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文中介绍了全林分模型、径级模型和单木模型3种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的特点及国内外应用情况, 并提出近几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遗传改良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越来越多的遗传改良材料大规模地应用于工业用材林建设,构建能够反映改良材料本身遗传增益的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成为近年来生长模型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生长和收获模型的定义、分类及发展趋势,总结了20多年来国内外针对不同遗传改良材料建立生长和收获模型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遗传改良林分生长模型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世界林联20世纪70年代开始召开以森林生长和收获模型为主题的国际会议,标志着森林生长和收获模型已成为国际认可的一个独立研究方向。生长和收获模型不仅能够预估未来林分的生长和收获量,同时还能评价各项经营措施(如间伐、施肥等)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白龙江林区冷杉林分里查德(Richards)生长收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437株岷江冷杉解析资料,建立是查德单木生长模型,预估树高,地径,冠幅及根幅的收获量,具有较高的精度,利用该模型,可对杜鹃冷杉林单木进行生长预估,进而推算全林分收获量,为经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影响林分生长的主要因子,林龄、地位指数和林分密度,以多因子综合描述的方法,采用H优1.3+b1SIb2(1-e-b3At)b4SIb5+ε、SI=b1H优b2(1-e-b3At)b4H优-b5+ε和增加密度指标的Y=b1SIb2(1-e-b3Nb4t)b5;收获预估采用布伦德和科拉特的logCV=b1+b2SI+b3(1/A2)+b4(1-A1/A2)+b5(logB)(A1/A2),建立日本落叶松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精度验证该组模型基本满足要求。同时又据辽宁省栽培的日本落叶松早期生长受冻干危害的特点,引入了胸高年龄的概念,提高了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7.
对遂川县人工林散状混交林分干材蓄积的计量不分树种,只计其总蓄积,并以其作基准变量,其他测树因子作说明变量,建立多指标林分蓄积收获模型,效果良好,达到析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林分生长量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10.
长白落叶松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理查德、逻辑斯蒂、单分子及冈珀斯生长方程之间的关系,以理查德方程为基础,研究了其它各方程的特点及性质。运用辽宁省长白落叶松林分观测数据,模拟了Richards等生长方程的林分断面积生长过程,以林分立地指数,疏密度为因变量,建立了多形长白落叶松林分断面积生长曲线模型。通过预测分析表明,Richards生长方程具有适应性强、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established an integrated stand growth model of Mongolian oak(ISGM_oak) using the data from 61 permanent sample plots measured in 1997 and 2007.ISGM_ oak is a group of nonlinear simultaneous equations.The method of nonlinear error-in-variable simultaneous equations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parameters of ISGMoak with the statistical software Forstat 2.0,so the parameter estimation of the group of correlated equations in ISGMoak is unbiased and the equations are compatible.Model validation using bootstrap method showed that both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 and square error are less than 15 percent.The ISGM_ oak model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the stand growth with different values of site index,stand density and to draw stand density management diagram for decision-making.  相似文献   

12.
全林整体模型在林分间伐模拟中的效果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江西大岗山实验局杉木资料,验证了以断面积生长模型为基础的全林分模型系统,得到以下结论:断面积生长模型不仅适用于自然生长状态的林分,也适用于间伐林分;可以用全林分模型系统对林分进行模拟预测,特别是间伐预测,从而为指导林业生产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CCF反映了林分的竞争状况,以此可以判断林分的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13.
全林整体生长模型对总蓄积的估计与对生长量的估计是相容的,可以用来计算林分生长率。基于全林整体模型和马什假设的名义年龄法是一种估算林分类型纯生长量的好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此法的计算步骤。大青山实验局两个树种的实验表明,此法给出生长率的无偏估计。对一个林分类型生长率的估计,其精度大致相当于1~4个固定样地的估计精度。因而特别适于对含有多种林分类型林区综合生长率的估计。  相似文献   

14.
由全林整体生长模型推导林分密度控制图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杉木为例,介绍了由全林整体生长模型推导林分密度控制图的方法。指出由全林整体生长模型推导出的林分密度控制图与由它推导出的多种常用林分表如标准表、正常收获表;不同初植密度林分的自然生长过程表、可变密度收获表等之间是相容的。  相似文献   

15.
林分生长模型建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林分生长模型建立中,通过分析变量间的显著影响选择变量.研究模型的评价与检验指标等方法,为建立优选模型提供参考.文中对最小二乘拟合模型中的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权最小二乘法、逐步回归剔除法等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竞争势的林分生长量分配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湖南省攸县黄丰桥林场杉木林分2008年至2011年每木检尺调查结果为数据源,开展对开阔比数模型fo,简单竞争因子模型fH和竞争压力指数模型fCSI的研究,提出一个新的林木综合竞争因子即竞争势模型fC=1/(fo+fH+fCSI),计算结果经过残差分析方法剔除异常,以竞争势为依据将林分总体生长量分配到林木个体,构建林分生长量分配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对比分别以fC、fH、fCSI三个模型为依据的林分生长量分配结果,计算通过模型分配到个体的生长量与个体实际生长量之间的相关指数分别为0.6,0.44,0.29.分析结果表明竞争势模型可以作为林分生长可视化模拟中林分生长量向个体分配的一个依据,为林分生长可视化模拟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7.
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研究评述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是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的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对常用的新面积生长模型Richards型和Schumacher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断面积生长模型研究中应注意的4个问题;(1)选择的自变量应为3个,即立地质量指标、年龄和林分密度指标;(2)间伐林分模型应与未间伐林分模型同时考虑,进而详细介绍了用于间伐林分断面积预估的被压指数法;(3)间伐指标的构造需要伐前和后伐后的林分因子;(4  相似文献   

18.
根据林分起源不同考察林分树种结构和林龄结构面积、蓄积、单位蓄积2个调查期的发展动态,然后再根据起源不同,林分结构按树种结构、林龄结构两向分组交叉组单产,进行动态分析和比较,以指示林分起源不同,结构所产生的变化表征的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林分密度是反映单木林分中林木株树和竞争的一个重要指标,构建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的一个重要变量。选择合适的林分密度指标来构建杉木林分蓄积量模型,提高林分预测精度。 方法 以福建邵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密度长期试验林28 a连续观测数据为依据,基于可变生长率法,建立了含5种林分密度指标的杉木林分蓄积年生长模型。 结果 模型决定系数R2均在0.979以上,精度高于不含密度指标的对照组模型。在包含密度指标的模型中,精度最高的为每公顷株数N密度模型,其次是相对植距RS密度模型,但是这两个模型参数估计不显著而被舍弃。所有模型的R2数值由高到低顺序为:每公顷株数N林分蓄积量模型(0.979 9)、相对植距模型(0.979 9)、林分密度指数SDI模型(0.979 4)、优势高营养面积比Z模型(0.979 3)、Nilson密度指数模型(0.979 0)以及不含密度指标模型(0.972 8)。 结论 除去N指标和RS指标模型,杉木林分蓄积量模型中表现最好的是以林分密度指数SDI为密度指标的模型。其次,还发现在低造林密度(1 667~3 333 株·hm−2)林分,蓄积生长量要大于中高造林密度(5 000~10 000 株·hm−2)的林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