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为探究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抗逆态幼虫DL3(Dauer larvae3)形成的分子机理,对其鸟苷酸环化酶路径(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中的抗逆态基因daf-22进行了鉴定和表达研究。[方法]根据松材线虫基因组数据设计引物克隆松材线虫Bx-Daf-22基因。进一步对Bx-Daf-22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保守结构域分析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BLAST比对技术在松材线虫基因组数据中鉴定得到固醇载体蛋白SCP2同源基因,命名为Bx-Daf-22。应用PCR技术扩增Bx-Daf-22完整蛋白编码区,分析同源序列系统进化和三维结构。[结果]结果表明,Daf-22作为路径的起点是cGMP路径中一个受体蛋白,可将起始信号传递到cGMP路径的膜结合受体上,再通过胰岛素相似信号途径(insulin like signaling,Insulin/IGF)中的β-胰岛素(β-insulin,Daf-28)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路径(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like)中的热激蛋白90(HSP90/Daf-21)连接从而调控线虫进入抗逆态。[结论]通过结构比对及基因表达量分析表明Bx-Daf-22与秀丽线虫Daf-22具有相近的功能。Bx-Daf-22编码的蛋白质具有固醇载体蛋白SCP2构域。因此松材线虫的cGMP路径与DL3形成具有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2001~2007年在南京机场、新生圩等3口岸现场采集的695批次木材料样本进行检疫,4次发现了松材线虫;总结了切合口岸实际的松材线虫检疫方法;针对口岸上截获松材线虫时常出现仅有幼虫的问题,研究了用真菌进行单异活体培养和松材线虫罹病木保湿法培养松材线虫的两种快速培养方法;9种真菌选择培养松材线虫效果表明,灰葡萄孢是培养松材线虫的最有效真菌,盘多毛孢等用作培养松材线虫也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由山东省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研发的松材线虫媒介昆虫植物源引诱剂防治松材线虫不仅效果好、成本低,而且环保、易推广。该引诱剂是该院承担完成的"松材线虫媒介昆虫植物源引诱剂及应用技术研究"课题的成果,近日通过了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4.
从1982年松材线虫传入我国以来,截至2022年底,在19个省(区、市)的701个县级行政区发现疫情,疫情发生面积151.15万hm2,病死、枯死与濒死松树数量1 040.4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亿元,生态服务价值损失不计其数,松材线虫已成为我国林业头号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以松材线虫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松材线虫形态特征、生活史、传播途径,概述了虫害发生规律及林木受害症状,并结合本地实际针对松材线虫防控策略,旨在为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松材线虫Bx-sHSP16A基因克隆及蛋白质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子伴侣小热激蛋白(sHSPs)是线虫度过高温环境的关键因子。为开发直接针对松材线虫的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对松材线虫小热激蛋白Bx-sHSP16A基因进行了研究。采用SL法进行基因全长克隆,STRING 9.0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NAMD 2.9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本研究克隆到松材线虫小热激蛋白基因Bx-sHSP16A。Bx-sHSP16A具α-crystallin保守结构域“F-polar-R-polar-aromatic-x-L-P”序列和“I/L-x-I”序列,初步判断具备分子伴侣功能。Bx-sHSP16A与多个蛋白发生互作,深入研究这些蛋白有助于了解Bx-sHSP16A在应激反应路径中的作用。Bx-sHSP16A二聚体中A亚基的“I/L-x-I”序列可以嵌入B亚基的去水合位点,契合后氢键稳定,说明Bx-sHSP16A可以形成多聚体。在应激反应过程中,去水合位点与多聚体聚合相关,Bx-sHSP16A以多聚体形式发挥分子伴侣功能。  相似文献   

6.
