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和GIS空间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以村域为研究单元,对比分析宜兴市8个样本村的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及用地扩展特征,进行探讨地形地貌、空间区位、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等因素的影响,以期为当地农村居民点规划与调控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增强干旱区土地的生产能力,提高土地的生产潜力,使土地资源达到一种合理的利用状态,以鄯善县的土地整治为例,结合干旱区土地特点,通过数据分析、专家询问和农户调查,从生产性、经济性、生态安全性和社会可接受性4个方面构建,并筛选了干旱区土地整治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综合分值由整治前的56.13提高到整治后的70.55,土地整治效果突出,明显提升了土地利用水平。其中,经济性因素对综合结果影响最大,生态性因素次之,最后为社会可接受性和生产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分析农民收入影响因素以找寻切实有效的农民增收途径十分必要。本文以新疆为例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新疆农民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占较高比重,且其收入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同时,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农业机械化程度、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等对家庭经营收入有较高影响程度,应当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并加大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走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只有针对这些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加以有效落实才能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行政村为评估单元,分析新郑市村域土地生态状况及其变化情况,以期为合理科学的利用土地提供依据。通过GIS和RS平台,综合运用遥感影像、统计报表与野外调查数据,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两期新郑市村域土地生态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2011年、2014年新郑市农村地区土地生态状况分别以二等级、一等级为主,该部分村庄占评价区域面积的58.29%、43.45%。位置分布上,南部山区的农村土地生态状况最好,中部平原其次,北部与郑州市接壤的地区最差,整体呈现三级阶梯型分布。动态分析表明,2011—2014年4年内,农村土地生态状况发展呈现变好趋势的村庄面积占评价区域面积的32.61%,这部分村庄主要分布在新郑市的南部、东部地区,呈现变差趋势的村庄面积占评价区域面积的21.14%,这部分村庄主要分布在新郑市的中北部地区。新郑市农村地区土地生态状况的优劣分布及其变化情况,为保护土地生态以及合理利用土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失地农民的征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农户访谈与问卷的形式对哈密市失地农民土地征收意愿进行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失地农民征地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征地补偿满意度、被征地面积、征地后生活满意度、家庭人口数和年龄等因素都会对失地农民征地意愿产生影响。因此,建议政府不仅在征地过程中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同时还应增加就业和创业机会、提供就业培训、改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和养老保险,完善补偿机制,充分保障失地农民的生计可持续。  相似文献   

6.
高添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464-472
通过数据库技术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地、产品及相关信息进行管理是提高认证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从我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现状出发,针对认证过程中信息的多源性、时效性、连续性、关联性和多类性的数据特征,采用实体-联系的建模方法,分析认证过程中的产品、产地、标准等实体的属性及其关系,确立农产品认证分类信息、产地信息、产品信息等六类信息,并建立字段和表,构建了基于关系模型的无公害农产品信息数据库,旨在为我国无公害农产品信息的管理提供高效支持。  相似文献   

7.
以天津设施种植业为例,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二项逻辑斯谛回归模型分析了都市农业农户对科技信息服务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科技信息服务的需求大,同时,农户特征因素(学历)、技术诱导因素(家庭收入、设施类型、长期种植人数)、信息来源因素(信息渠道多样性、参加培训讲座次数)、农户主观因素(废物处理技术关注度、优质化肥农药关注度)均对农户科技信息服务需求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组建多元化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队伍,兼顾信息服务内容的实用性与前瞻性,创新多层、多维的信息服务模式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新平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1):199-204
为了研究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在多民族文化农村区域的特殊性,对新疆特克斯县农户进行问卷调查,选取特克斯县三乡一镇作为样本区,将调查农户分为低等兼业、中等兼业与高兼业农户家庭3种类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不同类型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3种农户实际需求不完全相同;农户户主的家庭决策权存在惯性认识偏差;农户家庭与宅基地特征对宅基地退出产生显著的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政策认知亟需提升。据此提出合理应对各类型农户宅基地退出需求,促进宅基地退出农户就业和社会保障,强化宅基地退出政策宣传与创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过度施用化肥带来的负外部性使棉区土壤面临着棉花增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挑战。本文在棉花生产的决策主体农户尺度上,利用对新疆重点植棉地区实地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定量化研究了新疆棉农过度施用化肥程度,并通过经济计量模型分析了导致农户过量施用化肥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棉花种植农户的化肥施用量(折纯量)平均达到610.20 kg·hm~(-2),过量施用率占到实际施用量的59.6%。导致农户过量施用化肥的主要因素是缺乏科学施肥培训和避免收入损失的盲目性。研究结果在农户行为学方面做了有益的科学探讨,并为科学引导农户合理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气象条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为当地水稻的种植生产提供依据,对安徽南陵2005—2014年早稻、中稻和一季晚稻、双季晚稻全生育期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分析评价,研究其对各类水稻气象产量的影响,并定量计算出各气象因子与该三类水稻气象产量的相关系数。结果发现:水稻气象产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早稻和双季晚稻整体呈上升趋势,中稻和一季晚稻基本持平,略有下降。对比分析和相关性显示,早稻气象产量与降水量和蒸发量相关性较大,且与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中稻和一季晚稻受温度、蒸发量和降水量影响显著,与蒸发量相关性最大,并且与降水量成正比,与温度、蒸发和日照时数成反比;双季晚稻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较前两种水稻偏小。该研究获得了南陵不同气象因子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程度,为今后水稻种植合理避开气象灾害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雾霾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开展雾霾影响研究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为了评估雾霾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利用需求和供给驱动的投入产出模型来评价雾霾引起的农业损失所造成的经济部门间接经济损失。