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李宇 《河南农业》2009,(12):33-33
一、症状 小麦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但以近成熟时病株症状表现最为明显。幼苗期病原菌主要侵染种子根、地中茎,使之变黑腐烂,部分次生根也受害变黑。病苗基部叶片黄化,心叶内卷,分蘖减少,生长衰弱,严重时死亡。返青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黑色菌丝层。称为“黑脚”,之后颜色逐渐加深呈黑膏药状。上密布黑褐色颗粒状子囊壳。  相似文献   

2.
小麦全蚀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近成熟时病株症状最为明显。幼苗期病原菌主要侵染种子根、茎基部,使之变黑腐烂,部分次生根也受害。病苗基部叶片黄化,心叶内卷,分蘖减少,生长衰弱,严重时死亡。病苗返青推迟,矮小稀疏,根部变黑加重。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  相似文献   

3.
<正>小麦全蚀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近成熟时病株症状最为明显。幼苗期病原菌主要侵染种子根、茎基部,使之变黑腐烂,部分次生根也受害。病苗基部叶片黄化,心叶内卷,分蘖减少,生长衰弱,严重时死亡。病苗返青推迟,矮小稀疏,根部变黑加重。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称为"黑脚",这是全蚀病区别于  相似文献   

4.
<正>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真菌性土传病害,主要危害小麦基部的1~2节叶鞘和茎秆,造成小麦倒伏或形成白穗,一般减产5%~10%,重发时可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一、症状特征小麦感染茎基腐病病菌后,茎基部叶鞘随病程发展,茎基部节间颜色由淡褐色变为深褐色,直至腐烂,植株容易拔出。田间小气候湿度大时,茎基部产生粉红色或白色霉层,  相似文献   

5.
孙会 《河北农业》2006,(5):18-18
小麦全蚀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近成熟时病株症状最为明显。幼苗期病原菌主要侵染种子根、地下茎,使之变黑腐烂,部分次生根也受害。病苗基部叶片黄化,心叶内卷,分蘖减少,生长衰弱,严重时死亡。病苗返青推迟,矮小稀疏,根部变黑加重。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称为“黑脚”,这是全蚀病区别予其他根腐病的典型症状。重病株地上部明显矮化,发病晚的植株矮化不明显。由于茎基部发病,植株早枯形成“白穗”。  相似文献   

6.
小麦全蚀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近成熟时病株症状最为明显.幼苗期病原菌主要侵染种子根、茎基部,使之变黑腐烂,部分次生根也受害.病苗基部叶片黄化,心叶内卷,分蘖减少,生长衰弱,严重时死亡.病苗返青推迟,矮小稀疏,根部变黑加重.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称为"黑脚",这是全蚀病区别于其他根腐病的典型症状.重病株地上部明显矮化,发病晚的植株矮化不明显.由于茎基部发病,植株早枯形成"白穗".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分布,严重时全田植株枯死.  相似文献   

7.
<正>油松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和立枯病,主要危害油松幼苗茎基部,以造成油松死苗,严重影响油松幼苗的生长,为防治这两种幼苗病害,笔者通过对这两种病害防治实践,现将油松苗期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总结如后。1症状1.1猝倒病。幼苗茎基部受害,病部水浸状软腐半缢缩成线。病菌致幼苗成片倒伏,在病苗及附近土壤表面可见棉絮状物。1.2立枯病。多危害较大幼苗茎基部,幼苗出土后,茎基部尚未充分木质化前,在茎基部出现褐色长形病  相似文献   

8.
1症状识别1.1菌核病从幼苗到成株期都可发病,主要危害茎秆,幼苗首先从茎基部感病,向上蔓延,病部呈深褐色湿腐,气候潮湿时病部生有白色絮状菌丝,病苗死后表皮破裂。成株期感病,茎和茎基部有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严重时表皮开裂呈麻秆状,苍白色,后期病株茎内生有黑色菌核,如鼠粪状。豆荚病斑褐色,死后全荚苍白色。  相似文献   