松材线虫sHSP16A基因克隆及蛋白质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子伴侣小热激蛋白(sHSPs)是线虫度过高温环境的关键因子。热激条件下,小热激蛋白参与细胞损伤的修复,在线虫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到松材线虫小热激蛋白sHSP16A基因。sHSP16A具α-crystallin保守结构域“F-polar-R-polar-aromatic-x-L-P”序列和“I/L-x-I”序列,初步判断具备分子伴侣功能。Bx-sHSP16A与多个蛋白发生互作,深入研究这些蛋白有助于了解Bx-sHSP16A在应激反应路径中的作用。Bx-sHSP16A二聚体中A亚基的“I/L-x-I”序列可以嵌入B亚基的去水合位点,契合后氢键稳定,说明Bx-sHSP16A可以形成多聚体。在应激反应过程中,Bx-sHSP16A以多聚体形式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从中科院获悉,该院动物研究所孙江华研究组赵莉蔺副研究员等最新研究表明,松材线虫转型发育与其媒介昆虫—松墨天牛羽化过程高度偶联是松材线虫扩散的关键。松材线虫具有两个扩散周期虫态:扩散型三龄线虫(LⅢ)形成扩散型四龄线虫(LIV)。松墨天牛在羽化过程中释放大量C15-C18脂肪酸乙酯,启动松材线虫Insulin和DA/DAF-12信号通路,改变发育途径,进而诱导扩散型三龄线虫(LⅢ)形成扩散型四龄线虫(LIV)。只有扩散型四龄线虫(LIV)能够被媒介天牛携带并  相似文献   

8.
<正>松树萎蔫病是松树的毁灭性病害,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和贸易造成了严重损失,严重威胁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安全。致病因子是一种国际检疫对象———松材线虫。1982年入侵我国后,目前已扩散至我国18个省市,新近入侵到我国辽宁。不同于模式秀丽杆线虫,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予元、中国林科院首席专家杨忠岐一行日前实地考查了国家林业局九华山松材线虫生物控制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实施情况后,对项目实施一年来取得的花绒寄甲高寄生率和松林生长旺盛的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九华山松材线虫生物控制技术推广示范项目是2009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跨区域重点推广示范技  相似文献   

10.
使用温度为65~85℃、相对湿度50%~90%的热空气,对不同规格和含水率的携带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板进行热处理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当木材中心温度达到56℃并持续30min以上,10cm×10cm×10cm木块、5cm厚度木板以及高含水率10cm厚度木板中线虫死亡几率值达到9的要求,验证了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第15号所推荐的热处理技术指标对杀灭松材线虫的有效性.试验中也发现10cm厚度含水率低于30%木板的线虫死亡率达不到几率值9的要求,其原因可能是中心温度或持续时间没有达到该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松材线虫病的发生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rner et Buhrer)Nickle是中国重要的外来入侵种,由它引起的松材线虫病对中国森林构成严重威胁,它对林业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包括经济、环境/生态和社会的影响。笔者对中国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并结合中国在松材线虫病控制方面的实践,提出考虑从五个方面即法律和法规方面,国家体制和机制方面,科学研究与科技支撑方面,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和科学普及与公众教育方面来考虑中国松材线虫病管理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松褐天牛成虫野外空间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模型法和零频率法对九江地区松褐天牛成虫野外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系统研究。丛生指标I、负二项分布K、K值法CA值均大于0,扩散系数C、扩散指数Iδ、聚快性指标M*/ 大于1,平均拥挤度M*大于 ,L/大于 +1,表明该地区松褐天牛成虫在野外林间呈聚集分布,其聚集类型为聚集度零频率制约型。聚集均数0<λ<2,表明环境因子是造成其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Sr18生防制剂的杀线虫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Sr18生防制剂的杀线虫谱。本实验通过室内法测定了Sr18的4种不同调配制剂S01-S04对南方根结线虫、大豆孢囊线虫和松材线虫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4种生防调配制剂对南方根结线虫的致死效果最强,稀释至8倍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对大豆孢囊线虫,生防制剂S01和S03(原始pH制剂)16倍稀释液的校正死亡率均可达到85%以上;而对松材线虫的致死率高的是S02和S04(中性pH制剂),8倍稀释液仍可达到100%。实验证实Sr18生防制剂是一种有效的广谱生物源杀线剂,在重要植物寄生线虫病害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观察以精制松树油+棕榈油、精制松树油、棕榈油等三种植物油替代二甲苯为溶剂的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对“上海青”(Brassica campestris L.)的药害情况的基础上,测定了“上海青”体内蛋白质、氨基酯和叶绿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以及对植株株高的影响,以探讨植物油替代二甲苯配制的甲维盐EC对”上海青”的安全性。结果表明,精制松树油+棕榈油、精制松树油两种溶剂配制的甲维盐EC对“上海青”无明显药害;二甲苯、棕榈油两种溶剂配制的甲维盐EC高浓度处理会引发“上海青”药害。二甲苯溶剂配制的甲维盐EC造成“上海青”新叶畸形且不可恢复;棕榈油溶剂配制的甲维盐EC造成“上海青”叶片叶缘枯白、植株萎蔫,但在植株的后续生长中症状消失。植物油溶剂配制的甲维盐EC施用后,高浓度处理会引起“上海青”体内蛋白质含量的明显下降,三种浓度处理均会引起“上海青”体内的氨基酸含量上升,但对“上海青”的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影响。植物油溶剂配制的甲维盐EC施用后对“上海青”的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世界林业重大病害之一,严重威胁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中国是松材线虫病危害的重灾区之一,截至2020年,中国已有18个省(市)成为松材线虫病疫区,发生面积已达180.92万hm2,病死松树量已达1947万株,且发病面积不断加大.为有效治理这一病害,中国采取...  相似文献   

16.
