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氮肥对水稻分蘖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多点对水稻施氮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基蘖肥施氮量的增加,分蘖增长加大,增速加快,有效穗增多,但过量施氮有效穗反而降低而减产.杂交中稻在施一定基蘖肥时,再于抽穗前45d施一次接力肥,同时配合施促花肥和保花肥,能明显获得更多的有效穗和总颖花量,又能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收获更高的产量.施氮研究初步结果为,每667m2基蘖肥各施4.6kg氮素,接力肥和促花肥各施1.61kg氮素,保花肥施3.45kg氮素时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靖江市水稻精确施氮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确施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肥料用量,减少因过量施肥而造成的面源污染,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为给靖江市大面积水稻生产合理施氮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水稻精确施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高产田块目标产量650~700kg/667m^2需施纯氮22~24kg/667m^2,中产田块目标产量600~650kg/667m^2需施纯氮20~22kg/667m^2,低产田块目标产量550~600kg/667m^2需施纯氮14~20kg/667m^2。  相似文献   

3.
为摸索最佳施氮量,对5种不同氮肥施用量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的潴育潮沙田中,每667m^2施腐熟栏粪500kg、P2O5 4kg、K2O 9kg的基础上,水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量后,产量下降;最高产量施氮量:667m^2施纯氮量早稻为10.92kg,晚稻为12.15kg,晚稻施氮量略高于早稻;早稻667m^2施纯氮10.07kg。晚稻667m^2施纯氮11.03kg,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密度与氮钾施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二次饱和D回归最优设计.研究了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密度与氮、钾肥施用的关系,建立了重穗型杂交水稻产量(y)与密度与氮、钾施用的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解析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模拟研究和优化选择,提出了重穗型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的密度与氮、钾用量施用技术方案:单产≥700kg/667m^2.667m^2栽插密度为1.34~1.54万,施尿素22.0~25.7kg、普钙33.3kg、氯化钾14.9~18.6kg;单产≥750kg/667m^2.667m^2栽插密度为1.4~1.6万,施尿素25.4~29.1kg、普钙33.3kg、氯化钾15.6~20.0kg;单产≥800kg/667m^2,667m^2栽插密度为1.3~1.7万.施尿素32.0kg、普钙33.3kg、氯化钾16.4~22.7kg。  相似文献   

5.
氮钾肥配施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氮20kg/667m^2条件下,施K2O 30 kg/667m^2与不施钾处理相比,番茄产量可提高1555~2015kg/667m^2,增幅达60.6%~100%。同时,施钾还能改善品质,维生素C含量增加3.6mg/100g,水溶性糖含量增加0.65个百分点,含酸量降低17.6%。在当前生产水平及栽培技术条件下,江苏洪泽地区番茄适宜施氮量为25kg/667m^2左右,适宜施钾量为25~30kg/667m^2。  相似文献   

6.
开县厚坝镇水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重庆市开县厚坝镇通过水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宄了在紫泥田田中配施不同的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采表明,氮磷钾三要素对株高、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影响较大,对穗长、结实率影响不大。根据回归模型得出:水稻最大产量配方方案为施氮、磷、钾分别为10.0kg/667m^2.9.0kg/667m^2、4.5kg/667m^2。可使水稻产量达到629.57kg/667m^2;最佳经济效益方案为施氮、磷、钾分别为10.0kg/667m^2、9.0kg/667m^2、0kg/667m^2,可使产量达到600.12kg/667m^2;适用配方方案为施氮、磷、钾分别为12.5kg/667m^2、4.5kg/667m^2、7.5kg/667m^2。可使产量达到586.13kg/667m^2。  相似文献   

7.
在海南三亚热带生态条件下,以超级杂交水稻组合两优培九和苗头组合两优0293、GD—1S/RB207为材料,设置5个不同施氮水平,即分别施纯氮0(N1,CK)、150(N2)、300(N3)、450(N4)、600(N5)kg/hm2,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和GD-1S/RB207在N3处理下的产量最高,两优0293在N4处理下的产量最高,但与N3处理下的产量相近.初步认为,在海南三亚生态条件下,超级杂交水稻的适宜总施氮水平为纯氮300kg/hm2,且氮肥(纯氮)用量每增加150kg/hm2,始穗期和齐穗期均相应推迟3-6d,最后全生育期延长3~6d.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伤流量增加,施氮量大于450kg/hm2后,随着施氮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伤流量不增反降.施纯氮0~450kg/hm2,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表层根所占体积比下降,中层根所占体积比上升,施纯氮450~600kg/hm2,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表层根所占体积比上升,中层根所占体积比下降.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两优0293的剑叶张角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其剑叶表现出变长、变宽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八优52直播栽培肥料试验,初步摸索出其直播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播种密度1.25~1.50kg/667m^2。一般大田施纯氮15.0~20.0kg/667m^2,增施磷、钾肥,前后期用肥比例7:3。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氮量对超级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氮素对超级稻的产量及各种性状有重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施氮量的处理中,差异显著,在中等地力条件下每667m^2施氮10-18kg,超级稻的分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产量等因素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施用18kg/667m^2氮素处理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46.4%。  相似文献   

