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产后母猪行为监测是智慧养殖的重要研究方向。该研究基于可穿戴设备对母猪产后行为进行识别。可穿戴设备内置9轴姿态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和磁力计)分别固定在母猪的耳部和后腿,采集体动、饮水、进食、哺乳、熟睡和静卧6种典型产后行为数据。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中的硬件和网络条件,采用适用于低功耗可穿戴设备数据流的时域特征提取方法和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母猪产后行为识别模型。行为识别试验结果显示,部署在后腿的传感器能够更好地识别母猪的产后行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母猪行为识别模型的平均准确率为96.16%。与基于逻辑回归、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决策树、全连接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6种行为识别模型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基于随机森林的母猪行为识别模型的准确率明显提高。研究结果可为母猪产后行为监控和健康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奶牛行为特征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5,自引:14,他引:15  
奶牛等大型动物的疾病和发情状况目前主要依赖饲养员目测判断,大规模集约化养殖仍采用人工观测方法,这不仅带来繁重的人力负担,也容易误判。为了能自动准确地识别奶牛是否发情或生病,该文提出在奶牛颈部安装无线传感器节点,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奶牛的体温、呼吸频率和运动加速度等参数,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提取的各种参数进行行为特征多级分类识别,以此建立的动物行为监测系统能准确区分奶牛静止、慢走、爬跨等行为特征,从而可以长时间监测奶牛的健康状态。而且,这种监测系统易于推广到对其他动物的监测,对促进养殖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机器视觉的田间杂草识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田间杂草识别技术是实现变量喷洒除草剂以保护环境的关键所在。针对国内外在精细农业的杂草识别领域,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基于机器视觉的田间杂草识别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状况,以促进该项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分别阐述了利用植物和背景形状特征、纹理特征、颜色特征和多光谱特征识别田间杂草技术的理论依据、特征参数、研究状况和问题所在,并指出了实现田间实时识别的难点。  相似文献   

4.
机器视觉识别单只蛋鸡行为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动物行为是一个重要的动物福利评价指标。为了实现对蛋鸡行为的自动监控,该文提出了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单幅蛋鸡图像进行行为识别的方法,可自动识别单只蛋鸡的运动、饮水、采食、修饰、抖动、休息、拍翅膀、探索、举翅膀的行为,并可长时间追踪蛋鸡的活动情况及运动轨迹。运动、采食和饮水通过追踪蛋鸡的位移和位置直接识别;拍翅膀、修饰、休息、探索、抖动、举翅膀则使用贝叶斯分类法基于10个特征量进行识别,所引入的蛋鸡上下轮廓到最小二乘拟合椭圆长轴距离的相关系数可有效追踪蛋鸡头部,从而提高了修饰和探索的识别率。对9219幅图像进行蛋鸡行为识别的识别率分别为:运动99.4%、饮水80.7%、采食87.3%、修饰81.6%、抖动69.8%、休息86.2%、拍翅膀100%、探索(包括啄食)54.0%、举翅膀64.6%。  相似文献   

5.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农作物识别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精准识别农作物对于及时准确估计农作物种植面积、产量等关键农情信息具有重要意义。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以其不受云雨天气影响,可全天时、全天候监测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农情遥感监测领域,为大区域尺度的农作物遥感识别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保障和技术支持。该文以雷达技术的发展进程为论述主线,对20余年来国内外农作物SAR识别研究与实践应用的新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具体归纳为4个方面:早期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2002年),特征是以单波段、单极化、多时相SAR数据为主;基于多极化、多波段SAR数据进行农作物识别与面积监测研究;利用SAR与光学遥感相结合提高农作物的识别精度与效率研究;农作物SAR分类算法研究。在今后农作物SAR识别研究中,对于复杂种植结构背景下的旱地作物识别,如何优化组合SAR系统工作参数(极化方式、频率及入射角等)及与光学遥感融合来提高农作物识别精度与时效性,发展机理性的农作物SAR分类算法将是需要重点解决的3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奶牛跛行识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前  初梦苑  康熙  刘刚 《农业工程学报》2022,38(15):159-169
