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长志 《华北农学报》2012,(Z1):386-389
胶孢炭疽病菌可以侵染众多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引起炭疽病害,给生产造成巨大的危害。本研究从形态特征、生活史以及遗传关系、致病基因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该病原菌的研究以及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杧果抵御胶孢炭疽病菌的分子机制,分别以感病和未感病的‘贵妃杧’叶片为材料开展转录组测定和分析。本研究以‘贵妃杧’幼嫩叶片为材料,胶孢炭疽菌接种杧果叶片24 h后,转录组分析(RNA-seq)感病和未感病叶片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共得到序列46 733个,110个差异表达基因中,67个基因表达为上调,43个基因表达为下调。利用GO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聚类在细胞及细胞组分、代谢过程、催化活性等方面。利用KEGG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影响的通路进行注释后发现,胶孢炭疽菌侵染主要影响了牛磺酸和牛磺酸代谢、淀粉、蔗糖代谢等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Autophagy-related protein 8C-like等11个基因的RT-qPCR验证与RNA-seq数据一致,且这些基因在6、12、24 h均能迅速响应胶孢炭疽菌的侵染。另外,三羧酸循环(TCA)过程中琥珀酸脱氢酶的4个亚基也参与了胶孢炭疽菌侵染杧果的过程。本研究从转录组水平上分析了杧果响应胶孢炭疽菌侵染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基因,也从胶孢炭疽菌的角度分析了琥珀酸脱氢酶4个亚基参与了胶孢炭疽菌的侵染过程,有助...  相似文献   

3.
几种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为筛选出可有效防治柑橘炭疽病的药剂,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并比较分析了炭疽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5%咪鲜胺乳油的毒力最强,EC50为0.0741 mg/L;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爱苗(15%丙环唑+15%苯醚甲环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嘧菌酯悬浮剂、60%百泰(5%吡唑醚菌酯+55%代森联)干悬浮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毒力依次减弱。就敏感性而言,柑橘炭疽病菌对25%咪鲜胺和30%爱苗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几种药剂。因此,在供试药剂中,25%咪鲜胺和30%爱苗具有最好的抑菌效果,可用作防治柑橘炭疽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4.
以MRS为基础培养基,接种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各0.05%,研究了改良MRS培养基和在发酵期间添加缓冲剂对乳酸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往液体MRS基础培养基中添加1%的胡萝卜汁、1.5%的麦通过不同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菌和轮纹病菌的毒力测定分析,为田间高效的防治药剂筛选及配套的田间防病技术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利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戊唑醇等10种杀菌剂对两种病原菌的抑菌毒力。结果表明:430 g/L戊唑醇SC对两种病原菌的防效好,EC50分别为0.952 μg/mL和0.411 μg/mL,但对苹果轮纹病菌的EC90值93.836 μg/mL明显低于对苹果炭疽病菌的EC90值487.738 μg/mL。50%异菌脲WP和70%代森联WG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586 μg/mL和10.650 μg/mL,但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并不理想;而250 g/L嘧菌酯SC和75%百菌清WP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0814 μg/mL和7.313 μg/mL,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作用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PT-PCR技术克隆了橡胶树胶孢炭疽病菌的1个候选效应蛋白基因并命名为Cg4LysM。该基因含1 983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660个氨基酸的多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含有4个LysM保守结构域,不含任何跨膜结构域,其1~20位氨基酸是典型的信号肽序列,推测为胞外分泌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Cg4LysM与草莓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Nara gc5)、高粱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ublineola)、石膏样小孢子菌(Microsporum gypseum CBS)的LysM蛋白同源,同源性分别为97%、59%、55%。此外,本研究根据同源重组的原理构建了该基因的敲除突变体△Cg4LysM,进一步分析发现,△Cg4LysM的生长速度慢于野生型菌株,暗示Cg4LysM与胶孢炭疽菌的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6.
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找新型的植物源杀菌剂,对黄瓜炭疽病的有效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选用34种植物的80%乙醇提取物(储藏期为6个月),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水洋菜平板表面萌发法,测试其对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的抑制作用。【结果】供试提取物在质量浓度为0.01 g/ml条件下,甘草、枸杞、金钱草等11种植物的80%乙醇提取物对黄瓜炭疽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大于60%,其中甘草的抑制作用最强,达99.6%;12种提取物对黄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大于50%;15种提取物对黄瓜炭疽病菌附着胞形成抑制率达50%。【结论】大部分植物提取物对测试病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只有极少数提取物对病菌的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等不同的发育阶段均表现出强烈的抑菌效果,与对照达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5种酚类物质和7种化学杀菌剂对枇杷炭疽病菌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5种酚类物质中,苯酚对枇杷炭疽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为70.17%,对苯二酚对分生孢子的萌发抑制作用显著,抑制率为80.8%;7种化学药剂以汤普森甲托、施保功对枇杷炭疽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平均抑菌率分别为80.23%和78.23%;汤普森甲托对枇杷炭疽菌的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61.92%。  相似文献   

8.
