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刈割时期对紫花苜蓿干草调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刈割时期的紫花苜蓿干草品质的研究表明:盛花期刈割的苜蓿干燥速度快于初花期和结荚期,晾晒28h以上即可成功调制优质干草,初花期和结荚期刈割的苜蓿成功调制干草需要晾晒32h;调制干草的适宜含水量是20%左右;初花期苜蓿叶的蛋白质含量是茎的2.41-2.95倍,苜蓿干草的叶量是决定苜蓿品质的主要因素;不同刈割时期调制的苜蓿干草茎叶比差异较大,结荚期明显高于盛花期和初花期,是初花期的5-7倍。在初花期刈割,调制干草中茎叶比变化较小,叶损失少,可获得高质量的干草。  相似文献   

2.
以阿鲁科尔沁旗2013年种植的紫花苜蓿为对象,分析2015-2018年紫花苜蓿适宜刈割期与实际刈割期差异及近30a(1989-2018)逐日降水保证率曲线。结果表明, 适宜刈割期与实际刈割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第二茬推迟最为明显。第二茬紫花苜蓿刈割期降水风险最高,第一茬、第三茬次之,第四茬风险最低。第一茬紫花苜蓿应在6月上半月完成刈割,第二茬紫花苜蓿应气象预报选择合适时机刈割晾晒或直接加工青储饲料,第三、四茬紫花苜蓿刈割期选择上有较宽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紫花苜蓿(Medicigo sativa L.)是重要的豆科牧草,刈割是利用紫花苜蓿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本文以在云贵高原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表现优异的7个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刈割处理对紫花苜蓿品种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处理对紫花苜蓿不同品种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及粗蛋白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14号品种(1085)在45cm的刈割方式下鲜草产量最高,达到了86400kg/hm2,且显著高于30cm刈割和孕蕾期刈割(P<0.05);同一刈割处理下,不同的品种之间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也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45cm刈割处理时,14号品种(1085)的鲜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余6个紫花苜蓿品种(P<0.05),而粗蛋白含量则是16号品种(1075)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余6个紫花苜蓿品种(P<0.05)。不同刈割处理对参试的紫花苜蓿品种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分析,表明在45cm刈割方式下,苜蓿的产草量,粗蛋白含量和粗蛋白产量最高,故云贵高原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苜蓿生产的最适宜刈割高度是45cm。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饲料甘薯总产量,开辟优质青绿饲料,开展了按不同时期、不同比例进行茎叶刈割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间隔21d处理的甘薯茎叶产量前期较低,后期较高,能较好地协调地上地下部的关系;间隔14~21d、刈割率1/4处理的地上地下部总干物质产量较高,其中间隔21d、刈割1/4的总干物质和总粗蛋白质分别比传统一次性收获方式增产13.03%和16.31%。隔28d全割的的处理茎叶产量最高但薯块产量最低。因此生产上可按每14~21d和1/4的比例进行茎叶刈割,获取高产。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越冬刈割时间及留茬高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在玉门黄花农场通过对紫花苜蓿的适时刈割期进行研究,综合考虑刈割时期对紫花苜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确定河西地区紫花苜蓿的最佳刈割时期为孕蕾期至初花期。  相似文献   

7.
8.
9.
为探讨刈割频次、施肥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轻度盐碱地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以刈割频次(1、2、3、4次)为主处理,施肥(对照;施N肥;施P肥;施NPK复合肥)为副处理的双因素裂区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生长季内,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紫花苜蓿干草产量显著增加(P<0.05),3次与4次刈割分别比1次刈割增产123.8%和131.6%;施肥对干草产量无显著影响,而刈割频次与施肥的交互作用对干草产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刈割3次并添加NPK复合肥处理的干草产量最高。刈割频次和施肥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二者交互作用仅对粗蛋白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紫花苜蓿茎叶比下降,粗蛋白、粗灰分含量和K+/Na+显著增加(P<0.05),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Ca2+含量先增加后降低,Ca2+/Na+则表现出先升高后稳定的趋势。施NPK复合肥使苜蓿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刈割频次对第二年返青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4次刈割明显降低了苜蓿的存活率,返青率仅为12.5%,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研究表明,在松嫩平原轻度盐碱地种植紫花苜蓿,每年刈割3次并施用NPK复合肥为最佳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一、适期刈割 适期刈割有利于苜蓿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与质量的提高。一般以初花期至盛花前期最佳,此时蛋白质含量高,草质好。盛花期产量虽高,但纤维素增多,草质变差。  相似文献   

