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白灵菇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坚  张鹏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5):153-157
以白灵菇单核菌丝为材料,利用溶壁酶进行原生质体的制备,考察各因素对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产量最高的条件是取菌龄为7天的液体静置培养的菌丝体,以0.6 mol/L甘露醇为稳渗剂,在酶解温度27℃、酶浓度2%的条件下酶解150 min。研究结果可为白灵菇原生质体融合及转基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一套稳定高效的小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制备技术流程,以小麦幼苗叶片为材料,采用正交和随机设计试验分析了影响小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产量的制备因素。结果发现,酶解条件相关因素对制备原生质体产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酶解液甘露醇浓度、纤维素酶浓度、酶解时间和离析酶浓度;甘露醇浓度和纤维素酶浓度对原生质体产量的增长表现相互促进模式,延长酶解时间情况下低纤维素酶浓度产出的原生质体较高纤维素酶浓度破碎情况少,峰值过后的产量下降慢。研究还发现取材幼苗苗龄、光照条件和取材叶位等因素对原生质体产量也有影响。综合以上结果确定了一套优化的参数组合:以黑暗培养条件下的10 d苗龄小麦幼苗第2片真叶为材料,酶解液中的纤维素酶浓度为0.5%、离析酶浓度为0.6%、甘露醇浓度为0.5 mol/L,酶解时间为6 h,使用此参数组合制备的原生质体形状均一、破碎情况轻,产量可达(7.28±2.18)×106个/g,有活性原生质体的比例可达(95.06±2.66)%。采用PEG-Ca~(2+)介导的方法将目标基因导入制备的原生质体,结果表明GFP基因的转化效率可达(61.31±5.74)%,小麦基因Ta ATG8h和异源植物拟南芥基因At PIP2;1的蛋白质产物均定位于正确的亚细胞结构处。  相似文献   

3.
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 769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获得较高的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769(简称链霉菌769)原生质体产率,采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通过单因素试验法探索链霉菌769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包括溶菌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渗透压稳定剂.试验结果表明,链霉菌769孢子在溶菌酶浓度为3.5 mg/mL,酶解温度为36℃,酶解时间3h,以P缓冲液为渗透压稳定剂的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效果最好,原生质体再生率达到62.5%.链霉菌769原生质体的获得为以原生质体为基础的基因转移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6):5475-5481
获得甜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melonis)具有再生功能的原生质体,是构建其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了甜瓜枯萎病菌菌丝摇培时间、裂解酶浓度、酶解时间和温度、渗透压稳定剂的种类和浓度及p H对原生质体释放的影响,并对再生培养基种类和培养基琼脂浓度等再生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高效制备甜瓜枯萎病菌原生质体的稳定体系。结果表明,将分生孢子培养18 h后收集菌丝体,以1.2 mol/L的KCl作为稳定剂,在pH 6.0的条件下,加入10 mg/m L的裂解酶,32℃酶解4 h,获得的原生质体产量最高,在琼脂浓度为0.5%(W/V)的SR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原生质体再生,再生率最高,可达26.32%。本研究结果为甜瓜枯萎病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抗病育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草菇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条件的响应面法优化及诱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草菇原生质体在筛选耐低温突变筛选的诱变效率,建立基于草菇原生质体制备产量及再生率的响应面模型,优化草菇原生质体制备体系。本研究以草菇V23为材料,利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对参数菌龄、酶的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等进行了系统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溶壁酶的浓度为1.71%,酶解温度为31.4℃,菌丝体菌龄为3.42 d,酶解时间为3.21 h,草菇原生质体产量最高,达到2.57×107个/m L;用1.84%的溶壁酶在31.2℃条件下对菌龄为3.68 d的菌丝体酶解3.38 h,原生质体再生率最高,为14.1%。并利用紫外诱变和化学诱变技术对草菇原生质体进行了耐低温诱变初探,筛选获得5株抗冻能力提高的突变菌株。草菇V23原生质体产量和再生率的优化条件的建立,为提高草菇在遗传转化、基因组重排、基因编辑技术等后续分子遗传学操作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辣根叶片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优质原生质体是进行细胞功能性以及生物膜特性研究的基础,建立适宜的"酶液浓度与酶解时间以及酶液渗透压"组合是获得高产优质原生质体的重要条件.本实验以辣根叶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酶液浓度、溶液渗透压以及酶解时间对其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浓度为1%纤维素酶+0.1%果胶酶+0.9mol/L甘露醇组成的混合酶液,在28.5℃条件下,pH为5.8的酶液组合中酶解50min时,可获得较高的原生质体产量,且原生质体活力较高.  相似文献   

