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种天然抗氧化成分对沙蒿籽油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50002 宁夏银川市黄河东路590号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发展工程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2.
石羊河中下游沙蒿种群年龄结构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石羊河流域中下游沙蒿(Artemisia arenaria)种群进行了调查,利用体积结构理论划分沙蒿种群冠级结构,绘制静态生命表及存活曲线,分析沙蒿种群年龄结构与动态,主要结果如下:(1)沙蒿种群幼龄级个体数目多,中龄级的个体数稳定,而高龄级个体由于种间竞争及环境因子的影响,个体数少; (2)沙蒿种群的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动态表现为前期增长,中期稳定,后期衰退;(3)沙蒿种群的生存率函数单调下降, 累积死亡率函数单调上升,死亡密度函数曲线表现的较为平缓,而危险率函数表现出随着龄级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极端干旱区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人工种群重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讨极端干旱区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人工种群重建技术,以苗龄为45天的沙冬青容器苗为试验材料,分析研究了不同立地类型、保水措施、建植时间以及灌水频度对其成活率、保苗率以及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年降雨量为110 mm条件下沙区(民勤),立地条件、建植时间、保水措施以及灌水频度对沙冬青容器苗建植后期保苗率以及植株生长量均有极其显著地影响(P<0.01),同时,立地条件和建植时间对建植苗成活率也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在极端干旱荒漠区,5月初或9月初在固定沙丘、沙化退耕地以及轻度盐碱化退耕地进行沙冬青人工种群重建,成活率均在90%;沙冬青人工种群建植后,对建植苗采用覆膜保水措施和建植45天后适量补水能有效地遏制建植苗后期的死亡率,并能促进建植快速生长,次年9月建植种群保苗率高达93%以上,植株平均高度超过10.00 cm、冠幅大于5.60 cm×6.10 cm。  相似文献   

4.
两种茶翅蝽卵期寄生蜂的竞争关系及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室内26±1℃下,研究了茶翅蝽沟卵蜂和平腹小蜂对寄主卵的竞争行为。结果表明:两种蜂均能寄生已被另一种蜂寄生了的卵;寄主卵先被沟卵蜂寄生,发育0~4d后再供平腹小蜂寄生时,出蜂绝大多数为平腹小蜂;发育6d后再供平腹小蜂寄生时,沟卵蜂羽化率可达92.31%。寄主卵先被平腹小蜂寄生,并发育0~1d内再供沟卵蜂寄生时,出蜂以沟卵蜂为主;发育2d以上再供沟卵蜂寄生,出蜂多为平腹小蜂。新鲜的卵利于蜂的寄生和羽化,寄生已发育4d以上的寄主卵,出蜂率很低。茶翅蝽沟卵蜂成虫在田间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发生在6月下旬和8月上旬。在6月上旬~8月中旬可见平腹小蜂成虫活动。从9月上旬开始,两种寄生蜂及寄主卵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四纹豆象与绿豆象种群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通过混合竞争实验、互相产卵实验和不同着卵量下的成虫卵巢可见卵量观察实验,得出在四纹豆象与绿豆象种群竞争中四纹豆象占优势的结论。混合竞争实验,虽然在绿豆象发育最适温度30℃条件下进行,但绿豆象在竞争中仍处于劣势。由此充分说明四纹豆象是一种危害性害虫,应加强对该虫的检疫。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26±1)℃下,研究了茶翅蝽沟卵蜂和平腹小蜂对寄主卵的竞争行为。结果表明:2种蜂均能寄生已被另一种蜂寄生的卵;寄主卵先被沟卵蜂寄生,发育0~4天后再供平腹小蜂寄生时,出蜂绝大多数为平腹小蜂;发育6天后再供平腹小蜂寄生时,沟卵蜂羽化率可达92.31%。寄主卵先被平腹小蜂寄生,并发育0~1天内再供沟卵蜂寄生时,出蜂以沟卵蜂为主;发育2天以上再供沟卵蜂寄生,出蜂多为平腹小蜂。新鲜的卵利于蜂的寄生和羽化,寄生已发育4天以上的寄主卵,出蜂率很低。茶翅蝽沟卵蜂成虫在田间有两个发生高峰期,分别为6月下旬和8月上旬。在6月上旬~8月中旬可见平腹小蜂成虫活动。从9月上旬开始,2种寄生蜂及寄主卵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7.
AM真菌对油蒿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油蒿是鄂尔多斯高原南部毛乌素沙地的重要固沙植物和荒漠草原优势植物,本试验系统研究了AM真菌对油蒿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促进了油蒿生长,改善了油蒿叶片水分状况,增强了叶片细胞质膜的稳定性,使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保护系统(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CAT活性)功能增强,但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应用53株对象木及其竞争木的调查数据,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宝天曼地区锐齿栎和化香树木种群的种内和种间竞争数量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锐齿栎树木种群的种内竞争大于种间竞争,化香树木种群的种内竞争小于种间竞争。对距对象木2、4、6、8m范围内的竞争强度计算结果表明,锐齿栎和化香种群竞争强度最大值均出现在 0-2m的范围内。对象木竞争强度与胸径大小的关系服从幂函数曲线模型,且胸径达到20cm后竞争强度的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9.
应用蒿柳树种养殖天蚕,群体茧型大小均匀,千茧重在9 kg以上,可与现行的柞蚕品种相媲美。同种植农田主要作物效益比较,不仅技术成熟可靠、实用性强,而且纯收益显著高于种植农田主要农作物。  相似文献   