11.
双歧杆菌作为消化道的生理性益生菌,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等行业.由于双歧杆菌的生长和存活条件比较苛刻,在生产与贮藏过程中保证功能菌的活菌数量和产品质量的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温度是对产品影响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双歧杆菌生长和其产品品质两方面阐述了温度对其影响的概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结合现有苜蓿智慧管理研究进展,提出基于小型无人机+超声波检测在苜蓿智慧管理上的具体应用,为精准农业和苜蓿规模化生产的远程诊断提供思路。【方法】 文章以苜蓿为研究对象,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谢尔塔拉农牧场为研究区,在总结归纳当前苜蓿智慧管理研究及应用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无人机+超声波的苜蓿田数据采集及应用。【结果】 研究进展表明与卫星相比,无人机在农作物识别与长势估算中,识别精度和速度表现出明显优势,苜蓿智慧管理的前提是数据的获取与分析,从无人机获取的代表苜蓿冠层高度信息的DSM数据能够显著提升苜蓿识别精度、苜蓿形态三维建模、苜蓿相对高度估算等方面,实时获取苜蓿生长过程中的相关参数使结果更为可靠。【结论】 该文总结现阶段苜蓿智慧管理研究进展,归纳现有研究成果的优势与不足,提出结合无人机采集的高分辨率图像和超声传感器,对不同状况下的苜蓿进行准确数据获取的方法。基于此方法配套相应的苜蓿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将可以为用户提供苜蓿长势、产量预测和实时灌溉、施肥等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摘要院鹅是节粮型食草水禽,其中日粮纤维对鹅的日常生长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日粮纤维定义的初步整理 和日粮纤维对鹅生长及消化利用影响的综述,发现日粮纤维对鹅的生长具有重要的营养生理功能,并且鹅对不同纤 维源的消化利用不同,其中鹅对中性洗涤纤维和半纤维素的利用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产苜蓿种子时,不同灌水处理对苜蓿的植株高度、叶片相对含水量、生殖分配及种子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灌水时期的影响大于灌水总量的影响.苜蓿分枝期是营养物质快速积累时期,应控制灌水;苜蓿在现蕾至初花期灌水可得到较高生殖分配率和种子产量,并显著高于其他时期灌水的处理;在结荚期适当的补充水分,有利于苜蓿籽粒饱满.  相似文献   

15.
蚯蚓粪肥是很好的腐熟有机肥料,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对作物施用肥料的效果表明,蚯蚓粪肥的应用效果尤为突出,对作物的生产有更好的应用。并且蚯蚓粪肥制备简单、原料宽广,能提高作物产量、促进作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修复被污染的土壤。薄荷一般都含有食品价值,能够清凉解渴;并且它还有药用价值,药后清凉的功效,能够治疗麻疹。因为薄荷的经济价值,我国在薄荷肥料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本篇文章也以蚯蚓粪肥性状和对薄荷生长展开探讨,为研究薄荷高产、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氯离子对作物生长和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氯在植物中的主要营养和生理生化功能,我国主要土壤含氯状况,施氯对土壤性质、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作物的耐氯临界值,氯在作物中的含量及分配和施氯对其它养分吸收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明显以及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深刻影响着植物的生存、生长及植被的演化。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适应者演化出一套有效的适应策略,克服了这一负面影响,而不适应者则被驱离出境。从物候、生理生态等方面综述了植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情况,湿地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研究培育苜蓿芽的光照、温度、相对湿度条件,采用无土培育的方法,在不同的光照、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于人工气候箱中培育7 d后,测定其发芽率、芽长和百株重。结果表明,有光照时苜蓿芽生长发育较好,无光照时发育较差;温度在25~35℃时苜蓿芽生长发育较好且差异不大,温度在20℃时发芽率较低、百株重最轻,温度在35℃时百株重也较低;相对湿度为70%、80%时比相对湿度为60%、90%时发芽率相对较高,且两者差异不显著,当相对湿度低于60%或高于90%时,发芽率都比较低。试验证明苜蓿芽生长的适宜条件为有光照,相对湿度为70%~80%,温度为25~30℃。  相似文献   

19.
植物生长调节剂冠菌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阐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冠菌素的结构、性质和生理作用,冠菌素与植物内源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冠菌素在提高植物抗逆性方面的作用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生物质炭对不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性,总的来说施入一定生物质炭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不仅对须根系农作物有增产效应,也对块根、块茎类作物增产效果明显;连续低剂量的施入对稳产、高产的效果高于高剂量;生物质炭与肥料混施能提高肥效的利用率、减少养分的淋失。也有个别反例存在。单独施用生物质炭对作物平均增产8%~15%,生物质炭混施能显著提高一些作物的产量。不同原料制备的生物质炭对作物增产效果存在一定差异。畜禽粪便的生物质炭28.3%~66.4%、木材12.1%~19.0%、作物秸杆类生物质炭2.6%~31.2%。生物质炭对不同作物类型的增产效果不同。果菜类增产28.6%~60.6%、豆类增产33.3%~79.5%。生物质炭不同施用量对作物增产效果不同。当施用量10 t/hm~2时,作物增产18.0%~30.8%,当施用量在30~40 t/hm~2范围内增产效果较好,当施用量60 t/hm~2后增产效果不显著。在300~650℃条件下制备的生物质炭对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均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在匹配生物质炭特性、作物习性与土壤性质的前提下,适量适时施用合适的生物质炭可以达到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