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不同灌水条件下苜蓿人工草地产草量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探讨灌水量对沙地苜蓿人工草地草产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及草产量和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灌水量的提高沙地苜蓿人工草地总产量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增幅随灌水量增加逐渐减少;相同灌水量条件下,表层(0~5cm)土壤含水量均低于下层,0~20cm各层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的下移呈现逐渐增加趋势,20cm以下各层土壤含水量因灌水量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同时相同土层土壤含水量随灌水量增加均呈现增加的趋势;总产量、第一茬草产量和第三茬草产量与各层土壤含水量的相关关系相似,均与10~50cm土层含水量极显著相关(P0.01),与50~70cm土层含水量显著相关(P0.05),第二茬草产量与各层土壤含水量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第一茬草和第三茬草产量与总产量之间呈现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
河西地区盐碱地上种植苜蓿的关键技术是“洗盐压碱”,灌水深度、灌水次数、灌水季节决定着“洗盐压 碱”的效果。连续3次灌水可使土壤的含盐量从24%降到0.8%,可使出苗率、成活率达到89%和81%,成活率比1次灌水、 连续2次灌水分别提高20%、79%。  相似文献   

3.
河西地区盐碱地上种植苜碱"的效果.连续3次灌水可使土壤的含盐量从24%降到0.8%,可使出苗率、成活率达到89%和81%,成活率比1次灌水、连续2次灌水分别提高20%、79%.  相似文献   

4.
在鄂尔多斯地区,通过不同时间的覆盖和灌溉处理,比较准格尔苜蓿两年间越冬率、田间土壤温度、土壤容积含水量的差异,对准格尔苜蓿越冬性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年间,封冻前灌水的准格尔苜蓿越冬率最高。封冻期,封冻前至解冻前覆盖的苜蓿田土壤温度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返青期,解冻前至返青覆盖的苜蓿田土壤温度最高。封冻前,封冻前灌水的苜蓿田土壤容积含水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解冻后,解冻后灌水的苜蓿田土壤容积含水量最高。解冻后苜蓿田土壤容积含水量与准格尔苜蓿越冬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并且对苜蓿越冬能力起了最主要和最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桑树的生长主要是由水、肥、气、热和光照等条件所决定的。当其他条件都能适合桑树生长时,夏秋期的干旱就成为影响桑树生长的主要障害因子。因此,要获得桑叶的优质高产,必须重视桑园在干旱季节的水分补充。我们鉴于这一目的,结合桑园管理对桑园的灌溉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土壤含水量与桑树生长的关系桑树生长及其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水分是从土壤中供应的。土壤的水分是在不断变动的,过多过少都会影响桑树生长。我们在夏秋干旱季节,对砂质壤土的桑园,调查了灌水前后的土壤含水量及芽条的生长速度,结果如图一。从图一可以看出,灌水后16小时的土壤含水量为21%,接近田间最大持水量。灌水前二天的土壤含水量在12%之下,芽条生长很缓慢。灌水后2~4天,土壤水分在14%以上,即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70%时,芽条生长速度达2厘米/日左右。当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对西北地区旱地小麦光合作用日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并通过控制灌水量比较土壤含水率对旱地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本实验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旱地小麦光合速率,并得出结论:在本实验不同灌水条件下,灌水总量大的田地的小麦光合作用比灌水总量小的田地小麦光合作用稍强。在一天当中,小麦的光合速率在早晨和下午较小,中午达到高峰,在11点多有"午休"现象。在一定灌水范围内,灌水量和小麦千粒重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明确了水、肥对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草地的一般增产规律。草地生产力的增产顺序是灌水+施肥〉施肥〉灌水。试验结果表明,干草产量第一年(2004年)的增产幅度为:施肥49.1%-59.5%,灌水8.4%-20.7%,灌水加施肥92.4%-96.3%。第二年(2005年),由于在施肥加灌水的土壤中均有残留肥效,其干草产量仍比对照增产64.9%和41.3%。  相似文献   

8.
间歇性干旱对苜蓿根瘤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拟田间土壤干湿交替及其强度,研究灌溉模式对苜蓿(Medicago sativa L.)根瘤菌有效性的影响,以及间歇性干旱对寒旱区苜蓿根瘤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性干旱将影响苜蓿根瘤的正常发育,且周期越长,对根瘤菌的有效性影响越大;不论土壤是否缺水,根瘤均随着生长期的延长不断向侧根转移;当土壤持水量为32.7%,一次灌水达土壤持水量的80%,间歇干旱20 d、30 d和一次灌水达土壤持水量的50%,间歇干旱20 d两种水分控制模式均可保持根瘤菌较高的结瘤能力。  相似文献   

