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农户生产田中按2个栽植密度(3.75、4.8万株/hm2)探讨2个鲜食甘薯品种(西农431、济薯18号)的商品化生产效应.结果表明,西农431具有较高的商品薯产量,在普通基肥基础上增施硫酸钾225 kg/hm2,当栽植密度为4.8万株/hm2时,西农431商品薯产量为18 675 kg/hm2,济薯18号商品薯产量为6 915 kg/hm2.  相似文献   

2.
[目的]解决丘陵地区甘薯栽插密度过稀(37 500~40 500株/hm2)的问题。[方法]以淀粉型甘薯品种济薯21和鲜食型甘薯品种济薯2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栽插密度对甘薯产量及源库特性的影响。[结果]济薯21和济薯22号叶面积系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密度在全生育期呈单峰曲线,40~80 d为快速上升期,80 d左右为最高峰,随后开始缓慢下降;随密度的增加,群体通风透光性下降,两个品种的单株叶数、分枝数、蔓长、茎叶干鲜重呈下降趋势,当密度超过75 000株/hm2时,产量显著降低。品种间最适栽植密度存在差异,济薯21最适栽植密度为45 000~60 000株/hm2,济薯22号最适栽植密度为60 000~75 000株/hm2。[结论]适宜的密度可产生合理的群体结构,较好协调甘薯地上部生长和地下部生长的关系,可以获得高产。品种间最适栽插密度存在差异,在确定品种栽插密度时,应综合考虑基因型、环境、地力、栽插期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宁紫薯3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徐薯18×浙紫薯1号杂交后代中选育的优质鲜食型紫甘薯新品种,2012—2014年经国家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宁紫薯3号鲜薯平均产量27 295.5 kg/hm2,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号平均增产6.86%,干物率为31.5%,每100 g鲜薯薯块中花青素含量为17.0 mg。宁紫薯3号具有鲜薯产量高、商品性好、熟食品质优、耐贮藏等特点,2015年3月通过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的鉴定。  相似文献   

4.
施钾水平对甘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钾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以紫色甘薯(宁紫1号)、食用甘薯(苏薯14)、兼用甘薯(苏渝303)、淀粉甘薯(苏薯11)4个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施钾(K0)、施钾150 kg/hm2,K2O(K1)、施钾300 kg/hm2,K2O(K2)3个施钾水平下,甘薯干物质积累、蔓薯比以及甘薯植株钾的累积量、利用效率、收获指数。与不施钾处理相比,K2处理下苏薯11的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宁紫1号和苏薯14的干物质积累显著降低。施钾处理显著提高了宁紫1号、苏薯14和苏渝303的蔓薯比。不施钾处理下宁紫1号和苏薯14的块根理论产量高于苏渝303和苏薯11,K2处理下苏薯11的块根理论产量高于宁紫1号和苏薯14。因此,为节约钾素资源,宜在土壤供钾水平较高的地区推广种植淀粉型甘薯苏薯11,在土壤供钾水平较低的地区推广种植紫色甘薯宁紫1号和食用型甘薯苏薯14。  相似文献   

5.
甘薯品种宁薯192的高产生理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食用型甘薯新品种宁薯192为研究对象,以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食用型甘薯品种苏薯8号为对照品种,在南京的土壤条件下对宁薯192的高产生理与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高产生理特性为栽后发根还苗快,茎叶生长势旺,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积累在整个生育期中均高于对照品种苏薯8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表明,肥料处理间的生物产量差异极显著,生物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同栽插密度对总薯块数、商品薯块数、单薯块重有显著的影响,总薯块数及商品薯块数随栽插密度的提高而增加。肥料和密度对各性状均没有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在鲁中地区种植的鲜食型甘薯品种,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引进10个鲜食型甘薯品种,开展品种筛选试验。通过综合考查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商品性状、抗病性等,发现烟薯25、济薯26、哈密、泰紫薯1号具有商品性好、食味优、产量高等优点,适宜在鲁中地区作为鲜食型甘薯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移栽密度对鲜食型甘薯烟薯25号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农业科学》2019,(7):32-36
为探讨甘薯苗移栽密度对鲜食型甘薯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本研究以鲜食型甘薯品种烟薯25号为试材,研究不同移栽密度处理对鲜食型甘薯生长发育、薯块产量及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薯25号的鲜薯单产、商品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均随移栽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T2处理(每公顷密度54 375株)的鲜薯产量最高,达55 462.5 kg/hm~2;商品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则为T4处理(每公顷密度73 566株)最高,分别是40 320 kg/hm~2和76%。T1处理(每公顷密度48 100株)的大薯数量最多,中薯数量则为T4处理最多。增加移栽密度能缓解条筋薯和裂皮薯的发生率,但同时提高小薯数量占比。综合分析,烟薯25号的最佳移栽密度范围在T3和T4之间,即每公顷密度62 531~73 566株。  相似文献   

8.
