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7~1990年,对3255份四川地方稻种资源进行了抗稻瘟、白叶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鉴定。筛选了一些高抗、双抗(中抗)、多抗(中抗)的资源,可供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2.
“七五”期间对已搜集、编目的云南稻种资源进行抗性鉴定。其中抗稻瘟病鉴定4735份,白叶枯病鉴定4092份,抗寒鉴定3000余份,抗旱鉴定3126份。筛选出一批抗性材料,可供育种和基础理论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3.
1989~1990年对502份稻种资源进行了抗稻曲病鉴定。自然诱发及人工接菌的结果表明,品种(系)间抗、感反应差异明显;不同熟性品种(系)间的抗病性趋势表现为早熟>中熟>晚熟。  相似文献   

4.
2008年在湖北恩施、2009年和2010年在海南陵水分别采取自然诱病和人工接种方法对158份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和137份“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亲本材料进行了抗纹枯病大田鉴定和评价,未发现免疫材料,抗病和中抗材料的比例分别为0.3%和13.9%;大多数属于感病范围,中感、感病和高感材料的比例分别为40.0%、25.8%和20.0%.其中BR24、Hnankar、解放籼、秕五升、赤壳糯、红旗5号、泽谷、寸谷糯和旱麻稻在3年2地的鉴定中均达中抗水平;Serendahkuninmdaysia、SAI-BUI-BAO、Giza14和香稻在个别年份中达抗病水平.在海南2年试验中测定了各材料的纹枯病病级、相对病斑长、相对病斑高、抽穗期和株高,通过分析,发现纹枯病病级与相对病斑长和相对病斑高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抽穗期和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对病斑长和相对病斑高可以作为抗性鉴定和评价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稻瘿蚊Orscolia oryzae (Wood-Mason)是广西及我国南方各省区部分稻区中、晚稻历史性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此虫在广西发生为害有扩大和加剧的趋势。目前主要是依靠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效果不很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是“七五”期间鉴定的继续和深入,通过5年的抗病虫鉴定、多年多点鉴定以及室内生理小种和抗生性测定,选出单抗病虫材料1706份、双抗363份、三抗107份、四抗6份,以及嘉农籼育36、安选4号等15份抗性较为稳定并兼抗多种病虫的品种供育种和生产部门利用  相似文献   

7.
1972—1983年采用以人工接种为主,自然诱发为辅的鉴定方法,对2550个品种(系)(其中粳稻2255份,籼稻295份)进行了多次重复鉴定,从中筛选出高抗抗源395份,已被杂交育种选用111份,如春红、松前、合江  相似文献   

8.
从生产中及稻作育种中的利用两个方面阐述了云南稻种资源的作用和地位,指出开发利用云南稻种具有很大的潜力。提出了利用云南稻种资源所面临的五个方面任务。  相似文献   

9.
在广西、湖南、北京进行白叶枯病抗病性同步鉴定,将1574份云南稻种分为15个抗病类型。筛选出抗病品种41份,占总数的2.6%,其中海南糯对25个菌株表现广谱抗性,并对Bs-3和Ks-6-6两菌株表现全生育期抗性。云南稻种籼粳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与原产地海拔高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1982—84年对本所现有的992份稻种资源分期分批进行了抗白叶枯病的人工接菌鉴定。其中国外稻种448份,省外稻种327份,本省育成品种(系)及地方品种217份。接种菌源为本所植保室提供的X01—2菌株(致病力中等的南阳湖菌系)。筛选出了一批高抗白叶枯病的稻种资源。  相似文献   

1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Oryzicola Fang et al,下称细条病)在我县始见于1987年,从1990年开始上升为杂交水稻的主要病害。轻病田块损失5%~20%,重病田块损失30%~40%,且随着高感品种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病害发生有不断加重趋势。为了遏制病害的流行趋势,我们对水稻品种抗病性进行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野生大豆资源对灰斑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野生大豆资源对灰斑病抗性鉴定,旨在为拓宽大豆灰斑病抗病的新基因资源和鉴定新的抗病种质,用于抗灰斑病育种工作。在大豆生育阶段R3-R4时期对104份野生大豆材料进行人工接种灰斑病菌。结果表明:抗病材料有29份,占供试材料的27.9%;中抗材料有45份,占供试材料的43.3%;感病材料有30份,占供试材料的28.8%。用灰斑病菌多菌株接种于104份野生大豆材料进行抗病性指数测定,结果表明:有86份材料抗性指数较高,对不同来源的菌株均表现了一定的抗病性,这些材料可用于水平抗性育种工作。野生大豆资源中有丰富的抗灰斑病基因资源,即有单一抗性资源还有广谱抗性资源。  相似文献   

