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云南农业信息化服务三农新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解决农业信息传播“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三农”,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与新华社云南分社和中国移动云南分公司紧密合作,共同搭建了“云南农村信息化扶贫暨农信通专家咨询服务平台”。本研究主要介绍了平台的建设现状、服务内容、功能模块、实施方案和取得的成果,提出在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过程中要选择低成本的信息化模式,走低成本和本土化的农村信息化道路;建立健全农信通专家服务长效运行机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农信通”服务功能模式,构建基于移动数字图书馆的云南本土化移动信息服务集成;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完备的农业科技服务支持体系,以产业化方式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民科普信息化服务工作新模式、新路径、新方法,为全国各地各级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及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提供借鉴。在文献研究农业科学普及工作新模式、新方法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辽宁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经验以及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所取得的实际效果。辽宁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创了“五位一体”农民科普信息化服务新模式,构建了国家、省、市、县、乡五级“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2019—2021年间,平台累计向全省提供科学普及服务1130.71万例,现已成为辽宁“互联网+农业”的典型案例,是辽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品牌。各地农业管理部门有必要借鉴辽宁12316平台的建设经验,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各级地方农业主管部门应重视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素质农民队伍;各省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有必要建立“星系式”科普服务体系,跨区域开展科普活动;各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要积极探索多元化信息服务模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对“三农”问题的日趋重视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出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中国政府当前及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大力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无疑对于“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有巨大的助力作用。为了推动中国农业信息服务的发展,切实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水平和效率,笔者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农业信息服务进行营销创新的可能和重要性进行了深刻剖析,从营销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农业信息服务理念、方式的创新,最后提出了农业信息服务的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4.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目标的提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日益成为中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将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推动国内农业向纵深发展,中国农业正朝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稳步、快速地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点之一,而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优劣则决定了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高低。为了推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笔者全面回顾和总结了中国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充分阐述了各种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最后从政策、法律、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关于中国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的几点建议,以期为提高中国农业信息服务水平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三农”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共享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基于J2EE (Java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和XML(eXtensible Marked Language)标准技术体系架构的农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应用,为解决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加快“三农”信息入户工程的进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西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了广西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指出了广西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广西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主要结论为:(1)制订长远发展规划,加强农业信息化法制法规建设;(2)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3)开发与整合农业信息资源,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4)加强农业信息人才队伍建设;(5)提高农民信息素质,培育农民的信息需求;(6)采取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增强农业信息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7.
创新农业职业教育,服务农业农村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国的“三农”问题和农业职业教育面临的任务,提出农业职业教育要面向 “三农”,拓宽服务领域,通过改革创新,构建开放、灵活,多功能的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设置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人才需求新格局的专业,构筑协调知识能力素质,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办学体制与运行机制,保证农业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简析江苏农业科技服务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简述了新世纪以来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对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的新要求,指出农业科技服务对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参考比较了国内同类研究成果之后,本文主要分析了近年江苏地区农业科技服务现状,找出在机构组建、人才队伍、服务能力、服务范围、服务成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整合现有科技服务机构、科技服务人才培养、创建科技服务新模式、拓展科技服务范围以及政策资金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法。对研究我国科技服务发展情况有较强参考价值,有助于重构我国现代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城市农业发展前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市民利用城市内小空间开展农业生产实践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休闲活动,而城市农业也已成为发达国家城市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此文通过对国外城市农业、郊区农业和中国都市农业范畴之间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国内外城市农业的发展过程、模式、技术和风险;根据北京市城市农业发展现状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布局,分析了北京市城市农业发展前景,认为北京市城市农业有一定的市场和社会需求,并提出了北京市城市农业的发展重点、模式和对策。