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然而,纵观现有的有关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研究,很少有人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是否真正能够从心理上和生活上,完全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从概念、现状、融入障碍和建议四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的现状进行综述,最后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住房保障是社会保障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是关系着城市全方位稳定发展,建造和谐社会的热点问题。作为黑龙江省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哈尔滨市,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涌入以期寻求就业机会,2013年哈尔滨市农民工数量超过百万人,农民工的大量进入使得哈尔滨市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凸显。以哈尔滨市为例,从哈尔滨市农民工住房保障存在的问题,以及哈尔滨市针对城市农民工住房保障的现状采取的政策措施等方面入手,从将农民工纳入到城镇住房保障、提高住房保障相关信息的公开力度、农民工住房提供方式多元化三个方面,提出改善城市农民工住房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已经深深融入到当今的生活方式中。互联网的普及解决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上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互联网的作用下,新生代农民工在娱乐、就业、日常生活、信息交流、教育培训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12.
5年前来到吉林市打工的环卫女工黄莲梅,几天前面对前来调研的李克强副总理,实话实说自己"悬"了很久的苦恼:为这座城市打拼多年,至今依然居难定所。即使是各地政府正在大力推行的公共租赁房政策,也只是面向城里人。这番心酸之语,道出了亿万农民工的一个共同困境:大部分人都还未摆脱"有生产没生活"的处境。而农民工对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诉求,正日益强烈。长期以来,农民工的角色定位,似乎还只是一个"工"。学者说,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农村转移劳动力形成了城市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群体。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全国各个城市普遍存在着农民工生活居住条件差,居住条件改善缓慢,也没有把低收入农民工住房全部纳入城市保障性住房的保障范围。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需要强化各级政府在解决中低收入农民工家庭住房问题的主导作用,通过完善制度,把低收入农民工家庭纳入住房保障的范围,让农民工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城市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任务。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民工群体中长期发展的市民化趋势,探讨了农民工市民化趋势与"半城市化"问题之间的矛盾,提出了非农化、城镇化和市民化"三位一体"地解决农民工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家在城市面向低收入市民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希望我们农民工也能享受到这一好政策,在城里有了自己的窝,才有归属感,才能更好地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服务。”来自陕西的全国人大代表胡春霞从农村到西安市打工多年,在城里拥有一个自己的家是她最大的心愿。胡春霞是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德发长饺子馆的点菜师,来自陕西汉中市勉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胡春霞说:“农民工早已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群体,安居才能乐业,建议政府把农民工纳入城市保障房体系,让农民工同享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待遇,改善我们农民工的居住条件,让我们更好地在城市打拼。”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是城市产业工人的主体,对城市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各种生计资本的匮乏影响到城市农民工的生活质量,提高生计资本存量和多样化成为消除农民工贫困、提高其生活满意度的基础与关键。文章对杭州市农民工的生计资本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二元logistic模型评估了生计资本对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杭农民工生计资本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近郊区农民工的生计资本总值最高,中心城区次之,远郊区最低;②在杭农民工各类生计资本转化能力普遍不高,突出表现为物质资本薄弱、人力资本不足、金融资本虚化、社会资本匮乏;③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影响在杭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核心要素。最后,提出了增强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调控对策,以期为实现在杭农民工生计可持续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归属感反映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可、满意和依恋程度,是影响农民工在城市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变量,这一变量与农民工所在组织层面的因素相关.然而,目前关于农民工城市归属感的研究很少考虑组织层面的因素.采用655名农民工调查数据,研究组织人际公平对农民工城市归属感的影响以及组织承诺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民工的人际公平感与城...  相似文献   

18.
文化融入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根本标志。农民工的城市文化融入是一个长期且艰巨问题,可以通过多种路径实现农民工的城市文化融入。对农民工的阶层认定是其城市文化融入的前提;政府主导创新文化交流平台是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形式;落实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和政治参与是其文化融入的重要保障;"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的文化重塑是其文化融入的基础保障;以其他路径为补充促进农民工城市文化融入。  相似文献   

19.
周利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61-10863
本着"主动镶嵌"而非"被动镶嵌"的设想,从镶嵌与自主性的视角考察了农民工精英与城市社区互动的情形。认为农民工并非不能融入城市社区的主要原因——人们忽略了城市社区与农民工互相型构的关系,农民工可以通过积极镶嵌这种非正式途径获得自主性,使城市社区成为自己的支持者。提出了农民工与城市社区两种互动模式,即"在地化镶嵌"与"空投型镶嵌",在此基础上发现,农民工与城市社区镶嵌得越深越能得到自主性,与城市社区越对抗,就会越失去自主性。  相似文献   

20.
法学视野下的“民工荒”与“权利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德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359-18361
从法学的视野剖析出"民工荒"实际上就是农民工的"权利荒"。通过分析,指出二元经济体制、农民工群体与其他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纠纷以及侵权救济缺失是导致农民工"权利荒"的主要原因。提出要解决农民工的"权利荒",需要打破二元经济结构,强化政府职能,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并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