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陆羽《茶经》中提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而且还引用了《神农食经》中的话:“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说明在神农时代已有饮茶之事。从春秋时期秦统一四川后,饮茶开始在中原传播,顾炎武《日知录》中记载:“秦人取蜀后,开始有茗饮之事。”汉末,三国至魏晋,饮茶之风逐渐盛行,连帝王贵族都以茶待客,西晋陈寿著《三国志》记载:“孙皓……密赐茶以当酒。”刘宋·山谦之的《吴兴记》提到:“每岁吴兴、昆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会于此。”到了唐代,饮茶更为普及,《茶经》问世,使天下皆知饮茶,  相似文献   

2.
罐罐茶     
蔡如桂 《茶业通报》2001,23(3):32-32
羌族人民多居住在高海拔的产茶山区 ,在高山缺氧的环境中 ,饮茶可以增强人体血液的携氧能力 ,以抗“高山反应”。因此 ,饮茶对羌族人民来说无异米盐。平民百姓饮用的是“粗枝大叶”茶 ,高山沸水又不到 1 0 0℃ ,要溶解茶汁只得“煮饮” ,远古无压力锅、电热水器 ,用的是祖先发明的陶器———罐罐 ,这便是“罐罐茶”的来历。开始是将茶叶投入罐罐中 ,在火上烤热 ,茶香即溢出 ,注入冷水 ,煮沸若干时候 ,滤入酒杯大小的茶盅 ,自饮、待客、聚欢…… ,这种饮茶方法随着茶叶的传播到低海拔的沿海 ,经改进并与本地习俗结合 ,便成为今日的“工夫茶”…  相似文献   

3.
“烟酒茶”并称,再明显不过地表明茶叶是种嗜好品。一般人直觉地认为,经济发达、个人收入高的国家或地区,饮茶必多,饮好茶必多。其实不尽然,市场茶叶消费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人口数量、居民生活习惯及习惯的转移、生活环境以及消费史;经济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饮茶历史悠久,茶叶品种繁多。56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形成了各具千秋的饮茶风俗。笔者将一些有代表性的民族饮茶方式,分别简述如下。汉族的清饮茶汉族的饮茶方式分品和喝两种,大多推崇清饮,方法是将茶直接用开水冲泡,品的是味,喝的是纯。最具代表性的饮法是:品龙井、啜乌龙、盖碗茶、九道茶、早市茶、喝大碗茶。品饮龙井茶,首先要选择一个幽雅的环境,其次,要学会龙井茶的品饮技艺。品饮时,应慢慢提起清澈明亮的杯子,细看杯中翠叶碧水。看罢、闻罢、然后缓缓品味,清香、甘醇、鲜爽应运而生。啜乌龙茶很有讲究,配套的茶具是必不可少的,经温壶、置茶、冲泡、斟茶入杯,便可品饮。啜茶的方式更为奇特,先要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茶汤入口,迥旋品味。这种饮茶方式,目的不在于解渴,主要在于鉴赏乌龙茶的香气和滋味,重在物质和精神的享受。饮盖碗茶,有净具、置茶、沏茶、闻香、品饮四道程序。倾碗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品味润喉,提神消烦,别有一番风情。九道茶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以云南昆明一带最为时尚。泡九道茶一般以普洱茶最为常见,多用于家庭接待宾客,所以,又称迎客茶,温文尔雅是饮九道茶的基本...  相似文献   

5.
饮茶与健康     
刘扬武 《茶业通报》2006,28(3):138-138
祖先以百草为药,茶亦居其中。《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几千年来,人们品茶、论茶,从未停止过对饮茶与健康的研究。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之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心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王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中医认为,茶叶性味甘苦而涩、微寒、无毒,具有清头目,除烦渴、治痢、降火化痰、消食利尿、解毒等功能。历代医书先后记载了茶叶有20项,219种药效。在古代就提倡:“以茶散郁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养身体”,把饮茶作为养…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我国茶叶饮用的方式可分为二种:吃茶、喝茶、饮茶。随着社会的发展,制茶技术不断改革,茶叶的花色品种增多,人们对茶叶饮用价值的研究愈加重视,茶叶饮用方式也在逐渐演变,愈来愈多的人喜爱“饮茶”,品尝茶的真香真味。充分利用茶叶的饮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这几年来,世界消费市场的传统饮茶习惯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冲饮方便的红碎茶,快速溶解的速溶茶,各种新型的加香茶,果味茶、冰茶以及具有一定药理作用的茶畅销工业发达国家。因此提出制茶技术革新的问题。一、提出革新问题的原因由于生产力高速发展,“时间就金钱”这一信念越加深入人心,要花费不少时间的传统饮茶习惯与方式,在逐步为饮茶“快餐”化所代替。这一变化,在工业越发达的地区越明显,如日本茶叶消费日益增多的各种速溶茶和罐装茶水——美国速溶茶、琦玉养蜂株式会社生产的蜂蜜抹茶速溶茶、伊藤园的罐装乌龙茶水……,饮用方便,深受欢迎。饮茶的习惯与方式正向快速、方便、保健等多样化趋势发展。为了适应这个趋势,制茶技术上  相似文献   