7.
主要探讨影响苜蓿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的条件,为原生质体的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据。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的子叶、下胚轴和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酶液的pH值,酶解时间,酶液组合和不同培养方法对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酶液pH值为5.8时,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的产量最高,同时细胞碎片少;子叶、下胚轴和愈伤组织适宜的酶解时间均为10 h;酶液组合为2%纤维素酶+0.5%果胶酶+0.3%或0.5%离析酶,游离出的有活力的原生质体产量较高;采用液体浅层培养和固液双层培养,均观察到原生质体发生分裂,但固液双层培养法更有利于‘新牧4号紫花苜蓿’原生质体的分裂和培养。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研究保加利亚乳杆菌原生质体制备的适宜条件;【研究方法】从酸奶中分离培养了保加利亚乳杆菌,观察生长动力学特性,在培养基中添加甘氨酸、变溶菌素进行了原生质体的制备;【结果】分离的保加利亚乳杆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生长对数期为2-16h;在培养基中添加甘氨酸(1mg/ml)能够显著提高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原生质体的形成率随着酶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而提高;【结论】原生质体制备的最适酶浓度为4ug/ml,作用时间为45min。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建立起高效的小青杨(Populus pseudo-simonii Kitag.)原生体分离体系,本研究以小青杨无菌苗叶片为材料进行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酶的种类和浓度、渗透压稳定剂浓度、酶解时间、叶龄是影响原生质体分离的重要因素;将叶龄35天的无菌苗第2~3片叶片置于酶液组成为CPW+3.0% 纤维素酶R-10+0.5% 离析酶 R-10+0.1% 果胶酶Y-23+0.6 mol/L甘露醇+0.6 g/L MES+1 g/L BSA中酶解8 h,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分别为2.44×107个/g和78.7%。通过该分离体系稳定的获得了高产量、高活力的原生质体,可以满足进一步的原生质体培养等技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主要探讨影响苜蓿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的因素,为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的子叶、下胚轴和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酶液的p H值,酶解时间,酶液组合和不同培养方法对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酶液p H 5.8时,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的产量最高,同时细胞碎片少;子叶、下胚轴和愈伤组织适宜的酶解时间均为10 h;酶液组合为2%纤维素酶+0.5%果胶酶+0.3%或0.5%离析酶,游离出的有活力的原生质体产量较高;采用液体浅层培养和固液双层培养,均观察到原生质体发生分裂,但固液双层培养法更有利于‘新牧4号’紫花苜蓿原生质体的分裂和培养。  相似文献   

11.
甘蓝枯萎病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甘蓝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conglutinans)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途径之一是获得其具有再生功能的原生质体。本研究通过对甘蓝枯萎病菌菌丝摇培时间、菌丝的酶解时间、保护原生质体的渗透压稳定剂的种类和浓度等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制备甘蓝枯萎病菌原生质体的高效、稳定体系,并在SR固体培养基上实现了甘蓝枯萎病菌原生质体的再生,再生率可达21.13%。该体系的获得将为下一步甘蓝枯萎病菌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和致病机理的解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虎奶菇菌丝体自溶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溶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微生物中,但有关食药用菌虎奶菇(Pleurotus tuber-regium (Fr.) Sing.)菌丝体自溶的研究国内外均未见报道。本文利用液体发酵的方法来培养虎奶菇菌丝体,并分别研究了不同温度、pH值与渗透压、O2供应等因素对其菌丝体自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虎奶菇菌丝体较佳的单因子自溶条件分别为温度40℃、pH 9.0、NaCl浓度3-4%及无氧条件。本实验结果为虎奶菇菌丝体自溶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研究酿酒葡萄‘桂葡1号’幼叶原生质体的最佳分离条件。以‘桂葡1号’20~30日龄无菌苗幼叶为分离原生质体试材,对分离过程中酶液组合、酶解时间、稳定剂浓度、纯化时离心速度及离心时间进行比较分析。酶组合以2%纤维素酶+0.5%果胶酶为宜。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原生质体的产量逐渐增高,适合‘桂葡1号’幼叶原生质体的酶解时间以8 h为宜。在0.45~0.55 mol/L的甘露醇范围内,随浓度提高,原生质的产率明显上升,0.55 mol/L时达到最大2.48×106个/(g?FW),活力为79.78%。在悬浮纯化原生质体时,以1000 rpm离心6~8 min的效果较好。分离材料的适宜酶液组合为2% Celluasw Onozuka R-10+0.5% PectolyaseY-23+25 mmol/L MES+0.55 mol/L甘露醇,解离时间以8 h为宜。悬浮纯化时,蔗糖浓度以30%、1000 r/min离心6~8 min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山丹丹高效原生质体分离体系,为山丹丹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山丹丹鳞茎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酶解法获得山丹丹原生质体,进一步采用3因素4水平L16(34)正交试验 。[结果]结果表明:(1)在预处理条件下(0.015 g/mL纤维素酶+0.005 g/mL果胶酶+0.65 mol/L甘露醇)得出最佳酶解时间为6 h,产量为3.47×106个/ mL;(2)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确定原生质体产量主次因素为:纤维素酶>果胶酶浓度>甘露醇浓度,同时得到最佳酶组合为0.02 g/mL的纤维素酶浓度、0.008g/mL的果胶酶浓度和最佳渗透压浓度为0.6 mol/L甘露醇,原生质体产量最高为3.47×106个/ mL,活力为60.32%;(3)在最佳酶组合处理下,采用暗处理可将原生质体存活率提高到76.15 %;在15 min、1000 r/min时,原生质体产量最高,为3.51×106/mL;在10 min、800 r/min时,原生质体活力最高,为61.2 %。 [结论] 该试验获得了山丹丹原生质体最佳分离条件,建立原生质体分离体系,为山丹丹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杏鲍菇生长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实现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的优质高产,采集了设施栽培条件下杏鲍菇生长发育各时期的温度、湿度、CO2浓度及子实体形态等数据,采用生长度日法对杏鲍菇的生长模型进行研究,依次建立了杏鲍菇子实体长度的生长变化模型和杏鲍菇子实体菌盖的生长变化模型,分别为Weibull函数 (R=0.9990), (R=0.9989),通过对观测实际值与数据模型模拟值进行验证,表明上述生长模型能够真实反映杏鲍菇的生长特性;同时,研究结果表明杏鲍菇子实体长度和菌盖生长发育基本上符合“S”型曲线生长规律,子实体生长属于有限生长型。  相似文献   