研究发现:(1)2012年北京市雾霾引起的农业直接经济损失是415498.5万元,从需求或者供给侧面计算的农业间接经济损失是551648.439万元,占农业GDP的13.94%;(2)从需求角度,2012年北京市雾霾灾害引起农业损失导致各个经济部门的间接关联总经济损失为1313920.404万元,占当年GDP的0.735%,从供给角度,造成的总的部门间接关联经济损失为2517272.698万元,占当年GDP的1.408%。结果表明,雾霾灾害间接经济损失明显大于直接经济损失,通过供给机制对部门造成的间接经济影响比需求造成的损失严重。本研究所构建的灾害损失评估投入产出模型方法考虑了经济部门之间的需求和供给驱动机制,是对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全国各省区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状况不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财政支农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研究不同地区农发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率、分析原因并促进支农资金向资金高效利用区转移意义重大。笔者以该视角为研究起点,运用DEA-Tobit 模型实证分析2006—2015 年农发项目投入产出效率的地区差异,并研究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0 年间综合效率不断提高,2015年均值大于0.9,农发项目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受益归宿的效率与公平兼备,并且样本各省区呈现“中部最高、西部次之、东部较低”的效率分布格局;2015 年,纯技术有效地区占样本省份的83.87%,除北京、辽宁、四川、贵州、新疆外其余地区均达到技术有效水平,规模有效地区占样本省份的70.97%,效率较差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辽宁、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以及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甘肃、新疆西部省份;人均地方财政支出水平及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影响农发项目投入产出效率的2个重要因素。最后,提出了优化农发项目布局及缩小地区效率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态脆弱区耕地集约利用变化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秀红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6):252-256
为了进一步分析生态脆弱区农地集约利用变化对区域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综合研究方法定量表征农业投入、产出、产投比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以处于典型农牧交错区的宁夏盐池县为案例区,利用能值分析的计算方法探讨了研究区实施生态退耕后的2001-2008年耕地劳动力和农资投入、产出、产投比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种植面积的变化,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农资投入呈波动上升趋势;单位面积产出大幅度波动,而产投比呈波动下降趋势;产投比的波动方向受劳动力投入、农资投入和降水量的制约明显。研究结果显示,生态退耕后,单纯注重增加农资投入、扩大种植面积,而忽视高素质劳动力的投入以及因地制宜利用气候条件,可能是耕地产投比波动下降的原因;同时,研究区农资投入强度的增加,使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14.
创新环境是区域、产业、企业的创新成果的直接孵化基地,良好的农业创新环境是农业自主创新活动有序、高效、持续进行的有力保障。笔者从农业科技人员感知角度出发,通过天津市科技人员的抽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学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找出创新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科技人员对创新环境总体评价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激励制度、试验基地条件、科研团队结构是影响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的关键因素,示范基地的条件、科研经费投入、职称评定制度是影响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硫包衣肥料在生姜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硫包衣肥料在安丘生姜上的应用效果,进行3个不同施肥量硫包衣肥料与对照含氯复合肥的肥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硫包衣肥料后,生长中后期生姜叶色较绿,茎杆粗壮,长势旺,后期衰败晚,干叶尖差,染病轻,不同硫包衣尿素处理的姜苗鲜重比对照多3214.5~9558.0 kg/hm~2。施用硫包衣肥料的3个处理生姜产量比对照多6675.0~10627.5 kg/hm~2,产值比对照高24030.0~38259.0元/hm~2,且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同时使用硫包衣肥料显著提高了生姜的投入产出比。从产量产值上来看,施用NPK总量与对照相同的硫包衣复合肥处理(处理4)的增产效果最明显;从投入产出比来看,施用20%硫包衣尿素+80%普通尿素处理(处理3)的投入产出比最大。硫包衣肥料在安丘生姜上的应用效果明显,建议今后在生姜生产中加大硫包衣肥料的推广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Changes in alleles frequencies of marker loci linked to yield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were studied in 188 barley entries (landraces, old and modern cultivars) grown in six trials representing low and high yielding conditions in Spain (2004) and Syria (2004, 2005). A genome wise associat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per trial, using 811 DArT® markers of known map position. At the first stage of analysis, spatially adjusted genotypic means were created per trial by fitting mixed models. At the second stage, single QTL models were fitted with correction for population substructure, using regression models. Finally, multiple QTL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by backward selection from a regression model containing all significant markers from the single QTL analyses. In addition to the association analyses per trial, genotype b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was investigated across the six trials. Landraces seemed best adapted to low yielding environments, while old and modern entries adapted better to high yielding environments. The number of QTL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ir effects were comparable for low and high input conditions. However, none of the QTL were found within a given bin at any chromosome in more than two of the six trials. Changes in allele frequencies of marker loci close to QTL for grain yield in landraces, old and modern barley cultivars could be attributed to selection exercised in breeding, suggesting that modern breeding may have increased frequencies of marker alleles close to QTL that favour production particularly under high yield potential environments. Moreover, thes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re may be scope for improving yield under low input systems, as breeding so far has hardly changed allele frequencies at marker loci close to QTL for low yield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7.