奶牛跛行严重降低奶牛福利及潜在产奶量,影响养殖场经济效益。准确高效识别奶牛跛行,有助于奶牛肢蹄病的及早发现与治疗,促进奶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人工观察法识别奶牛跛行存在识别效率低、成本高、主观性强等问题。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通过无应激、无接触地采集奶牛行走视频数据,准确高效识别奶牛跛行。该研究从可见光相机、深度相机以及热红外相机3种视频采集手段出发,概述了当前奶牛跛行自动识别的主要研究方法、关键技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对比分析了各研究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指出个体差异性、跛行特征的优选以及早期跛行识别等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问题。同时,该研究从数据获取、技术研发和试验验证等方面,分析了奶牛跛行识别技术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挑战,展望了未来奶牛跛行识别技术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为奶牛跛行的精准高效识别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奶牛行为分类过程中决策树算法构建主观性强、阈值选取无确定规则,易导致分类精度差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最优二叉决策树分类模型的奶牛运动行为识别方法,首先选取描述奶牛腿部三轴加速度数值大小、对称性、陡峭程度、变异程度、不确定性及夹角的24个统计特征量,其次通过构建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获得各统计特征量的最佳行为类别分组方式及最优阈值,然后利用信息增益作为最优二叉决策树划分属性的选择标准,最终构建最优二叉决策树分类模型对奶牛运动行为进行分类识别。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类模型能够有效区分奶牛的站立、平躺、慢走、快走、站立动作、躺卧动作6种运动行为,平均准确率、平均精度、平均F1值分别为76.47%、76.83%、76.57%,相较传统的ID3(iterative dichotomiser 3,ID3)决策树算法分别高5.71、5.4和5.61个百分点,分别高于K-means聚类算法7.51、8.02和7.77个百分点,优于支持向量机算法6.77、6.72和6.57个百分点。该方法可为提高奶牛行为分类精度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基于声信号特征加权的设施养殖羊行为分类识别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国西部地区正在发展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设施养羊业,通过监测羊舍内的声信号可以判别羊只的行为状态,从而为设施养羊的福利化水平评估提取基础依据。梅尔频率倒谱系数(mel frequency cepstrum coefficient,MFCC)模拟了人耳对语音的处理特点且抗噪音性强,被广泛用于畜禽发声信号的特征提取,但其没有考虑各个特征分量表征声信号的能力。该研究构建羊舍无线声音数据采集系统,采集20只羊在设施羊舍内的打斗、饥饿、咳嗽、啃咬和寻伴共5种行为下的声信号,并通过Audacity音频处理软件选出720个清晰且不重叠的声音样本数据。根据MFCC各分量对羊舍声信号表征能力,特征参数提取采用一种熵值加权的MFCC参数,再求其一、二阶差分并进行主成分分析降维,得到优化的19维特征参数。通过对羊舍声信号的声谱图分析,设计了支持向量机二叉树识别模型,并对模型内的4个分类器参数进行网格化寻优测试,该识别模型对羊只5种行为下的声信号进行分类识别,用改进的特征参数与传统MFCC和线性预测倒谱系数(linear predictive cepstrum coefficient,LPC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特征参数对5种行为的识别率平均可达83.6%,分别高于MFCC和LPCC参数14.1%和26.8%,羊只打斗和咳嗽行为的声信号属于相似的短时爆发类声音,其识别率分别仅为80.6%和79.5%,啃咬声特征显著不易混淆,其查全率可达到为92.5%,改进特征参数更好的表征了羊舍声信号的特征,提高了羊只不同行为的识别率,为羊只健康和福利状况的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及时准确识别母猪的发情行为可以有效增加受胎率和产仔量,对提高养殖企业的繁育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针对生猪养殖过程中母猪发情行为识别存在主观性强、智能化水平低、假警报和错误率高、识别不及时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飞蛾扑火算法(Moth-Flame Optimization,MFO)优化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的母猪发情行为识别方法。利用安装在母猪颈部的姿态传感器获得母猪姿态数据,然后使用姿态数据训练MFO-LSTM姿态分类模型,将母猪姿态分为立姿、卧姿和爬跨3类。通过对姿态分类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以爬跨行为和活动量2个特征作为发情行为识别依据,使用MFO-LSTM分类算法判断母猪是否发情。以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丰养殖场的试验数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以30 min为发情行为识别时间时的识别效果最好,发情行为识别的错误率为13.43%,召回率为90.63%,特效性为81.63%,与已有的母猪发情行为识别方法相比错误率降低了80%以上。该方法在保证识别准确率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了错误率,可满足母猪养殖生产过程中发情行为自动识别要求。  相似文献   

10.