研究结果表明:山茱萸炭疽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3—28℃,致死温度在50—55℃之间,在相对湿度100%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为5—6.需要的营养以1%蛋白胨液和查彼氏培养液为好,单糖、双糖和多糖作为炭源都能很好地被病菌利用,以在甘露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荧光灯和黑光灯照射对孢子萌发有影响,紫外光对分生孢子有强烈的杀伤作用.分生孢子离体寿命为3—4天.用纸碟抑菌圈法对15种农药进行了毒力测定,以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和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最好,多菌灵次之,代森锌的抑菌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
不同核桃品种光合参数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目的】以甘肃省陇南地区栽植的11个核桃推广品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品种核桃光合响应差异,为陇南地区核桃的高效栽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系统(LI-COR, Lincoln, Nebraska, USA)中的自动光曲线程序,进行测量。分析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净光合速率(Pn)、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暗呼吸速率(Rd)、以及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表观量子效率(AQY)等参数在11个核桃品种间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根据光合效率排序:‘维纳’>‘元丰’>‘陕核5号’>‘强特勒’>‘温185’>‘西洛3号’>‘香玲’>‘清香’>‘契可’>‘西洛2号’>‘京861’【结论】在11个核桃品种中,‘维纳’在强光及弱光条件下均适合密植;‘元丰’和‘陕核5号’适合在强光条件下进行密植;‘强特勒’在强光条件下可适当密植;而‘契可’与‘西洛2号’由于对光强适应范围较窄栽植时应注意保持间距,‘西洛3号’、‘清香’、‘香玲’对弱光利用效率较高适宜在弱光条件下密植;‘京861’在这11个品种中耐阴性最好,适合密栽植于光强较弱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7):5696-5702
橡胶树胶孢炭疽菌是橡胶树的重要致病真菌之一。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一个候选目的蛋白基因,命名为CgHYD1。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294个碱基对,编码一个含有97个氨基酸的蛋白。该蛋白含α螺旋结构和一个Hydrophobin-2疏水蛋白结构域,且该结构域中的第三与第四个半胱氨酸残基之间间隔11个氨基酸,符合Ⅱ类疏水蛋白的结构特征。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CgHYD1位于Ⅱ类疏水蛋白分支。根据同源重组的原理和真菌原生质体转化方法构建了该基因的敲除突变体ΔCgHYD1以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学的功能。表型分析结果表明,ΔCgHYD1分生孢子表面的疏水性明显小于野生型,ΔCgHYD1对橡胶树叶片产生的致病性明显比野生型菌株(WT)强。以上结果表明,橡胶树胶孢炭疽菌CgHYD1基因与胶孢炭疽菌分生孢子的疏水性强弱有关,并在炭疽菌致病过程发挥作用。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gHYD1在橡胶树致病性与分生孢子疏水性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参考,为橡胶树在分子抗病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出快速、可靠及操作简便的新疆核桃树腐烂病室内致病力测定方法,通过不同伤口类型将强致病力菌株的菌饼、分生孢子悬浮液和菌悬液接种在‘温185’核桃品种3种枝龄的枝条上,观测4种不同温度处理后核桃树腐烂病的发病程度得出最适致病条件。结果表明:3年生枝龄的核桃腐烂病发病最严重,病斑长度达到8.5 cm;通过烫伤处理后利用菌饼接种的离体枝条病斑长度最大,为9.8 cm;最利于病原菌扩展的温度为25℃,病斑长度达到11 cm;烫伤后放置0、1、2、3、4天后接种,病斑长度扩展无显著性差异性。研究结果为核桃腐烂病室内致病力的快速测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葡萄炭疽病菌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葡萄炭疽病菌的变异和群体结构,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葡萄炭疽病的发生、流行及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地区的25个葡萄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4个菌株从10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6对扩增条带多样性丰富、稳定性较好的引物组合;对供试的25个菌株进行SRAP扩增,共得到164条清晰可辨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56条,多态性比率为95.12%;利用NTSYS-2.1软件进行病原菌的聚类分析,其相似性系数在0.61~0.95之间。不同地区葡萄炭疽菌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多样性丰富,但各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且菌株之间的差异与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植物叶绿素荧光是反应植物细胞内光合机构运转状况的重要指标,其日变化对比物种间对逆境响应的重要参数。以新疆五个核桃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最大荧光(Fm)、PS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光合量子产额(Yield)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中午强光下降低到最低值;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中午时分达到峰值;温185和新2初始荧光(FO)呈双峰曲线峰值出现时间为12:00和16:00;温138、纸皮和新翠丰为单峰曲线。不同品种间荧光参数对光强和温度的响应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可作为鉴定品种抗光抑制的指标。结合对坚果外观品质和荧光参数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温138和新萃丰两个品种在五个研究品种中具有较好的胁迫耐受性,是替代现有主栽品种的优良后备种质。  相似文献   

14.