此文采用计量经济多元回归模型对河南省(1978-2008年)小麦生产各投入要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各投入要素与小麦产量的相关性及与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再根据河南省的省情,分析出化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极大。然而化肥投入过多对小麦生产也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同时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大,尤其是温室效应的加剧。随着小麦生产中化肥投入的不断增加,残留在土壤中的化肥和植物利用化肥后排到大气中的N2O也越来越多,为了改善小麦生产环境,提出应合理施肥、在化肥施用过程中配合施用有机肥、以及按照合理的比例施肥等措施。针对此问题提出要合理施肥,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及按比例施肥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提出并应用耕地农业化学物质投入产污量的计算方法,以此完善耕地农业化学物质投入产污强度的表征方法,并应用此方法探讨东西部县域耕地农业化学物质投入产污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选取东部的山东省平度市,西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盐池县为案例区进行对比分析,揭示2000—2012年东西部2个案例区的耕地农业化学物质投入产污及其变化特征,以期为东西部农业协调、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虽然耕地面积、农作物产量、化学物质投入量和单位耕地面积的产污量,平度的都远高于盐池的;然而,单位农作物产量的产污量却是盐池的大于平度的,且均随时间的变化而大幅度降低。因此,农作物产量的增加并不一定需要以农业面源污染的不断增加为代价,污染强度的降低可以直接依赖合理投入化肥、避免过多的使用农药、加大力度回收地膜,特别是不断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积极利用其他生产要素等得到。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桑园经营面积对中国西部地区蚕农年收益的影响,于2015—2018年间,对涪城区13个乡镇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和蚕农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获得的554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中国西部地区桑园经营的适度规模。结果显示:(1)蚕农每户自有产权土地面积极小,为0.04 hm2/户。(2)蚕农自主经营的平均桑园面积为2.05 hm2/户。(3)区域桑园集约经营的适度规模阈值范围为1.51~12.08 hm2。(4)蚕农人均纯收入与桑园经营规模的函数关系为y=-2491.8x2+33201x,即人均纯收入最大时的土地经营规模为6.66 hm2。由此可见,当前蚕农在确定自身土地经营规模上是理性和合理的,未来经济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仍有一定的土地需求空间。  相似文献   

20.
大白菜-辣椒轮作中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平衡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肥料定位试验与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北方裸菜地主要种植方式大白菜—辣椒轮作中土壤自然供氮、磷、钾、锌、硼能力,土壤氮、磷、钾的收支平衡及相应土壤养分的消长状况。主要结果:大白菜—辣椒轮作中:全肥处理(NPKZnB)大白菜和辣椒的年均产量分别为111.6,23.7 t/hm2,-N、-P、-K的相对产量分别为全肥的56.7%,63.6%,84.7%;辣椒上-N-、P-、K、-Zn-、B的相对产量分别为全肥的45.8%,45.9%,67.7%,88.0%,84.9%,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大白菜限制产量的因子为:N>P>K,辣椒为:N,P>K>Zn,B。P2O5用量180kg/hm2,K2O用量300 kg/hm2的处理,土壤磷和钾养分分别盈余70.3%和2.0%,土壤有效磷(Olsen-P)、有效钾分别年均增加3.3和37.2 mg/kg,积累的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分别占土壤磷和钾积累量的7.1%和28.3%。大白菜茬口N,P2O5,K2O推荐用量为225,90,150 kg/hm2,辣椒茬口分别为337.5,213,337.5 kg/hm2并配合施用一定的锌和硼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