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宁恢8号的条纹叶枯病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良宁恢8号的条纹叶枯病抗性,以含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的品种关东194为供体,通过杂交、回交,利用与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和恢复基因Rf1a共分离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将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导入宁恢8号,结合田间抗性和性状鉴定,至BC3F3育成10个条纹叶枯病抗性显著提高、农艺性状优良的改良系。选择其中4个综合性状较优的株系分别与不育系A25、A19和A70进行配组鉴定。结果表明,改良系-2所配组合的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对照宁恢8号的相应组合。  相似文献   

2.
以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为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和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q的供体,采用回交育种的策略,改良武育粳3号的抗性和食味品质。在连续回交和自交的过程中,利用与Stv-bi和Wx-mq基因相关的分子标记进行跟踪检测,并结合条纹叶枯病的田间抗性鉴定以及农艺性状的系统选择,在BC3F4世代中筛选到10个具有Stv-bi Stv-bi WxmqWx-mq纯合基因型的改良系。性状分析表明,这些品系保留了受体亲本武育粳3号农艺性状,条纹叶枯病抗性得到明显改良,同时,食味、外观品质也大幅提升。综合分析,最终筛选出K01和K04两个优异品系。  相似文献   

3.
以江苏高产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为母本,具有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和暗胚乳突变基因Wx-mq的日本粳稻品种关东194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进行聚合育种。利用与Stv-bi基因共分离的SCAR标记及与暗胚乳突变基因Wx-mq紧密连锁的CAPS功能标记对其分离世代进行标记位点的检测,结合田间多代选育、抗性鉴定和籽粒胚乳外观鉴定,将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和暗胚乳突变基因Wx-mq同时转育到高产品种中,筛选、培育出优质、抗病、高产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水稻新品系宁9108。利用与水稻优质及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不仅初步建立了优质、抗病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也为水稻优质、抗病、高产育种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的选择方法和重要的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4.
抗条纹叶枯病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近十年来我们在抗条纹叶枯病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选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利用具有Stv-bi基因的粳稻抗源进行杂交育种,在充分发病的自然条件下对条纹叶枯病抗性进行一定选择压的定向选择,很容易获得抗性好的株系。垩白粒率、垩白度和透明度等外观品质在上下世代间的表现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在低世代进行选择的效果较好。利用暗胚乳突变基因Wx-mq的功能标记和与Stv-bi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可大大提高选择效率,加快两个基因的聚合速度。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主要通过回交转育法,用含抗水稻条纹叶枯病基因的盐稻8号为供体亲本,以高产、优质不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盐稻9号为轮回亲本,2005年夏开始,经一次杂交、三次回交、两次自交,并在各世代常规选择的同时,用扬州大学梁国华教授设计的与抗水稻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 i紧密连锁的STS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于2008年夏,初步育成近似于盐稻9号的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粳稻新品系21个,世代为BC3F3。其中有5个品系田间抗性、产量及综合农艺性状比较理想,基本达到集高产、优质、抗病于一体的选育目标,但各品系间的差别和品系内的分离表明用传统回交转育法,要想加快轮回亲本性状回复和纯合的速度,必须加大与轮回亲本相似性的选择力度,并且可能需要经历更多世代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优质高产中熟晚粳稻新品种南粳5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粳50是以含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q和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的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与江苏高产粳稻武粳13杂交,通过混合系谱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培育而成的优良食味、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该品种株高适中,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穗型较大。650 kg/667 m2的产量结构为:有效穗数20万/667 m2,每穗总粒数140~150粒,结实率90%~95%,千粒重25 g左右。南粳50不仅抗稻瘟病、条纹叶枯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而且直链淀粉含量低,稻米食味品质优,适合于高档优质米开发。于2013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适宜在江苏苏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以IRBB21为Xa21基因供体,广亲和恢复系4183为受体,进行1次杂交并回交3次,逐代用分子标记检测手段,导入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在保持广亲和恢复系4183优良经济性状的基础上,增强其抗白叶枯病的能力,育成抗白叶枯病的广亲和恢复系抗4183,其抗性达到了IRBB21的抗性水平,且保持了4183的广亲和性、恢复性及优良的经济性状。并就杂交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改良及育种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以含有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的恢复系R659为抗性供体,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大穗型恢复系福恢2328为受体,进行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导入,以期培育抗白叶枯病恢复系新种质,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育成了2份含有Xa23基因的纯合改良株系EMR402、EMR403,经人工接菌鉴定,结果表明均对白叶枯病表现为抗。  相似文献   

