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流水养殖系统中不同放养密度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幼鱼血液激素、生理生化组分的影响机制,选取初始体质量为(29.70±1.32)g的俄罗斯鲟幼鱼,分别按2.5 kg/m3(80 ind./m3(80 ind./m2)(SD1组)、3.6 kg/m2)(SD1组)、3.6 kg/m3(115 ind./m3(115 ind./m2)(SD2组)和4.7 kg/m2)(SD2组)和4.7 kg/m3(150 ind./m3(150 ind./m2)(SD3组)3个养殖密度进行流水池塘(4.4 m×4.4 m×0.6 m)养殖,每个密度设3个重复,试验周期为90 d。结果表明:俄罗斯鲟幼鱼养殖50 d后,各密度组试验鱼皮质醇含量迅速升高,至90 d时,SD3密度组皮质醇含量显著高于SD1、SD2密度组;高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血红蛋白含量与养殖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养殖密度中俄罗斯鲟幼鱼的白细胞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SD3组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较SD1、SD2组大幅增多,表明长期高密度养殖对俄罗斯鲟幼鱼免疫机能产生一定影响;各密度组血糖含量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终SD1组血糖含量显著低于SD2、SD3组(P<0.05);各密度组总胆固醇和总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束时,SD3组血液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SD1、SD2组(P<0.05),且SD1和SD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在养殖密度达到12.12 kg/m2)(SD3组)3个养殖密度进行流水池塘(4.4 m×4.4 m×0.6 m)养殖,每个密度设3个重复,试验周期为90 d。结果表明:俄罗斯鲟幼鱼养殖50 d后,各密度组试验鱼皮质醇含量迅速升高,至90 d时,SD3密度组皮质醇含量显著高于SD1、SD2密度组;高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血红蛋白含量与养殖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养殖密度中俄罗斯鲟幼鱼的白细胞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SD3组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较SD1、SD2组大幅增多,表明长期高密度养殖对俄罗斯鲟幼鱼免疫机能产生一定影响;各密度组血糖含量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终SD1组血糖含量显著低于SD2、SD3组(P<0.05);各密度组总胆固醇和总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束时,SD3组血液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SD1、SD2组(P<0.05),且SD1和SD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在养殖密度达到12.12 kg/m3时,俄罗斯鲟幼鱼皮质醇含量急剧增加,加速幼鱼糖异生作用,耗能增加,试验鱼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俄罗斯鲟幼鱼能量利用顺序依次为血糖>血清蛋白>血脂。  相似文献   

2.
鲟鱼属软骨硬鳞鱼类,其营养价值极高,不仅肌肉中富含10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而且脂肪中含12.5%的DHA和EPA(亦称脑黄金),对软化心脑血管,促进大脑发育,提高智商,预防老年痴呆症和心肌病有良好功效.软骨和骨髓中含有抗癌因子,可直接食用,是高级营养保健食品.产品在国际市场价格居高不下,鲟鱼养殖将开辟我国水产养殖的新领域.俄罗斯鲟在我国北方已养殖成功,有商品鱼上市,目前塘边售价每千克约400元.  相似文献   

3.
周黔声 《农技服务》2009,26(8):111-111,142
通过杂交鲟流水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镇远县气候条件和铁溪的水源、水质条件适合饲养鲟鱼。由于黔东南州地区气候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大,在其他县市开展冷水鱼养殖是完全可行的,说明在黔东南州养殖杂交鲟以及其他冷水鱼类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小体鲟幼鱼水库坝下流水池塘驯养技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小体鲟 (AcipenserruthenusL .)是世界上三种淡水定居型鲟科鱼之一 ,其个体较小 ,属硬骨鱼纲鲟形目鲟科鲟属 ,主要分布在前苏联伏尔加河、额毕河、叶尼塞河流域 ,我国新疆地区额而刘斯河、布伦托河也有分布 ,近年来在我国已罕见。引进小体鲟至江苏养殖 ,旨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养殖密度对西伯利亚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生长性能的影响机制,获得最适宜的养殖密度,为该品种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选取规格一致、健康无病的初始体质量为(7.89±1.45)g的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设置低密度组(LD,0.465 kg/m2)、中密度组(MD,0.694 kg/m2)和高密度组(HD,0.930 kg/m2)3个不同的养殖密度进行为期90 d的生产试验,每个密度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取1肌肉组织共9个样品进行RNA-seq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得到60.70 Gb Clean Data,各样品的Clean Data均达到6.30 Gb,Q20和Q30碱基百分比在97.45%和93.42%以上;将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的基因组作为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比对效率在72.64%~74.38%,发掘15 549个新基因;将新基因进行注释发现,12 636个新基因得到注释,2 913个新基因未得到注释;进一步对3个密度组两两比较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条件下鱼类肌肉的营养成分,开展鱼类品质调控研究。本研究通过比较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条件下与池塘拟野生条件下俄罗斯鲟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并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条件下俄罗斯鲟肌肉中一般营养成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均检出17种氨基酸,氨酸酸各组成成分含量方面两者无显著差异。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结果显示:循环水系统养殖条件下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胱氨酸,赖氨酸在必需氨基酸中评分最高,必需氨酸基指数EAAI循环水组高于池塘组。循环水组检出20种脂肪酸,池塘组检出14种脂肪酸,两者脂肪酸总量无明显差异,脂肪酸各组成成份有较大差异,其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循环水组显著高于池塘组。综上所述,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条件下俄罗斯鲟肌肉的营养价值不低于池塘拟野生条件下的俄罗斯鲟。  相似文献   