紫薯又称紫甘薯,薯肉呈紫至深紫色,除具有普通甘薯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天然着色剂花青素,同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一种栽培容易、药食兼用的理想作物。紫薯除了用于鲜食外,还用于提取色素。紫薯适宜于沙壤土和半沙壤土种植。在品种选择上,鲜食型紫薯主要有济薯18、宁紫薯1号、徐紫1号和烟紫1号,色素型紫薯主要有山川紫、绫紫、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适宜连城县种植的加工专用型紫色甘薯新品种,采取随机区组设计,以‘龙岩7-3’为对照,2012年秋季引进5个紫色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从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薯块的营养品质、甘薯干和油炸脆片产品的加工品质等方面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各品种表现不同。其中,‘伟祥1号’鲜薯产量最高达41.9 t/hm2,比对照‘龙岩7-3’增产25.8%。‘济薯18号’鲜薯产量为31.6 t/hm2,与‘龙岩7-3’相当。‘济薯18’和‘伟祥1号’加工的甘薯干,不仅在工艺稳定性、口感、色变等综合指标,均接近‘龙岩7-3’,而且在产品的形态、色泽、透明度、口感和质地等方面均表现优异,可作为加工甘薯干的紫薯品种。‘济薯18’和‘伟祥1号’加工的油炸薯片,含油率适中,膨化度高,产品品质与对照‘龙岩7-3’相当,可作为加工油炸薯片的紫薯品种。‘福薯9号’、‘泉紫薯1号’和‘宁紫薯1号’的薯形美观,营养品质高,食味粉香,适合优质鲜食和加工甘薯全粉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适合安徽地区种植的紫甘薯新品种,为当地紫甘薯品种选育和甘薯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2012~2013年在国家甘薯品种北方特用型区试合肥试点对5个特用型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宁紫薯1号为对照),测定特用型甘薯的鲜产、干产、食味和花青素含量等.[结果]5个紫甘薯新品种中,商077-1和济黑薯1号鲜薯产量超过对照,其中商077-1鲜产最高,为24481.5 kg/ha,比对照增产24.27%,增产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济黑薯1号和商077-1的薯干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23.92%和22.53%,增产均达显著水平,其余品种薯干产量均低于对照,其中泰中11减产显著.济黑薯1号干物率最高,为36.80%,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商077-1和对照品种熟食味最好,均为70.0分,其余品种熟食味较差.5个参试品种的花青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济黑薯1号的花青素含量最高,达88.55 mg/100 g.[结论]鲜食型紫甘薯品种商077-1和烟薯0747及高花青素型品种济黑薯1号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安徽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原原种生产中基质、密度和施肥因子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中熟品种"泉云4号"脱毒试管苗为试验材料,种植并生产原原种。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研究马铃薯原原种生产中基质、密度和施肥因子的优化。结果表明:基质配比、种植密度及追肥次数对马铃薯原原种的总产量、商品薯产量及经济参数有极显著影响;基质配比A4(蛭石∶珍珠岩∶河沙为1∶1∶2)的马铃薯原原种叶绿素含量及叶面积指数较高,其总产量、商品薯产量及相关经济参数最优;种植密度B1(株行距0.05m×0.10m)有效增加原原种总产量与商品薯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施肥次数C2(追肥2次·周-1)既可增加原原种产量,又能保证较高的商品薯率;基质配比、种植密度及追肥次数三因素之间有极显著性交互作用;本试验条件下,蛭石∶河沙为1∶1、株行距0.05m×0.10m时、追肥2次·周-1,原原种生产效益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2.
