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贵州松桃县牛郎监测点多年水土保持监测资料,对坡改梯工程种植农作物的水土保持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坡耕地改梯田后蓄水保土效益显著提高,在降暴雨时,坡改梯工程保水保土效果更为突出;在黄壤地区采取坡改梯工程措施并配以适合的农作物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在梯田埂坎生态空间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规模连片机修梯田是坡改梯项目的主要工程措施,在提高梯田机械化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闲置并蕴藏巨大生产潜力的埂坎土地资源。通渭县经过多年的梯田建设实践,将紫花苜蓿作为护埂植物,不仅有利于保水保土,保证新修梯田埂坎的稳定性,而且有利于优化山区土地利用结构、发展舍饲养殖,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以裸露埂带作为对照,研究了短梗刺五加等四种植物在地埂及梯田埂埂带的保水保土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四种供试植物对地埂和梯田埂带的保水保土效应存在显著差异。芦笋无论在地埂还是梯田埂保水保土效应都表现为最低,短梗刺五加和蓝靛果对地埂及梯田埂的保水保土效应极显著,长梗刺五加对地埂及梯田埂的保水保土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在长汀县罗地村建立标准径流小区模拟山坡地农业开垦种植,并分别采用植生袋(带草籽)、植生袋(不带草籽)、聚丙烯生态袋、生态砖、土埂5种材料进行台埂处理,以无埂措施为对照,开展减流减沙效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生态袋和生态砖台埂措施保水保土效果要总体好于其他材料台埂措施,相对于无埂措施年平均可减少径流量36.4...  相似文献   

5.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严重,水力侵蚀主要发生在坡耕地上。梯田和地埂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基本方法。而梯田埂和地埂的有效利用,是确保这一措施能长期保存的最佳手段。通过试验观测,短梗刺五加、长梗刺五加、蓝靛果和芦笋等几种植物护埂效果较好。对几种植物分别做了保水率、保土率及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从保水保土率来看,短梗刺五加蓝靛果长梗刺五加芦笋。从经济效益来看,短梗刺五加芦笋蓝靛果长梗刺五加。综合保水保土及产值来看:短梗刺五加蓝靛果芦笋长梗刺五加。  相似文献   

6.
浅谈水土保持设施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设施的认定 ,要从目的性和功能性来考虑 ,若其建设的主要和直接目的是保水保土 ,或其保水保土功能显著 ,则应认定为水土保持设施。农作物、裸岩与荒坡、旧房与院落不应认定为水土保持设施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坡耕地、坡改梯措施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坡耕地作为四川省最为主要的土地资源,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最主要来源。坡改梯是长江流域坡耕地治理最基本的水土保持措施,截至2010年,四川省坡改梯面积为288.35 km2,其中25°以上的坡耕地从166 km2减少至329.93 hm2。坡改梯前后水土保持效益对比分析表明,四川省坡地改成梯田后,土壤侵蚀量削减程度在70%以上,从治理验收结果看,治理达到预期目标。四川省坡耕地面积较大,其主要治理措施坡改梯面积也相应较大,坡改梯措施产生了良好的减蚀效益,该特征在不同区域有所差别,但具有相同趋势。  相似文献   

8.
农耕地坡改梯增值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耕地坡改梯作为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技术和农业生产技术措施,可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率。以开县竹溪镇移民生态村坡改梯工程建设为例,利用收益还原法计算比较坡改梯前后农耕地价格的变化,以此揭示坡改梯水保工程的增值性。  相似文献   

9.
耕地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一种可持续性利用资源。工程措施是提高耕地生产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摸清底细,做好规划,搞好田间作业设计(水系、坡改梯、耕作道),抓好施工技术,安砌材料准备及要求等方面,阐述了提高中低产田土耕地生产力的改造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0.
耕地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一种可持续性利用资源.工程措施是提高耕地生产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摸清底细,做好规划,搞好田间作业设计(水系、坡改梯、耕作道),抓好施工技术,安砌材料准备及要求等方面,阐述了提高中低产田土耕地生产力的改造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水平梯田质量及水土保持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水平梯田的分类,不同质量水平梯田的水土保持效益,以及水平梯田的质量对其抗御暴雨能力的影响3个方面的分析,说明黄土高原水平梯田的工程质量在水土保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红壤坡地坡改梯水土保持效应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应用江西典型红壤坡地梯田与坡耕地小区的观测资料,对坡改梯的水土保持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坡耕地改梯田后蓄水保土效益显著提高,蓄水效益高达67.6%,保土效益达85.0%以上;梯壁植草能大大提高梯田的蓄水保土效益,采取前埂后沟+梯壁植草方式的水平梯田与梯壁不植草的对照水平梯田比较,其蓄水效益达59.7%,保土效益达98.2%,适宜在南方红壤坡地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治理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传统顺垄耕作为对照,研究了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治理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坡耕地不同治理措施的保水效应和保土效应以水平梯田最佳,效应值分别为70.64%和77.61%,大小顺序为水平梯田>地埂植物地>横垄>对照,保土效应要优于保水效应,对照和横垄的土壤侵蚀程度表现为轻度,地埂植物带和水平梯田表现为微度;容重、蓄水容量、有效蓄容和稳定入渗率表征坡耕地治理措施土壤水源涵养效应指标的大小顺序为地埂植物带>水平梯田>横垄>对照.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水平梯田的蓄水保土效益分析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整理、分析黄土高原西峰等水土保持试验站径流、泥沙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地区水平梯田的蓄水保土效益。结果表明:其效益的平均值为867%和877%,但差异悬殊,主要是受暴雨、大暴雨质量的影响。次降雨综合参数PI、汛期降雨量和年产流降雨量分别小于200mm2/min、350mm和125mm时,蓄水保土效益均为100%,大于这些数值时,效益降低,两者呈负相关;同时,梯田的质量也影响蓄水保土效益。  相似文献   