7.
电麻醉对西伯利亚鲟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5个麻醉组(15~35 V)与1个对照组(0 V),研究直流电麻醉对西伯利亚鲟幼鱼血液13项生化指标的影响.随着电压强度升高,西伯利亚鲟麻醉组总蛋白与白蛋白质量浓度逐渐升高,35 V组总蛋白质量浓度显著高于15 V组与20 V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浓度在15 V组中最低,在35 V组最高,35 V...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揭示不同养殖密度对长江鲟幼鱼生长情况的影响,为现阶段长江鲟幼鱼的人工饲养密度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设置2.45(D20)、4.96(D40)、7.08(D60)、9.64 kg/m3(D80)等4个初始密度,分析14、28 d后长江鲟幼鱼饵料转化率(FCR)、特定生长率(SGRL和SGRW)、日增质量率(DWG...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超低温(-196℃)对精子的损伤机理,采用试剂盒测定了冷冻前后俄罗斯鲟精浆和精子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酶活性。结果表明,经过超低温冷冻保存后,俄罗斯鲟精子活力下降,添加抗冻保护液冷冻后的精浆中SOD、CAT、GSH—PX活性较鲜精组显著升高(P〈0.05),较未添加保护液组显著降低(P〈0.05),GR的活性则显著低于鲜精组(P〈0.05),但显著高于未添加保护液组(P〈0.05);添加抗冻保护液冷冻后的精子中SOD、CAT、GSH—PX活性较鲜精组显著降低(P〈0.05),较未添加保护液组显著升高(P〈0.05),GR活性则显著高于鲜精组(P〈0.05),但显著低于未添加保护液组(P〈0.05)。这说明超低温冷冻对俄罗斯鲟精子的抗氧化系统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影响精子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超低温(-196℃)对精子的损伤机理,采用试剂盒测定了冷冻前后俄罗斯鲟精浆和精子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酶活性。结果表明,经过超低温冷冻保存后,俄罗斯鲟精子活力下降,添加抗冻保护液冷冻后的精浆中SOD、CAT、GSH-PX活性较鲜精组显著升高(P<0.05),较未添加保护液组显著降低(P<0.05),GR的活性则显著低于鲜精组(P<0.05),但显著高于未添加保护液组(P<0.05);添加抗冻保护液冷冻后的精子中SOD、CAT、GSH-PX活性较鲜精组显著降低(P<0.05),较未添加保护液组显著升高(P<0.05),GR活性则显著高于鲜精组(P<0.05),但显著低于未添加保护液组(P<0.05)。这说明超低温冷冻对俄罗斯鲟精子的抗氧化系统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影响精子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池塘放养密度对施氏鲟幼鱼生长、摄食和肌肉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为14 ~ 17℃条件下,将大规格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225.69 g±32.28 g)随机放入9个四边形水泥池(池底面积为18.23 m2)中流水饲养,分别设置5.5、8.0、11.0 kg/m3 3个放养密度组,每组设3个平行,养殖试验共进行70 d,观察并研究放养密度对施氏鲟幼鱼生长、摄食和肌肉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氏鲟幼鱼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日增重和摄食率等均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升高(P<0.05),密度为8.0 kg/m3的组生长效率最高;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雨水分和灰分含量的变化不明显(P>0.05);试验期间,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随养殖密度的增大显著降低(P<0.05),而氨氮和化学耗氧量浓度则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8.0 kg/m3的放养密度更适合大规格施氏鲟幼鱼的养殖,过高的放养密度会对施氏鲟幼鱼生长及其肌肉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水温为1417℃条件下,将大规格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225.69 g±32.28 g)随机放入9个四边形水泥池(池底面积为18.23 m2)中流水饲养,分别设置5.5、8.0、11.0 kg/m33个放养密度组,每组设3个平行,养殖试验共进行70 d,观察并研究放养密度对施氏鲟幼鱼生长、摄食和肌肉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氏鲟幼鱼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日增重和摄食率等均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升高(P<0.05),密度为8.0 kg/m3的组生长效率最高;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而水分和灰分含量的变化不明显(P>0.05);试验期间,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随养殖密度的增大显著降低(P<0.05),而氨氮和化学耗氧量浓度则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8.0 kg/m3的放养密度更适合大规格施氏鲟幼鱼的养殖,过高的放养密度会对施氏鲟幼鱼生长及其肌肉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试验设饥饿0、3、6、9、12 d(记为S0(对照)、S3、S6、S9、S12组),然后各恢复投喂20 d,分析了饥饿和再投喂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结束时,S6和S9组蛋白质含量略高于S0组,S3、S12组略低于S0组,但差异均不显著;除S3组外,各饥饿组脂肪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S6组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鱼体水分含量有所上升,其中S12组与S0组差异显著(P<0.05)。恢复投喂后,S3、S12组蛋白质含量低于S0组,S6、S9组蛋白质含量高于S0组,但差异均不显著;各组鱼的脂肪含量均升高,但各饥饿组的脂肪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S9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各组水分含量下降,其中S12组变化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驯化温度对体质量为(6.26±0.21)g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幼鱼肝脏线粒体代谢的影响,将试验分为8个温度驯化组,分别设16、19、22、25℃4个恒温组,以及(16±2)、(19±2)、(22±2)、(25±2)℃4个变温组,驯化6周后取样,分别测定各驯化组施氏鲟幼鱼肝脏组织线粒体的蛋白含量、呼吸率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活性。结果表明:施氏鲟肝脏组织线粒体蛋白含量在各驯化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鱼体肝脏组织线粒体状态3呼吸率和状态4呼吸率均随着驯化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加(P0.05),在16℃和19℃驯化组中,恒温处理和变温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22℃和25℃驯化组中,变温驯化组的线粒体状态3呼吸率和状态4呼吸率均显著高于恒温驯化组(P0.05);鱼体肝脏组织线粒体的呼吸控制率(RCR)随驯化温度的升高呈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在各温度驯化组中,线粒体的RCR在恒温和变温处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鱼体肝脏组织线粒体CCO活性随着驯化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加(P0.05),但酶活性在恒温和变温处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20~27℃的变温驯化能够显著诱导施氏鲟线粒体呼吸率升高。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克氏原螯虾和河蟹3 个放养密度水平下浮游生物群落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可能由于浮游动物的摄食对浮游植物产生影响,二者生物量的消长在大多数池塘中都呈负相关。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浮游植物生物量增加,而浮游动物有所减少;前者的优势种群由硅藻门和绿藻门变为裸藻门、蓝藻门和甲藻门等有害藻类,后者由枝角类、哲水蚤和剑水蚤等大型浮游动物变为轮虫、原生动物和无节幼体等小型浮游动物为主。浮游动植物比值与虾蟹放养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在考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适的情况下,以中密度养殖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养殖密度对白点鲑幼鱼生长、存活以及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养殖密度(3.33、6.93、10.01、13.65kg/m^3)对白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幼鱼生长、存活和行为的影响。经48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白点鲑幼鱼存活率、肥满度影响差异不显著,对其生长离散影响差异显著(P=0.001);体重变异系数(CV)与养殖密度(SD)呈正相关(CV=0.288SD-5.999,R=0.875,P=0.004);特定增长率(SGR)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不断减小,二者呈显著负相关(SGR=15.220—5.908SD,R=-0.832,P=0.005),但净增重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不断增加,且各密度组最终净增重差异极显著(P=0.000);养殖密度对白点鲑幼鱼的活动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低密度鱼集群性较低,对光线、声音等外界刺激反应比较敏感,大部分鱼都在水体底层进食,投饵时易剩料;高密度组的幼鱼相遇频率要高于低密度环境中的频率,彼此相互碰撞与避让,鱼类出现游动急躁情况。  相似文献   