研究认为:北京市城市农业的发展应注重提升农业在城市中的景观、生态、文化、教育和休闲服务等功能;主要建设模式包括教育展示农业、公共绿地农业、机构生态景观农业、楼宇社区农业、庭院农业、市民农园和会展农业;建议和对策包括:通过部门联动和研讨,规范和引导城市农业发展;通过实验示范,研究城市农业发展模式和技术;通过现状调研和技术集成,构建城市农业科技支撑体系;通过调研和企业化运作,建立城市农业技术市场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农业高校图书馆与地方信息网站共建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地发挥农业高校图书馆在农业信息化进程中的作用,更好地为当地的“三农”提供信息服务。通过网络访问的方法对山东省17个市辖区的农业信息网进行了调查,发现各地的农业信息网站严重缺乏专业信息机构的信息支持。结合农业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地方网站的平台优势,提出农业高校图书馆与地方信息网站共建信息服务平台的具体设想,构建了“实用技术”、“专家在线”、“农民培训”、“农业统计”、“农家书屋”、“信息服务”6个模块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贫困地区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和精准扶贫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笔者以近年来在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开展的“稻渔共作”的养殖模式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稻渔共作”养殖模式能够很好地将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和精准扶贫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品种选择、专家指导、繁殖推广、平台建设、示范参考等方面都遵循这一理念,并且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云南红河当地的生态保护和少数民族群众的脱贫致富。因而,这一养殖模式对于中国乃至世界上同类性质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推动对当地贫困人口精准扶贫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科学、准确地对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进行评估和分析,结合威武市当地农业气象服务的特点,利用AHP(层次分析法)与BCG(波士顿矩阵)相结合的方法,将复杂的效益评估系统数学化、层次化、系统化,构建适合当地特色的新型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模型,结合2015年武威市农业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效益评估。结果表明,“气象部门对当地农业气象需求的了解程度与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预报要素准确率”、“气象服务产品特性”、“农业气象产品内容丰富性”等4类指标属于核心类项目,成为农气象服务中产生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项目,“用户未来打算”属于发展型项目,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此次评估结果,能够使气象部门合理确定服务产品重点、改进服务内容,积极拓宽服务信息发布渠道,有效分配农业气象服务资源,对提高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晓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1):160-164
电商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并最终摆脱贫困的一种创新型扶贫手段。黑龙江省作为中国最北的农业大省,一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农村贫困问题,另一方面又具有生态环境良好、绿色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因此十分适合运用电商手段助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梳理和系统性分析黑龙江省农村电商扶贫现状,发现电商扶贫中存在农民从业人员“等靠要”思想严重、电商产业缺乏领军人物、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和基础设施相对不足等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贫困户电商脱贫意识、培养农村电商领军人才、建立本土农产品电商知名品牌和完善基础设施等对策建议,为黑龙江省进一步发展农村电商扶贫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院校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与其他类型图书馆、情报机构相比,整体服务水平较低,提升中国农业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已迫在眉睫。为此,利用网络调查法,针对10所农业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现状的调查及调查结果分析,指出中国农业院校图书馆需要建立大资源与服务大发展体系、多元化服务方式体系、信息公共服务能力体系、合作共享体系、咨询馆员队伍建设体系、新技术支持体系、营销整合体系等手段,改善中国农业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5.
广西国家级贫困县贫困类型划分与扶贫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玲  黄晓玲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6):157-164
贫困长期以来备受世界各国政府关注,广西是我国西南地区贫困人口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之一,贫困问题呈现多样化特点,为进一步探讨广西贫困乡村类型,推进广西精准扶贫工作。本文以广西区国家级贫困县为研究对象,从人口、经济、资源、社会四个方面选取影响贫困的28个指标,利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制约广西贫困的主成分,并在此基础上将影响贫困的主成分作为变量,对广西的贫困县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制约广西贫困的主要的因子为:“人口”因子、“经济收入”因子、“交通基础设施”因子,“工业化程度”因子、“农业机械化水平”因子、“通讯”因子、“教育”因子;2)广西贫困县的地域类型可划分为三类:农业生产力-工业化水平较低型贫困县,交通通讯基建落后型贫困县,文化教育落后型贫困县三大类,并针对各类型贫困县提出相应的减贫脱贫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总结经济林产业扶贫的主要成效,发现问题,提出发挥经济林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重要作用的政策建议。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对山西、四川和云南3省6县的实地调研发现,经济林产业扶贫成效显著,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促进了农民就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然而,脱贫地区的经济林产业还存在规划落实不到位、栽培品种混杂、管理措施粗放、加工存储产业滞后和科技支撑力度不够等突出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加强对经济林产业的宏观指导、强化科技支撑和技术推广、积极拓展林业产业政策、提升产业发展的组织化品牌化水平和积极培育流通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为更好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产业精准扶贫方法、更好推进四川产业精准扶贫,首次运用多重对应分析法进行了产业精准扶贫关联度分析,发现四川贫困县的地理位置、产业、技术需求环节、技术需求对象之间存在关联。川西、川南的企业对中药材加工技术需求意愿更强,川南、川东的专合组织对经济作物技术需求意愿更强,川西的政府部门对林业、特色水果、畜禽的种植或养殖技术需求意愿更强。提出了产业精准扶贫的任务是"产业定位精确、科技着力精准、技术服务精细",可通过"立足需求、对口支援、项目引导、企业带动"的路径实现,但要处理好生产与市场、政府与市场、创新与服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通信网络的完善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已经成为农民获取信息的主流方式。但由于上网技能的缺失以及文化水平的限制,农民往往很难获取到他们所需的农业信息。有必要研究一套更有效的建立在橡胶树栽培技术推广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服务系统。微信公众平台是公众号运营者通过公众号为微信用户提供资讯和服务的平台,为实现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此,尝试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构建一套橡胶树栽培技术服务系统。系统包括橡胶知识和技术服务2 个主要模块,实现了橡胶树栽培管理知识查询、专家对用户的一对一远程技术服务、橡胶树施肥配方查询、橡胶资讯服务的主要功能。橡胶树栽培技术服务系统搭建了专家与农技员、农技员与农民、农民与产业间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桥梁,创新了服务模式和渠道,切实解决了科技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对湖南省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别对湘西3个县6个村的贫困脆弱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湘西自治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的主要因子是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以及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同区域农户面对风险的冲击和抵御能力有较大差别。因此,湘西地区应改变扶贫开发模式,开展发展式和参与式扶贫项目;创新贫困检测模式,建立动态扶贫监测管理新模式;统筹城乡综合发展,实现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推广生态扶贫计划,遏制自然环境恶化;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制定针对性扶贫政策,以全面提升农户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