9.
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垂直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根系生物量垂直分布的影响因子和若干自然区域内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及其规律。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垂直分布的影响因子包括土层厚度、地下水位、土壤特性、施肥、灌溉、刈割、混播、品种和生长年限。土层越薄、地下水位越高、土壤障碍(酸、碱、盐、粘重和紧实)越重,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在土壤浅层的分布比例越高。施(磷)肥会提高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在土壤深层的分布比例。灌溉对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垂直分布的影响,因灌溉定额、灌水定额和灌水频率的不同而异,降低灌溉定额可提高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在土壤深层的分布比例;降低灌水定额和提高灌水频率则提高其在土壤浅层的分布比例。随着刈割频率的增加,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在土壤浅层的分布比例逐渐提高。与禾本科牧草混播,使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在表土层的分布比例提高。不同品种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比例存在差异。随着生长年限增加,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在土壤深层的分布比例提高。一般而言,由浅至深,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逐层递减,而且,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呈指数函数规律递减。通常情况下,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在0~30cm土层的分布比例在60%~90%之间,0~60cm土层为65%~95%。  相似文献   

10.
河西内陆盐渍化草地植物——环境系统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系统仿真的方法对甘肃河西内陆盐渍化草地植物—环境系统进行了模拟。模型的系统变量包括:土壤表土层水、盐含量;地面植被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灌水、地下水位埋深;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气温等。模拟过程包括:土壤表土层水、盐含量的季节变化;土壤不同层深水、盐运动;以及土壤水、盐含量对植物萌发和生长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1)本系统模型能反映调查地土壤的水、盐季节变化及在不同层次的扩散动态;(2)灌水能降低表土层含盐量;(3)地上植物生物量的增加能有效地降低地表层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1.
曹彪  何建村  白云岗 《草地学报》2017,(6):1380-1388
为了研究寒旱荒漠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适宜的灌水周期和灌水量,寻找合理的灌溉制度,对紫花苜蓿在浅埋式滴灌条件下开展了大田滴灌试验,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了灌水周期和灌水定额对不同生育阶段紫花苜蓿株高、茎粗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周期和灌水定额对不同生育阶段的紫花苜蓿株高、茎粗和干物质积累量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合理安排灌水周期和灌水定额可以达到节水增产的效果。寒旱荒漠地区紫花苜蓿全生育期适当的灌水总量约为6 450m3·hm~(-2)。其中第一茬紫花苜蓿灌水约8次,灌水量约为3 075m3·hm~(-2);第二茬紫花苜蓿灌水约10次,灌水量约3 375m3·hm~(-2)。  相似文献   

