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定、评价水稻材料抗螟性是利用材料进行抗螟虫育种的基础。依据海南采集的三化螟卵块接种和本地自然发生的二化螟引起的枯心和白穗,对4个不同抗性水平的材料进行抗螟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各材料对二化螟和三化螟的抗性具有一致性;A232抗螟性虽不及转肪基因材料的高抗水平,但较其他材料抗性差异显著;利用自然田间发生的螟虫对材料进行抗螟性鉴定,最好是在螟虫种群数量较大时的水稻生育后期,利用白穗率来评价品种抗螟性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对作物抗虫(其中包括玉米抗玉米螟)的生化本质和机制的研究,以Beck等(1956、1957、1961)和Loomes等(1957)的工作为最早。他们在详细地研究了玉米螟人工培养基的配方后,通过一系列严格控制的实验室试验证明,玉米幼株含有一些成分,当把它们加进饲料之后,可抑制玉米螟幼虫的生长发育。业巳  相似文献   

3.
玉米抗螟性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玉米抗螟性鉴定评价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桂玲  李欢庆 《玉米科学》2007,15(5):142-143
在玉米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如心叶期、抽雄期、花丝期)进行人工接虫鉴定,以玉米植株的受害程度评价各供试品种的抗螟性水平。结果表明,叶片虫孔级别与茎秆隧道长度以及叶片虫孔级别与茎秆虫孔数各自之间并无线性相关,茎秆隧道长度和茎秆虫孔数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许文娟  陈瑞清 《玉米科学》1993,1(3):071-073
本试验利用选择指数法对每株虫孔数、单株幼虫数、每穗幼虫数及蛀道长度进行了综合评定,同时按Hayman双列杂交法对综合指数进行了遗传参数的估计。初步分析结果认为:玉米对二代螟抗性的综合指数的遗传受多基因控制,且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不育系华37A属中熟早稻类型,育性稳定,抗稻瘟病,综合性状较好。通过选择最佳繁殖基地与授粉期、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科学管理肥水、巧用"九二○"、严格去杂等技术,可实现华37A繁殖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于2010~2012年在云南省瑞丽市对15个品种96份种质进行抗锈性鉴定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种质资源中,免疫型(I)26份,抗病型(R)6份,中抗型(MR)13份,中感型(MS)9份,感病型(S)43份;抗锈性强的种质资源中,卡蒂姆的抗锈性明显强于其他品种,免疫型材料占该类型抗锈材料的80%。  相似文献   

8.
为了创造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对育种中心活动区域病菌的优势和潜在危险小种的抗源、抗性的遗传支配以及从供体到受体的传递方法等必须拥有足够的资料。掌握当地病菌小种抗性的遗传基础知识,可以予见品种(及其派生系)对新出现的侵袭力更强的小种抗性变异的前景。瑞士,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学者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它们的这些成就不能在苏联的育种实践中直接应用,因为苏联小麦白粉病菌的群体小种组成与这些国家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在玉米心叶期和穗期对3个转Bt基因玉米品种及其相对应的受体品种进行人工接虫,分析了转Bt基因玉米对玉米螟的抗性及对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转Bt基因玉米在玉米心叶期,对一代玉米螟表现为高抗;在穗期,对二代玉米螟也表现高抗.在接虫条件下,转Bt基因玉米可以减少产量损失30%以上.因此.种植转Bt基因玉米具有明显增产作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在玉米心叶期和穗期对3个转Bt基因玉米品种及其相对应的受体品种进行人工接虫,分析了转Bt基因玉米对玉米螟的抗性及对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转Bt基因玉米在玉米心叶期,对一代玉米螟表现为高抗;在穗期,对二代玉米螟也表现高抗。在接虫条件下,转成基因玉米可以减少产量损失30%以上。因此,种植转Bt基因玉米具有明显增产作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向日葵品种抗向日葵螟鉴定及抗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田间自然抗虫鉴定法连续3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对56个向日葵品种进行了抗向日葵螟鉴定,结果表明,17个油葵品种中除P50表现为中抗(籽粒被害率为6.7%),其余品种全部表现为高抗,籽粒被害率均在0~2.5%;而39个食葵品种中仅新食葵7号表现为高抗(籽粒被害率为1.9%),其余多表现为感虫或高感,籽粒被害率在5.8%~54.1%。进一步利用黑色素鉴定法对所有品种进行了室内检测,其结果与田间抗虫鉴定结果基本吻合。由此认为:在进行田间自然抗虫鉴定时,宜根据田间向日葵螟成虫种群动态选择适宜的播期,使向日葵的开花期与向日葵螟成虫发生盛期尽量吻合,以提高害虫对向日葵的选择压力和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同时避免出现播期避害现象,干扰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玉米抗螟性室内鉴定新技术—虫粪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云霞  文丽萍 《玉米科学》1995,(A01):68-69,83
  相似文献   