9.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武育粳3号的条纹叶枯病抗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抗水稻条纹叶枯病品种Dular进行抗性基因定位的基础上,以它为抗性供体亲本,武育粳3号为抗性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和回交,从BC1F1开始利用与条纹叶枯病抗性QTL qSTV 11b和 qSTV 11c 紧密连锁的4个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改良武育粳3号的条纹叶枯病抗性和选育抗病新品种。对检测到抗病基因的回交后代进行主要性状的聚类分析,分别有9个抗病基因纯合的BC3F2单株和31个抗病基因杂合的BC4F1单株与武育粳3号聚为一类。经进一步纯合稳定,有望筛选到抗性得到改良、性状回复到武育粳3号的株系。对18个抗病基因纯合的BC2F3株系进行鉴定,其条纹叶枯病的抗性均达到抗的水平,有5个株系丰产性较武育粳3号有明显提高,其中2个株系外观品质也较武育粳3号有了明显改进,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  相似文献   

10.
以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为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和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q的供体, 采用回交育种的策略, 改良武育粳3号的抗性和食味品质。在连续回交和自交的过程中, 利用与Stv-biWx-mq基因相关的分子标记进行跟踪检测, 并结合条纹叶枯病的田间抗性鉴定以及农艺性状的系统选择, 在BC3F4世代中筛选到10个具有Stv-biStv-biWx-mqWx-mq纯合基因型的改良系。性状分析表明, 这些品系保留了受体亲本武育粳3号农艺性状, 条纹叶枯病抗性得到明显改良, 同时,食味、外观品质也大幅提升。综合分析, 最终筛选出K01和K04两个优异品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育成抗白叶枯病杂交稻协优218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8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把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α21导人到强优恢复系辐恢838中,选育出抗白叶枯病恢复系中恢218,组配出强优势杂交中晚稻新组合协优218。该组合具有产量较高、抗白叶枯病、易制种等特性,于2002年2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2015,(4):9-10
镇恢46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镇恢129×镇恢084的F1作母本、镇恢084作父本回交,于2002年育成的籼型恢复系。该恢复系具有株型好、稻米品质优、抗白叶枯病、恢谱广、恢复力强等优良特性,所配组合镇籼优146(镇籼A/镇恢46)于2014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3.
《北方水稻》2009,(5):I0012-I0012
品种来源:宁5055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为父本,与江苏优质高产粳稻武粳13杂交,经数代外观与食味品质筛选和条纹叶枯病抗性及半糯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而成的优质粳稻。  相似文献   

14.
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和三化螟是海南水稻生产的主要病虫害。为选育多抗水稻品种,本研究对选育的7个地方稻新种质进行了自然诱发病圃鉴定及田间喷雾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恢复系海恢1558抗稻瘟病和三化螟,中抗白叶枯病;恢复系海恢227抗白叶枯病和三化螟;红米海农红1号抗白叶枯病,中抗稻瘟病;海丰黑糯2号中抗白叶枯病和三化螟。  相似文献   

15.
8个水稻品种的条纹叶枯病抗性特征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利用强迫饲毒、集团接种、非嗜性测验、抗生性测验的方法研究与分析了8个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发现不同水稻抗性品种的抗性特征并不完全相同。IR36、Kasalath、窄叶青8号、道人桥、DV85既抗条纹病毒又抗介体灰飞虱,对条纹叶枯病所表现的抗性是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爱知97和Kenta Nakan抗条纹病毒,但不抗介体灰飞虱,对条纹叶枯病所表现的抗性是品种对条纹病毒的抗性;而IR24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仅表现中等抗性。  相似文献   