13.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主要病毒病害之一。目前由于缺乏规模、高效的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体系,制约了抗黑条矮缩病水稻资源的发掘,限制了抗黑条矮缩病的育种进程和基础研究。本研究通过分析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鉴定所需灰飞虱的有效接种密度、带毒率及播期等,提出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鉴定有效接种的灰飞虱密度在800万头 hm-2左右较为合理,而带毒率应不低于5%。并进一步对现有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的循回期、接种虫量、接种时间及虫龄等进行了优化。利用上述鉴定体系,2010年对来源于20个国家的共1240份水稻种质进行黑条矮缩病田间鉴定,初步获得发病率低于10%的品种34个;2011、2012连续两年对该34个品种进行多年多点重复抗性鉴定,发现来自东南亚地区的3个品种Kanyakumari 29、Madurai 25和Vietnam 160连续3年发病率均低于10%,表现较高的黑条矮缩病的抗性。进一步分期播种鉴定的结果表明,Kanyakumari29在3个播期、3个鉴定点的发病率均低于12%,而Madurai 25和Vietnam 160发病率均低于9%。此外,在人工接种条件下Kanyakumari 29、Madurai 25和Vietnam 160的发病率均低于9%。因此,多年多点田间鉴定和人工室内接种鉴定的结果均表明,Kanyakumari 29、Madurai 25和Vietnam 160稳定、高抗黑条矮缩病。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田间鉴定与室内鉴定相结合的黑条矮缩病鉴定体系准确、可靠,可用于黑条矮缩病的大规模鉴定,该体系的建立及高抗黑条矮缩病水稻资源的发掘为水稻抗黑条矮缩病基因的鉴定及育种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4.
贵州引进稻种资源的评价、保存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稻种资泺的引进是作物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扩大遗传多样性,促进水稻品种改良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继从各产稻国和地区引进稻种遗传资源近1500余份,经过初步整理和性状评价,筛选出一批适宜于贵州稻作生态,具有较大利用价值的矮秆、大粒、优质、抗病虫、耐逆境等优异种质。这些稻种资源已繁种、保存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种质库中,供省内外科研与教学机构进行种质创新和育种利用研究。概述了贵州引进稻种资源的保存、评价和利用现状,并就今后工作重点与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七五”期间,将3762份贵州地方水稻品种贮入国家库,对4000多份稻种进行了农艺性状、抗逆性和抗病性的鉴定评价,筛选出一批优良种质和双抗、多抗资源供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6.
对数千份云南稻种资源初步进行了农艺性状及抗性鉴定,云南稻种资源极其丰富多采,尤以大穗、大粒、优质资源居多,但其缺点亦很突出,如植林高、叶披散、易倒等。针对云南稻在江苏的利用问题开展了有关研究,利用云南稻培育出香血糯等名贵品种并用于生产。通过同工酶分析初步推论了云南稻在稻种起源进化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稻瘟病.白叶枯病、褐稻虱是我国南方稻区的主要水稻病虫害,抗性品种的筛选是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作者通过对1987年南方稻区区试品种的抗性鉴定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耕地的减少,我国粮食供求矛盾,终需依靠科技来解决.针对大理州籼稻区后继良种缺乏的实际,大理州经作所自1995年起与云南省农科院、国际水稻所合作开展"超高产生理育种研究",旨在利用国际水稻所的育种材料和研究方法,结合大理州稻作生态,对国际水稻所最新育成的超级稻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及利用,选育出适应我州1600m以下海拔稻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应用生产.  相似文献   

19.
野生稻对两病抗性鉴定简报庞汉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1)1991年对我所收集、保存的国内外各种野生稻资源进行抗白叶枯病、稻瘟病及农艺性状的鉴定,试图筛选出一批抗病性强、优质的野生种质资源,供育种、生物工程等单位利用。材料与...  相似文献   

20.
吕彬 《作物杂志》1994,10(5):36
国外稻种资源在黑龙江的利用吕彬(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佳木斯市,154014)黑龙江省近代稻作始于本世纪初。当时的主栽品种除农家品种外,主要为日本、原苏联和朝鲜的品种,如京租、北海、龟之尾、改良北海道、坊主、津轻早生等。由于这些品种相对优越于老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