15.
植物篱与石坎梯田改良坡耕地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三峡库区秭归段生态环境脆弱,当地群众广泛采用以石坎梯田为主的工程措施和以植物篱为主的农林复合技术措施改良利用坡耕地。通过试验,对三峡库区秭归县相同坡度、坡向和土层厚度的坡耕地采取石坎坡改梯和定植等高植物篱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石坎梯田与植物篱均是改良利用坡耕地的有效方法;石坎梯田建设期投入费用高,涵水保土能力强,田坎无经济效益;植物篱坡地建设期投入费用低,生产期运行费用略高于石坎梯田,成坎周期较长,涵水保土能力初期较低后期逐渐增强,生产期产出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东北黑土区蓝靛果埂带栽植技术及其水保效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东北黑土区梯田埂和地埂上栽植蓝靛果试验,对蓝靛果的生长发育、水保作用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蓝靛果适于埂带种植,它抗逆性强,方便管理,生长迅速,枝叶茂盛,适应性强。埂带蓝靛果茎叶和根系发达,固埂防冲能力强,蓄水保土效果显著。种植第3年,蓝靛果的保水效益达到82%以上,保土效益达95%以上,经济价值达24 000元/hm2。研究表明,可以在东北黑土区推广蓝靛果的埂带栽植技术。  相似文献   

17.
水平梯田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有效方式。在韭园沟流域的支沟——王茂沟流域分别选取梯田和坡耕地进行土壤采样,测定土壤含水量,结合137Cs示踪,对比分析了梯田长期的保水保土效益。结果表明:梯田土壤水分变化分为土壤水分剧变层(0—20 cm)、土壤水分活跃层(20—30 cm)和土壤水分调节层(30 cm以下);梯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均表现为内侧(第一级) > 中部 > 外侧(第五级);坡向对梯田土壤水分的影响并不是十分显著;梯田0—20 cm土壤蓄水量高于坡耕地7.2%;0—40 cm平均土壤蓄水量高出坡耕地1.8 mm;研究流域坡耕地与梯田侵蚀程度分别属于极强度侵蚀和强度侵蚀,梯田平均水土保持效益为53%。建议在该地区修建梯田时,提高梯田的设计标准,对梯田田面、田埂认真维护,实现梯田长期的水土保持效益。  相似文献   

18.
集流梯田工程是水平梯田和自然坡地沿山坡相间布置的一种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较水平梯田更能提高土壤含水率,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针对这一特点,在黄前流域进行集流梯田与水平梯田、坡耕地对比试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集流梯田具有显著的保持水土和提高作物产量的效果。本试验研究为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树莓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及其水土保持和经济效益,为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新的水土保持埂带经济植物。[方法]在东北黑土区进行梯田埂和地埂栽植试验。[结果]树莓在埂带上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具有较好的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栽植第3a树莓小区土壤侵蚀量低于东北黑土区容许土壤流失量〔200t/(km2·a)〕,保水率达到86.6%以上。树梅在梯田埂上产值达17 200元/hm2,在地埂上产值达16 800元/hm2。[结论]树莓在埂带上水土保持效益显著,可以在东北黑土区埂带上栽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关键措施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揭示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各阶段特点,为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措施和主要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土丘陵沟壑区1954—2015年不同水土保持措施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梯田、造林、种草、封禁、淤地坝等5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变化。[结果]各项措施的应用面积均随着治理年限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以造林措施增幅最快,面积最大。各项措施历年增量比重相对稳定,造林措施增量比重最大为58%,封禁治理措施的面积增量比重逐步上升,梯田面积增量比重逐年下降;淤地坝工程数量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结论]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措施的时空变化格局与国家政策的指导性与地方治理需求有关,造林是该区域的最为主要的水土保持措施,封禁保护已成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