宋婷  席军强  焦健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3):141-145
旨在对胶孢炭疽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花椒炭疽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培养皿玻片法和浓硫酸法,就不同环境条件对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胶孢炭疽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20℃;在p H 8时,最适宜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光暗交替有利于其菌丝生长,全光照下促进孢子萌发;相对湿度越大孢子萌发率越高。可见,尽可能的避免或错开胶孢炭疽菌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p H值、光照条件和相对湿度方能有效的防治花椒炭疽病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5.
蒜薹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明确引起蒜薹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从河南新乡发病蒜薹上分离到一株炭疽病菌,依据病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测定等进行鉴定,并进行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蒜薹炭疽病菌是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25℃;菌丝生长的适宜pH范围为3~7,最适pH 7。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40℃,最适3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pH范围为4~7,最适pH 6。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萌发率最高,相对湿度低于90%时不能萌发。光暗交替最有利于菌丝的生长,黑暗条件有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本研究是首次报道了引起蒜薹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明确核盘菌种群内致病力分化现象,采用离体叶片菌饼接种方法,以向日葵品种‘丰葵杂1号’为供试寄主,对采集自黑龙江省6个地区18个县的大豆和向日葵两种寄主植物的93个核盘菌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除14个菌株不能致病外,其余79个菌株均能引起向日葵叶片发病,但所致病斑直径的大小差异很大(0.2~5.3 cm),中等致病力菌株数量较多,共占总菌株数的66.7%。来源于同一地区以及同一地块的菌株其致病性也达到了极显著差异,说明在所测定的核盘菌分离株内确实存在着致病力强弱明显不同的菌株,这种致病力强弱明显不同的现象与菌株来源地区和寄主来源间均无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08年4月从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送检的越南进境人参果样品(报检号:P02297)中发现果实表面密布近圆形褐色病斑,病斑直径约为3mm,中央黄褐色,边缘深红褐色,多个病斑可愈合成片.室温下放置1周,病果即完全腐烂,全果果皮及果肉均转成褐色.采用组织分离培养法获得分离物,经对分离物培养性状与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并辅助于分子生物学检测,将病害鉴定为人参果炭疽病,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Blast分析表明从病原菌基因组中扩增到的1.8 kbp 18S rDNA 片段与胶孢炭疽菌18S rRNA基因同源率为99%.迄今为止人参果炭疽病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这是我国首次从进境人参果中截获并检验鉴定该病害.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葡萄炭疽病菌种类和遗传特征,给深入研究该病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研究对不同地区的26株葡萄炭疽病菌通过形态学和r DNA-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及同源性研究。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4、ITS5对病菌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将测序结果与NCBI数据库上已知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利用Clustalx 1.83和MEGA 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病菌菌落为白色或灰白色,菌丝呈绒状或絮状,分生孢子为圆柱形或圆筒状,单孢,无色;测得病菌ITS序列为500 bp左右,鉴定病原均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不同地区葡萄炭疽菌的r DNA-ITS序列同源性高,亲缘关系比较近,但是各菌株间存在着遗传差异,并且菌株之间差异与地理来源和品种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不同抗性品种对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个海岛棉品种和15个陆地棉品种为分离寄主,采取单孢分离,共分离出67个黄萎病菌系。以抗性差异较大的海岛棉品种Pima90-53和陆地棉品种冀棉20、邯208和中棉所8号为鉴别寄主,采用苗期营养钵定量注菌液法对分离菌系进行了致病力鉴定。结果表明,同一地块田间不同品种所分离菌系的致病力类型并非单一类型,而是由致病力连续变化的多种致病力菌系类型组成;由不同品种分离出的菌系致病力存在差异,寄主品种的抗性与分离的黄萎病菌系的致病力无关,但不同基因型品种可能会影响不同致病力菌落的消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