哺乳期母猪的自动行为监测对于保障母猪健康并及时发现异常状态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在识别母猪行为中整合视觉和听觉信号蕴含的信息,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音视频特征多模态融合的哺乳期母猪关键行为识别方法。首先,引入三分支结构的AVSlowFast模型作为基础网络,通过视频慢通道、视频快通道、音频通道有效挖掘在视觉和听觉2种模态下的相关行为特征,并基于多层次侧向连接深入融合视听觉模态信息。在此基础上,该研究在特征融合后期引入高斯上下文变换器通道注意力模块,在不新增模型参数的条件下进一步优化高维多模态三维特征的融合效果,提高行为识别的准确率。该研究以哺乳期母猪为对象,采集实际养殖环境中的音频与视频数据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改进AVSlowFast音视频融合模型识别进食、哺乳、睡眠、拱栏、饮水、日常活动6种关键行为的平均精确率与召回率分别为94.3%和94.6%。与基于SlowFast的单模态行为识别方法相比,该研究提出的方法对6种行为识别的平均F1分数上显著提升了12.7%,为实现畜禽多模态行为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11.
规模化羊场羊舍夏季环境与小尾寒羊的行为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如何建立与完善舍饲养羊工艺模式,以满足羊只生物学特点和行为学特性的要求,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在对规模化舍饲养羊场的羊舍环境进行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小尾寒羊的行为表现进行了连续2周的观察。结果表明,舍饲环境下小尾寒羊的行为谱主要由采食、反刍、休息和运动4个行为变量构成,处于不同生育阶段的小尾寒羊之间行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躺卧是小尾寒羊的一种基本行为,环境温度对羊只的躺卧区域选择及躺卧姿势有很大影响。在集约化舍饲环境下,虽然可以为羊只提供较为理想的羊舍小气候环境,但因饲养环境单调,空间狭小,羊只的某些固有行为得不到正常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运动场的热湿环境,减少太阳辐射给舍饲小尾寒羊造成的热应激,该文作者于2004年夏季在内蒙古赤峰市某规模化羊场,采用了运动场架设遮阳棚的方式。该试验着重对遮阳棚(试验组)和露天运动场(对照组)的温热环境,以及小尾寒羊的行为和生理指标等方面进行了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架设遮阳棚后,可以明显地改善舍饲运动场的热湿环境,遮阳棚内的温湿指数(THI)、辐照度和地面温度均显著小于露天运动场;遮阳棚可以使小尾寒羊比较稳定地休息与反刍,同时随着外界环境THI值的增大,选择遮阳棚的羊的数量以及羊在遮阳棚内的活动时间都随之增加;运动场遮阳有利于减缓小尾寒羊的生理应激,可以使小尾寒羊在高温时段保持正常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3.