13.
室内抗螟性离体鉴定,采用虫粪圈法测定根据粪圈系数大小确定玉米抗螟性的强弱,凡系数大,幼虫发育良好,虫体重,且田间心叶期鉴定验证,食叶级别亦高,抗螟性差.系数与幼虫体重、与田间食叶级别均是显著正相关。比室内离体鉴定幼虫秤体重法,简便易行.不需要电子天平,更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不同积温带玉米品种抗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百株折茎率、折雄率、茎秆钻蛀率及越冬幼虫数量和体重等指标分析,分析7个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玉米品种的抗虫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7个不同积温带品种表现高抗的品种为垦单5和高油4515,中抗品种郑单958和兴垦3;高感品种为哲单37和绥玉19,中感品种德美亚1号。  相似文献   

15.
许文娟  陈瑞清 《玉米科学》1993,1(2):070-073
本试验对两个玉米杂交组合的自交、回交后代和9个自交系及36个双列杂交种进行了玉米螟田间人工接种。所有材料一代螟抗感程度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两个杂交组合的后代遗传估计及9×9双列杂交的遗传分析一致表明:玉米对第一代亚洲玉米螟食叶的抗性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遗传是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显性基因效应也起一定的作用,抗性呈部分显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发掘籼稻570011中抗褐飞虱主效基因,为培育抗虫水稻新品种提供基因资源。【方法】采用苗期集团法对抗性亲本570011和感虫亲本9311杂交后代F3群体进行表型鉴定,结合F2群体基因型,使用作图软件构建染色体的局部遗传连锁图,对目标区段抗性位点进行检测和遗传效应评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定位区间内最可能的候选基因,并对其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序,比较对应CDS和氨基酸序列并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籼稻570011在苗期对褐飞虱表现高抗,且对褐飞虱有明显的抗生性和趋避性。统计发现F3群体抗虫株系数(抗性值<7)∶感虫株系数(抗性值≥7)为89∶35,卡方检验表明符合一对显性基因的分离规律。基因定位发现在第4染色体标记4M18.675和4M24.64之间的39 cM区域内检测到一个褐飞虱抗性位点,可能是已克隆基因BPH6的等位基因。qRT-PCR分析表明570011中Os04g35210(BPH6等位基因)在褐飞虱取食后表达量显著高于感虫材料9311。570011中Os04g35210基因与BPH6的CDS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达到99.08%和97.9...  相似文献   

17.
Bt基因玉米的抗螟性及产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玉米心叶期和穗期对3个转Bt基因玉米品种及其相对应的受体品种进行人工接虫,分析了转Bt基因玉米对玉米螟的抗性及对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转Bt基因玉米在玉米心叶期,对一代玉米螟表现为高抗;在穗期,对二代玉米螟也表现高抗。在接虫条件下,转Bt基因玉米可以减少产量损失30%以上。因此,种植转Bt基因玉米具有明显增产作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19.
为自主研发抗除草剂的甘蓝型油菜,从细菌(Isotericola variabilis)中克隆I.variabilis-EPSPS*基因,使油菜产生草甘膦抗性。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I.variabilis-EPSPS*转入甘蓝型油菜自交系育127,获得转I.variabilis-EPSPS*基因单株E1。草甘膦耐受性结果表明,转I.variabilis-EPSPS*基因T1代在不同浓度草甘膦的培养基中能够正常生长,而非转基因对照生长严重受阻。I.variabilis-EPSPS*成功整合于油菜基因组并可稳定遗传,草甘膦处理后表达量增加,而且在草甘膦浓度改变时仍保持稳定表达。在温室用41%草甘膦异丙胺盐商品制剂(农达)600倍稀释液(1/3田间生产推荐中剂量)处理转I.variabilis-EPSPS*基因E1的T1植株,体内莽草酸累计量远低于非转基因对照。通过对角果长、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考察发现,转基因植株和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田间喷施农达400倍液(1/2田间生产推荐中剂量),发现转基因E1T1植株正常生长而对照全部死亡。鉴于I.variabilis-EPSPS*基因在转基因油菜中能够稳定遗传并赋予了油菜草甘膦除草剂抗性,认为该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是一份新种质。  相似文献   

20.
籼稻新不育系A4A的特征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4A是黄冈市农科院自育的籼型三系野败不育系,200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不育系品质优,直链淀粉含量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低;生育期短,属长江流域感温性强的早籼早熟类型不育系;不育性稳定,花粉败育彻底;柱头较大、外露率高、生活力强;开花习性好,花时较早;株高适中,株叶形态理想,抗倒性好;对"九二○"反应敏感;配合力强,容易配出米质达国标3级以上的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