16.
刺芹侧耳菌丝体对外源的钙有较好的富集能力,可以将无机态的钙转变为更易被人体吸收的有机钙,为研制一种更高效、低廉、安全的补钙食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通过添加五种不同的外源钙(氯化钙,硝酸钙,碳酸钙,乳酸钙,氨基酸螯合钙)对刺芹侧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合刺芹侧耳菌株“L2702”的外源钙为乳酸钙,并确定刺芹侧耳菌丝体对其耐受钙的浓度范围为0~0.6 mg/mL。通过在不同浓度的乳酸钙的培养料培养下,刺芹侧耳子实体中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随着浓度的升高呈现正态分布,确定浓度为0.6 mg/mL处理组为最适合的浓度,显著高于无外源钙组(p<0.05);不同浓度乳酸钙对刺芹侧耳子实体脂肪和游离氨基酸的影响不明显,无显著差异;最适浓度的乳酸钙提高了刺芹侧耳子实体的产量,缩短了其生长周期;在栽培料中添加乳酸钙,钙含量随着乳酸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子实体中钙含量呈现正态分布,最适合的浓度为0.6 mg/mL。结果表明,刺芹侧耳对外源钙具有很强的生物富集能力,可能是菌丝体的特定成分如总糖、蛋白等协同抗氧化酶系增强了菌体对外源钙的耐受性及富集特性。  相似文献   

17.
旨为酸枣倍性育种、细胞融合提供材料,为枣品种杂交培育、品种更新开辟新径。以酸枣四分体时期的花粉为材料,采用酶解法分离原生质体,血球计数器计算原生质体产量以及FDA测定原生质体的活力,探讨花粉原生质体的分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甘露醇作为渗透压调节剂,在1%蜗牛酶+0.5%纤维素酶的混合酶液中,静止酶解4 h,四分体时期的花粉原生质体分离率最高,达到4.8×105个/mL,且通过0.01%的FDA活力检测,四分体花粉原生质体的活力为21.1%;不同浓度的甘露醇影响花粉原生质体的分离,试验得出,在0.3mol/L的甘露醇中,四分体时期的花粉原生质体分离率达到3.8×105个/mL,且活力为27.3%。四分体时期花粉原生质体的成功分离为后续三倍体育种提供了材料,为酸枣花粉其它时期的原生质体分离提供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用杏鲍菇、玉米膳食纤维配以其他辅料研制高纤维杏鲍菇冰淇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高纤维杏鲍菇冰淇淋的配方。结果表明,高纤维杏鲍菇冰淇淋的最佳配方为:设定奶粉添加量7.0%,绵白糖添加量9.0%,玉米膳食纤维添加量1.5%的条件下,杏鲍菇浆添加量7.0%,单甘酯添加量0.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添加量0.15%,明胶添加量0.15%。在此条件下,制得的高纤维杏鲍菇冰淇淋平均感官品质评分为93.62分,冰淇淋颜色均匀一致,有淡淡的奶香味,形体完整,组织细腻。  相似文献   

19.
摘要:对2个白灵侧耳和2个阿魏侧耳菌株,进行拮抗试验、菌丝体生长观察和出菇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侧耳的菌丝形态、子实体形态和对温度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异。白灵侧耳的一级种、二级种均比阿魏侧耳菌株提前3-5天长满,栽培菌袋也是如此。拮抗试验两者间产生不生长区带。两种菌丝在低温下(15-20℃)试管内都易分化原基。阿魏侧耳由于播种期不同菇体的颜色和出菇所需的时间变化很大。白灵侧耳随着秋季播种期推后出菇时间延迟,菇形无变化,两者每袋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