8.
婺源产茶历史悠久,约有一千七百余年。索有“茶乡”之称。“婺绿”是我国主要传统外销茶之一,品质优异,驰名中外。了解“婺绿”的历史,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茶叶生产是大有裨益的。一、“婺绿”溯源婺源早在唐代以前就出产茶叶。据唐力新《茶的传布》所载:“汉朝茶叶传到江苏、浙江一带,江南初次饮茶始于三国”。陈椽教授指出:“在公元二世纪时,饮茶和种茶已流传到江苏,浙江和皖南茶区(婺源属皖南)。以此,婺源产茶当始于三国两晋之间。至  相似文献   

9.
在久远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的古代先民最早发现和利用了茶叶这种植物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特性,人们在经历了茶的药用、生煮羹饮、粗放煮饮、细煎慢品的饮茶等不同的历史阶段之后,直至盛唐时期方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茶文化。后来,由于有了文人雅士的参与,才使得饮茶能够超越生活必须品的范畴而进入一种高尚的文化境界,从而实现了从单纯满足口腹之欲到精神愉悦的飞跃,从此,茶文化这样一朵深深植根于民族心理之中的艺术奇葩,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绽放得更加鲜艳夺目,散发出无比诱人的芬芳。1深沉隽永的文人茶情早在汉代,人们开始把茶作为一种饮料,史籍中开始有了不少文人饮茶的记载,如杨雄、司马相如、王褒等文人,便可算是当时饮茶的先行者。三国时,崇茶之风有所发展。在《吴志·韦曜传》中,记载有吴主孙皓以茶代酒飨客的故事,表明当时可能存在以茶代酒的风习。到了两晋、南北朝,饮茶相效成风,茶叶开始以一种普通饮料的姿态走入千家万户。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第一座高峰。茶圣陆羽所撰的世界第一部茶书,享誉全球的《茶经》得以问世,构筑了一个气度恢宏、体系完备的茶文化体系。陆羽以其精湛的茶艺,科学的概括,丰富的理论思维,极大地推动了茶饮风习的普及和饮茶艺术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饮茶和食茶     
饮茶和食茶蔡如桂(陕西省镇巴县秦巴雾毫开发公司723600)饮茶俗语喝茶,一般指饮用冲泡或煮滤的茶叶有效成份溶液;食茶即吃茶,则理解为把茶叶咽下肚子。皖南、浙北、赣东一带,不管路过“行善亭”或止步人户家,都请“吃茶”,其实是请喝茶水,把吃和喝“合二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 ,茶的发现与利用已有数千年历史。最早的用途是药用和食用 ,以后才作为饮品。随着饮茶方法的不断改变 ,茶具也随之不断发展。现将各朝代饮茶及其茶具的演变过程分述如下 :1 唐朝以前的饮茶及其茶具东汉的《神农本草经》说 :“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荼而解之。”反映了四、五千年前 ,神农氏就发现茶叶具有解毒的作用。到了商周时期 ,这种食用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 ,还给茶叶取名“荼” ,《诗经·七月》就有“采荼”的记载。因茶味苦涩 ,故又称“苦荼”。东晋《华阳国志·巴志》记载 :“周武王伐纣 ,实得巴蜀……  相似文献   

12.
饮茶漫谈     
蒋宇圣 《茶业通报》1995,17(3):29-29
饮茶漫谈蒋宇圣(湖北沙洋马良农场)茶叶富有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不仅为我国人民所爱,也为世界人民所爱好。但茶的沏饮并非所有饮茶人都清楚。茶叶的化学成份达四百多种,其中能溶于水的约有50%,如咖啡碱、茶多酚、蛋白质、氨基酸、果胶、糖类、色素、维生素和芳香...  相似文献   