农业环境信息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实现农业环境变量信息多方位、网络化远程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无线地上传感器网络应用研究集中在作物不同生长期内节点布设距离和高度以及作物高度等对无线电信号传输损失的影响,从而合理选择节点布设参数。无线地下传感器网络应用研究集中在气象环境、土壤类型、土壤含水率、土壤结构与成分、节点埋藏深度、节点距离、频率与功率范围、网络拓扑结构、路由算法、组网方式等对电磁波多路径传输的路径损失、误码率、最大传输距离、含水量测试误差等方面的影响。研究指出,300~500 MHz的频率更适合土壤无线地下传感器网络,其最大传输距离为5 m,传输距离将是系统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今后重点应研究433 MHz电磁波在不同土壤和空气多层介质中的传输特性、信道模型及路径损失,优化节点和网络技术参数,确定不同农业应用环境条件下传感器网络节点合理位置和最优的网络拓扑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基于姿态与时序特征的猪只行为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猪行为监测是生猪养殖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该研究提出了基于姿态与时序特征的猪只行为识别方法。首先采集和标注猪栏内猪只图像,分别构建了猪只目标检测数据集、猪只关键点数据集和猪只行为识别数据集;利用构建的数据集,分别训练了基于YOLOv5s的猪只检测模型、基于轻量化OpenPose算法的猪只姿态估计模型和基于ST-GCN算法的猪只行为识别模型,并搭建了猪只行为识别系统。经测试,文中训练的YOLOv5s猪只检测模型mAP(mean Average Precision)最高达到0.995,姿态估计模型平均精度和平均召回率达到93%以上,基于ST-GCN的猪只行为识别模型的平均准确率为86.67%。文中构建的猪只行为识别系统中基于LibTorch推理猪只检测模型和猪只姿态估计模型的单帧推理耗时分别约为14和65 ms,单只猪行为识别推理耗时约为8 ms,每提取200帧连续姿态进行一次行为识别推理,平均17 s更新一次行为识别结果。证明提出的基于姿态与时序特征的猪只行为识别方法具有一定可行性,为群养猪场景下的猪只行为识别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复杂猪舍环境下猪只堆叠和粘连导致群养猪只攻击行为识别准确率低和有效性差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X模型,引入攻击活动比例(PAA)和攻击行为比例(PAB)2个优化指标,对群养猪只的撞击、咬耳和咬尾等典型攻击行为进行识别。首先,为提高模型特征提取能力添加归一化注意力模块获取YOLOX颈部的全局信息;其次,将YOLOX中的IoU损失函数替换为GIoU损失函数,以提升识别精度;最后,为保证模型的实时性将空间金字塔池化结构SPP轻量化为SPPF,增强检测效率。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YOLOX模型平均精度达97.57%,比YOLOX模型提高6.8个百分点。此外,当PAAPAB阈值分别为0.2和0.4时,识别准确率达98.55%,有效解决因猪只攻击行为动作连续导致单帧图像行为识别可信度低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YOLOX模型融合PAAPAB能够实现高精度的猪只攻击行为识别,为群养生猪智能化监测提供有效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奶牛站立、喝水、行走、躺卧等日常行为与其生理健康密切相关,高效准确识别奶牛行为对及时掌握奶牛健康状况,提高养殖场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群体养殖环境下奶牛行为数据中,场景复杂、目标尺度变化大、奶牛行为多样等对行为识别造成的干扰,该研究提出一种改进YOLOV5s奶牛多尺度行为识别方法。该方法在骨干网络顶层引入基于通道的Transformer注意力机制使模型关注奶牛目标区域,同时对奶牛多尺度行为目标增加路径聚合结构的支路与检测器获取底层细节特征,并引入SE(Squeeze-and-Excitation Networks)注意力机制优化检测器,构建SEPH(SE Prediction Head)识别重要特征,提高奶牛多尺度行为识别能力。试验验证改进后的奶牛行为识别模型在无权重激增的同时,多尺度目标识别结果的平均精度均值较YOLOV5s提高1.2个百分点,尤其是对奶牛行走识别结果的平均精度4.9个百分点,研究结果为群体养殖环境下,全天实时监测奶牛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