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超高产大豆根系形态和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种植密度和单播、混播种植方式对大豆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根系形态和活力的影响。【方法】于2012和2013年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单混种植处理对超高产品种辽豆14、中黄35和普通品种辽豆11根系形态、根系活力和伤流成分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种植密度设3个水平(3株/盆、6株/盆和9株/盆),2个种植类型(单一种植方式:各品种单播;混合种植方式:同一盆中各品种按1﹕1种植)。在大豆的开花期 (R2)、鼓粒中期(R6)和生理成熟期(R8)取样,将根系从土中取出,反复冲洗, 利用根系扫描仪WinRhizo Program(Re.gent Instruments Inc.Canada)对样根进行扫描测量,测定单株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根系活力用TTC法(甲醇浸泡法)测定;伤流液用重量法收取;伤流液中的磷用钼酸铵比色法测定(UV-2450),钾用火焰光度计(PEAA800)测定,可溶性糖用蒽酮法测定;由超高产品种在混播、单播处理下根系性状的比值除以普通品种在混播、单播处理下根系性状的比值得到超高产品种相对于普通品种的根系竞争比率(RCR),RCR>1表示超高产品种比普通品种的根系竞争力强。【结果】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大豆的根系形态性状、根系活力和伤流成分在密度和种植方式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整个生育期,不同品种大豆的根系形态性状和根系活力均在鼓粒期达到最大,伤流量和伤流成分的最高值则出现在开花期。鼓粒期至成熟期,超高产品种的单株根长、根体积普遍高于普通品种,单播和混播处理下,分别较普通品种高出8.2%、10.4%和53.9%、34.6%。超高产品种的根系活力较强,而且具有较高的伤流量和伤流成分,3种密度水平下,超高产品种的平均伤流量分别高出普通品种16.9%、42.0%和49.1%。超高产品种的根系竞争比率普遍高于普通品种。随密度的增加,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的单株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下降,其中普通品种的下降幅度更大,达50.9%和50.7%。混播时超高产品种与普通品种的根系活力差异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超高产品种相对于普通品种的根系竞争比率也提高,由平均1.00增至1.63,其中6株/盆处理下根系竞争比率增幅达到显著水平。6株/盆和9株/盆的种植密度下,超高产品种的单株籽粒产量高于普通品种,混播时差异达显著水平;随密度的增加,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的单株生物量和籽粒产量下降,其中普通品种的下降幅度更大,达62.5%和60.0%;大豆根系形态性状、根系活力与单株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超高产品种在密植条件下根系更发达,具有较强的根系吸收能力、竞争力和较高的物质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马铃薯宣薯2号在贵州中部地区的最佳种植方式、种植密度,设置该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宣薯2号产量和效益有极显著影响,行距对产量无显著影响。在该试验条件下,密度与产量及商品薯产量成正相关,密度种植3 500~5 000穴/667 m2均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4,(9):1530-1533
[Objective] Based on the cotton variety high yielding potential, fiber quality traits, disease resistance, and early maturity characters, a cultivar registration index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implify the tedious calculation process in national cotton registration procedure, and thus to enhanc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ultivar regis- tration index in cotton breeding ancl cotton recommending. [Method] By mean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path analysis methods, the cor- relation of cotton main properties and their effects on cultivar registration index were explored using the dataset of national cotton regional trials in Yangtze River Valley during 1996-2013. The cultivar registration index model was constructed with step- wise regression statistical technique to ascertain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of main characters with cultivar registration index, and the regional cotton trial dataset in 2013 was used to validate the model. [Result] Several characters with larger deter- minants to cultivar registration index were screened out,ie. lint yield increase ratio, pro-frost yield ratio, verticillium wilt index, fiber strength, fusarium wilt index and mi- cronaire value. The cultivar registration index model defined the functional relation- ship of cultivar registration index with the selected main characters, among which lint yield increase ratio, fiber strength and micronaire