9.
<正> 1 症状 主要为害叶、茎、果实,以果实被害为主。幼苗得病,茎基部出现梭形褐色凹陷斑,并生有黑色小颗粒,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展,幼苗猝倒、立枯。下部叶片受害,叶片出现灰白色水浸状圆形斑点,渐变褐色,其上轮生许多小黑点,后期病斑扩大连片,常造成叶片干裂穿孔、脱落。茎多在基部受害,病斑纺锤形,边缘褐色,中央灰白凹陷,再扩大为干腐溃疡斑,密生黑色小点,病斑环茎1周  相似文献   

10.
安阳县小麦白穗原因及防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起小麦白穗的原因 (一)因病害引起的白穗 1、小麦纹枯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典型症状是在茎基部1—3节的叶鞘上形成椭圆形云纹状褐色病斑。后期病菌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椭圆形眼状斑,当病斑侵茎超过小麦茎秆周长3/4以上时,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枯死,形成枯株白穗。多是单株发生。  相似文献   

11.
1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  相似文献   

12.
本病的田间主要特征是茎基部变灰黑色腐烂,并有恶臭.病株先在近土表茎基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渐向上扩展成边缘深褐色、中间枯白色的不规则大型病斑,延及大部分叶鞘.剥开叶鞘,可见茎基部变褐色和黑色.严重的病株心叶青卷,继而枯黄,酷似螟害“枯心苗”.以后基部进一部发黑腐烂,极易拔断,叶片逐渐枯黄,直至全株枯死.发病轻的植株叶片自下而上依次枯黄,叶枕距缩短,根系发育不良,呈黄褐色和黑色,瘪谷增多.  相似文献   

13.
一、引起小麦白穗的因为 (一)因病害引起的白穗 1、小麦纹枯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典型症状是在茎基部1~3节的叶鞘上形成椭圆形云纹状褐色病斑.后期病菌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椭圆形眼状斑,当病斑侵茎超过小麦茎秆周长3/4以上时,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枯死,形成枯株白穗,多是单株发生.  相似文献   

14.
1.症状多发生在甘蔗生育后期。主要为害叶片、叶鞘、茎根,其中茎、叶受害重。叶片染病最初在中脉上产生小红点,后扩散为梭形斑,病斑四周红黑色,中部黄白色,其上具分散的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上产生的刚毛。叶鞘染病初现红色不定形的大斑,后逐渐变为黄白色,有时病鞘相邻节间表面也产生红色的小型病斑。茎部染病维管束上生有  相似文献   

15.
向日葵菌核病,又称白腐病、烂盘病。这种病害在向日葵主产区里每年发病率在50%左右,严重时可达80%以上,对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发病症状1.立枯型自幼苗开始到花盘形成前都能发生。幼苗期发病主要在茎基部,绕茎形成水浸状病斑,潮湿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干燥后病部收缩变细,茎内形成黑色  相似文献   

16.
一、猝倒病 1.症状 发病初期。病苗的苗茎基部出现黄褐色状病斑,病斑绕茎一周后,病部缢缩成线状,引起地上部分倒伏。并很快枯死。苗床湿度大时,病部附近可见一层棉絮状的白霉。  相似文献   

17.
曲萍  王琛 《农村百事通》2007,(15):38-38
一、发病症状 幼苗发病,子叶和茎基部出现水渍状褐色斑,不久茎部缢缩,其上密生白色菌丝,开花后发病。其发病过程如下:先在将要谢的花瓣上产生水渍状斑及白色菌丝,然后向嫩荚上发展,病花落在叶片或茎上引起发病。豆荚病斑呈浅褐色腐烂,成株发病茎基部有褐色水渍状病斑,然后变成灰白色,最后形成黑色菌核,腐烂不久整株枯萎死亡。  相似文献   

18.
1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发病重。重迎茬地发病重,高粱茬地种大豆也发病重。  相似文献   

19.
1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  相似文献   

20.
花生主要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锦州地区花生主要病害有茎腐病、根腐病、叶斑病、病毒病、疮痂病等。以轮作倒茬、及时中耕除草等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一、茎腐病1.症状。幼苗期发病常使花生子叶发黑腐烂,造成缺苗,成株期发病部位一般在花生茎秆基部子叶节附近,病菌造成茎秆基部腐烂,用手拔病株,常从茎基部断裂,不能连根拔起,俗称"卡脖病",这是识别花生茎腐病的主要特征。2.发病规律。花生茎腐病在土壤潮湿的洼地或多雨年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