16.
优良食味粳稻南粳5718的选育及主要特征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粳571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优良食味抗病粳稻中间品系宁7022为母本,与盐都地区农科所选育的优质高产粳稻中间品系盐粳608杂交,经数代外观与食味品质筛选和条纹叶枯病抗性与半糯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于2015年育成的食味品质优、丰产性好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8 d左右,株高102.6 cm,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有效穗21.2万/667 m~2,穗型较大,每穗总粒数131.5粒,结实率88.9%,千粒重28.8 g。中感白叶枯病、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抗纹枯病。具有食味品质优、茎秆粗壮、产量潜力高、后期熟相好、综合抗性好等优点,特别适宜稻虾共作等综合种养模式。201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抗条纹叶枯病和萎缩病遗传育种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条纹叶枯病 (一)育种历史与抗源 1956年和1965年,安尾等和山口等鉴定200多个品种水平抗性的结果表明,日本水稻中无高抗品种,而陆稻及半数以上的外国品种则表现高抗。条纹叶枯病大发生的1963年,中国农业试验场发现巴基斯坦的Modan与农林8号回交5次的B_5F_7系统表现高抗,从此开始了系统的抗条纹叶枯病育种。1964年育成了中间亲本St.1,1965年育成了中国31号。 在利用陆稻抗性方面,以陆稻关东72号为非轮回亲本,水稻为轮回亲本回交3次,于1967年育成了中国40~42号,1969年育成了中国49号。此外,利用的抗源还有来自Mudgo和IR667-98的KC89和…  相似文献   

18.
水稻抗条纹叶枯病数量性状座位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为探明水稻品种窄叶青8号抗条纹叶枯病的数量性状座位,构建了窄叶青8号/武育粳3号F2群体的分子图谱,采用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接种两种鉴定方法,以病情指数比率为表型值,对每个F2单株衍生的F2∶3家系进行了抗条纹叶枯病鉴定。整个群体的病情指数比率均呈偏向于抗性亲本的连续性分布,表明条纹叶枯病抗性受数量性状基因的控制。进一步的QTL分析发现,两种鉴定方法所检测到的QTL完全不同,人工接种(强迫饲毒)方法仅检测到1个抗性基因位点qSTV7,其增强抗性的等位基因来源于窄叶青8号,而田间自然接种方法检测到2个抗性基因位点qSTV5和qSTV1,其增强抗性的等位基因分别来源于窄叶青8号和武育粳3号,暗示抗性亲本窄叶青8号可能携带耐病毒基因和抗灰飞虱基因,而感病亲本武育粳3号经遗传重组后,其抗性基因也得以表现。比较前人研究结果,发现检测到的QTL为新的抗条纹叶枯病基因位点,这些基因不同于抗条纹叶枯病主基因Stvb i,可为防止单一基因广泛使用造成的遗传脆弱性,提供新的抗性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9.
高抗白叶枯病系列杂交稻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丁伦友 《杂交水稻》2005,20(1):11-14
利用携有抗白叶枯病显性基因Xa-7的DV85作原始抗源,先与台中本地1号(TN1)杂交,育成携有Xa-7基因的中间衍生抗源TD,再用TD作母本与明恢63进行杂交,杂交后代中选择目标个体与明恢63持续多代回交,经测交、筛选,相继育成携有Xa-7基因的高抗白叶枯病的恢复系抗恢63、抗恢98及D205等,分别与珍汕97A、Ⅱ-32A等配组,先后育成了抗优63、抗优98(Ⅱ优98)、Ⅱ优205等高产、高抗白叶枯病的系列杂交稻新组合,并通过了省级审定,从而解决了我国杂交水稻不抗白叶枯病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六优3-2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于1982年用粳稻不育系六千辛A与恢复系宁恢3-2配组育成的中粳新组合。其母本六千辛A是以BT型矮秆黄A为母本,中粳品系691/千重浪//Zenith(简称六千辛)为父本,回交转育成的中粳不育系,1981年定型,现为B18F1,不育性稳定,可恢复性好。恢复系宁恢3-2为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