value contributed most to culti- var registration index. The model validation with regional cotton trials in 2013 indi- cated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was only 2.77, and the variation coeffi- cient was 6.77%, which confirmed the model prediction effect was quite perfect. [Conclusion] The developed cultivar registration index model was reliable enough to simulate the complicated scoring system in cultivar registration procedure, also sim- plified cotton registration process, and enhanced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cultivar reg- istration index.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试管微型薯在广西岩溶大石山地区的发展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大化县七百弄乡进行马铃薯试管微型薯(MT)与普通种薯(CT),以及与当地主要作物玉米的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MT作种薯的生育期较CT的长;马铃薯的商品薯数不受种薯类型的影响;CT和MT作种薯的两年平均产量分别为38450和26300kg/ha,分别是2006年全国马铃薯平均产量的259%和177%;MT作种薯的商品薯鲜重和干重分别是CT的69%和71%;以CT和MT作种薯种植的马铃薯商品薯折干产量1999年分别为6400和4300kg/ha,等于或高于当年8个玉米新品种的平均产量,2000年分别达7500和5600kg/ha,等于或高于当年8户农民的玉米高产示范田平均产量。因此,在广西岩溶大石山地区可以利用MT作种薯来发展马铃薯生产,并可利用该地区作为秋冬种马铃薯的种薯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6种不同栽插方式对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产量的影响,为脱毒甘薯的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脱毒甘薯北京553为材料。6个处理分别为:A1不带根“ ”型栽插法(5节入土3节)、A2不带根倒“7”型栽插法(5节入土3节)、A3带根倒“7”栽插法(5节入±3节)、A4不带根“V”型栽插法(5节入±3节)、A5(CK)带根“V”型栽插法(5节入±3节,为目前山西地区甘薯生产上使用的栽插法)、A6不带根直插法(5节入±2节)。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4次重复。[结果]在6种栽插方式中,Al栽插方式产量最高,折合产量达到32901.45kg/hm^2,比A5(CK)增产21.5%,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结论]“ ”型栽插法(5节入土3节)操作简捷,入土深度适宜,能合理利用垄层空间,产量高,适合山西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施氮量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大田条件下,研究氮肥用量对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和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根系生长分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品种总根质量密度和各土层根质量密度变化趋于一致,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于抽穗期达到最大.施氮量影响根质量密度的分布,2品种均以180 kg/hm2施氮处理根质量密度最大,其中豫麦49-198分别比360和0 kg/hm2处理增加12.59%和31.11%,兰考矮早八分别增加8.02%和15.79%.大穗型品种根质量密度与产量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多穗型品种,表明通过氮肥用量调控根量对提高大穗型小麦产量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8.
以高淀粉甘薯新品种西成薯007为研究材料,在种植密度为6 000株/hm2的情况下,研究5个不同垄距(75、80、85、90、95 cm)种植模式下的甘薯产量变化规律,以确定最佳种植垄距模式,为西南地区甘薯机械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这5种种植模式下,鲜薯以垄距为90 cm的产量最高,垄距为75 cm的产量最低。随着垄距的增加,产量逐渐上升,90 cm的产量达到最高,垄距为95 cm时产量开始降低。综合考虑,在西南丘陵地区甘薯机械化起垄时,垄距设置为90 cm,鲜薯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产量水平的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生育后期根系伤流液中氮素等养分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大豆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生理依据。【方法】以3种不同产量水平(低、中、高产)的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栽培管理条件相同,测定开花期(R2期)、结荚期(R4期)和鼓粒期(R6期)大豆根系伤流强度及伤流液中氮素(总氮、硝态氮、铵态氮和氨基酸)以及磷、钾、钙和钠等养分含量。【结果】整个生育后期高产大豆品种根系伤流强度、总氮、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中、低产品种,平均值分别高13.4%和24.0%、31.9%和74.2%、46.3%和81.0%。根系伤流液中硝态氮含量高于低产品种,平均值高19.9%;铵态氮含量低于低产品种,平均值低16.5%;根系养分元素磷、钾、钙含量均高于中、低产品种。不同产量水平的大豆品种伤流强度的最高值均出现在R4期,R4期籽粒产量与伤流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765**);根系伤流液中总氮和氨基酸含量在R2期达最高值,磷、钾在R4期含量最高。【结论】在开花期以后,高产大豆品种根系代谢旺盛,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和活力,这可能是大豆高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