10.
密度和肥料对水直播稻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研究栽培密度和肥料对水直播稻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品种条件下(盐粳56),最佳基本苗6万株/666.7m^2,产量可稳定达到627.12kg/666.7m^2左右:随基本苗的提高,穗数增加,粒数减少,结实率和千粒重变化不大;随基本苗的提高,高峰苗提高,成穗率下降。产量与施氮量呈抛物线关系,施氮14.14kg/666.7m^2,产量最高,为590.96kg/666.7m^2;随施氮量的提高穗数增加,粒数有先增后减的趋势.结实率和千粒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氮肥运筹以基蘖肥:穗肥为7:3产量最高,为642.63kg/666.7m^2,以增粒增产为主,结实率随后期肥料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1.
杂交籼稻新组合丰优香占优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丰优香占是一个优质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突出表现为米质优。与汕优63相比,相同栽培条件下,产量增加6%~8%。针对丰优香占分蘖性偏弱、成穗数较少的特点。确定其优质高产栽培策略:在发挥大穗优势的基础上,主攻足穗、争结实率,稳定提高干粒重。其栽培措施为:足肥稀播培育多蘖壮秧,8叶期秧苗单株带蘖力争达到3.0个以上,栽足基本苗争穗数,每667m^2栽1.5万~2.0万穴、6万~8万基本茎蘖苗,适当降低施氮量,中等肥力地区产量600kg/667m^2以上的适宜施氮量为13.0~15.0kg/667m^2,同时氮、磷、钾肥配施,多施有机肥保品质,实施无公害病虫防治,生产优质安全放心稻米。  相似文献   

12.
为给水稻生产上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依据,开展了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纯氮18kg时每667m2水稻产量为623.9kg,与产量最高的处理(每667m2施纯氮24kg)的产量相当接近,其它各项指标如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收获指数等都较理想,且每667m2减施纯氮6kg,因此,每667m2施纯氮18kg是值得推广的最佳施氮量。  相似文献   

13.
以精确施氮试验为基础,对水稻产量、土壤供氮量、氮肥利用率、作物需氮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类型土壤与不同目标产量的氮肥用量。结果表明,精确施氮处理与常规施氮处理相比,水稻产量提高6.3%~8.1%,效益增加112~134.8元/667m^2。水稻土、沿海潮土、沿江潮土的土壤供氮量分别为7.43、6.24、6.54kg/667m2。在目标产量600~675kg/667m^2条件下,水稻100kg籽粒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均与产量呈线性正相关。目标产量600、625、650、675kg/667m^2时,需氮量分别为12.7~18.8、14.5~20.3、16.3~21.7、17.9~23.0kg/667m^2。  相似文献   

14.
精确施氮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水稻科学合理施肥,笔者进行了水稻精确施氮试验,结果表明,高产田目标产量700kg,每667m2施纯N18kg、P2O54kg、K2O9kg;中产田目标产量650kg,每667m2施纯N20kg、P2O54kg、K2O9kg,能达到平均每穗增15~20粒,千粒重平均增0.3g,每667m2产量提高50~60kg,每667m2经济效益可提高121.22元。  相似文献   

15.
氮肥施用时期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优质品种、W45为材料研究了不周施氮时期和不同施氮比例条件下水稻单株产量、产量性状、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穗粒数、千粒重、经济系数、有效穗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系数与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食味值与蛋自质含量、粉状粒百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粉状粒百分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N10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N1处理的稻米食味值最高。即种植W45水稻品种,在总施肥量P2O510.8kg/(667m^2),K2O10kg/(667m^2),N18.4kg/(667m^2)的条件下,如果只要求优质,应该选择N1处理的底肥:蘖肥:穗肥=7:3:0的施氮比例;如果只要求高产或既要求高产又要求优质,应该选择N10处理的底肥:蘖肥:穗肥=3:4:3的旅氮比例。  相似文献   

16.
选择6个小麦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黔麦18产量最高,单产为333.8kg/667m^2,比当地主推品种丰优8号(ck)增产25.1kg/667m^2,增8.1%;丰优7号单产为323.8kg/667m^2,比地主推品种丰优8号(ck)增产15.1kg/667m^2,增4.9%。  相似文献   

17.
张双伍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4):116-117
于2008年进行了泗抗3号优化农艺措施组合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多因子试验,泗抗3号高产栽培模式为:行距1m、密度2000~2500株/667m^2,施纯N18.2~21,3kg/667m2,P2058.3~10.2kg/667m2,K2019.5~22.4kg/667m^2,喷缩节胺3次,其用量为4.25~5.86g/667m^2(有效成份)。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回归最优设计方法,研究了稻茬免耕栽培小麦的播种期、播种量、施氮量和各期施氮比例对产量等主要性状的作用效应。应用回归数学模型,进行栽培因子模拟优化组合筛选,获得高产最佳群体结构及性状指标,提出了单产≥4875kg/hm^2的优化方案。即播种期11月10~14日,播种量118.3~135.6kg/hm^,折施纯氮297.8~327.3kg/hm^2,氮化肥施用比例为基肥29.4%~34.5%,苗肥19.4%~24.5%,拔节肥30.6%~25.5%,保花肥20.6%~15.5%。方案经生产验证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将不同施氮量(6.5kg/667m^2、7.5kg/667m^2、8.5kg/667m^2)对K326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表明:各处理生育进程及大田生育期一致,较往年有所延迟;农艺性状以处理C(纯氮8.5kg/667m^2)和处理D(常规施肥)表现优于其他处理;在经济性状上,以处理C(纯氮8.5kg/667m^2)产量较高、产值最大、均价最高,分别为108.24kg/667m^2、1684.85元/667m^2、15.57元/b;烟叶内在化学成分以处理C(纯氮8.5kg/667m^2)协调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其运筹对太湖糯2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施纯氮300 kg/hm2、前后期施氮比例为6∶4条件下,产量达最高水平,为9299.45 kg/hm2。(2)不同施氮处理产量的差异首先是由单位面积穗数引起的,其次为结实率和每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较小。(3)产量与抽穗后干物质生产量关系密切,而与抽穗前干物质生产量和生物产量的关系不明显。(4)增施氮肥能有效促进分蘖成穗,但前期施用氮肥过多,反而会使无效分蘖增多,降低成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