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淮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随着淮南市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量也随之逐年增加。在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农用地整理潜力受限条件下,充分挖掘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已成为解决用地矛盾重要途径。因此,研究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笔者在分析淮南市农村居民点特点与问题的基础上,采用人均、户均农村居民点标准建设用地标准法和城镇体系规划法对农村居民点理论潜力进行计算,再用层次分析法得到2020年淮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9605.65 hm2。最后从新农村建设、土地后备资源、建设用地需求等因素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推动力。通过分析得出,淮南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巨大,在各种推动因素作用下,应尽快有效地对居民点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2.
为了合理有序地开展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将对德令哈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综合修正及评价分级,针对德令哈市各乡镇的自然性影响因素、经济性影响因素、社会性影响因素、生态安全性影响因素和土地利用性影响因素5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基于定性描述和定量计算方法相互结合,获得德令哈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并根据新增耕地系数对全市进行潜力分级。结果表明:(1)综合修正后,德令哈市各乡镇2011—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可增加耕地面积为391.77 hm2,整理增加耕地系数为1.85%。(2)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较大主要分布于德令哈的西南部和东南部,分为4级。 相似文献
3.
为了合理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科学有效地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以临夏县北塬地区为例,选取影响整理潜力的自然、经济、社会、土地资源利用和宅基地利用等13个指标,建立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得出综合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到临夏县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并求取理论增加耕地率。结果显示:临夏县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存在地域差异,总体潜力较大;理论潜力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34~0.76之间;2015年和2020年临夏县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分别为312.82 hm2和293.76 hm2;耕地增加率分别为14.84%和13.87%;随着农业人口不断增长,现实潜力呈逐渐下降趋势;结合研究区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可根据不同区域现实潜力大小分重点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以提高整理效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构建完整的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以及在实施土地整理中确定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奠定基础。分别采用了因果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土地整理的目标、土地整理潜力以及影响因素等分析入手,以重庆市为例,构建了省级层次的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废弃土地复垦、未利用土地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合理地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对区域农村居民点的现实整理潜力进行测算。本研究以赤壁市的10个乡镇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工程技术因素的自然和社会经济修正指标体系,对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的理论整理潜力进行系数修正,得到更接近于工程标准的现实整理潜力。研究表明:赤壁市10个乡镇的农村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为283.03 hm2,综合挖潜系数为0.061,理论潜力与现实潜力差异较大。研究认为:考虑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工程技术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对整理潜力进行自然和社会经济修正,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测算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开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受经济、社会、生态、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向今后的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笔者以重庆市开县为例,构建了基于多因素的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现状水平,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开县目前大多数地区土地利用处于适度及粗放利用状态,针对当前农村居民点土地低效利用的原因,提出了保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研究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与其景观特征之间的关系,以2012年临夏县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测算南塬乡各行政村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实现潜力,并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分别计算各村居民点形状、规模和分布3个方向的景观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各景观指数贡献率的基础上引入综合景观特征值,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类型尺度上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与综合景观特征值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可实现潜力仅为理论潜力的一半;(2)受地形影响,南塬乡各村居民点斑块分布差异较大,综合景观特征值能够全面地反映出各景观指数对整体格局的影响;(3)综合景观特征值和可实现潜力有很强的相关性,综合景观特征值越高说明居民点斑块越规则,其整理潜力越小,例如江家寨村综合景观特征值最高为1.409,但其可实现潜力仅为2.23 hm2。 相似文献
8.
综合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闲置宅基地抽样调查法、城镇体系规划标准方案法得到重庆市荣昌县2011—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值。构建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对全县21个行政单元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进行评价,以评价分值为依据,将全县划分为优先整理区、重点整理区和一般整理区,并提出各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荣昌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3120.71 hm2,该测算结果融合了不同测算方法的优点,更加合理;有4个主成分对荣昌县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具有显著影响,即经济可行性、整理潜力大小、整理基础条件和农户意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及优先度评价避免了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布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利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时序安排,对西南丘陵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进行评价。选取西北地区地貌类型多样、地形破碎复杂的陇县作为研究区,基于县域特点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特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确定评价指标。将高程、坡度、坡向、水源影响度作为自然要素评价指标,将道路通达度、城镇中心可达性、用地规模作为社会经济要素评价指标,在ArcGIS 10.3软件支持下,利用多层分析加权求和的方法,以20 m×20 m的栅格像元大小作为评价单元,对陇县农村居民点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将用地适宜性划分为适宜、较适宜、基本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分别占用地总规模的13.88%、42.84%、34.48%、8.80%。结果表明,适宜农村居民点用地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捷,距离城镇中心较近且用地规模大,适合设施建设需要;较适宜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布广泛,地势略有起伏,交通方便,城镇中心可达性较高且具有一定的规模;基本适宜农村居民点用地自然条件略差,道路通达度一般,城镇中心可达性和用地规模有限制;不适宜农村居民点用地地形条件差,交通不便,距离城镇中心远且多为零碎地块,不利于居民点发展。研究结果为农村居民点用地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客观分析苍山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效果,通过在卞庄镇、长城镇、尚岩镇、向城镇随机发放调查问卷获取研究基础数据,从农户角度选择反映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社会保障、农民意愿等3个方面的10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农村居民点整理效果。结果表明,研究区村民对农村居民点整理较为满意,卞庄镇整理效果最好。针对整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顺利进行,以伊通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研究对象,围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影响因素,从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等方面,选取14个影响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指标的权重,得出综合评价体系的评价系数。运用评价系数计算出农村居民点可实现潜力。结果表明:(1)截止2015年,伊通县农村居民点整理可实现潜力为3031.10 hm2,整理后可新增耕地系数25.02%;(2)各乡镇评价系数介于0.19~0.61之间,营城子镇评价系数最大,为0.61,新兴乡最小,为0.19;(3)在整理时序上,将可实现潜力与新增耕地系数综合考虑,应优先重点安排潜力大,新增耕地系数大的乡镇。 相似文献
12.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建立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05年江苏省土地利用、村镇建设和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对全省65个地域单元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省65个地域单元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分值介于18.3~83.4,基本呈正态分布规律。全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从南向北大致呈降低态势。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3.