12.
渗灌是节水农业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有利于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本研究以甘肃省金昌市杨柳青公司紫花苜蓿‘艾迪娜’(M.sativa L.‘Aidina’)试验地渗灌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渗灌次数(0次、1次、2次、3次)对苜蓿出苗期不同土层深度及管距位置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cm和10~20cm土层深度,pH最高值均出现在管上,较CK升高了8.21%和8.68%,最低值都出现在管中,较CK降低了2.70%和3.37%;2水和3水均能显著提高不同土层深度及不同管距位置的pH值(P0.05)。不同渗灌次数,不同土层深度管中的水溶性盐含量均高于管上和管近,且最大值都出现在1水,较CK分别增加了83.26%和96.34%;不同土层深度,2水的水溶性盐含量平均值都低于1水和3水;不同渗灌次数,不同土层深度,钠离子和钾离子含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管中。不同渗灌次数,不同土层深度,管中的水解性氮含量均高于管上和管近,最大值都出现在1水管中,较CK分别增加了112.68%和34.48%。随着渗灌次数的增多,0~10cm土层深度不同管距的速效磷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速效钾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不同土层深度及管位的有机质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水显著提高了各位置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综上所述,渗灌2次比较好,土壤水溶性盐含量较低且有机质含量较高,利于苜蓿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深圳地区不同灌水处理对马尼拉草坪草蒸散量和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水处理显著影响马尼拉草坪草的蒸散量(P〈0.05),供水多,蒸散量大,供水少,蒸散量小。在80%~100%田间持水量(FC)和50%~80%FC灌水处理下,草坪草质量都可以达到理想的水平,不影响草坪的景观效果,50%~80%FC的灌水量适宜马尼拉草坪的灌溉,可以节约灌溉用水,而30%~50%FC灌水处理下,草坪草质量较差。草坪草的生长速率随着水分梯度的增加生长加快。3种处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平均月蒸散量与气象因子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3种水分梯度下的蒸散量同时受气温、日照时数、湿度、风速4种气象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西北旱区灌溉方式对苜蓿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雪  苏德荣  寇丹  乔阳 《草地学报》2016,24(1):114-120
为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地下滴灌(SDI)、畦灌(BI)、喷灌(SI)和不灌溉处理(CK)4种灌溉方式下苜蓿生长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间,SDI的土壤含水率在试验期间最高,且SDI的苜蓿株高、分枝数、单株叶面积及单株干重均显著高于BI,SI和CK;SDI两茬的产量分别为4815.87和4300.41kg·hm-2,与BI,SI和CK相比,第2茬分别提高了10.56%,14.92%和95.26%,第3茬分别提高了13.64%,23.60%和120.85%,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SDI两茬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2.66和2.50kg·m-3,较BI和SI处理,第2茬分别提高了17.70%和21.46%,第3茬提高了20.77%和34.41%,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从苜蓿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角度考虑,地下滴灌是西北旱区最为适宜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不同灌溉方式对紫花苜蓿产量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学良  李卫军 《草地学报》2014,22(5):1086-1090
通过监测不同灌溉方式灌溉后水分的运动变化规律,调查不同土层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根系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滴灌的水分主要集中于10~35 cm的土层,喷灌集中分布于10~40 cm的土层,漫灌水分可以渗透至60 cm以下。地下滴灌、喷灌和漫灌处理的苜蓿干草产量依次为21030,19035和17295 kg·hm-2;在0~30 cm土层中的根量为总根量分别为87.86%,85.72%和80.96%。地下滴灌、喷灌和漫灌处理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为33.0,23.3和13.3 kg·mm-1·hm-2。与漫灌相比,地下滴灌和喷灌的节水率分别达到了50.8%和37.5%。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控草坪灌水量,对北京地区3种匍匐翦股颖草坪蒸散量、草坪外观质量及地下植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水量显著影响蒸散量,灌水越多蒸散量越大,不同灌水量下草坪蒸散量的大小顺序为I1I0.8I0.6I0.4,3个品种的蒸散量的大小顺序为:宾A-4帕特宾A-1。I1与I0.8的差异不显著但与I0.6、I0.4存在显著差异,I0.6与I0.4间的差异不显著,品种间的蒸散量差异不显著;草坪外观质量间差异明显,I1与I0.8间的差异不显著,I1与I0.8分别与I0.6、I0.4间差异显著;灌水亦显著影响草坪地下植物量,灌水越多地下植物量就越大,I1与I0.8灌溉水平下,匍匐翦股颖草坪的地下植物量无显著的差异,I1、I0.8、I0.6分别与I0.4灌溉水平下的草坪地下植物量差异显著。草坪草有较大的节水空间,只要科学合理灌溉就能避免耗水过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古浪灌区土壤耕层有效锌、锰、铜、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春梅 《草业科学》2011,28(6):1221-1225
摘要:在2009-2010年,对古浪县井灌区、河灌区和引黄灌区326个土壤样点的耕层有效锌、锰、铜、铁含量进行定量监测分析,旨在为该区土壤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井灌区、河灌区和引黄灌区分别有81.6%、67.1%和41.7%的耕地土壤有效锌含量低于作物的需锌临界值,缺锌状况比较严重;3个灌区土壤有效锰含量分别为5.64~10.12、6.46~14.68和7.22~15.17 mg/kg,有效铜含量分别为0.42~1.12、0.90~2.00和0.81~2.47 mg/kg,均高于作物需锰(5.0 mg/kg)和铜临界值(0.2 mg/kg),属高含量水平;3个灌区土壤有效铁含量分别为2.88~8.08、2.42~13.19和2.61~14.22 mg/kg,平均为5.40、10.20和12.30 mg/kg,虽高于作物需铁临界值(4.5 mg/kg),但3个灌区仍分别有18.5%、6.4%和3.7%的耕地土壤有效铁含量低于作物需铁临界值。因此,3个灌区土壤耕层土壤有效锌含量严重缺乏,有效锰和有效铜含量丰富,局部地方缺铁;3个灌区种植作物时均需施锌肥,适当施铁肥,不需施锰和铜肥,施肥量依作物种类和土壤状况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8.
灌溉与施氮对紫花苜蓿土壤水分动态和耗水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设计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量常规灌溉(330 mm)、节水20%灌溉(264 mm)和节水40%灌溉(198 mm)和施氮量0、40、80和120 kg/hm2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土壤不同层次含水量、贮水量动态变化和耗水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层(0~120 cm)土壤含...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黑河流域大满灌区灌溉试验,测定了不同生育年龄甘农3号苜蓿Medecago sativacv.GannongNo.3地上生物量,经统计分析建立了苜蓿地上生物量年际动态和不同生育年内各茬间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年际间各茬产量在不同水分处理下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水分处理下产量的变化呈高-低-高的“S”型变化,确定了苜蓿地的高效灌溉时期为现蕾-开花期,优化灌溉定额为520 mm,为苜蓿高产节水灌溉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再生水灌溉对苜蓿、白三叶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推广再生水在牧草灌溉方面的安全利用,在沧州污水处理厂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3年再生水灌溉对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2种豆科(Leguminosa)牧草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来水灌溉相比,再生水灌溉初期对苜蓿、白三叶生长高度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增加其产量;再生水的3年灌溉对苜蓿、白三叶植株体内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再生水灌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2种牧草植株体内矿质元素的含量;本试验通过再生水的3年灌溉并未发现氯随着再生水灌溉的输入对苜蓿、白三叶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再生水灌溉的苜蓿植株体内3种重金属含量与自来水灌溉相比无显著差异,且均未超过饲料卫生标准,初步说明短期再生水灌溉不会引起苜蓿和白三叶植株体内重金属的累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