13.
陈思  王丽 《茶业通报》2022,44(1):45-48
武夷山茶类的发展与饮茶法的更迭影响品饮审美观照。宋时,武夷山盛行斗茶、分茶,美的特质是雄与幻,又展现出哲思之美。明清时期,创新制法下的武夷茶以及功夫茶泡法,使得其品饮呈现雅致、自然之美。如今,以岩茶、正山小种为代表的武夷茶产生更多的审美形态。武夷茶是中国饮茶审美一个重要载体,是研究中国茶文化、茶道不可忽略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白族三道茶”是大理白族人民的一种茶文化,历史悠久。其饮茶的历史是从唐代开始的,早在南诏时期(公元649~902年),唐代樊绰著《蛮书·云南馆内物产第七》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它告诉我们茶源于银生城诸山,蒙舍蛮(南诏王室)等饮茶时加配料椒、姜、桂的饮茶方法。一直到明代,《徐霞客游记》记有“一清、二甜、三密茶”的记载。我国文学巨著《红楼梦》里元春省亲中有“茶已三献”的记载。从史料上分析,“白族三道茶”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习俗。最先是烤茶,就是晒青毛茶放在砂罐中…  相似文献   

15.
茗饮之道     
饮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近期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港台的“茶艺”各以自己的文化表现形式蜚声海内外。饮茶在茶叶祖国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多彩,实属难以言表,也难以为现代人全面掌握。茶叶起源于我国,最早为药用,后作为祭物,商周时期已成贡品,为皇宫贵族的保健饮料。唐宋时期茶业斯兴,文人雅士用以激昂文思,高僧寺侣用以参禅修德,武士富商用  相似文献   

16.
茶叶品质的好坏,泡茶方法的讲究,饮茶是否合理,这三个问题,是许多同志时常问起的。这些问题都是饮茶的常识,如能了解,就可发挥饮茶最高的经济效用,否则,饮茶不仅获益不大而且浪费,甚至有害。一、买茶常识辨别茶叶品质好坏,不难掌握。要“三看”外形,可以识别鲜叶老嫩,制工精粗,从外形断定品质的好坏;“三看”色泽,可以识别色泽是否符合规格,从色泽断定茶叶内质的优次。  相似文献   

17.
<正>1引言中国是茶的故乡,贵州是茶的原产地之一。人类发现茶叶已有五千多年历史,随着科学的发展,茶中之奥秘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造福于人类,现已公认茶叶是世界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纯天然饮料。中国有6亿人饮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茶的人也将越来越多。近20年来,茶学家、医学家高度重视茶对人体健康的研究,科学证明饮茶有益于人体健康,已为世人所共识,尤其能防止荧屏射线对皮肤和眼睛的伤害,因而茶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健康饮料"。  相似文献   

18.
茶叶作为饮料,在我国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初为祭品与药用,后为日常饮用,泡饮方法多变,因时因地而异。近再读陆羽《茶经》六之饮一章中记述:“饮有(牜甬)(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场、乃春、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庵茶。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何谓“庵茶”查《玉篇》“庵,半卧半起病也,亦作殗”。在此指夹生之意。就是将茶叶放在瓶缶中,用沸水冲泡,叫做“夹生茶”,似今日之泡饮方法。其后又述用葱姜等和茶  相似文献   

19.
伍萍  丁以寿 《茶业通报》2009,(4):168-170
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它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我国有关茶叶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当时社会的种茶者、制茶者、评茶者、饮茶者、修行者等都影响甚大,对茶叶知识的传播、饮茶风习的扩大、茶叶生产的扩大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内销商品茶中选取68个样品,对其全氟和水浸出氟进行了测定,得知我国茶叶全氟平均值为132.3p。p。~m,两次水浸出氟占41—70%。从而,估算出人们每日饮茶的摄氟量为0.27—0.60毫克,它相当于人正常摄氟量的11—18%。同时,对茶叶不同品种、等级及产地的含氟状况进行了比较。另外,建议低氟区的人们饮含氟量高的茶;而高氟区和氟污染区的人们饮淡茶和含氟量低的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