17.
笼养密度对肉仔鸡行为的影响及其与胸囊肿发生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笼养密度分别为17只/m2(高密度)、14只/m2(中密度)和11只/m2(低密度)条件下,4~6周龄肉仔鸡的行为特点,以及笼养密度与胸囊肿发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笼养肉仔鸡各行为持续时间比例中趴卧最高,达77.08%。6周龄肉仔鸡行为与4和5周龄的相比,其行为受密度的影响最大:高密度下趴卧持续时间长、频次低(P<0.05);低密度下行走、饮水、采食、梳羽、舒展、晃动等活动型的行为频次高、持续时间长(P<0.05);高密度下胸囊肿发病率显著高于低密度(P<0.05),且发病率与晃动、梳羽行为持续时间比例及趴卧频次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97,P=0.048;r=-0.999,P=0.028;r=-0.996,P=0.034)。高笼养密度条件下,肉仔鸡趴卧行为持续时间长,晃动、梳羽等活动型行为持续时间缩短,频次降低,其胸囊肿发生率增大。  相似文献   

18.
土壤水分胁迫对梨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年翠冠梨树为试材,采用控制田间土壤水分含量的方法,研究土壤水分胁迫对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叶片组织含水量和水势下降;叶片细胞质膜相对透性上升;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SOD活性先升后降呈抛物线关系;IAA含量降低、ABA含量增大。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