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7月2日~19日,伊犁州种苗站对伊犁州直7个县市78个点的林果苗木培育隋况进行了核查,重点调查了州直各县市2010匀砷噪苗木供求隋况及2011年苹果苗木供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林果业发展产前、产中、产后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推广林果业先进技术力度。切实使州直林果业百名专家服务团发挥应有的作用,2007年计划在州直各县市建立1个特色林果县、10个特色林果乡、22个特色林果村及7个千亩提质增效林果示范园。以此带动伊犁州直林果业发展的速度和提高林果业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甘肃林业》2008,(1):F0002-F0002,F0003
甘肃省第二届林果花卉展览交易会于2007年11月22日~27日在兰州隆重举行,有来自全省14个市州27家单位参展,主要展交品包括经济林果、花卉种苗、森林旅游、林产品加工、综合养殖和林下经济共六大类约485种特色林产品。展交会期间,还举办了信息交流、产品发布、产品交易、全省沙棘产业发展研讨会、第三届插花花艺大赛、参展展品评奖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林产品加工产业是林业产业的一部分,是产生经济效益的重要部分。文章针对我国林产品加工业的结构特点,运用网络组织理论,研究我国林产加工产业集团化和虚拟化经营的优势及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林果业是新疆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加快林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是促进林果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转变,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提高林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林果产品向精深加工发展,现结合新疆林果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发展思路。1优化林果结构布局和发展重点1.1发展布局围绕我区红枣、葡萄、苹果、香梨、杏子、核桃等12个主栽品种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打造自治区特色林果"一区三带七大基地"的加工业发展格局。"一区"即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主产区;"三带"即伊犁河谷、天山北坡、吐鲁番-哈密盆地特色林果优势产业带;"七大基地"即加快建设以乌昌地区为主的天山北坡、伊犁河谷、吐哈盆地、巴州、阿克苏、喀什及和田等七大特色林果加工业基地。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具有新疆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现代新疆林果加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6.
伊犁州直特色林果业建设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伊犁州直林果业共完成1.16万公顷林果基地建设任务,是伊犁州直历年来林果基地种植面积最多的一年。  相似文献   

7.
<正>国有林场产业的发展能促进周边群众稳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构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国有林场林产品,发展特色林果,开发林业食品,开发林业旅游,开发生物能源,以满足人民对天然绿色林产品、营养保健、休闲娱乐需求。以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和森林景观综合利用等产业,在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道路上探索更多好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湖南林产品加工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林产资源丰富,为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全省林产加工业形成了木材采运、人造板等门类齐全的林产工业体系。文章对林产品发展的现状进行概括,根据林产品发展的总体目标,对全省林产品发展的重点进行了论述,并提出我省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云南林业》2015,(1):18
"十二五"以来,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全省各地结合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林下经济的探索与推广,获得可喜成绩。一是建立了多样化的林下经济发展形式。全省各地结合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通过开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果采摘及加工、森林资源采集及加工、生物质能源和森林景观利用,初步形成了以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生态旅游等为重点,涉及林药、林菌、林花、林果、林菜、林草、林禽、林畜、林蜂、林景等领域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了林、农、牧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发展的立体复合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对文安县林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阐述.制约林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3个问题原料林基地建设滞后于加工龙头的发展,产业内部存在结构性矛盾,产业发展的环境应进一步优化.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板加工企业加大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建设力度,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施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发展非单板类人造板和深度加工,朝大型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扩大人造板的应用领域,注重环保,积极推广国际森林认证.  相似文献   

11.
近日,伊犁州直林业局为认真贯彻好自治区特色林果业会议精神,起草编写了有关发展伊犁河谷特色林果业的十项技术新规定,主要包括伊犁州直“普及林果技术培训方案、大力构建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强化种苗体系建设、建30个林果科技示范基地及扶持示范基地的措施、新建园的要求及标准、加强林果基地防护林建设、林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12.
镇雄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孟应刚 《林业调查规划》2010,35(6):103-106,111
分析镇雄县特色经济林、非木材产品、工业原料林以及木材和林产品加工业等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认为当前产业主体以种植业为主,资源配置方式多为政府主导,行业集中度不高,经营粗放.在论述生物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良好,人力资源充裕等发展林产业优势条件及山高坡陡,商品林发展受到制约,民众对森林资源低价值消耗大等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森林资源消耗,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现代生物质产业是在化石能源逐渐枯竭、全球变暖、环境恶化的形势下产生的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原料,通过工业性加工转化,进行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质能源生产的一种新兴产业。林产化学工业在生产原料、加工工艺和产品方面都和目前提出的生物质产业有着密切的关联,要从发展生物质产业这一战略目标出发来审视和考虑林产化工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加强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人才培养,为生物质产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林业产业》2007,(6):59-59
积极推进体(竹)浆纸一体化产业,发展以核桃,板栗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着力发展林化产业和生物质能源产业,大力发展非木质林产业,加强以西南桦、柚木、沉香等为重点的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重点开发生态旅游、森林保健、森林探险、科学考察和科普教育等森林旅游业。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加速了我国林产品加工业向沿线国家产业转移的进程,并赋予此次林产品加工业产业转移新的特点。通过对林产品加工业数据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林产品加工业产业转移路径和存在问题,判断了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由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承担的伊犁州直平原人工林资源二类调查外业工作前不久结束。此次二类调查外业工作全面采用3S技术,这为今后州直制定林业政策和科学经营森林资源提供了一条便捷、准确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统一安排,江苏省不断加大援伊工作力度,助推伊犁州直林业再上新台阶。五年来,江苏省援疆干部任州林业局副局长1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人,科技培训、组织干部到江苏挂职锻炼等超过300人次,带动了干部职工管理、林业工作理念的创新。五年当中,州直人工造林超额完成,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不断提高,仅2017年造林任务1.27万公顷(19.06万亩),实际完成1.34万公顷(20.16万亩)。特色林果产业稳步发展,林业技术  相似文献   

18.
《新疆林业》2005,(6):2-4,15
我区具有发展特色林果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自治区坚持把建设特色林果基地作为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力推动,实现了林果基地规模的快速扩张。特别是2000年以后,全区林果业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林果面积每年以百万亩以上速度递增,目前总面积已经突破73.3万公顷(1100万亩),基本形成了南疆环塔里木盆地林果主产区和东疆、北疆若干特色鲜明的林果基地。林果业产业化经营迅速起步和发展,果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相关产业不断兴起,优势特色林果产品产业带逐步形成。主产区一些地方,林果业已经成为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但也要看到,林果基地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效益还不高;林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转化和市场开拓能力不强,林果业产业化经营层次低;林果业在全区农业农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小,促进农民增收的潜力还远未发挥。当前林果业已经具备了依托大基地,实现大发展,形成大产业的条件,林果业发展正面临重大转折,处在由传统林果业向现代林果业迈进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80年代后,伊犁州直由于各种因素先后多次被侵人了一些危险性有害生物,有一些有害生物定殖下来,由外来种演变为人侵种,给林业生产和林业产业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随着我州林业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国内外危险性有害生物将对我州经济构成很大威胁。因此,防患于未然,研究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人侵及其控制技术,加强调人植物检疫疫情信息资源管理和应用,对于我州的林业经济建设和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林下经济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各地依托当地资源和气候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初步形成了以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生态旅游等为重点,涉及林药、林菌、林花、林果、林菜、林草、林禽、林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