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Linn)为广东和华南沿海防护林及用材的优良树种。在最近的植物花粉过敏原调查中发现,木麻黄的花粉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主要吸入性过敏原之一,开花季节会引起过敏人群产生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目前,大约40%的过敏反应症状是由于接触特定的花粉后产生的,因此,当前有关花粉过敏原的研究都主要集中在花粉中特定致敏因子鉴定和分析上。为了解木麻黄花粉中的主要致敏因子,为今后花粉过敏反应的免疫治疗提供研究基础,本研究通过三氯乙酸(TCA)法提取木麻黄花粉总蛋白质,应用等电聚焦和第二向SDS-PAGE分析法获得完整的木麻黄花粉总蛋白图谱。结果表明:木麻黄花粉变应原中有85个不同的蛋白质组分,通过ImageMaster2D分析软件对获得的蛋白质图谱进行详细的全量蛋白质组分的量化分析,进一步确定木麻黄花粉蛋白质的等电点分布主要集中在4.5 ̄5.5之间,分子量分布集中在10 ̄30kD之间,各种蛋白质的相对含量差别很大,其中所有蛋白质种类等电点和各自所对应的分子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对国内外相关报道,本研究首次应用双向电泳技术获得木麻黄花粉高分辨率的蛋白质图谱,并通过相应软件获得详细的量化信息。本研究结果将为今后进一步确定木麻黄花粉变应原中的致敏蛋白并应用与相关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松针和椰糠无土栽培基质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飞  罗学刚  赵健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2):164-169
为开发松针资源作为高附加值植生袋基质材料的新途径,以松针为材料,对松针和椰糠的理化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松针的总孔隙度为88.64%,持水能力为293%,pH 6.12,电导率为1.10 mS/cm,都处于无土栽培的适用范围;松针阳离子交换量(59.8 cmol/kg)略小于椰糠(67.1 cmol/kg);与椰糠相比,松针的矿质元素含量更为丰富,能够一定程度上为植物提供养分;松针的酸、碱、盐缓冲容量分别为0.0689、0.1033、0.1202 mol/kg,椰糠为0.0567、0.0842、0.1394 mol/kg,两者相差不大。松针可以作为有机栽培基质。研究既对无土栽培和植生袋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又为可再生林下资源松针的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松材线虫病疫木作坑木安全利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材线虫病疫木进入200米深的煤矿坑道,作坑木使用。试验表明,松褐天牛在35天内死亡,松材线虫三个月内还能分离到,但数量有所减少。200米深矿井内使用是完全安全的。该方法对时间选择性不强,可不分季节使用,有利于各地开展松材线虫病的常年除治。同时解决了煤矿企事业使用坑木的难题和国家投资疫木除治资金紧张的问题。松材线虫病疫木作坑木下矿井安全利用,达到了疫情控制、林农利益、厂家利润三者兼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以云南松种子为受体,研究了云南松凋落叶的水浸提液和乙醇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从化感作用的角度探讨云南松天然林更新困难的成因。结果表明:云南松凋落叶水和乙醇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产生化感抑制作用(SEI<0),而且抑制强度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加大致呈增强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松凋落叶具有化感自毒作用,这也是导致云南松天然林更新困难的重要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