10.
多花木兰人工生态恢复植物群落种群竞争及其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掌握常吉高速公路边坡多花木兰人工生态恢复植物群落的种间竞争和生态位等生长状况,运用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Shannon-Wiener公式和Shoener公式对多花木兰人工植物群落的种内与种间竞争强度、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花木兰种内竞争能力与个体的地径径级成正比,多花木兰竞争能力大于刺槐、小叶女贞,原有配置的马尾松等植物已经死亡;群落各种群生态位宽度的大小顺序为:多花木兰>刺槐>小叶女贞,分别为2.271、2.147、2.088;群落各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多花木兰和刺槐的生态位重叠值最大,为0.793,多花木兰和小叶女贞生态位重叠值最小,为0.632。多花木兰能够很好地适应高速公路边坡环境,群落中已经被淘汰的其他竞争力太弱的树种不适合与多花木兰混植。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内蒙古东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绿豆种植的适宜播期及密度,以半蔓生型和直立型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密度绿豆群体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绿豆群体叶面积指数、株高、单荚粒数大体逐渐下降,单株分枝数、单株荚数、单位面积子粒产量大体先升后降。绿豆种植的适宜播期在5月下旬-6月上旬,半蔓生型品种在种植密度为23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若晚播应加大种植密度到27~30万株/hm~2;直立型品种适宜高密度种植,不适宜晚播,适宜种植密度为27~3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2.
京郊山地旱作区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系统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提高京郊山地旱作区农作物产量,以延庆县为例,依据农户调查、田间试验和数学模型等方法,从作物生长期间降水状况、作物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的时序关系、农田水分供需平衡与作物生态适应性判定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对京郊山地旱作区主要作物生态适应性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作物降水利用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其规律是:多年生苜蓿>春玉米>春大豆>春谷子>马铃薯。5种作物中春玉米、春谷子和春大豆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耦合性较好,马铃薯和多年生苜蓿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耦合性较差。农田作物水分满足率和生态适应性指数,4种春作物排序依次为:春玉米>春谷子>春大豆>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依次为春玉米>苜蓿>春谷子>春大豆>马铃薯。研究结果可为京郊山地旱作区制定合理的种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配合石羊河流域治理规划,确切分析绿洲农业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本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基本原则,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构建了干旱绿洲农业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评价模型构建对典型干旱绿洲农业区武威市1957—2008年的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1957—2008年,研究区资源环境指数随时间变化呈波动下降趋势,而经济发展和社会人文指数随时间均呈波动增长的趋势;(2)武威地区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经历了极弱可持续发展阶段、弱可持续发展阶段和中等可持续发展阶段。但综合来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水平还较低,区域生态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消耗自然资源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4.
八眉猪DQA基因编码区多态性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克隆测序的方法对八眉猪DQA基因编码区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八眉猪DQA基因的理化特性及其编码产物的结构功能。结果显示:八眉猪DQA基因编码255个氨基酸,编码区序列有14个碱基变异,11个氨基酸变异,外显子2区域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DQA基因编码产物是一种不稳定的水溶性蛋白,二级结构为混合型,三级结构由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组成。蛋白质功能预测结果显示,信号转导、受体、胁迫应答、免疫应答和生长因子的几率较高。研究结果为八眉猪的抗病分子育种和经济性状相关基因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摘 要:本文运用降水距平公式对黑龙江省1971-2000年干旱程度进行划分,分析了不同时期干旱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及规律,对黑龙江省74个站点,采用人类生存环境风险评价法,结合GIS软件对玉米干旱灾害风险指数DDRI进行研究与区划。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一般干旱和强干旱的发生频率均表现为20世纪70年代最高,90年代次之,80年代最低;(2)黑龙江省玉米干旱灾害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西部齐齐哈尔和大庆地区,这一地区应该成为黑龙江省防御农业干旱的重点区域,低风险和轻微风险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及东部平原区。  相似文献   

16.
西北干旱荒漠区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荒漠生态系统中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首次对近年来该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报道的化感植物、化感物质以及化感物质释放途径等进行总结,认为:(1)中国有关荒漠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在该区菊科、豆科、蔷薇科、玄参科、禾本科等科属中发现具有化感潜势的植物。(2)荒漠植物化感物质释放的途径以自然挥发为主,这主要与其生长环境有关,鉴定出的化感物质有生物碱、黄酮类、萜类等化合物。(3)最后指出荒漠生态系统中化感植物研究存在的关键问题,对确定合理的荒漠植物保护措施及荒漠化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北干旱区灌区土壤盐渍化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由于气候及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中国西北干旱区灌区土壤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笔者综述了西北干旱区灌区盐渍化问题的研究现状、现有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并提出了存在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思路:(1)在干旱区灌区土壤水盐运动研究中,引起灌区盐渍化的盐分来源与去向问题涉及较少,有待深入研究;(2)干旱区灌区灌溉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咸水灌溉对灌区土壤盐渍化的影响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3)关于干旱区灌区盐渍化土壤改良研究,可以考虑将各种措施优化组合达到最佳改良效果,这将是今后制定盐渍土改良措施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8.
“干旱、半干旱”区高粱栽培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摘要:为了充分发挥高粱在旱作作物中的高产作用,寻求适应该区种植的新模式,本文从耕作、施肥以及施肥量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两改一优”的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比传统种植0~20cm土壤耕层水分提高31.16~35.55%,产量增加27.69~28.71%,氮素表观利用率提高4.18%~5.26%,水分利用率提高24.52%~27.38%。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下大豆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12个大豆品种进行室内干旱胁迫和盆栽干旱胁迫实验,对抗旱性进行鉴定筛选。结果表明,品种间苗期的吸水率、萌发率、发芽率、根长4项生理指标都存在差异,成株期的表现也各异,即苗期抗旱性好而成株期表现不抗旱的品种有海94,而苗期抗旱性差成株期表现抗旱的品种有赤豆、中作96-2。通过实验筛选出苗期与成株期均抗旱的品种为L65-19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