基于村尺度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研究——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序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顺利开展的关键,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南京市六合区为研究区域,以行政村为研究单元,通过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综合确定权重,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农村居民点整理在时间上分为三期:近期整理区:拟整理面积2247.21 hm2;中期整理区:拟整理面积9574.23 hm2;远期整理区:拟整理面积:2852.51 hm2。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研究,从理论层面上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瑞金市典型村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差异分析及整理潜力测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优化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和分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村居民点整理正成为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手段。笔者以瑞金市为例,以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差异分析为基础,采用“三级标准”制,运用户均宅基地标准法计算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结果表明,不同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存在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农村居民点,必须采取不同措施进行用地整理,优化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模型识别法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分析评价研究——以格尔木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验证模糊模型识别法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的可行性,从社会、经济、生态3个方面构建土地整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格尔木市大格勒乡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指标量化,利用文献综述法建立模型识别库,根据模型库正态分布数据原理确定隶属函数,建立评价体系与综合效益等级关联度模型。结果表明:格尔木市大格勒乡项目属于“好”级别;乌图美仁乡与郭勒木德镇属于“一般”级别;造成以上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权重较高的社会效益显著性过低,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实例研究证明,基于模糊模型识别法建立的理论和方法在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土地整治可持续性评价研究——以新疆鄯善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增强干旱区土地的生产能力,提高土地的生产潜力,使土地资源达到一种合理的利用状态,以鄯善县的土地整治为例,结合干旱区土地特点,通过数据分析、专家询问和农户调查,从生产性、经济性、生态安全性和社会可接受性4个方面构建,并筛选了干旱区土地整治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综合分值由整治前的56.13提高到整治后的70.55,土地整治效果突出,明显提升了土地利用水平。其中,经济性因素对综合结果影响最大,生态性因素次之,最后为社会可接受性和生产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拟在对多种规划方案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分析基础上,选择最优规划方案;【研究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土地整理项目拟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以此确定项目最优规划方案;【研究结果】新增耕地数量、耕地质量提高程度等指标是影响综合效益的主要因素,也是规划方案确定所需考虑的首要因素;【研究结论】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择优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主要依托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和进行,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农村非政府组织新农村理事会在农村建设用地管理等农村公共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笔者以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理事会为例,通过对3个行政村的理事会运行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当前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运行现状和现实困难,针对性地提出了引导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开展合理的土地开发潜力评价,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是当前土地整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构建了土地开发潜力评价模型,从土地利用现状、自然因素、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生态因素四个方面选取了12个指标构建了土地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新疆哈巴河县作为研究区,以县域行政村作为主要评价单元,应用GIS方法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哈巴河县未利用土地开发潜力大,但限制因素如坡度、水源、土壤质地等较多,近期开发难度大。县域可划分为高、中、一般、低四种不同潜力区,土地开发宜优先在中高潜力区开展,低潜力区则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 相似文献
20.
基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分析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专项调查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以江西省崇仁县孙坊镇为例,在现实潜力来源分析的基础上,以农村居民点斑块为评价单元,选取村庄状况、耕地适宜性和社会经济条件3个因素,及斑块规模、村庄破旧程度和耕地邻接度等8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现实潜力类型。结果表明:迁移合并型农村居民点斑块是孙坊镇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来源,可分为易释放型、较易释放型、较难释放型、难释放型4种潜力类型。研究认为,现实潜力的释放应遵循先易后难原则,根据不同的潜力类型在时空上进行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