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犬狂犬病免疫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被感染动物(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一旦发病,病程进展迅速,并表现出特有的"恐 水"症状.本病多见于犬、狼、猫等食肉动物,人狂犬病主要通过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 咬伤、抓伤或黏膜感染引起,死亡率几乎为100%.目前,整个医学界对此病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所致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特征的急性人畜共患烈性传染病,尤以犬科动物(犬、狐、狼等)最为易感,羊感染狂犬病病例较为少见。狂犬病病毒为嗜神经病毒,主要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因此,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仅仅依靠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诊断狂犬病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只有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狂犬病。昆明市西山区一养羊户饲养的山羊曾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动物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直接接触性传染病。狂犬病病毒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临床特征为病畜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最后发生麻痹而死亡。作者通过对安徽省动物狂犬病流行及防控情况进行调查,总结防控经验,探索人与动物感染狂犬病的内在联系,找出狂犬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4.
狂犬病(Rabies)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引起的人和所有哺乳动物的急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狂犬病病毒(Rab iesvirus),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病毒属(Lyssavirus)。该病主要通过被患病动物咬伤或皮肤粘膜接触病毒等直接接触的方式而  相似文献   

5.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症(hydrophobia),为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1病因病理导致狂犬病的病原体是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的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完整的狂犬病病毒呈子弹形,  相似文献   

6.
正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危害家畜与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它是使温血动物发生中枢神经病变的高致死性和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文对狂犬病的症状和疫情多发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1狂犬病的临床症状通常情况下,狂犬病病毒存在于感染动物的唾液里,患病动物通过咬伤或舌舐粘膜或新近皮肤破损处(如被抓伤伤口)等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其他动物或人,也可经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狂犬病主要在动物间传播。狗、猫、狐狸或蝙蝠等  相似文献   

7.
1几种常见的犬猫与人的共患病1.1狂犬病又称恐水病,俗名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与犬猫等温血动物共患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人感染狂犬病发病  相似文献   

8.
狂犬病(Rabies)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毒属嗜神经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狂犬病是目前病死率(100%)最高的传染病,人和温血动物都可以感染,病毒随唾液排出,经咬伤、抓伤皮肤或舔舐黏膜侵入机体而引发感染。近年来,全世界每年约有120~1 700万人被犬等动物咬伤,其中约6万余人死于狂犬病,该病死亡数始终高居我国3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死亡数前列。狂犬病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定造成了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9.
狂犬病是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引起,病毒粒子聚集形成胞浆内包含体,只在神经细胞胞浆和蒲肯野氏细胞里存在.RV可分成4个血清型和2个尚待定型的病毒株.随着RV血清型变异,目前人用和动物用狂犬病疫苗毒株已不能提供针对所有种类RV的有效保护,为了对狂犬病及其研究进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该文主要对RV病原以及狂犬病疫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狂犬病(Rabies)又名恐水症,俗称疯狗病,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动物表现为极度的神经兴奋而致狂暴不安和意识障碍,最后发生麻痹而死亡。1流行特点1.1易感动物所有温血动物不分日龄对狂犬病病毒均易感。1.2传染源野生动物(狼、狐、臭鼬和蝙蝠等)是本病毒的主要自然储存宿主,野生啮齿动物(野鼠和松鼠等)是危险的疫源,病犬和猫是使人感染的主要传染源。无症状和顿挫感染的动物可长期通过唾液排毒,成为人畜共患的传染源。1.3传播途径经咬伤、呼吸道、消化道和胎盘而传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